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激光光路调节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096896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31 23:4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激光领域,涉及一种激光光路调节装置,包括底板、激光扩束组件、激光器、折光腔、第一调节组件、第二调节组件,激光器与激光扩束组件设置在底板之上,激光器长度方向与激光扩束组件长度方向平行,底板上在激光扩束组件一端处垂直设置有折光腔,激光扩束组件一端与折光腔的一表面端部相连接,折光腔上与表面相对的第一表面两端分别安装有第一调节组件、第二调节组件;第一调节组件、第二调节组件能够对激光器发出的光在折光腔内进行传输光路多维度调节。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光路调节装置,调节装置在折光腔的一侧,调节板与折光腔体通过螺钉固定连接,折装方便,提高工作效率,同时该折光腔采用全反镜可折式的结构,方便售后维护。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激光光路调节装置
本技术属于激光
,尤其涉及一种激光光路调节装置。
技术介绍
在行业应用或设计需要,要求激光器输出的光沿另一平行光路进行传播,同时需做扩束准直处理,因此要在激光器外光路增加准直腔,光路经准直腔再由扩束镜准直,要求光沿扩束镜中心经过。如果调试时,激光与扩束镜中轴有偏差,则会导致产生象差,对后续激光应用产生不利的影响,因此,激光需经过调整校准直才能进行后续的激光传输,一般激光是通过两片全反镜进行调整的,但是在实际使用过程中会出现以下两种情况:一种由于机台结构限制,传统的直射式尺寸无法满足。另一种情况是全反镜在使用过程中存在脏污、划伤或者损坏的情况,需要售后维护,由于空间的限制,售后人员操作困难,维护好后需要重新对全反镜角度进行调整。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激光光路调节装置,能够解决因结构由于设计和空间限制和全反镜在使用过程中存在脏污、划伤或者损坏的情况时,而导致售后维护操作困难问题。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包括底板、激光扩束组件、激光器、折光腔、第一调节组件、第二调节组件;激光器与激光扩束组件设置在底板之上,激光器长度方向与激光扩束组件长度方向平行,底板上在激光扩束组件一端处垂直设置有折光腔,激光扩束组件一端与折光腔的一表面端部相连接,折光腔上与表面相对的第一表面两端分别安装有第一调节组件、第二调节组件;其中,第一调节组件、第二调节组件能够对激光器发出的光在折光腔内进行传输光路多维度调节。<br>进一步的,折光腔的表面上分别构造有折光腔入光口、第一出光口。进一步的,激光器靠近折光腔的一端面上设有激光出光口,激光出光口与折光腔入光口相对应。进一步的,折光腔的第一面上与折光腔入光口对应位置构造有第一凹槽,与第一出光口对应位置构造有第二凹槽;第一凹槽位置处设置有第一调节组件,第二凹槽位置处设置第二调节组件。进一步的,第一调节组件包括第一调节板、第一调节顶杆、第一弹簧螺钉、第三调节顶杆、第二弹簧螺钉、第五调节顶杆、第一调节座;第一调节座位于第一调节板一侧,第一调节顶杆、第三调节顶杆、调节顶杆一端通过螺纹分别连接于第一调节板,并从第一调节板朝向第一调节座的一侧穿出与第一调节座相抵,第一弹簧螺钉一端穿过第一调节板上的通孔设置在第一调节顶杆和第三调节顶杆之间,第二弹簧螺钉一端穿过第一调节板的通孔与第一调节座上的螺纹孔相连接,第二弹簧螺钉一端穿过第一调节板上的通孔设置在第三调节顶杆和第五调节顶杆之间,第二弹簧螺钉一端穿过第一调节板的通孔与第一调节座上的螺纹孔相连接;其中,通过工具调节使第一调节顶杆、第三调节顶杆、第五调节顶杆一端端头分别顶紧第一调节座表面,第一弹簧螺钉、第二弹簧螺钉向第一调节顶杆、第三调节顶杆、第五调节顶杆相反方向不断拉紧第一调节座,从而能够改变第一调节座空间位置,实现了对激光光路传输调试。进一步的,第二调节组件包括第二调节座、第二调节板、若干个调节顶杆、若干个弹簧螺钉。调节座位于调节板一侧,若干个调节顶杆一端螺纹分别连接于调节板,并从调节板朝向调节座的一侧穿出与所述调节座相抵,弹簧螺钉一端穿过调节板上的通孔设置在每个调节顶杆之间,弹簧螺钉一端穿过调节板的通孔与调节座上的螺纹孔相连接,弹簧螺钉一端穿过调节板上的通孔设置在每个调节顶杆之间,弹簧螺钉一端穿过调节板的通孔与调节座上的螺纹孔相连接,第二调节组件和第一调节组件功能结构相同在此不再说明。进一步的,调节座之上设置有第一全反镜;第一调节座空间位置发生变化时,第一全反镜空间位置根据第一调节座空间位置实现多维度调节,当激光通过第一全反镜经过传输时,能够达到调节激光传输矢量目的;第二调节座之上设置有第二全反镜,第二调节座空间位置发生变化时,第二全反镜空间位置根据第二调节座空间位置实现多维度调节,当激光通过第二全反镜经过传输时,能够达到调节激光传输矢量目的。进一步的,激光扩束组件包括密封后板、扩束镜、扩束镜底座、扩束镜盖板、密封前板;扩束镜一端通过密封后板与第一出光口相连接,扩束镜另一端穿过扩束镜底座与密封前板相连接,扩束镜底座之上设有扩束镜盖板,扩束镜盖板起到防止粉尘进入光路中。进一步的,密封前板之上构造有第二出光口。进一步的,扩束镜底座设置有多个调节螺杆;其中,当激光发出的光传输到折光腔后,调整第一调节座和第一全反镜角度,调整第二调节座和第二全反镜角度,使激光按照第一出光口孔径和密封前板的第二出光口孔径形成的光轴进行传输,以第一出光口孔径和密封前板的出光口孔径作为传输光路,调节扩束镜底座上调节螺杆能够使扩束镜的轴线与之前调节的光轴同轴,从而保证了激光光路传输的精准。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技术提供一种光路调节装置结构简单、调节简单、通用性强,可适用不同波长的激光传输。2.调节装置在折光腔的一侧,调节板与折光腔体通过螺钉固定连接,折装方便,提高工作效率,同时该折光腔采用全反镜可折式的结构,具有结构紧凑、简单、全反镜方便售后维护更换。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实施例中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一实施例中的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实施例中的第一调节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1实施例中的第二调节组件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底板10、激光扩束组件11、激光器31、折光腔21、第一调节组件22、第二调节组件23、激光出光口311、第一凹槽211、第二凹槽212、折光腔入光口213、第一出光口214、第一调节板221、第一调节顶杆222、第三调节顶杆224、第五调节顶杆226、第一弹簧螺钉223、第二弹簧螺钉225、第一调节座227、第一全反镜228、第二调节组件23、第二调节板231、第二调节顶杆232、第四调节顶杆234、第六调节顶杆236、第三弹簧螺钉233、第四弹簧螺钉235、第二调节座237、第二全反镜238、密封后板111、扩束镜112、扩束镜底座113、调节螺杆114扩束镜盖板115、密封前板116、第二出光口1161。