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杨常青专利>正文

一种救生筏快速登乘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100568 阅读:6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31 23:5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船舶防险与救生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救生筏快速登乘装置,包括筏架、卷筒、导向轮、固定套筒和移动套筒,所述筏架固定在船舶甲板上,筏架上设置有芯轴,固定套筒和移动套筒套装在芯轴上,固定套筒和移动套筒相靠近的一侧设置有互相齿合的齿牙,固定套筒和移动套筒上分别固定连接有一个卷筒,所述筏架上方设置有一组导向轮,导向轮与卷筒一一对应,每个卷筒上分别设置有一根撤离带,撤离带固定端缠绕在卷筒上,自由端绕过导向轮自然下垂,两个卷筒上撤离带的缠绕方向相反。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实现紧急状态下船员的往复式撤离,本装置结构简单,操作方便,能够最大程度上保存撤离人员的体力,保证撤离过程的安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救生筏快速登乘装置
本技术涉及船舶防险与救生
,特别涉及一种救生筏快速登乘装置。
技术介绍
船舶逃生装置一般是通过一类释放装置形成撤离通道的海上救生设备,主要装备于客船或各类作业船体,用于船舶发生紧急情况时协助人员迅速撤离遇难船。目前,船舶救生装备中通常配备登乘软梯,船员可由登乘软梯依次降至水面,之后进入救生筏或救生艇,若情况紧急,船员人数较多,则需要船员直接跳入水中,然后游至救生筏进行登筏。采用登乘软梯进行登乘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一是速度慢,特别是紧急情况下,需要船员快速撤离至救生筏,若船员人数较多,则会浪费很多宝贵时间;二是难以直接登乘救生筏或救生艇,落水后的人员不但水中登乘救生筏或救生艇比较吃力,而且湿身后将大大降低生存时间;三是伤员使用困难,使用登乘软梯需要一定的体力,对于伤员等体力不支者使用登乘软梯存在一定的困难。
技术实现思路
根据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本技术的目的是为船舶失事等紧急情况下船员的快速撤离提供一种救生筏快速登乘装置。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救生筏快速登乘装置,包括筏架、卷筒、导向轮、固定套筒和移动套筒,所述筏架固定在船舶甲板上,筏架上设置有芯轴,固定套筒和移动套筒套装在芯轴上,固定套筒和移动套筒相靠近的一侧设置有互相齿合的齿牙,固定套筒和移动套筒上分别固定连接有一个卷筒,所述筏架上方设置有一组导向轮,导向轮与卷筒一一对应,每个卷筒上分别设置有一根撤离带,撤离带固定端缠绕在卷筒上,自由端绕过导向轮自然下垂,两个卷筒上撤离带的缠绕方向相反。进一步地,所述固定套筒与芯轴固定连接,移动套筒与芯轴滑动连接,筏架靠近移动套筒的一侧设置制动杆,移动套筒上设置与制动杆相配合制动杆孔。进一步地,所述移动套筒上设置有控制移动套筒滑动并锁紧的离合拨叉。进一步地,所述筏架上固定连接有封板,封板上设置有供离合拨叉移动的长条孔,离合拨叉为杠杆式结构,以离合拨叉的中部为支点,离合拨叉头部连接移动套筒,离合拨叉尾部延伸至长条孔外,所述封板上设置有锁紧离合拨叉的拨片,拨片通过销轴与封板铰接。进一步地,所述的救生筏快速登乘装置还包括旋转架,所述旋转架为“门”型支架,包括两侧的侧杆和连接两侧侧杆的顶部横杆,旋转架的两个侧杆分别设置在筏架的两侧,旋转架通过两侧侧杆与筏架的底部铰接,导向轮安装在旋转架的顶部横杆上。进一步地,所述旋转架为伸缩旋转架,旋转架两侧的侧杆为伸缩杆,伸缩杆的固定端的底部与筏架底部铰接,伸缩杆的伸缩端的顶部连接顶部横杆。优选的,伸缩杆的固定端的底部与筏架底部通过铰接支座铰接。进一步地,所述固定套筒上套装有控制套筒旋转速度抱闸装置。进一步地,所述抱闸装置包括摩擦片、弹簧、连接件和速度控制把手,所述摩擦片为带有开口的环形弹性片,摩擦片套设在固定套筒的外侧,摩擦片开口的两端通过弹簧连接,所述速度控制把手铰接在摩擦片开口的一端,连接件铰接在摩擦片开口的另一端,速度控制把手与连接件铰接。进一步地,所述固定套筒上设置有缓降装置。进一步地,所述撤离带为扁带或绳索或铁链或其它能够形成缠绕和释放状态的柔性材质。进一步地,所述筏架上装配有救生筏。进一步地,所述的救生筏快速登乘装置的使用方法为,初始状态时,固定套筒和移动套筒分离,制动杆插入到移动套筒的制动杆孔内,使用时,第一名撤离人员拉住固定套筒一侧的撤离带的自由端进行下降撤离,此时固定套筒上的卷筒旋转,带动固定套筒旋转,移动套筒保持不动,直至第一名撤离人员完成下落过程,固定套筒一侧的撤离带为释放状态,移动套筒一侧的撤离带为缠绕状态;然后将移动套筒向固定套筒一侧拨动,使制动杆与制动杆孔分离,移动套筒与固定套筒齿合,第二名撤离人员拉住移动套筒一侧的撤离带的自由端进行下降撤离,移动套筒和固定套筒同步旋转,移动套筒一侧的卷筒释放撤离带的同时,固定套筒一侧的卷筒收回撤离带,直至第二名撤离人员完成下落过程,固定套筒一侧的撤离带为缠绕状态,移动套筒一侧的撤离带为释放状态;后续撤离人员依次拉住呈缠绕状态的撤离带,进行往复式撤离。