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有活动式翼轨的辙叉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771293 阅读:9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04 14:2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车辆轨道技术,旨在提供一种带有活动式翼轨的辙叉。包括翼轨和心轨,翼轨由内翼轨和外翼轨组成,心轨位于两者之间;内翼轨由导轨段和活动内翼轨两个独立部件组成,两者能首尾相接且保持间隙;外翼轨由导轨段和活动外翼轨两个独立部件组成,两者能首尾相接且保持间隙;活动内翼轨和活动外翼轨的尾端分别固定在心轨尾端的两侧,且保持间距;活动内翼轨和活动外翼轨的首端分别与电务转辙设备连接,且内翼轨导轨段与外翼轨导轨段的尾端间距要小于活动内翼轨与活动外翼轨的首端间距。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消除了固定辙叉的有害空间和轨距线中断不连续的弊端,使车辆通过时冲击力降低或零冲击,增加整组辙叉寿命、稳定性、耐用性,减少养护工作量。

Frog with movable wing rail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带有活动式翼轨的辙叉
本技术涉及车辆轨道技术,特别涉及带有活动式翼轨的辙叉。
技术介绍
现有火车轨道上的道岔用辙叉一般采用固定型辙叉(如图1、2所示)。固定型辙叉存在有害空间,其辙叉轨距线在有害空间处出现中断,导致车辆在通过该部位时,车轮对辙叉上的翼轨和心轨及护轨缓冲段部位的附加冲击力加剧,容易出现辙叉翼轨和心轨及护轨的损伤。此外,车辆通过时列车会出现摇晃现象,列车在经常性摇晃中会导致车辆损伤及螺丝松动等现象。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带有活动式翼轨的辙叉。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解决方案是:提供一种带有活动式翼轨的辙叉,包括按常规方式布局的翼轨和心轨,翼轨由内翼轨和外翼轨组成,心轨位于内翼轨和外翼轨之间;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翼轨由导轨段和活动内翼轨两个独立部件组成,两者能首尾相接且保持间隙;外翼轨由导轨段和活动外翼轨两个独立部件组成,两者能首尾相接且保持间隙;活动内翼轨和活动外翼轨的尾端分别固定在心轨尾端的两侧,且分别与心轨尾端之间保持间距;活动内翼轨和活动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带有活动式翼轨的辙叉,包括翼轨和心轨,翼轨由内翼轨和外翼轨组成,心轨位于内翼轨和外翼轨之间;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翼轨由导轨段和活动内翼轨两个独立部件组成,两者能首尾相接且保持间隙;外翼轨由导轨段和活动外翼轨两个独立部件组成,两者能首尾相接且保持间隙;活动内翼轨和活动外翼轨的尾端分别固定在心轨尾端的两侧,且分别与心轨尾端之间保持间距;活动内翼轨和活动外翼轨的首端分别与电务转辙设备连接,且内翼轨导轨段与外翼轨导轨段的尾端间距要小于活动内翼轨与活动外翼轨的首端间距,当电务转辙设备执行切换动作时能使活动内翼轨和活动外翼轨的首端同步动作,实现翼轨导通状态的切换。/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带有活动式翼轨的辙叉,包括翼轨和心轨,翼轨由内翼轨和外翼轨组成,心轨位于内翼轨和外翼轨之间;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翼轨由导轨段和活动内翼轨两个独立部件组成,两者能首尾相接且保持间隙;外翼轨由导轨段和活动外翼轨两个独立部件组成,两者能首尾相接且保持间隙;活动内翼轨和活动外翼轨的尾端分别固定在心轨尾端的两侧,且分别与心轨尾端之间保持间距;活动内翼轨和活动外翼轨的首端分别与电务转辙设备连接,且内翼轨导轨段与外翼轨导轨段的尾端间距要小于活动内翼轨与活动外翼轨的首端间距,当电务转辙设备执行切换动作时能使活动内翼轨和活动外翼轨的首端同步动作,实现翼轨导通状态的切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辙叉,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内翼轨和活动外翼轨的末端分别通过螺栓螺母组件固定在心轨尾端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钱庆军周芝芬邵华鄢政航刘双赵巍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贝尔轨道装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