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三相叠绕式可持续助力的惯性轮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074190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29 06:0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三相叠绕式可持续助力的惯性轮装置,涉及惯性轮装置相关技术领域,包括第一轴承支架,所述第一轴承支架的两侧顶端均固定安装有第一轴承,所述第一轴承支架的中部上方设置有定子,所述定子的两侧中部均固定连接有第二轴承,定子与第二轴承的外壳体固定,所述定子的内部活动连接有惯性轮,所述定子上固定缠绕线圈,线圈为三相叠式缠绕法,双层18槽12极,外接三相交流电,A相、B相、C相各相差120度相位角,所述惯性轮表面一个毫米内分布V形状磁钢片。其中一个所述第一轴承活动连接转轴的一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磁钢片与定子三相交流电在线圈产生的旋转磁场之间靠相互作用的排斥力及吸引力传递扭矩,带动惯性轮跟着旋转,这样惯性轮不仅起到平衡转轴转速稳定性,存储能量,同时通过定子线圈旋转磁场给惯性轮持续提供扭转力矩,起到助力的作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三相叠绕式可持续助力的惯性轮装置
本技术涉及惯性轮装置相关
,特别涉及一种三相叠绕式可持续助力的惯性轮装置。
技术介绍
惯性轮是一种传统的机械储能装置,它可以将电能、转动能、制动能,或者诸如风能、太阳能等自然能转化成惯性轮的旋转动能加以储存,大储能、强功率、高效率、无污染、适用广、无噪声、长寿命、维护简单、可实现连续工作、可进行模块化设计制造等优点。但是目前市场上的惯性轮仅提供存储能量和稳定轴系转速的作用,无法提供额外的转矩。因此,提出一种三相叠绕式可持续助力的惯性轮装置来解决上述问题很有必要。
技术实现思路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三相叠绕式可持续助力的惯性轮装置,解决了目前市场上的惯性轮仅提供存储能量和稳定轴系转速的作用,无法提供额外的转矩的问题。(二)技术方案为实现以上目的,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三相叠绕式可持续助力的惯性轮装置,包括第一轴承支架,所述第一轴承支架的两侧顶端均固定安装有第一轴承,所述第一轴承支架的中部上方设置有定子,所述定子的两侧中部均固定连接有第二轴承,定子与第二轴承外壳体固定,所述定子的内部活动连接有惯性轮,所述定子上固定安装一组线圈,所述惯性轮的外围表面一个毫米内分布V形状磁钢片,其中一个所述第一轴承活动连接转轴的一端,所述转轴的另一端依次贯穿其中一个第二轴承、惯性轮和另外一个第二轴承并与另外一个第一轴承活动连接;可选的,所述定子的材质为硅钢片,外表面涂有磁屏蔽材料,通过第二轴承与转轴活动连接。可选的,所述定子的底端两侧均设置有第二轴承支架,所述第二轴承固定安装在第二轴承支架的顶端,所述第二轴承支架的底端与第一轴承支架的中部上表面固定连接。可选的,所述第二轴承支架的高度大于第一轴承支架的高度。可选的,所述第一轴承、定子、第二轴承和惯性轮的轴心处于同一水平线上。可选的,所述线圈为三相叠式缠绕法,双层18槽12极,外接三相交流电,A相、B相、C相各相差120度相位角。可选的,所述的V形状磁钢片为“N”、“S”极相间的永磁铁。可选的,所述惯性轮与转轴固定连接,惯性轮带动转轴转动,转轴由变频控制器从低速慢慢转动到额定转速。(三)有益效果本技术提供了一种三相叠绕式可持续助力的惯性轮装置,具备以下有益效果:本技术通过定子上缠绕三相叠式线圈,双层18槽12极,外接三相交流电,A相、B相、C相各相差120度相位角,从而产生变化旋转的磁场,惯性轮外围表面一个毫米内分布V形状磁钢片,且“N”、“S”极相间。在定子产生的变化旋转磁场中,通过磁钢片与旋转磁场之间靠相互作用的排斥力及吸引力传递扭矩,带动惯性轮跟着旋转,这样惯性轮不仅起到平衡转轴转速稳定性,存储能量,同时通过定子给惯性轮持续提供扭转力矩,起到助力的作用。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第一轴承支架结构的侧视示意图。图3为线圈6上的各个绕组的三相叠式缠绕方式。图4为惯性轮5外围的磁钢片7布置图。图中:1、第一轴承支架;2、第一轴承;3、定子;4、第二轴承;5、惯性轮;6、线圈;7、磁钢片;8、转轴;9、第二轴承支架。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专利技术中的具体含义。