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杨常青专利>正文

螺旋式海上撤离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3093827 阅读:4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14 19:3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船舶防险与救生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螺旋式海上撤离系统,包括支架和螺旋式通道;所述支架设置在船舶甲板上,支架下方设置有向下延伸的螺旋式通道,螺旋式通道延伸至海面上。本发明专利技术的螺旋式撤离系统能够实现人员的快速安全撤离,螺旋式的撤离通道相比于垂直下落的通道更具有安全性,下落过程中撤离人员的下落速度均匀,受到的冲击力相对较小,无自由坠落过程,心理无坠落恐惧感,同时本申请不需要撤离人员通过拉住绳索或其他方式控制自己的撤离速度以及撤离位置,能够在更大的程度上保存撤离人员的体力。

Spiral offshore evacuation syste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螺旋式海上撤离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船舶防险与救生
,特别涉及一种螺旋式海上撤离系统。
技术介绍
气胀式救生筏是船舶配备的重要救生设备,是船上人员在海上危急情况下实施自救的主要工具。船舶失事以后,船上人员快速登乘救生筏是其实施自救的第一步。目前,船舶救生设备中普遍配备登乘软梯,船上人员可由登乘软梯依次降至水面,之后进入救生筏,若情况紧急,船上人员数量较多,则需要船上人员直接跳入水中,然后游至救生筏进行登筏。采用登乘软梯进行撤离普遍存在撤离速速慢、体力消耗严重、安全性差、易湿身等问题。对于大型船舶,特别是客船、客滚船等乘员众多的船舶,乘员年龄不一、体质各异,再加上船舷较高,无法通过跳海实现大量人员的快速撤离,因此主要采用海上撤离系统进行船上人员的撤离,对于撤离系统,撤离通道的设计是其能否实现人员快速安全撤离的关键,现有的撤离系统在使用过程中,仍然存在瞬间自由坠落、“卡顿”致使效率不高和通道内“踩踏”致使骨折等现象,难以保证紧急情况下人员的安全、快速撤离,从而影响撤离速度,所以,目前对于船上人员的快速安全撤离,仍然缺乏安全、快速的撤离系统。
技术实现思路
根据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船舶失事等紧急情况人员的快速安全撤离提供一种安全可靠的螺旋式海上撤离系统。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螺旋式海上撤离系统,所述支架设置在船舶甲板上,支架下方设置有向下延伸的螺旋式通道,螺旋式通道延伸至海面上。进一步地,所述螺旋式通道包括环形外通道和螺旋式内通道,螺旋式内通道固定在环形外通道的内壁。螺旋式内通道的外沿与环形外通道的内壁在圆周方向上固定。优选的,环形外通道由网布围合而成,也可以由塑料、橡胶等其他可以围合形成环形的柔性材质形成。优选的,螺旋式内通道由网布定型形成,也可以由塑料、橡胶等其他可以围合形成螺旋形式的柔性材质定型形成。进一步地,所述环形外通道外壁设置有若干支撑圈,若干支撑圈套设在环形外通道上并与环形外通道连接。支撑圈起到支撑螺旋式通道,使之撑起定型的作用,所述支撑圈可以为钢圈、塑料圈、木圈等其它硬性材质围合的环形圈。进一步地,所述若干支撑圈等距连接在环形外通道的外壁。进一步地,所述螺旋式内通道为单螺旋结构,以环形外通道的圆柱半径为母线,以环形外通道的圆柱轴线和圆柱螺旋线为导线。环形外通道的圆柱直径、环形外通道圆柱螺旋线的导程、螺旋式内通道的下滑角度、螺旋式内通道的旋向等参数均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定。进一步地,所述螺旋式内通道为双螺旋结构,以环形外通道的圆柱直径为母线,以环形外通道的圆柱轴线和圆柱螺旋线为导线。环形外通道的圆柱直径、环形外通道圆柱螺旋线的导程、螺旋式内通道的下滑角度、螺旋式内通道的旋向等参数均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定。进一步地,所述环形外通道的顶部和底部分别通过塑形圈塑形。塑形圈为圆形的钢圈、塑料圈或其他能够形成圆形并具有一定硬度的材质,塑形圈的直径与环形外通道的圆柱直径相同,塑形圈将环形外通道顶部和底部的圆环撑起定型。进一步地,所述环形外通道外壁设置有若干出口。出口可为子母粘扣的形式,也可为拉链式,出口的布置形式可为螺旋式出口,也可为竖直式出口,当人员通过螺旋式通道下滑至海面后,人员需要通过出口出来,进而进入到充气平台上,在螺旋式通道下部的若干节设置出口,当失事船舶存在倾斜倾差时,撤离系统安装位置离海面的距离会发生变化,出口的设置可保证失事船舶产生倾斜倾差时撤离系统的有效性。进一步地,所述的螺旋式海上撤离系统,还包括若干滚筒、锚定板和充气平台;所述充气平台连接在螺旋式通道的下方,若干滚筒通过滚筒轴连接在支架上,每个滚筒上设置一根钢丝绳,钢丝绳一端缠绕在滚筒上,另一端穿过充气平台与锚定板连接。进一步地,所述滚筒轴为两根,每根滚筒轴上设有两个滚筒。进一步地,所述充气平台为总体封闭式,充气平台上设置有若干供钢丝绳穿过的通孔,通孔与钢丝绳一一对应,通孔与充气平台不连通。进一步地,所述支撑圈的外部设置有可供钢丝绳通过的耳环,耳环与钢丝绳一一对应。进一步地,所述支撑圈与支撑圈之间用若干柔性绳索进行固定。优选地,所述柔性绳索的数量与钢丝绳的数量一致,固定位置紧贴支撑圈上的耳环。柔性绳索与钢丝绳的位置一致,其主要目的在于人员由出口出来时,尽量减小柔性绳索和钢丝绳对人员的阻碍。进一步地,所述滚筒或滚筒轴上设置缓降装置。进一步地,所述充气平台设置有若干自动充气装置,所述自动充气装置包括储气瓶、瓶头阀和拉绳;所述瓶头阀内设置水溶性药片,瓶头阀连接有拉绳。当充气平台下放至水面后,自动充气装置内的瓶头阀遇水可自动开启,亦可通过拉动拉绳使瓶头阀开启,瓶头阀开启后自动充气装置开始给充气平台充气,直至充气平台成形。进一步地,所述支架为箱体,箱体设有内板和外板,箱体底部为开放式,若干滚筒设置在箱体内,螺旋式通道的上端与箱体底部相连接。进一步地,所述船舶甲板上设置可折叠滑道,支架通过滑轮与可折叠滑道滑动连接。进一步地,所述可折叠滑道包括固定部分和折叠部分,固定部分和折叠部分铰接;滑道固定部分设置折叠架和固定部连杆,滑道折叠部分设置折叠部连杆,所述折叠架固定在滑道固定部分上,折叠架和固定部连杆铰接,固定部连杆和折叠部连杆铰接;折叠部连杆与滑道折叠部分铰接。进一步地,所述滑道折叠状态时,固定部分和折叠部分垂直设置,固定部连杆和折叠部连杆形成一夹角;滑道使用状态时,固定部分和折叠部分共同形成一平直滑道,固定部连杆和折叠部连杆形成一直线。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所述滑道为可折叠式滑道,整个滑道分为固定部分和折叠部分,存放状态下滑道处于折叠状态,固定部分的滑道底端固定在船舶甲板上,折叠部分的滑道处于与固定部分滑道垂直的折叠状态,整个滑道位于船舶甲板上,滑道并不伸出舷外,开始使用时,将滑道的折叠部分向舷外翻转90°,此时整个滑道为一平直滑道。进一步地,所述箱体两端分别安装若干滑轮,滑轮可在滑道内滑动。进一步地,所述滑道通过滑道底部支架固定在船舶甲板上,滑道底部支架的高度高于船舶沿板的高度。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专利技术的螺旋式撤离系统能够实现人员的快速安全撤离,螺旋式的撤离通道相比于垂直下落的通道更具有安全性,下落过程中撤离人员的下落速度均匀,受到的冲击力相对较小,无自由坠落过程,心理无坠落恐惧感,同时本申请不需要撤离人员通过拉住绳索或其他方式控制自己的撤离速度以及撤离位置,能够在更大的程度上保存撤离人员的体力。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释放成形状态);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存放状态);图3为箱体结构俯视图图4为箱体结构的示意图;图5为折叠式滑道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充气平台示意图;图7为自动充气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双螺旋结构的螺旋式通道示意图;图9为单螺旋结构的螺旋式通道示意图;图10为支撑圈的结构示意图;图11为摩擦阻尼式缓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螺旋式海上撤离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架和螺旋式通道;所述支架设置在船舶甲板上,支架下方设置有向下延伸的螺旋式通道,螺旋式通道延伸至海面上。/n

