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热处理炉用导流补偿送风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008697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24 22:0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热处理炉用导流补偿送风装置,所述热处理炉为圆柱形炉腔,包括主送风结构和补偿送风结构,补偿送风结构为上抽风下出风的环形导流结构,主送风结构为上抽风侧出风导流结构;且所述补偿送风结构在热处理炉的炉顶和炉墙内壁形成导流通道,在下炉门的内侧形成导流出风通道;当炉门闭合炉口后,炉门内侧的导流出风通道、炉墙的导流通道以及炉顶的导流通道连通成环形导流结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设计的装置采用了环形导流结构,减少了拐角及边角处的涡流,减少了装置整体管网损失,提高风机实际输出的效率,有效改善了热处理炉炉温均匀性,更好地保证了所处理材料的硬度、强度和韧性等性能要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热处理炉用导流补偿送风装置
本技术热处理气体循环导流装置领域,主要应用于大型综合热处理炉,用途兼具铝及铝合金制品坯料的加热、淬火及时效热处理工艺,具体涉及一种热处理炉用导流补偿送风装置。
技术介绍
本技术的导流装置应用于大型综合热处理炉,设备有效区尺寸大,用途兼具铝及铝合金制品坯料的加热、淬火及时效热处理工艺。设备所处理材料应用于航空、航天、汽车等高端行业。产品对材料的硬度、强度、韧性等具有高标准需求,热处理过程中温度均匀性对材料的性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现有大型综合热处理炉均采用方形导流装置,此种导流装置在拐角及边角处易产生涡流,导致导流装置整体管网损失较大,降低了风机输出的实际效率,热处理炉炉温均匀性较差。大型综合热处理炉导流装置外形尺寸大,设备体量大,现有导流系统安装困难。现有底装料大型热处理炉,炉底兼具炉门的作用,炉门尺寸大,吨位重,对于有淬火工艺的热处理炉,为了满足较短淬火时间的要求,要求炉门短时间内开启。大尺寸、大吨位炉门的快速开启,炉门震动大,炉底未布置加热器。热处理炉有效区底部中心区域局部温度均匀性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技术目的:采用环形导流结构,减少拐角及边角处的涡流,减少装置整体管网损失,提高风机实际输出的效率,有效改善热处理炉炉温均匀性。设置补偿送风结构,改善热处理炉有效区底部中心区域局部温度均匀性。装置中主要部件均采用模块化制造、安装,使装置组合、安装方便。技术方案提供一种热处理炉用导流补偿送风装置,所述热处理炉为圆柱形炉腔,包括主送风结构和补偿送风结构,补偿送风结构为上抽风下出风的环形导流结构,主送风结构为上抽风侧出风导流结构;对于所述补偿送风结构,在热处理炉的炉顶和炉墙内壁形成导流通道,在下炉门的内侧形成导流出风通道;当炉门闭合炉口后,炉门内侧的导流出风通道、炉墙的导流通道以及炉顶的导流通道连通成环形导流结构。进一步的,所述主送风结构包括多个第一风机,多个第一风机在炉顶环形分布。更进一步的,第一风机个数为n,每个第一风机的出口为喇叭口,且每个第一风机的出口所占弧度为2πr/n,所有第一风机构成环形出风,主送风结构包括炉顶导流通道和炉墙内壁侧向出风导流通道,使得炉内形成环形侧向吹风,在主送风结构的导流通道中设置有加热装置,r为炉腔半径。