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光伏组件边框用阻水胶带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5119129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05 02:4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光伏组件边框用阻水胶带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光伏组件边框用阻水胶带,包括从上至下依次设置的基材层、胶黏剂层和离型材料层,基材层为聚偏氟乙烯、乙烯‑四氟乙烯共聚物、聚三氟氯乙烯、聚四氟乙烯、聚乙烯、聚丙烯、乙烯‑辛烯共聚物、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聚甲基丙烯酸酯和三元乙丙橡胶中的任一种单膜层或至少两种膜材料的共挤膜层;胶黏剂层为无溶剂热熔胶层。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光伏组件边框用阻水胶带,用于光伏组件边框粘接时柔软性好,便于贴合,粘结性好,耐湿热老化及耐UV老化性能高,并且采用无溶剂热熔胶,绿色环保。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光伏组件边框用阻水胶带及其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阻水胶带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光伏组件边框用阻水胶带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光伏组件,也叫太阳能电池板,通过“光伏打效应”而发电,是太阳能发电系统中的核心部分。太阳能光伏组件包括晶硅组件和非晶硅薄膜组件,而晶硅组件因具有LCOE度电成本优势,是目前市场的主流产品,其份额占95%以上。晶硅组件主要有两种产品类型,一种是采用玻璃/封装胶膜/电池/封装胶膜/背板进行封装,并使用金属铝框为框架,通过硅胶进行粘结固定,此封装形式因产品重量轻、安装和运输方便、制造成本低而占据目前市场的主导地位,约占90%以上的份额;另一种是采用玻璃/封装胶膜/电池/封装胶膜/玻璃进行封装,而不使用铝边框。对于采用金属铝框加硅胶形式封装的组件,在行业发展早期阶段(2014年前),因生产自动化水平和普及率较低原因,光伏组件制造商主要采用人工手动作业方式,通过胶枪把硅胶导入铝边框槽内,然后通过装框机进行组装。为了避免溢出的硅胶污染玻璃,减少因硅胶造成玻璃污染的清洁成本以及降低硅胶的使用成本,组件制造商人为的降低了硅胶的使用量,从而导致了太阳能组件的正面、边框与玻璃之间无硅胶溢出或缺胶。随着这些太阳能组件在户外的长期使用,雨水逐渐从组件正面,即玻璃与边框之间的缝隙中逐渐流入,随着时间的积累,水汽逐渐渗透到组件内部,导致太阳能电池敏感脆弱的银栅线腐蚀,加剧了太阳能组件性能的衰减;另一方面,硅胶的使用量减少后降低了太阳能组件的湿绝缘性能,产生了严重的安全隐患,增加了组件制造商被终端客户索赔,甚至法律起诉的风险。CN109294475A公开了一种光伏组件边框用阻水胶带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该光伏组件边框用阻水胶带,包括基材层、胶黏剂层、离型材料层,所述胶黏剂层采用胶黏剂光伏组件边框用阻水胶黏剂制备而成,按重量份计,所述光伏组件边框用阻水胶黏剂包括以下组分:母树脂100份、固化剂0.1~10份、抗氧剂1~5份、紫外吸收剂0~5份。本专利技术的光伏组件边框用阻水胶带,用于光伏组件边框粘接时柔软性好,粘结性好,耐候性高,长期户外使用不脆化、不脱落、不变黄,剥离时无残胶,但其耐候性和阻水性能有待进一步提高。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光伏组件边框用阻水胶带及其制备方法,制得的光伏组件边框用阻水胶带用于光伏组件边框粘接时柔软性好,便于贴合,粘结性好,具有高的阻水性能,耐湿热老化及耐UV老化性能高,并且采用无溶剂热熔胶,绿色环保。为达此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光伏组件边框用阻水胶带,包括从上至下依次设置的基材层、胶黏剂层和离型材料层,所述基材层为聚偏氟乙烯(PVDF)、乙烯-四氟乙烯共聚物(ETFE)、聚三氟氯乙烯(PCTFE)、聚四氟乙烯(PTFE)、聚乙烯(PE)、聚丙烯(PP)、乙烯-辛烯共聚物(POE)、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EVA)、聚甲基丙烯酸酯(PMMA)和三元乙丙橡胶(EPDM)中的任一种单膜层或至少两种膜材料的共挤膜层;所述胶黏剂层为无溶剂热熔胶层。本专利技术的光伏组件边框用阻水胶带,基材层采用单膜层或至少两种膜材料的共挤膜层,并通过无溶剂热熔胶层,提高了基材的耐候性能,耐湿热老化及耐UV老化性能高,具有高的阻水性能,延长了产品的使用寿命,环境友好性好。按重量份计,所述无溶剂热熔胶层包括以下组分:具体的,按重量份计,所述无溶剂热熔胶层包括以下组分:母橡胶50~100份,例如母橡胶的重量份为50份、55份、60份、65份、70份、75份、80份、85份、90份、95份、100份等。液体橡胶0~100份,例如液体橡胶的重量份为10份、15份、20份、25份、30份、35份、40份、45份、50份、55份、60份、65份、70份、75份、80份、85份、90份、95份、100份等。橡胶油0~20份,例如橡胶油的重量份为1份、2份、3份、4份、5份、6份、7份、8份、9份、10份、11份、12份、13份、14份、15份、16份、17份、18份、19份、20份等。