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本技术提供了如图1-4所示的一种三相叠绕式可持续助力的惯性轮装置,包括第一轴承支架1,第一轴承支架1的两侧顶端均固定安装有第一轴承2,第一轴承支架1的中部上方设置有定子3,定子3的两侧中部均固定连接有第二轴承4,定子3与第二轴承4外壳体固定,定子3的底端两侧均设置有第二轴承支架9,第二轴承4外壳体固定安装在第二轴承支架9的顶端,第二轴承支架9的底端与第一轴承支架1的中部上表面固定连接,第二轴承支架9的高度大于第一轴承支架1的高度,定子3的内部活动连接有惯性轮5,第一轴承2、定子3、第二轴承4和惯性轮5的轴心处于同一水平线上,定子3上固定安装有线圈6,惯性轮5表面一个毫米内分布V形状磁钢片7,线圈6为三相叠式缠绕法,双层18槽12极,外接三相交流电,A相、B相、C相各相差120度相位角。磁钢片7为“N”、“S”极相间的永磁铁,其中一个第一轴承2活动连接转轴8的一端,转轴8的另一端依次贯穿其中一个第二轴承4、惯性轮5和另外一个第二轴承4并与另外一个第一轴承2活动连接,定子3通过第二轴承4与转轴8活动连接,惯性轮5与转轴8固定连接;惯性轮5带动转轴8转动,转轴8由变频控制器从低速慢慢起动到额定转速。定子3上固定装有线圈6,缠绕三相叠式线圈,双层18槽12极,外接三相交流电,A相、B相、C相各相差120度相位角,从而产生变化旋转的磁场;惯性轮5外围相应装有“N”、“S”极相间的磁钢片7,在定子3产生的变化旋转磁场中,通过永磁钢片7与旋转磁场之间靠相互作用的排斥力及吸引力传递扭矩,带动惯性轮5跟着旋转,这样惯性轮5不仅起到平衡转轴8转速稳定性,存储能量,同时通过定子3给惯性轮5持续提供扭转力矩,起到助力的作用。本技术工作原理:定子3上固定装有线圈6,为三相叠式缠绕法,双层18槽12极,外接三相交流电,A相、B相、C相各相差120度相位角,从而产生变化旋转的磁场,惯性轮5外围表面一个毫米内分布V形状磁钢片7,且“N”、“S”极相间,在定子3产生的变化旋转磁场中,通过磁钢片7与旋转磁场之间靠相互作用的排斥力及吸引力传递扭矩,带动惯性轮5跟着旋转,这样惯性轮5不仅起到平衡转轴8转速稳定性,存储能量,同时通过定子3的旋转磁场给惯性轮5持续提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三相叠绕式可持续助力的惯性轮装置,包括第一轴承支架(1),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轴承支架(1)的两侧顶端均固定安装有第一轴承(2),所述第一轴承支架(1)的中部上方设置有定子(3),所述定子(3)的两侧中部均固定连接有第二轴承(4),定子(3)与第二轴承(4)外壳体固定,所述定子(3)的内部活动连接有惯性轮(5),所述定子(3)上固定安装有一组线圈(6),所述惯性轮(5)的外围表面一个毫米内分布V形状磁钢片(7),其中一个所述第一轴承(2)活动连接转轴(8)的一端,所述转轴(8)的另一端依次贯穿其中一个第二轴承(4)、惯性轮(5)和另外一个第二轴承(4)并与另外一个第一轴承(2)活动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三相叠绕式可持续助力的惯性轮装置,包括第一轴承支架(1),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轴承支架(1)的两侧顶端均固定安装有第一轴承(2),所述第一轴承支架(1)的中部上方设置有定子(3),所述定子(3)的两侧中部均固定连接有第二轴承(4),定子(3)与第二轴承(4)外壳体固定,所述定子(3)的内部活动连接有惯性轮(5),所述定子(3)上固定安装有一组线圈(6),所述惯性轮(5)的外围表面一个毫米内分布V形状磁钢片(7),其中一个所述第一轴承(2)活动连接转轴(8)的一端,所述转轴(8)的另一端依次贯穿其中一个第二轴承(4)、惯性轮(5)和另外一个第二轴承(4)并与另外一个第一轴承(2)活动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三相叠绕式可持续助力的惯性轮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定子(3)的材质为硅钢片,外表面涂有磁屏蔽材料,通过第二轴承(4)与转轴(8)活动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三相叠绕式可持续助力的惯性轮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定子(3)的底端两侧均设置有第二轴承支架(9),所述第二轴承(4)的外壳体固定安装在第二轴承支架(9)的顶端,所述第二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爱平王凡宾
申请(专利权)人:泉州市三兴机械工贸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