轴承端面凸出量测量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12747 阅读:16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轴承端面凸出量测量装置,可快速高效地完成测量过程,有效降低轴承的制造成本;它包含机座及一对所测轴承旋转施加压力的加压旋转装置,所述加压旋转装置通过一上下移动的上下拖板装置固定安装在所述机座上,在所述机座的底座两侧上设有左、右拖板装置,所述左、右拖板装置上设有传感器,所述加压旋转装置上方设有一压力传感器,所述压力传感器与一用来显示负荷值和控制所述测量装置的控制装置连接,通过加压旋转装置对固定在机座底座上的被测轴承进行旋转加压,由被测轴承两端的传感器分别测量被测轴承的凸出量,并传递给控制装置计算、显示;加压旋转装置的负荷压力值由负荷弹簧提供,保证负荷压力的稳定,实现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目的。(*该技术在201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测量装置,特别涉及一种用于测量轴承端面凸出量的轴承端面凸出量测量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我国数控机床的飞速发展,对高精度的主轴轴承和滚珠丝杠的配对轴承需求越来越大,而高精度的配对轴承从中又占有很大比重。由于该类轴承涉及其配套的钢球,内外套圈中各部位的形状公差等要求极严,所以加工难度大,严重制约了这类轴承的发展。因此,采用事先测量轴承内外圈端面的凸出量和凹入量(负向凸出量),然后再选配相应的隔圈或者再修磨套圈端面的凸出量的方法,就可快速高效地完成测量过程,有效地降低该类轴承的制造成本,以达到批量规模生产,最终达到可观的经济效益。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轴承端面凸出量测量装置,可快速高效地完成测量过程,有效降低轴承的制造成本。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轴承端面凸出量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含机座及一对所测轴承旋转施加压力的加压旋转装置,所述加压旋转装置通过一上下移动的上下拖板装置固定安装在所述机座上,在所述机座的底座两侧上设有左、右拖板装置,所述左、右拖板装置上设有传感器,所述加压旋转装置上方设有一压力传感器,所述压力传感器与一用来显示负荷值和控制所述测量装置的控制装置连接。所述轴承端面凸出量测量装置还包括一减速缓冲装置,所述减速缓冲装-->置延伸到所述上下拖板装置的底部,减缓所述加压旋转装置向下的速度。所述加压旋转装置包含一加压旋转轴,所述加压旋转轴的底端向下与所述被测轴承连接,顶端上设有负荷弹簧,所述负荷弹簧通过负荷传递轴连接一压力传感器;所述加压旋转轴通过一电动机带动向下旋转加压,所述电动机安装在所述机座上。所述加压旋转装置的底端通过一压块与所述被测轴承连接,所述加压旋转装置的底端与所述压块之间通过拨叉带动。所述控制装置上设有负荷显示器及控制单元,所述控制单元为操作触摸屏;所述压力传感器及左、右拖板装置上的传感器与所述的控制装置连接。所述机座上还设有一用于调节所述加压旋转装置的负荷值的负荷调节螺钉,所述负荷调节螺钉的端部可延伸到所述上下拖板装置上。所述控制装置上连接有微型打印机,计算数据可以通过连接的微型打印机打印出来。本技术的轴承端面凸出量测量装置,通过加压旋转装置对固定在机座底座上的被测轴承进行旋转加压,由被测轴承两端的传感器分别测量被测轴承的凸出量,并传递给控制装置计算、显示;加压旋转装置的负荷压力值由负荷弹簧提供,保证负荷压力的稳定,实现本技术的目的。本技术的轴承端面凸出量测量装置具有如下的特点:1、采用两个传感器在同一工装位置上同时测量轴承正反两个内外套圈端面的凸出量,也可按需分别单面测量,既扩大了测量功能,也有效地提高了测量效率。2、使用负荷弹簧作为施加负荷的特种结构与压力传感器有效的匹配,保证了施加负荷的稳定准确及直观性。3、三点可调式平面支撑方式,使工装尤为简单。4、采用人机对话的操作触摸屏进行控制操作,同时连接有微型打印机,使操作更为科学与方便。附图说明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技术。图1是本技术的测量原理图;-->图2是本技术的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2的侧面视图;图4是本技术的触摸屏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图2、图3所示,一种轴承端面凸出量测量装置,它包含机座1及一对所测轴承旋转施加压力的加压旋转装置2。加压旋转装置2通过一上下移动的上下拖板装置3固定安装在机座1上,在机座1的底座11两侧上设有左、右拖板装置4、5,左、右拖板装置4、5上设有传感器41、51,加压旋转装置2上方设有一压力传感器6,压力传感器6与一用来显示负荷值和控制所述测量装置的控制装置7连接。