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副仪表板组件及车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052910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29 05: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副仪表板组件及车辆。该副仪表板组件固定在车身上,副仪表板组件包括底座和储物盒,底座的第一面上开设多个凹槽,底座的第二面和车身固定连接,储物盒为内部具有腔体的盒子,储物盒的底部设置有锁舌,锁舌和多个凹槽中任一凹槽配合。这样,一方面由于储物盒和底座可拆卸连接,进而使得储物盒可以从底座上拆卸下,在驾乘人员离开驾驶室时,可以将储物盒带出车辆内部,更加丰富了副仪表板组件的功能性。另一方面,由于多个凹槽沿底座的长度方向分布,锁舌和多个凹槽中任一凹槽配合,以使储物盒可拆卸连接在底座的不同位置上,这样,当需要移动储物盒时,可以根据需求将锁舌固定在相应的凹槽中,进而实现储物盒的移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副仪表板组件及车辆
本技术涉及汽车
,特别涉及一种副仪表板组件及车辆。
技术介绍
汽车副仪表板是承载换挡手柄、手刹、操作开关、杯托以及储物盒等的主要部件,汽车副仪表板固定在汽车主驾驶和副驾驶之间。目前,汽车副仪表板包括仪表板主体和储物盒,仪表板主体与汽车主驾驶和副驾驶之间车身连为一体,储物盒和仪表板主体固定连接,储物盒中可以设置无线充电盒等物品,以满足驾乘人员的驾乘需求。然而,由于仪表板主体与汽车车身连为一体,储物盒和仪表板主体固定连接,因此汽车副仪表板不易拆卸且不能移动,无法根据驾乘人员的需求移动汽车副仪表板和拆卸汽车副仪表板。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旨在提出一种副仪表板组件及车辆,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汽车副仪表板不易拆卸且不能移动的问题。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副仪表板组件,所述副仪表板组件固定在车身上,所述副仪表板组件包括底座和储物盒;所述底座的第一面上开设多个凹槽,多个所述凹槽沿所述底座的长度方向分布,所述底座的第二面和所述车身固定连接,所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副仪表板组件,所述副仪表板组件固定在车身上,其特征在于,所述副仪表板组件包括底座和储物盒;/n所述底座的第一面上开设多个凹槽,多个所述凹槽沿所述底座的长度方向分布,所述底座的第二面和所述车身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面和所述第二面为所述底座相对的两个表面;/n所述储物盒为内部具有腔体的盒子,所述储物盒的底部设置有锁舌,所述锁舌和多个所述凹槽中任一凹槽配合,以使所述储物盒可拆卸连接在所述底座的不同位置上。/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副仪表板组件,所述副仪表板组件固定在车身上,其特征在于,所述副仪表板组件包括底座和储物盒;
所述底座的第一面上开设多个凹槽,多个所述凹槽沿所述底座的长度方向分布,所述底座的第二面和所述车身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面和所述第二面为所述底座相对的两个表面;
所述储物盒为内部具有腔体的盒子,所述储物盒的底部设置有锁舌,所述锁舌和多个所述凹槽中任一凹槽配合,以使所述储物盒可拆卸连接在所述底座的不同位置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副仪表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储物盒包括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卡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副仪表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储物盒包括第一驱动件,所述第一驱动件驱动所述锁舌卡接在所述凹槽中。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副仪表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件包括第一按钮、第一传动杆和第一弹性元件;
所述第一按钮和所述第一传动杆的一端铰接,所述第一传动杆为弯折结构,所述第一传动杆的弯折部位铰接在所述储物盒的壳体上,所述第一传动杆的另一端和所述锁舌接触;
所述第一弹性元件的一端固定在所述储物盒的壳体上,所述第一弹性元件的另一端固定在所述第一传动杆和所述第一按钮的一端铰接处,且所述第一弹性元件的压缩方向和所述第一按钮的按压方向相同。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副仪表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储物盒还包括与所述第一驱动件对称设置的第二驱动件,所述第二驱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明臻陆海芳李加一范永利张祖耀姜勇
申请(专利权)人: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