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技术能够实现紧急状态下船员的往复式撤离,本装置结构简单,操作方便,能够最大程度上保存撤离人员的体力,保证撤离过程的安全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逃生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本技术逃生装置的使用状态图;图3为抱闸装置示意图;图4为为摩擦阻尼式缓降装置示意图;图5为擒纵式缓降装置示意图;图6为离合拨叉工作原理示意图;图中:1-筏架;2-伸缩旋转架的固定端;3-撤离带;4-伸缩旋转架的伸缩端;5-导向轮;6-顶部横杆;7-铰接支座;8-芯轴;9-移动套筒;10-固定套筒;11-齿轮组;12-缓降器;13-缓降器轴;14-抱闸装置;15-离合拨叉;16-卷筒;17-制动杆;18-制动杆孔;19-支撑杆;20-摩擦片;21-弹簧;22-连接件;23-速度控制把手;24-连接耳,25-拨片;26-封板;27-销轴;28-离合拨叉尾部。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结构和功能更加清晰,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参见附图1-6,一种救生筏快速登乘装置,包括筏架1、卷筒16、导向轮5、伸缩旋转架、固定套筒10和移动套筒9,所述筏架1固定在船舶甲板上,伸缩旋转架为“门”型支架,包括两侧的伸缩杆和连接两侧伸缩杆的顶部横杆6,伸缩旋转架设置在筏架1的两侧,两侧伸缩杆的固定端2的底部与筏架1底部通过铰接支座7铰接,伸缩杆的伸缩端4的顶部连接顶部横杆6;筏架1上设置有芯轴8,固定套筒10和移动套筒9套装在芯轴8上,固定套筒10和移动套筒9相靠近的一侧设置有互相齿合的齿牙,固定套筒10和移动套筒9上分别固定连接有一个卷筒16,所述导向轮5设置在横杆6上,导向轮5与卷筒16一一对应,每个卷筒16上分别设置有一根撤离带3,撤离带3固定端缠绕在卷筒16上,自由端绕过导向轮5自然下垂,两个卷筒上撤离带的缠绕方向相反。基于上述技术方案,撤离人员可抓住撤离带3并随撤离带的释放撤离至水面,亦可将撤离带的一端绑在自己身上随撤离带的释放完成撤离;对于伤员,可将伤员放置在救生网兜内,将网兜与撤离带的自由端固定,并随撤离带的释放完成撤离。进一步地,所述导向轮5与套筒齿合后的卷筒16的位置对应。进一步地,所述固定套筒10与芯轴8固定连接,移动套筒9与芯轴8滑动连接,筏架1靠近移动套筒的一侧设置制动杆17,移动套筒9上设置与制动杆相配合制动杆孔18。基于上述技术方案,固定套筒10与芯轴完全固定,固定套筒10与芯轴同步旋转,移动套筒9在与固定套筒10脱开时,移动套筒9不随固定套筒10和芯轴8旋转,当移动套筒9与固定套筒10齿合时,移动套筒9会随着固定套筒10一起旋转,此时芯轴8、移动套筒9和固定套筒10同步旋转。本装置存放状态时,伸缩旋转架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救生筏快速登乘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筏架、卷筒、导向轮、固定套筒和移动套筒,所述筏架固定在船舶甲板上,筏架上设置有芯轴,固定套筒和移动套筒套装在芯轴上,固定套筒和移动套筒相靠近的一侧设置有互相齿合的齿牙,固定套筒和移动套筒上分别固定连接有一个卷筒,所述筏架上方设置有一组导向轮,导向轮与卷筒一一对应,每个卷筒上分别设置有一根撤离带,撤离带固定端缠绕在卷筒上,自由端绕过导向轮自然下垂,两个卷筒上撤离带的缠绕方向相反。/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救生筏快速登乘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筏架、卷筒、导向轮、固定套筒和移动套筒,所述筏架固定在船舶甲板上,筏架上设置有芯轴,固定套筒和移动套筒套装在芯轴上,固定套筒和移动套筒相靠近的一侧设置有互相齿合的齿牙,固定套筒和移动套筒上分别固定连接有一个卷筒,所述筏架上方设置有一组导向轮,导向轮与卷筒一一对应,每个卷筒上分别设置有一根撤离带,撤离带固定端缠绕在卷筒上,自由端绕过导向轮自然下垂,两个卷筒上撤离带的缠绕方向相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救生筏快速登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套筒与芯轴固定连接,移动套筒与芯轴滑动连接,筏架靠近移动套筒的一侧设置制动杆,移动套筒上设置与制动杆相配合制动杆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救生筏快速登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套筒上设置有控制移动套筒滑动的离合拨叉。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救生筏快速登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筏架上固定连接有封板,封板上设置有供离合拨叉移动的长条孔,离合拨叉为杠杆式结构,以离合拨叉的中部为支点,离合拨叉头部连接移动套筒,离合拨叉尾部延伸至长条孔外,所述封板上设置有锁紧离合拨叉的拨片,拨片通过销轴与封板铰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常青王路才
申请(专利权)人:杨常青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辽宁;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