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副仪表板总成及车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052909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29 05: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副仪表板总成及车辆,所述副仪表板总成包括:扶手箱本体、副仪表面板、副仪表侧饰板组件以及侧饰板支架;所述扶手箱本体与侧饰板支架相对间隔设置,所述副仪表面板、所述副仪表侧饰板组件覆盖于所述扶手箱本体的外侧面;其中,所述副仪表面板与所述副仪表侧饰板组件连接,且所述副仪表面板、所述副仪表侧饰板组件分别与所述扶手箱本体、所述侧饰板支架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述的副仪表面板总成的成本和重量低,并且装配难度、装配工时以及装配成本也相应降低。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副仪表板总成及车辆
本技术涉及车辆
,特别涉及一种副仪表板总成及车辆。
技术介绍
随着车辆技术的发展,车辆已成为人们出行不可缺少的交通工具。车辆的副仪表板总成作为车辆上的一个重要组件,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如图1,示出了现有技术的副仪表板总成结构爆炸图。如图所示,副仪表板总成通常由副仪表板骨架1、副仪表左饰板2、副仪表右饰板3、副仪表面板4、副仪表后饰板5和副仪表肘枕6组成;其中,副仪表左饰板2、副仪表右饰板3、副仪表面板4、副仪表后饰板5和副仪表肘枕6分别安装在副仪表板骨架1的不同侧面上。但是,上述副仪表板骨架为了与副仪表板左/右饰板、副仪表面板匹配,副仪表板骨架的体积较大、重量较重,进而,很容易使得副仪表板总成的成本和重量也相应增加。而且,副仪表左/右饰板往副仪表板骨架上装配时,由于副仪表板骨架的侧面积较大,也会使装配工序增多、装配工时以及装配成本增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旨在提出一种副仪表板总成,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副仪表面板总成成本和重量高,装配工序多、装配工时和装配成本高的问题。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副仪表板总成,应用于车辆,所述副仪表板总成包括:扶手箱本体、副仪表面板、副仪表侧饰板组件以及侧饰板支架;所述扶手箱本体与所述侧饰板支架相对间隔设置,所述副仪表面板、所述副仪表侧饰板组件覆盖于所述扶手箱本体的外侧面;其中,所述副仪表面板与所述副仪表侧饰板组件连接,且所述副仪表面板、所述副仪表侧饰板组件分别与所述扶手箱本体、所述侧饰板支架连接。进一步的,所述扶手箱本体、所述副仪表侧饰板组件以及所述侧饰板支架形成空腔;所述副仪表面板覆盖所述空腔。进一步的,所述副仪表面板、所述副仪表侧饰板组件通过卡接件与所述扶手箱本体连接。进一步的,所述侧饰板支架为钣金折弯件。进一步的,所述副仪表板面板上设有多个凹槽,所述多个凹槽沿所述空腔方向延伸。进一步的,所述副仪表板总成还包括:副仪表肘枕;所述扶手箱本体上设有储物腔,所述副仪表肘枕覆盖所述储物腔。进一步的,所述副仪表板总成还包括:锁扣和锁舌;所述锁舌设置于所述副仪表肘枕上,所述锁扣设置于所述扶手箱本体上与所述锁舌相匹配的位置;所述锁扣与所述锁舌扣合时,所述副仪表肘枕覆盖所述储物腔。进一步的,所述副仪表板总成还包括:缓冲垫;所述缓冲垫设置于所述扶手箱本体上与所述副仪表肘枕相接触的面上。进一步的,所述副仪表侧饰板组件包括依次相连的副仪表第一侧饰板、副仪表第二侧饰板和副仪表第三侧饰板;所述副仪表第一侧饰板与所述副仪表第三侧饰板相对设置。相对于现有技术,本技术所述的副仪表面板总成具有以下优势:本技术实施例中,由于所述副仪表面板与所述副仪表侧饰板组件连接,且所述副仪表面板、所述副仪表侧饰板组件分别与所述扶手箱本体、所述侧饰板支架连接,因此,扶手箱本体、侧饰板支架可以有效支撑所述副仪表面板、副仪表侧饰板组件组成副仪表板总成,并且由于扶手箱本体与侧饰板支架相对间隔设置,因此,本技术中的扶手箱本体与侧饰板支架可以体积更小、重量更轻,进而使副仪表板总成的成本和重量也相应降低;此外,由于扶手箱本体与侧饰板支架相对间隔设置,所述副仪表面板、所述副仪表侧饰板组件与扶手箱本体、侧饰板支架的接触面积减小,进而装配难度、装配工时以及装配成本也会相应降低。本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车辆,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副仪表面板总成成本和重量高,装配工序多、装配工时和装配成本高的问题。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车辆,所述车辆包括上述副仪表面板总成。所述车辆与上述副仪表面板总成相对于现有技术所具有的优势相同,在此不再赘述。附图说明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为现有技术中的一种副仪表面板总成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一种副仪表面板总成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一种副仪表面板总成的爆炸图。