【技术特征摘要】
1.螺旋式海上撤离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架和螺旋式通道;所述支架设置在船舶甲板上,支架下方设置有向下延伸的螺旋式通道,螺旋式通道延伸至海面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螺旋式海上撤离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旋式通道包括环形外通道和螺旋式内通道,螺旋式内通道固定在环形外通道的内壁。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螺旋式海上撤离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外通道外壁设置有若干支撑圈,若干支撑圈套设在环形外通道上并与环形外通道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螺旋式海上撤离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若干支撑圈等距连接在环形外通道的外壁。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螺旋式海上撤离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外通道上设置有若干出口。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螺旋式海上撤离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旋式内通道为单螺旋结构,以环形外通道的圆柱半径为母线,以环形外通道的圆柱轴线和圆柱螺旋线为导线。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螺旋式海上撤离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旋式内通道为双螺旋结构,以环形外通道的圆柱直径为母线,以环形外通道的圆柱轴线和圆柱螺旋线为导线。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螺旋式海上撤离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外通道的顶部和底部分别通过塑形圈塑形。


9.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螺旋式海上撤离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若干滚筒、锚定板和充气平台;所述充气平台连接在螺旋式通道的下方,若干滚筒通过滚筒轴连接在支架上,每个滚筒上设置一根钢丝绳,钢丝绳一端缠绕在滚筒上,另一端穿过充气平台与锚定板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螺旋式海上撤离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圈的外部设置有可供钢丝绳通过的耳环,耳环与钢丝绳一一对应。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螺旋式海上撤离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圈与支撑圈之间通过若干柔性绳索进...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常青王路才唐在铭
申请(专利权)人:杨常青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辽宁;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