轴承端面凸出量测量装置的测量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首先将被测轴承随同相对应的压块放在已调整好的三点式平面支撑机座上;(2)启动加压旋转装置在上下拖板的带动下慢慢往下移动,直至加压旋转轴完全将被测轴承压住,并使被测轴承旋转;(3)左、右拖板装置上的传感器测爪对被测轴承内圈在旋转状态下测量三秒,测量好后左右传感器测爪放开;移至被测轴承外圈处,进行同时测量,测量计算数据在测量结束时在触摸屏上显示出来,并且计算数据可以通过连接的微型打印机打印出来。所述轴承端面凸出量测量装置还包括一减速缓冲装置8,减速缓冲装置8延伸到上下拖板装置3的底部,减缓加压旋转装置2向下的速度。加压旋转装置2包含一加压旋转轴21,加压旋转轴21的底端向下与所述被测轴承连接,顶端上设有负荷弹簧22,负荷弹簧22通过负荷传递轴23连接压力传感器6;加压旋转轴21通过一电动机24带动向下旋转加压,电动机24安装在机座1上。加压旋转装置2的底端通过一压块25与所述被测轴承连接,加压旋转装置2的底端与压块25之间通过拨叉26带动。控制装置7上设有负荷显示器71及控制单元72,控制单元72为操作触摸屏;压力传感器6及左、右拖板装置4、5上的传感器41、51与控制装置-->7连接。机座1上还设有一用于调节加压旋转装置2的负荷值的负荷调节螺钉12,负荷调节螺钉12的端部可延伸到上下拖板装置3上。控制装置7上连接有微型打印机,计算数据可以通过连接的微型打印机打印出来。本技术的测量原理为:将所述被测轴承的外圈固定,通过加压旋转装置由轴向施加一定的负荷F,并使其在旋转的情况下所述被测轴承左右两端的传感器可同时测量所述被测轴承的内外套圈端面的相互差Δ1和Δ2(如图1所示),也可按需分别测量单面的凸出量。使用时,首先将被测轴承随同相对应的压块25放在机座的底座11上(如图2所示),将左拖板装置4的传感器41的测爪42调至被测轴承内圈偏上方点,右拖板装置5的传感器51的测爪52调至被测轴承内圈偏下方点,然后点击操作触摸屏上的启动按钮,加压旋转装置2在上下拖板装置3的带动下就会慢慢往下。当加压旋转装置2碰到减速缓冲装置8后,在减速缓冲装置8的作用下将加压旋转装置2的向下速度减慢,使其能以很慢的速度慢慢的压在被测轴承上以保护轴承,直至加压旋转轴21完全将被测轴承压住,并通过拔叉26带动压块25使被测轴承旋转。加在轴承上的负荷是通过装在加压旋转轴21上的负荷弹簧22传递给负荷传递轴23,由负荷传递轴23再传递给压力传感器6,最终将压力同步显示在负荷显示器71上(参见图4)。压在被测轴承上的压力能通过负荷调节螺钉12限制上下拖板装置3来调节到预定的负荷。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及其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技术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技术的原理,在不脱离本技术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技术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技术范围内。本技术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轴承端面凸出量测量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轴承端面凸出量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含机座及一对所测轴承旋转施加压力的加压旋转装置,所述加压旋转装置通过一上下移动的上下拖板装置固定安装在所述机座上,在所述机座的底座两侧上设有左、右拖板装置,所述左、右拖板装置上设有传感器,所述加压旋转装置上方设有一压力传感器,所述压力传感器与一用来显示负荷值和控制所述测量装置的控制装置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轴承端面凸出量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含机座及一对所测轴承旋转施加压力的加压旋转装置,所述加压旋转装置通过一上下移动的上下拖板装置固定安装在所述机座上,在所述机座的底座两侧上设有左、右拖板装置,所述左、右拖板装置上设有传感器,所述加压旋转装置上方设有一压力传感器,所述压力传感器与一用来显示负荷值和控制所述测量装置的控制装置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轴承端面凸出量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压旋转装置包含一加压旋转轴,所述加压旋转轴的底端向下与所述被测轴承连接,顶端上设有负荷弹簧,所述负荷弹簧通过负荷传递轴连接一压力传感器;所述加压旋转轴通过一电动机带动向下旋转加压,所述电动机安装在所述机座上。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鹿鸣沈琛陶向宇徐健刘云陆弘道吴永利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莱必泰数控机床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1[中国|上海]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