附图标记说明:1-副仪表板骨架,2-副仪表左饰板,3-副仪表右饰板,4-副仪表面板,5-副仪表后饰板,6-副仪表肘枕,10-扶手箱本体,20-副仪表面板,30-副仪表侧饰板组件,40-侧饰板支架,50-卡接件,60-副仪表肘枕,201-凹槽,101-储物腔,301-副仪表第一侧饰板,302-副仪表第二侧饰板,303-副仪表第三侧饰板。具体实施方式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副仪表板总成,应用于车辆,所述副仪表板总成包括:扶手箱本体、副仪表面板、副仪表侧饰板组件以及侧饰板支架;所述扶手箱本体与侧饰板支架相对间隔设置,所述副仪表面板、所述副仪表侧饰板组件覆盖于所述扶手箱本体的外侧面;其中,所述副仪表面板与所述副仪表侧饰板组件连接,且所述副仪表面板、所述副仪表侧饰板组件分别与所述扶手箱本体、所述侧饰板支架连接。本技术实施例中,由于所述副仪表面板与所述副仪表侧饰板组件连接,且所述副仪表面板、所述副仪表侧饰板组件分别与所述扶手箱本体、所述侧饰板支架连接,因此,扶手箱本体、侧饰板支架可以有效支撑所述副仪表面板、副仪表侧饰板组件组成副仪表板总成,并且由于扶手箱本体与侧饰板支架相对间隔设置,因此,本技术中的扶手箱本体与侧饰板支架可以体积更小、重量更轻,进而使副仪表板总成的成本和重量也相应降低;此外,由于扶手箱本体与侧饰板支架相对间隔设置,所述副仪表面板、所述副仪表侧饰板组件与扶手箱本体、侧饰板支架的接触面积减小,进而装配难度、装配工时以及装配成本也会相应降低。参照图2,示出了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副仪表板总成的结构示意图。参照图3,示出了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副仪表板总成的结构爆炸图。如图2-3所示,上述副仪表板总成具体可以包括:扶手箱本体10、副仪表面板20、副仪表侧饰板组件30以及侧饰板支架40;扶手箱本体10与侧饰板支架40相对间隔设置,副仪表面板20、副仪表侧饰板组件30覆盖于扶手箱本体10的外侧面;其中,副仪表面板20与副仪表侧饰板组件30连接,且副仪表面板20、副仪表侧饰板组件30分别与扶手箱本体10、侧饰板支架40连接。本技术实施例中,副仪表板总成的成本和重量较低,并且装配难度、装配工时以及装配成本也相应降低。本技术实施例中,由于扶手箱本体10与侧饰板支架40相对间隔设置,因此,扶手箱本体10与侧饰板支架40可以有效支撑副仪表侧饰板组件20,并且,由于扶手箱本体10与侧饰板支架40间隔设置,因此,扶手箱本体10与侧饰板支架40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副仪表板总成,应用于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副仪表板总成包括:扶手箱本体、副仪表面板、副仪表侧饰板组件以及侧饰板支架;/n所述扶手箱本体与所述侧饰板支架相对间隔设置,所述副仪表面板、所述副仪表侧饰板组件覆盖于所述扶手箱本体的外侧面;/n其中,所述副仪表面板与所述副仪表侧饰板组件连接,且所述副仪表面板、所述副仪表侧饰板组件分别与所述扶手箱本体、所述侧饰板支架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副仪表板总成,应用于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副仪表板总成包括:扶手箱本体、副仪表面板、副仪表侧饰板组件以及侧饰板支架;
所述扶手箱本体与所述侧饰板支架相对间隔设置,所述副仪表面板、所述副仪表侧饰板组件覆盖于所述扶手箱本体的外侧面;
其中,所述副仪表面板与所述副仪表侧饰板组件连接,且所述副仪表面板、所述副仪表侧饰板组件分别与所述扶手箱本体、所述侧饰板支架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副仪表板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扶手箱本体、所述副仪表侧饰板组件以及所述侧饰板支架形成空腔;
所述副仪表面板覆盖所述空腔。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副仪表板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副仪表面板、所述副仪表侧饰板组件通过卡接件与所述扶手箱本体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副仪表板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侧饰板支架为钣金折弯件。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副仪表板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副仪表板面板上设有多个凹槽,所述多个凹槽沿所述空腔方向延伸。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甄珍王晓旭李琳宫亚洲宋爱婷王枪李津张小花徐龙张剑
申请(专利权)人: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