薄膜电容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005084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24 18:05
第1蒸镀电极通过在薄膜面的长度方向上延伸的不存在电极的长度方向狭缝部,被分割为在薄膜面的宽度方向上的一个端部侧设置的端部电极、和端部电极以外的部分即中央部电极,中央部电极通过从长度方向狭缝部向薄膜面的另一个端部侧延伸的宽度方向狭缝部,被分割为在薄膜面的长度方向上并排的多个分割电极。此外,各分割电极经由在长度方向狭缝部设置的熔丝部,与端部电极连接。此外,第2蒸镀电极被设为未分割的电极。并且,第1蒸镀电极的膜电阻值比第2蒸镀电极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薄膜电容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薄膜电容器。
技术介绍
以往,已知一种通过将具有由铝等金属构成的膜状电极的2片电介质薄膜在相互重叠的状态下卷绕而形成的薄膜电容器。在这样的薄膜电容器中,在电介质薄膜的一部分发生绝缘击穿的情况下,该绝缘击穿可能会导致薄膜电容器的短路。因此,在这样的薄膜电容器中,能够采用如下结构:在一个电介质薄膜中,通过在电介质薄膜的长度方向上延伸的第1狭缝部,将膜状电极分割为端部侧的端部电极和中央部侧的中央部电极,并且通过从第1狭缝部起在电介质薄膜的宽度方向上延伸的第2狭缝部,将中央部电极分割为在长度方向并排的多个分割电极,由在第1狭缝部设置的熔丝部将这些分割电极和端部电极连接。在该结构中,若在电介质薄膜的一部分发生绝缘击穿,则在与发生了绝缘击穿的部分对应的分割电极中流过大电流,在该分割电极设置的熔丝部熔断。由此,防止了薄膜电容器的短路。这样的薄膜电容器的一例例如记载于专利文献1中。在先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3-34513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课题-薄膜电容器被用于各种用途,然而,有时因其使用环境的不同,针对电介质薄膜的绝缘击穿等要求更高的安全性因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安全性能够提高的薄膜电容器。-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本专利技术的第1方式所涉及的薄膜电容器具备:电容器主体,其通过将在各薄膜的单侧薄膜面或者一个薄膜的两侧薄膜面即第1薄膜面以及第2薄膜面分别具有第1电极以及第2电极的两个薄膜在相互重叠的状态下卷绕或者层叠而形成,以及两个端面电极,其形成于所述电容器主体的两端面。这里,所述第1电极通过在所述第1薄膜面的长度方向上延伸的不存在电极的第1狭缝部,被分割为在所述第1薄膜面的宽度方向上的一个端部侧设置的端部电极、和该端部电极以外的部分即中央部电极,所述中央部电极通过从所述第1狭缝部向所述第1薄膜面的另一个端部侧延伸的第2狭缝部,被分割为在所述第1薄膜面的长度方向上并排的多个分割电极。此外,所述各分割电极经由在所述第1狭缝部设置的熔丝部,与所述端部电极连接。此外,所述第2电极设为未被分割的电极。并且,所述第1电极的膜电阻值高于所述第2电极。专利技术的效果根据本专利技术,能够提供一种安全性能够提高的薄膜电容器。本专利技术的效果以及意义通过以下所示的实施方式的说明会变得更加明确。但是,以下所示的实施方式只不过是实施本专利技术时的一个示例,本专利技术完全不受以下实施方式所记载的内容的任何限制。附图说明图1的(a)是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薄膜电容器的立体图;图1的(b)是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在图1的(a)的A-A′线处切断的薄膜电容器的纵剖视图。图2的(a)是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第1薄膜以及第2薄膜的一部分被卷绕的状态的电容器主体的俯视图。图2的(b)是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在熔丝图案的部分在宽度方向上被切断的电容器主体的剖视图。图2的(c)是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在不存在熔丝图案的部分在宽度方向上被切断的电容器主体的剖视图。图3的(a)至(d)是用于说明变更例所涉及的电容器主体的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参照附图来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在本实施方式中,第1端面电极30以及第2端面电极40对应于权利要求书中记载的“端面电极”。此外,第1薄膜100以及第2薄膜200对应于权利要求书中记载的“薄膜”。另外,薄膜面100a对应于权利要求书中记载的“第1薄膜面”。另外,长度方向狭缝部102对应于权利要求书中记载的“第1狭缝部”。另外,宽度方向狭缝部103对应于权利要求书中记载的“第2狭缝部”。另外,薄膜面200a对应于权利要求书中记载的“第2薄膜面”。另外,第1蒸镀电极300对应于权利要求书中记载的“第1电极”。另外,第2蒸镀电极400对应于权利要求书中记载的“第2电极”。