增粘树脂20~100份,例如增粘树脂的重量份为20份、25份、30份、35份、40份、45份、50份、55份、60份、65份、70份、75份、80份、85份、90份、95份、100份等。抗氧剂0~2份,例如抗氧剂的重量份为0.1份、0.2份、0.3份、0.4份、0.5份、0.6份、0.7份、0.8份、0.9份、1份、1.1份、1.2份、1.3份、1.4份、1.5份、1.6份、1.7份、1.8份、1.9份、2份等。紫外吸收剂0~2份,例如紫外吸收剂的重量份为0.1份、0.2份、0.3份、0.4份、0.5份、0.6份、0.7份、0.8份、0.9份、1份、1.1份、1.2份、1.3份、1.4份、1.5份、1.6份、1.7份、1.8份、1.9份、2份等。所述母橡胶为苯乙烯-乙烯-丁烯-苯乙烯共聚物、丁腈橡胶、丁基橡胶和聚丁二烯橡胶中的任意一种或至少两种的混合物;所述混合物典型但非限制的组合为苯乙烯-乙烯-丁烯-苯乙烯共聚物、丁腈橡胶的混合物,苯乙烯-乙烯-丁烯-苯乙烯共聚物、丁基橡胶的混合物,苯乙烯-乙烯-丁烯-苯乙烯共聚物、聚丁二烯橡胶的混合物,丁腈橡胶、丁基橡胶的混合物,丁基橡胶和聚丁二烯橡胶的混合物,苯乙烯-乙烯-丁烯-苯乙烯共聚物、丁腈橡胶、丁基橡胶的混合物,丁腈橡胶、丁基橡胶和聚丁二烯橡胶的混合物,苯乙烯-乙烯-丁烯-苯乙烯共聚物、丁腈橡胶、丁基橡胶和聚丁二烯橡胶的混合物。优选地,所述液体橡胶为液体丁基橡胶、液体聚丁二烯橡胶、液体丁苯橡胶和液体丁腈橡胶中的任意一种或至少两种的混合物。所述混合物典型但非限制的组合为液体丁基橡胶、液体聚丁二烯橡胶的混合物,液体聚丁二烯橡胶、液体丁苯橡胶的混合物,液体丁苯橡胶和液体丁腈橡胶的混合物,液体丁基橡胶、液体聚丁二烯橡胶、液体丁苯橡胶的混合物,液体聚丁二烯橡胶、液体丁苯橡胶和液体丁腈橡胶的混合物,液体丁基橡胶、液体聚丁二烯橡胶、液体丁苯橡胶和液体丁腈橡胶的混合物。所述橡胶油为环烷基橡胶油、石蜡基橡胶油和芳烃基橡胶油中的任意一种或至少两种的混合物;所述混合物典型但非限制的组合为环烷基橡胶油、石蜡基橡胶油的混合物,石蜡基橡胶油和芳烃基橡胶油的混合物,环烷基橡胶油、芳烃基橡胶油的混合物,环烷基橡胶油、石蜡基橡胶油和芳烃基橡胶油的混合物。优选地,所述增粘树脂为石油树脂、萜烯树脂和松香树脂中的任意一种或至少两种的混合物。所述混合物典型但非限制的组合为石油树脂、萜烯树脂的混合物,石油树脂、松香树脂的混合物,萜烯树脂和松香树脂的混合物,石油树脂、萜烯树脂和松香树脂的混合物。所述抗氧剂为Cyanox2777抗氧剂、抗氧剂1010、抗氧剂1076和抗氧剂168中的任意一种或至少两种的混合物;所述混合物典型但非限制的组合为Cyanox2777抗氧剂、抗氧剂1010的混合物,Cyanox2777抗氧剂、抗氧剂1076的混合物,Cyanox2777抗氧剂、抗氧剂16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光伏组件边框用阻水胶带,包括从上至下依次设置的基材层、胶黏剂层和离型材料层,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材层为聚偏氟乙烯、乙烯-四氟乙烯共聚物、聚三氟氯乙烯、聚四氟乙烯、聚乙烯、聚丙烯、乙烯-辛烯共聚物、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聚甲基丙烯酸酯和三元乙丙橡胶中的任一种单膜层或至少两种膜材料的共挤膜层;所述胶黏剂层为无溶剂热熔胶层。/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光伏组件边框用阻水胶带,包括从上至下依次设置的基材层、胶黏剂层和离型材料层,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材层为聚偏氟乙烯、乙烯-四氟乙烯共聚物、聚三氟氯乙烯、聚四氟乙烯、聚乙烯、聚丙烯、乙烯-辛烯共聚物、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聚甲基丙烯酸酯和三元乙丙橡胶中的任一种单膜层或至少两种膜材料的共挤膜层;所述胶黏剂层为无溶剂热熔胶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伏组件边框用阻水胶带,其特征在于,按重量份计,所述无溶剂热熔胶层包括以下组分: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伏组件边框用阻水胶带,其特征在于,所述母橡胶为苯乙烯-乙烯-丁烯-苯乙烯共聚物、丁腈橡胶、丁基橡胶和聚丁二烯橡胶中的任意一种或至少两种的混合物;
优选地,所述液体橡胶为液体丁基橡胶、液体聚丁二烯橡胶、液体丁苯橡胶和液体丁腈橡胶中的任意一种或至少两种的混合物。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光伏组件边框用阻水胶带,其特征在于,所述橡胶油为环烷基橡胶油、石蜡基橡胶油和芳烃基橡胶油中的任意一种或至少两种的混合物;
优选地,所述增粘树脂为石油树脂、萜烯树脂和松香树脂中的任意一种或至少两种的混合物。


5.根据权利要求2-4之一所述的光伏组件边框用阻水胶带,其特征在于,所述抗氧剂为Cyanox2777抗氧剂、抗氧剂1010、抗氧剂1076和抗氧剂168中的任意一种或至少两种的混合物;
优选地,所述紫外吸收剂为UV-531紫外吸收剂、UVP-327紫外吸收剂、UV-9紫外吸收剂、UV-0紫外吸收剂和UV-P紫外吸收剂中的任...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石林周琪权陈洪野吴小平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赛伍应用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