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胎侧锥形孔式高强度免充气实心轮胎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052532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29 05: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胎侧锥形孔式高强度免充气实心轮胎,属于轮胎领域,胎侧锥形孔式高强度免充气实心轮胎包括轮胎体,轮胎体的两胎侧分别设置有若干个锥形盲孔,若干个锥形盲孔均由轮胎体的胎侧壁朝轮胎体的中部逐渐变窄,且若干个锥形盲孔的孔内底部均为与锥形盲孔的侧壁圆弧过渡的圆弧面。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的胎侧锥形孔式高强度免充气实心轮胎,可实现减缓轮胎体的胎侧孔洞的孔内底部处受力严重的情况,保证轮胎体的减震性能,延长其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胎侧锥形孔式高强度免充气实心轮胎
本技术涉及轮胎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胎侧锥形孔式高强度免充气实心轮胎。
技术介绍
现在市面上的轮胎大多是充气轮胎,然而充气轮胎不防刺,一旦被刺中轮胎就会出现爆胎、漏气、变瘪,车辆无法再前行,且在行驶过程中,若发生爆胎或者漏气,就有可能发生巨大危险。现有免充气轮胎为实心轮胎,包括纤维实心轮胎和发泡实心轮胎,虽然实心胎不怕刺,但是弹性太差,质量也过大,无法推广应用,纤维实心轮胎生产工艺难度大,而发泡实心胎极易生热,又无法及时散热,特别是负重后积聚生热,轮胎很快就会变形损坏,使用寿命短,使用成本高。因此,现有的实心轮胎会在轮胎的胎侧设置孔洞,以实现加快散热及提高减震性能,但因轮胎受力形变时,设置有孔洞处形变较大,在轮胎体长期使用过程中,孔洞的孔内底部处受压及受拉严重,易发生开裂,严重影响轮胎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出一种胎侧锥形孔式高强度免充气实心轮胎,以实现减缓轮胎体的胎侧孔洞的孔内底部处受力严重的情况,保证轮胎体的减震性能,延长其使用寿命。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本技术提供的一种胎侧锥形孔式高强度免充气实心轮胎,包括轮胎体,所述轮胎体的两胎侧分别设置有若干个锥形盲孔,若干个所述锥形盲孔均由所述轮胎体的胎侧壁朝所述轮胎体的中部逐渐变窄,且若干个所述锥形盲孔的孔内底部均为与所述锥形盲孔的侧壁圆弧过渡的圆弧面。作为本方案的进一步改进,若干个所述锥形盲孔的截面均呈椭圆状,且若干个所述锥形盲孔沿所述轮胎体周向的宽度大于沿所述轮胎体径向的宽度。作为本方案的进一步改进,若干个所述锥形盲孔的轴线均与所述轮胎体的轴线相平行。作为本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锥形盲孔的开口一侧外沿周向与所述轮胎体的胎侧壁圆弧过渡。作为本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轮胎体两胎侧的若干个所述锥形盲孔关于所述轮胎体的径向切面一一对称设置。作为本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轮胎体两胎侧的若干个所述锥形盲孔均分别沿所述轮胎体的周向均匀分布。作为本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轮胎体的内侧周向凸出设置有用于安装轮毂的凸环部。作为本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凸环部的两侧均设置有防滑纹。作为本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轮胎体的外侧胎面设置有胎面花纹。作为本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胎面花纹包括沿所述轮胎体的外侧胎面周向设置的若干个胎面槽,所述胎面槽包括胎面倾斜槽部、与所述胎面倾斜槽部相连通的胎侧槽部,所述胎面倾斜槽部设置于所述轮胎体的外侧胎面上,所述胎侧槽部设置于所述轮胎体的外侧胎面的侧部并延伸至所述轮胎体的胎侧。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提供的一种胎侧锥形孔式高强度免充气实心轮胎,通过在轮胎体的两胎侧分别设置若干个锥形盲孔,且若干个锥形盲孔均由轮胎体的胎侧壁朝轮胎体的中部逐渐变窄,使得轮胎体在受力时沿锥形盲孔轴线由胎侧外部至中部形变量逐渐变小,减小锥形盲孔的孔内底部压力,同时将锥形盲孔的孔内底部均设置为与锥形盲孔的侧壁圆弧过渡的圆弧面,在轮胎体受力形变时,锥形盲孔的孔内底部处受力沿圆弧面向四周呈散射状均匀传递至轮胎体中部实心处,防止锥形盲孔的孔内底部处受力集中,从而有效减缓锥形盲孔的孔内底部处受力严重的情况,防止其发生开裂,保证轮胎体的减震性能,延长其使用寿命。同时,轮胎体的两胎侧逐渐变窄的若干个锥形盲孔的设置,保证了轮胎体中部的强度,从而保证其承载性能。且锥形盲孔设置,可有效防止杂质残积在内部而影响减震性能以及散热性能。