另外,熔丝图案304对应于权利要求书中记载的“熔丝部”。然而,上述记载的目的只不过在于将权利要求书的结构与实施方式的结构对应起来,并非通过上述对应而将权利要求书所记载的专利技术限定于实施方式的结构。图1的(a)是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薄膜电容器1的立体图,图1的(b)是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在图1的(a)的A-A′线处切断的薄膜电容器1的纵剖视图。薄膜电容器1具备:电容器主体10、外装薄膜20、第1端面电极30、和第2端面电极40。薄膜电容器1被形成为剖面为长圆的扁平的圆柱形状。电容器主体10通过将形成了蒸镀电极的2片电介质薄膜在重叠的状态下卷绕而构成。关于电容器主体10的详细结构,后文进行说明。外装薄膜20在电容器主体10的外周面卷绕多圈(多匝)。由此,电容器主体10的外周面由多层的外装薄膜20被覆,防止电容器主体10的损伤、破损等。作为外装薄膜20的材质,例如能够列举聚丙烯(PP)、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PEN)等。第1端面电极30以及第2端面电极40分别通过在电容器主体10的第1端面11以及第2端面12喷镀铝、锌、镁等金属而形成。为了从薄膜电容器1引出电气,在第1端面电极30以及第2端面电极40连接汇流条、引线等引出端子(未图示)。接下来,详细说明电容器主体10的结构。图2的(a)是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第1薄膜100以及第2薄膜200的一部分被卷绕的状态的电容器主体10的俯视图。图2的(b)是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在熔丝图案304的部分在宽度方向上被切断的电容器主体10的剖视图;图2的(c)是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在不存在熔丝图案304的部分在宽度方向上被切断的电容器主体10的剖视图。电容器主体10包含:第1薄膜100、第2薄膜200、第1蒸镀电极300、和第2蒸镀电极400。第1薄膜100和第2薄膜200在被层叠为第1薄膜100成为外侧(下侧)、第2薄膜200成为内侧(上侧)的状态下进行卷绕。第1薄膜100以及第2薄膜200是包含聚丙烯(PP)、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PEN)等树脂材料的透明的电介质薄膜。第1薄膜100和第2薄膜200具有大致相等的宽度尺寸。在第1薄膜100的一个(上侧)薄膜面100a,在其宽度方向上的一个端部,形成在其长度方向上延伸的第1绝缘边缘部101。在朝向与第1薄膜100的薄膜面100a相同的方向的第2薄膜200的一个(上侧)薄膜面200a,在其宽度方向上的与第1薄膜100的一个端部相反侧的端部,形成在其长度方向上延伸的第2绝缘边缘部201。第1绝缘边缘部101以及第2绝缘边缘部201是并未蒸镀金属即铝含有层的边缘部分。第1蒸镀电极300是铝含有层,在第1薄膜100的薄膜面100a形成为膜状。铝含有层例如通过铝或者铝和镁等金属的合金的蒸镀来形成。此外,期望在成为与铝的合金的金属中不包含锌。形成第1蒸镀电极300直到第1薄膜100中的宽度方向的与第1绝缘边缘部101侧的端部相反的端部,并与第1端面电极30连接。在第1薄膜100的薄膜面100a,在第1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薄膜电容器,其中,/n所述薄膜电容器具备:/n电容器主体,其通过将在各薄膜的单侧薄膜面或者一个薄膜的两侧薄膜面即第1薄膜面以及第2薄膜面分别具有第1电极以及第2电极的两个薄膜在相互重叠的状态下卷绕或者层叠而形成,以及/n两个端面电极,其形成于所述电容器主体的两端面,/n所述第1电极通过在所述第1薄膜面的长度方向上延伸的不存在电极的第1狭缝部,被分割为在所述第1薄膜面的宽度方向上的一个端部侧设置的端部电极、和该端部电极以外的部分即中央部电极,/n所述中央部电极通过从所述第1狭缝部向所述第1薄膜面的另一个端部侧延伸的第2狭缝部,被分割为在所述第1薄膜面的长度方向上并排的多个分割电极,/n所述各分割电极经由在所述第1狭缝部所设置的熔丝部而与所述端部电极连接,/n所述第2电极设为未被分割的电极,/n所述第1电极的膜电阻值高于所述第2电极的膜电阻值。/n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80118 JP 2018-0060901.一种薄膜电容器,其中,
所述薄膜电容器具备:
电容器主体,其通过将在各薄膜的单侧薄膜面或者一个薄膜的两侧薄膜面即第1薄膜面以及第2薄膜面分别具有第1电极以及第2电极的两个薄膜在相互重叠的状态下卷绕或者层叠而形成,以及
两个端面电极,其形成于所述电容器主体的两端面,
所述第1电极通过在所述第1薄膜面的长度方向上延伸的不存在电极的第1狭缝部,被分割为在所述第1薄膜面的宽度方向上的一个端部侧设置的端部电极、和该端部电极以外的部分即中央部电极,
所述中央部电极通过从所述第1狭缝部向所述第1薄膜面的另一个端部侧延伸的第2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武藤广和佐野正仁
申请(专利权)人: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