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现代有轨电车60R2槽型轨双线三开组合道岔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103651 阅读:10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31 23:5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现代有轨电车60R2槽型轨双线三开组合道岔,其特征在于:包括上行线三开道岔(1)和下行线三开道岔(2);上行线三开道岔和下行线三开道岔均包括直轨道、左侧轨道、右侧轨道,均采用60R2槽型轨;双线三开组合道岔包括第一转辙器区域,左右开各一;第二转辙器区域,左右开各一;复合辙叉区域(3),左右开各两;一个中间菱形区域(4);尾部菱形区域(5),左右开各一。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首次提出了双线三开组合道岔的结构形式,在有限的场地内形成了总体结构的五大区域,一并解决了上行线和下行线各自三个方向的导引难题,特别适用于道路交通繁忙、基础管线复杂的地段,为今后现代有轨电车的线网设置提供典型指导案例。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现代有轨电车60R2槽型轨双线三开组合道岔
本技术属于现代有轨电车道岔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现代有轨电车60R2槽型轨双线三开组合道岔。
技术介绍
近年来现代有轨电车以其节能、环保、投资较小、载客量适中、乘车舒适、产业关联度高、吸纳就业能力强、发展潜力大等特点,成为城市交通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在这样的背景下,现代有轨电车轨道网络的形成势在必行,特殊道岔型式是制约轨道网络形成的因素之一。目前国外发达国家的现代有轨电车道岔已形成系列化产品,随着近年来我国现代有轨电车的快速发展,但国内各道岔厂家的有轨电车道岔一般都限于单线道岔,无法适用于道路交通繁忙、基础管线复杂、施工安装难度极大的地段。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以上缺陷或改进需求中的至少一种,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现代有轨电车60R2槽型轨双线三开组合道岔,首次提出了双线三开组合道岔的结构形式,在有限的场地内形成了总体结构的五大区域,即第一转辙器区域、第二转辙器区域、复合辙叉区域、中间菱形区域、尾部菱形区域,一并解决了上行线和下行线各自三个方向的导引难题,特别适用于道路交通繁忙、基础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现代有轨电车60R2槽型轨双线三开组合道岔,其特征在于:包括上行线三开道岔(1)和下行线三开道岔(2);/n所述上行线三开道岔(1)和下行线三开道岔(2)均包括直轨道、左侧轨道、右侧轨道,均采用60R2槽型轨;/n所述双线三开组合道岔包括第一转辙器区域,左右开各一;第二转辙器区域,左右开各一;复合辙叉区域(3),左右开各两;一个中间菱形区域(4);尾部菱形区域(5),左右开各一;/n所述第一转辙器区域包括设置在所述直轨道和所述左侧轨道之间的第一转辙器,所述第二转辙器区域包括设置在所述直轨道和所述右侧轨道之间的第二转辙器;所述第一转辙器、第二转辙器均包括尖轨和基本轨;/n第一复合辙叉区域...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现代有轨电车60R2槽型轨双线三开组合道岔,其特征在于:包括上行线三开道岔(1)和下行线三开道岔(2);
所述上行线三开道岔(1)和下行线三开道岔(2)均包括直轨道、左侧轨道、右侧轨道,均采用60R2槽型轨;
所述双线三开组合道岔包括第一转辙器区域,左右开各一;第二转辙器区域,左右开各一;复合辙叉区域(3),左右开各两;一个中间菱形区域(4);尾部菱形区域(5),左右开各一;
所述第一转辙器区域包括设置在所述直轨道和所述左侧轨道之间的第一转辙器,所述第二转辙器区域包括设置在所述直轨道和所述右侧轨道之间的第二转辙器;所述第一转辙器、第二转辙器均包括尖轨和基本轨;
第一复合辙叉区域由上行线右侧轨道(13)的两根钢轨、上行线直轨道(11)的右钢轨、下行线右侧轨道(23)的右钢轨以及三个交点处的辙叉、上行线直轨道(11)的右钢轨处的第二转辙器组成;
第二复合辙叉区域由下行线右侧轨道(23)的两根钢轨、下行线直轨道(21)的右钢轨、上行线右侧轨道(13)的右钢轨以及三个交点处的辙叉、下行线直轨道(21)的右钢轨处的第二转辙器组成;
第三复合辙叉区域由下行线右侧轨道(23)的两根钢轨、上行线直轨道(11)的右钢轨、上行线右侧轨道(13)的左钢轨以及四个交点处的辙叉组成;
第四复合辙叉区域由上行线右侧轨道(13)的两根钢轨、下行线直轨道(21)的右钢轨、下行线右侧轨道(23)的左钢轨以及四个交点处的辙叉组成;
所述中间菱形区域(4)由上行线右侧轨道(13)的两根钢轨、下行线右侧轨道(23)的两个钢轨以及四个交点处的辙叉组成;
两个所述尾部菱形区域(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琰孙秀云刘志勇王洪伟蔡明霞胡解平张勇刘曜华尹国策郭云云王稳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市市政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