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便于理解本技术,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技术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但是,本技术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的,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技术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技术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技术。本技术的权利要求书、说明书以及说明书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不同对象,而不是用于描述特定顺序。如图1所示,图1为本技术一实施例中一种激光光路调节装置的结构示意图,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包括底板1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激光光路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板(10)、激光扩束组件(11)、激光器(31)、折光腔(21)、第一调节组件(22)、第二调节组件(23);/n激光器(31)与激光扩束组件(11)设置在底板(10)之上,激光器(31)长度方向与激光扩束组件(11)长度方向平行,底板(10)上在激光扩束组件(11)一端处垂直设置有折光腔(21),激光扩束组件(11)一端与折光腔(21)的一表面端部相连接,折光腔(21)上与表面相对的第一表面两端分别安装有第一调节组件(22)、第二调节组件(23);/n其中,第一调节组件(22)、第二调节组件(23)能够对激光器(31)发出的光在折光腔(21)内进行传输光路多维度调节。/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激光光路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板(10)、激光扩束组件(11)、激光器(31)、折光腔(21)、第一调节组件(22)、第二调节组件(23);
激光器(31)与激光扩束组件(11)设置在底板(10)之上,激光器(31)长度方向与激光扩束组件(11)长度方向平行,底板(10)上在激光扩束组件(11)一端处垂直设置有折光腔(21),激光扩束组件(11)一端与折光腔(21)的一表面端部相连接,折光腔(21)上与表面相对的第一表面两端分别安装有第一调节组件(22)、第二调节组件(23);
其中,第一调节组件(22)、第二调节组件(23)能够对激光器(31)发出的光在折光腔(21)内进行传输光路多维度调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激光光路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折光腔(21)的表面上分别构造有折光腔入光口(213)、第一出光口(214)。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激光光路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激光器(31)靠近折光腔的一端面上设有激光出光口(311);激光出光口(311)与折光腔入光口(213)相对应。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激光光路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折光腔(21)的第一面上与折光腔入光口(213)对应位置构造有第一凹槽(211),与第一出光口(214)对应位置构造有第二凹槽(212);
第一凹槽(211)位置处设置有第一调节组件(22);第二凹槽(212)位置处设置第二调节组件(23)。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激光光路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调节组件(22)包括第一调节板(221)、第一调节顶杆(222)、第一弹簧螺钉(223)、第三调节顶杆(224)、第二弹簧螺钉(225)、第五调节顶杆(226)、第一调节座(227);
第一调节座(227)位于第一调节板(221)一侧,第一调节顶杆(222)、第三调节顶杆(224)、第五调节顶杆(226)一端通过螺纹分别连接于第一调节板(221),并从第一调节板(221)朝向第一调节座(227)的一侧穿出与第一调节座(227)相抵,第一弹簧螺钉(223)一端穿过第一调节板(221)上的通孔设置在第一调节顶杆(222)和第三调节顶杆(224)之间,第二弹簧螺钉(225)一端穿过第一调节板(221)的通孔与第一调节座(227)上的螺纹孔相连接,第二弹簧螺钉(225)一端穿过第一调节板(221)上的通孔设置在第三调节顶杆(224)和第五调节顶杆(226)之间,第二弹簧螺钉(225)一端穿过第一调节板(221)的通孔与第一调节座(227)上的螺纹孔相连接;
其中,通过工具调节使第一调节顶杆(222)、第三调节顶杆(224)、第五调节顶杆(226)一端端头分别顶紧第一调节座(227)表面,第一弹簧螺钉(223)、第二弹簧螺钉(225)向第一调节顶杆(222)、第三调节顶杆(224)、第五调节顶杆(226)相反方向不断拉紧第一调节座(227),从而能够改变第一调节座(227)空间位置,实现了对激光光路传输调试。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激光光路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二调节组件(23)包括第二调节板(231)、第二调节顶杆(232)、第三弹簧螺钉(233)、第四调节顶杆(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代雨成曹洪涛刘亮吕启涛高云峰
申请(专利权)人:大族激光科技产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