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漆雾过滤箱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035578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29 05:2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漆雾过滤箱,包括箱体、进风段和出风段。箱体包括两侧开口,进风段和出风段分别位于箱体两侧开口处;进风段设有进风口,出风段设有出风口,箱体、进风段和出风段腔体贯通,进风口和所述出风口对称设置;箱体内部包括过滤组件,过滤组件包括固定装置和至少一层滤材;固定装置包括支撑架,支撑架固定于箱体内壁,其包括若干相互固定的支撑梁,包括2个X轴支撑梁、4个Y轴支撑梁和2个Z轴支撑梁,三种支撑梁之间相互垂直,同种支撑梁之间相互平行;滤材以填充的方式位于所述支撑架中,组成具有一迎风面的过滤墙;箱体侧壁上设有至少一个检修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漆雾过滤箱
本技术涉及漆雾净化
,尤其涉及一种漆雾过滤箱。
技术介绍
目前,我国在环境治理方面的要求程度逐渐提高,由于涂装涉及工业生产的众多领域,因此涂装行业成为空气污染治理领域中重点行业之一。在喷漆过程中,一部分油漆会形成漆雾废气,漆雾废气中含有大量的甲苯,其产生刺鼻气味的同时会对环境造成严重的不良影响,还会危害操作人员的身体健康,因此需要对产生的漆雾废气进行处理后排放。现有的漆雾处理方式主要分为干式过滤及湿式洗涤处理两种。湿式洗涤处理净化效果差,洗涤设备内容易粘结漆雾,造成压损增大,且会产生大量废水,需要另外对废水进行处理,处理过程复杂的同时增加了生产成本。干式过滤处理过程不会产生废水,原理是利用过滤材料如过滤棉对漆雾进行过滤,净化效率高,但是普通干式过滤装置多数存在更换过滤材料比较麻烦,耗时耗力。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漆雾过滤箱,解决在漆雾过滤箱使用过程中更换滤材耗时耗力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他相关目的,本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漆雾过滤箱,包括箱体、进风段和出风段。箱体包括两侧开口,进风段和出风段分别位于箱体两侧开口处;进风段设有进风口,出风段设有出风口,箱体、进风段和出风段腔体贯通,进风口和所述出风口对称设置;箱体内部包括过滤组件,过滤组件包括固定装置和至少一层滤材;固定装置包括支撑架,支撑架固定于箱体内壁,其包括若干相互固定的支撑梁,包括2个X轴支撑梁、4个Y轴支撑梁和2个Z轴支撑梁,三种支撑梁之间相互垂直,同种支撑梁之间相互平行;X轴支撑梁和Z轴支撑梁所在平面将所述支撑架分为上下两部分,一部分滤材架在所述X轴支撑梁或Z轴支撑梁上,另一部分滤材位于所述X轴支撑梁和Z轴支撑梁下方,放置在所述箱体底部,滤材以填充的方式位于所述支撑架中,组成具有一迎风面的过滤墙;箱体侧壁上设有至少一个检修门。优选地,所述箱体为长方体形,所述进风段和出风段为四棱台形。优选地,滤材包括过滤棉、过滤毡、活性炭过滤板、过滤纸箱以及过滤纸板中一种或多种。可选地,固定装置还包括抽拉式支撑架,所述箱体内壁设有与所述抽拉式支撑架相配合的滑轨。抽拉式的支撑架使滤材拆卸更加方便。优选地,所述固定装置还包括若干支撑条,所述支撑条固定于所述支撑架和/或箱体内壁上,与所述滤材远离进风口的一侧相抵接。支撑条用于对滤材提供支撑力,防止滤材因为风力而掉落或坍塌。优选地,所述进风段的端部设有第一连接法兰,所述出风段的端部设有第二连接法兰。连接法兰便于将进风管或出风管连接固定在漆雾过滤箱上。优选地,所述过滤箱外侧安装有微压差传感器,所述微压差传感器分别与两个PU管相连,所述两个PU管伸入所述过滤箱内,其自由端分别位于所述滤材两侧。优选地,还包括固定安装于箱体底部的若干支脚。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漆雾过滤箱,漆雾废气经进风口进入过滤箱箱体中,通过箱体中中间安装的滤材对漆雾进行净化处理,使漆雾中的有害物质得到去除,而后经过出风口排出。滤材放置在固定装置上,拆卸简单,方便更换。并且利用微压差传感器感应进出风段风压的改变,及时发出需要更换滤材的提示,代替了人工定时检查滤材是否需要更换,大大减少了人力的浪费。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中漆雾过滤箱的立体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中漆雾过滤箱的主视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中漆雾过滤箱的左视图;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中箱体的主视图;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中支撑架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图3中漆雾过滤箱左视图的部分放大透视图;图7是本技术实施例中漆雾过滤箱的俯视图;图8是图7中漆雾过滤箱俯视图的部分放大透视图。