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中提供的一种胎侧锥形孔式高强度免充气实心轮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中提供的一种胎侧锥形孔式高强度免充气实心轮胎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中提供的图2中A-A剖视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中提供的一种胎侧锥形孔式高强度免充气实心轮胎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中:1、轮胎体;10、锥形盲孔;11、凸环部;110、防滑纹;12、胎面槽;121、胎面倾斜槽部;122、胎侧槽部。具体实施方式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及技术方案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如图1至图4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胎侧锥形孔式高强度免充气实心轮胎,包括轮胎体1,轮胎体1呈环形结构,轮胎体1的两胎侧分别设置有若干个锥形盲孔10,若干个锥形盲孔10均由轮胎体1的胎侧壁朝轮胎体1的中部逐渐变窄,使得轮胎体1在受力时沿锥形盲孔10轴线由胎侧外部至中部形变量逐渐变小,减小锥形盲孔10的孔内底部压力,且若干个锥形盲孔10的孔内底部均为与锥形盲孔10的侧壁圆弧过渡的圆弧面,在轮胎体1受力形变时,锥形盲孔10的孔内底部处受力沿圆弧面向四周呈散射状均匀传递至轮胎体中部实心处,防止锥形盲孔10的孔内底部处受力集中,从而有效减缓锥形盲孔10的孔内底部处受力严重的情况,防止其发生开裂,保证轮胎体的减震性能,延长其使用寿命。同时,轮胎体1的两胎侧逐渐变窄的若干个锥形盲孔10的设置,保证了轮胎体1中部的强度,从而保证其承载性能。且锥形盲孔10设置,可有效防止杂质残积在内部而影响减震性能以及散热性能,即使在行驶过程中嵌入异物亦方便清理,并使轮胎体在行驶过程中产生的热量及时驱散。为提高轮胎体1的弹性减震性能,进一步地,若干个锥形盲孔10的截面均呈椭圆状,且若干个锥形盲孔10沿轮胎体1周向的宽度大于沿轮胎体1径向的宽度。在轮胎体1承载时,其沿轮胎体1径向的力较大,通过将锥形盲孔10设置为沿轮胎体1周向的宽度大于沿轮胎体1径向的宽度的椭圆状,便于其沿轮胎体1径向的弹性形变,从而提高轮胎体1的弹性减震性能。为增强轮胎体1在行驶过程中的平稳性,进一步地,若干个锥形盲孔10的轴线均与轮胎体1的轴线相平行,轮胎体1两胎侧的若干个锥形盲孔10关于轮胎体1的径向切面一一对称设置,轮胎体1两胎侧的若干个锥形盲孔10均分别沿轮胎体1的周向均匀分布。使得轮胎体1行驶过程中时,周向形变均匀,行驶更加平顺。进一步地,锥形盲孔10的开口一侧外沿周向与轮胎体1的胎侧壁圆弧过渡,防止锥形盲孔10四周受力形变时,锥形盲孔10开口一侧受力集中而损坏锥形盲孔10,保证轮胎体1的缓冲减震性能。为便于轮毂的安装,进一步地,轮胎体1的内侧周向凸出设置有用于安装轮毂的凸环部11。进一步地,凸环部11的两侧均设置有防滑纹110,防滑纹110为沿凸环部11侧壁周向设置的竖纹,形成防滑圈,防止轮毂与轮胎体1之间安装后的相对滑动。为增强轮胎体的防滑性能,进一步地,轮胎体1的外侧胎面设置有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胎侧锥形孔式高强度免充气实心轮胎,其特征在于:/n包括轮胎体(1);/n所述轮胎体(1)的两胎侧分别设置有若干个锥形盲孔(10);/n若干个所述锥形盲孔(10)均由所述轮胎体(1)的胎侧壁朝所述轮胎体(1)的中部逐渐变窄,且若干个所述锥形盲孔(10)的孔内底部均为与所述锥形盲孔(10)的侧壁圆弧过渡的圆弧面;/n所述轮胎体(1)的外侧胎面设置有胎面花纹;/n所述胎面花纹包括沿所述轮胎体(1)的外侧胎面周向设置的若干个胎面槽(12);/n所述胎面槽(12)包括胎面倾斜槽部(121)、与所述胎面倾斜槽部(121)相连通的胎侧槽部(122);/n所述胎面倾斜槽部(121)设置于所述轮胎体(1)的外侧胎面上;/n所述胎侧槽部(122)设置于所述轮胎体(1)的外侧胎面的侧部并延伸至所述轮胎体(1)的胎侧。/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胎侧锥形孔式高强度免充气实心轮胎,其特征在于:
包括轮胎体(1);
所述轮胎体(1)的两胎侧分别设置有若干个锥形盲孔(10);
若干个所述锥形盲孔(10)均由所述轮胎体(1)的胎侧壁朝所述轮胎体(1)的中部逐渐变窄,且若干个所述锥形盲孔(10)的孔内底部均为与所述锥形盲孔(10)的侧壁圆弧过渡的圆弧面;
所述轮胎体(1)的外侧胎面设置有胎面花纹;
所述胎面花纹包括沿所述轮胎体(1)的外侧胎面周向设置的若干个胎面槽(12);
所述胎面槽(12)包括胎面倾斜槽部(121)、与所述胎面倾斜槽部(121)相连通的胎侧槽部(122);
所述胎面倾斜槽部(121)设置于所述轮胎体(1)的外侧胎面上;
所述胎侧槽部(122)设置于所述轮胎体(1)的外侧胎面的侧部并延伸至所述轮胎体(1)的胎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胎侧锥形孔式高强度免充气实心轮胎,其特征在于:
若干个所述锥形盲孔(10)的截面均呈椭圆状,且若干个所述锥形盲孔(10)沿所述轮胎体(1)周向的宽度大于沿所述轮胎体(1)径向的宽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剑豪
申请(专利权)人:江西德友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西;3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