图中:1、箱体;2、进风段;3、进风口;4、出风段;5、出风口;6、第一连接法兰;7、第二连接法兰;8、滤材;9、支撑条;10、微压差传感器;11、支撑架;111、X轴支撑梁;112、Y轴支撑梁;113、Z轴支撑梁;12、检修门;13、支脚;14、第一PU管;15、第二PU管。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如图1至图3所示,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漆雾过滤箱,包括箱体1、进风段2以及出风段4。本实施例中,箱体1为两侧开口四周封闭的矩形框体结构,进风段2以及出风段4分别固定在箱体1两侧开口处。箱体1内部设置有过滤组件,过滤组件包括滤材8和固定装置,用于过滤漆雾废气,滤材8包括过滤棉、过滤毡、活性炭过滤板、过滤纸板或过滤纸箱等,还可以是上述过滤材料的结合。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中,滤材8为相互堆叠的若干过滤纸箱组成的过滤墙,该过滤墙的迎风面与风向相互垂直。在其他实施例中,滤材8的迎风面还可以被设置为与风向呈一定角度。所述若干过滤纸箱放置在固定装置上,固定装置可以是支撑架11,支撑架11用于滤材8的支撑和固定。支撑架11可为任意合适结构,本实施例中支撑架11包括若干支撑梁,所述支撑梁包括X轴支撑梁111、Y轴支撑梁112和Z轴支撑梁113,这三种支撑梁相互垂直组成了一种支架结构,支撑梁之间通过焊接等方式固定,支撑架11整体与箱体1内部通过焊接等方式固定相连。如图5所示,支撑架11包括2个X轴支撑梁111、4个Y轴支撑梁112和2个Z轴支撑梁113,X轴支撑梁111和Z轴支撑梁113所在平面将支撑架11分为上下两部分,上部分堆叠有三层过滤纸箱,其中最下层纸箱架在两个X轴支撑梁111上,两个X轴支撑梁111内侧间距也就是Z轴支撑梁113的长度小于过滤纸箱沿风向上的长度。下部分堆叠有四层过滤纸箱,其中最下层纸箱放置在箱体1底部上,共35个过滤纸箱组成一个过滤墙。进风时过滤墙会承受沿风向上的力,为了防止过滤纸箱掉落,增大过滤墙的稳固性,过滤墙远离迎风面一侧设置有若干支撑条9,过滤墙与支撑条9抵接,支撑条9可通过螺栓连接等方式固定在支撑架11和/或箱体1内壁上,位置和数量可根据过滤纸箱的大小和受力情况设置,图4显示了一个实施例中部分支撑条9示意图。在其他实施例中,滤材8还可以是板状,例如过滤纸板,优选地,滤材8分为上下两部分,分别位于上述支撑架11的上部分和下部分,两Y轴支撑梁112之间,上部分的过滤纸板架在Z轴支撑梁113上,背部抵接在Y轴支撑梁112上。下部分的过滤纸板放置在箱体1底部上。过滤纸板可以为一层或多层。优选地,为了增大滤材8的稳固性,Z轴支撑梁113的长度可根据滤材8的厚度设计。箱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漆雾过滤箱,其特征在于:包括箱体、进风段和出风段;/n所述箱体包括两侧开口,所述进风段和出风段分别位于所述箱体两侧开口处;/n所述进风段设有进风口,所述出风段设有出风口,所述箱体、进风段和出风段腔体贯通,所述进风口和所述出风口对称设置;/n所述箱体内部包括过滤组件,所述过滤组件包括固定装置和至少一层滤材;/n所述固定装置包括支撑架,所述支撑架固定于箱体内壁,其包括若干相互固定的支撑梁,所述支撑梁包括2个X轴支撑梁、4个Y轴支撑梁和2个Z轴支撑梁,三种支撑梁之间相互垂直,同种支撑梁之间相互平行;/n所述X轴支撑梁和Z轴支撑梁所在平面将所述支撑架分为上下两部分,一部分滤材架在所述X轴支撑梁或Z轴支撑梁上,另一部分滤材位于所述X轴支撑梁和Z轴支撑梁下方,放置在所述箱体底部,所述滤材以填充的方式位于所述支撑架中,组成具有一迎风面的过滤墙;/n所述箱体侧壁上设有至少一个检修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漆雾过滤箱,其特征在于:包括箱体、进风段和出风段;
所述箱体包括两侧开口,所述进风段和出风段分别位于所述箱体两侧开口处;
所述进风段设有进风口,所述出风段设有出风口,所述箱体、进风段和出风段腔体贯通,所述进风口和所述出风口对称设置;
所述箱体内部包括过滤组件,所述过滤组件包括固定装置和至少一层滤材;
所述固定装置包括支撑架,所述支撑架固定于箱体内壁,其包括若干相互固定的支撑梁,所述支撑梁包括2个X轴支撑梁、4个Y轴支撑梁和2个Z轴支撑梁,三种支撑梁之间相互垂直,同种支撑梁之间相互平行;
所述X轴支撑梁和Z轴支撑梁所在平面将所述支撑架分为上下两部分,一部分滤材架在所述X轴支撑梁或Z轴支撑梁上,另一部分滤材位于所述X轴支撑梁和Z轴支撑梁下方,放置在所述箱体底部,所述滤材以填充的方式位于所述支撑架中,组成具有一迎风面的过滤墙;
所述箱体侧壁上设有至少一个检修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漆雾过滤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为长方体形,所述进风段和出风段为四棱台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吕立博刘朝阳谢宏峰徐慎宝
申请(专利权)人:德州广源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