更进一步的,主送风结构的侧向出风导流通道为多n个,每个侧向出风导流通道对应一个第一风机的出口,每个侧向出风导流通道所占炉内壁的弧度范围为2πr/n,进一步的,补偿送风结构的炉墙导流通道或炉顶导流通道中设置有加热装置。进一步的,补偿送风结构具有一个双出风口风机,且双出风口风机位于炉顶中心,双出风口风机的出风口为中心对称,每个出风口连通一个炉顶导流通道。更进一步的,每个炉顶导流通道连通一个炉墙内壁的导流通道。更进一步的,炉门内侧的导流出风通道包括辐射状通道和中心出风盘,所有辐射状通道交汇于中心出风盘,补偿送风结构的炉墙内壁的导流通道连通辐射状通道。更进一步的,所述补偿送风结构的炉墙内壁的导流通道位于主送风结构的炉墙内壁的导流通道的内侧,呈局部遮挡。进一步的,所述中心出风盘上均匀排布多个出风口。技术效果1.本技术设计的装置采用了环形导流结构,减少了拐角及边角处的涡流,减少了装置整体管网损失,提高风机实际输出的效率,有效改善了热处理炉炉温均匀性,更好地保证了所处理材料的硬度、强度和韧性等性能要求。2.技术装置中的补偿送风结构,将较高温度的炉气送至有效区底部中心区域,改善了该区域局部温度均匀性。3.技术装置中的主要部件均采用模块化制造、安装,使导流系统组合、安装方便。附图说明图1为一种热处理炉用导流补偿送风装置主视图图2为热处理炉炉门开启状态示意图图3为热处理炉炉门对中状态示意图图4为热处理炉炉门闭合状态示意图图5为一种热处理炉用导流补偿送风装置俯视图图6为一种热处理炉用导流补偿送风装置轴侧图图7为主送风装置单个导流通道示意图图8为补偿送风结构轴侧图图9为补偿送风结构俯视图图10为补偿送风结构炉门内侧导流出风通道及出风口示意图其中:1-热处理炉、2主送风结构、21-第一风机、22-喇叭口、23-主送风结构的炉顶导流通道、24-炉墙内壁侧向出风导流通道、3补偿送风结构、31-补偿送风结构的炉顶导流通道、32-炉墙内壁导流通道、33-双出风口风机、34-第一加热装置、35-出风口、4-炉门、41-中心出风盘、5-第二加热装置、42-辐射状通道。具体实施方式参见附图1-10,具体提供一种热处理炉用导流补偿送风装置,所述热处理炉为圆柱形炉腔,包括主送风结构2和补偿送风结构3,补偿送风结构为上抽风下出风的环形导流结构,主送风结构为上抽风侧出风导流结构;对于所述补偿送风结构,在热处理炉的炉顶和炉墙内壁形成导流通道,在下炉门的内侧形成导流出风通道;当炉门闭合炉口后,炉门4内侧的导流出风通道、炉墙的导流通道以及炉顶的导流通道连通成环形导流结构。所述主送风结构包括多个第一风机21,多个第一风机在炉顶环形分布。第一风机个数为n,每个第一风机的出口为喇叭口22,且每个第一风机的出口所占弧度为2πr/n,所有第一风机构成环形出风,主送风结构包括炉墙内壁面形成的侧向出风导流通道24和炉顶导流通道23,喇叭口22、炉顶导流通道23以及侧向出风导流通道24依次连通,使得炉内形成环形侧向吹风,在主送风结构的导流通道中设置有第二加热装置5,r为炉腔半径。主送风结构的侧向出风导流通道为多n个,每个侧向出风导流通道对应一个第一风机的出口,每个侧向出风导流通道所占炉内壁的弧度范围为2πr/n,补偿送风结构的炉墙导流通道32或炉顶导流通道31中设置有第一加热装置34。补偿送风结构具有一个双出风口风机33,且双出风口风机位于炉顶中心,双出风口风机的出风口为中心对称,每个出风口连通一个炉顶导流通道。更进一步的,每个炉顶导流通道连通一个炉墙内壁的导流通道。更进一步的,炉门内侧的导流出风通道包括辐射状通道和中心出风盘,所有辐射状通道交汇于中心出风盘,补偿送风结构的炉墙内壁的导流通道连通辐射状通道42。更进一步的,所述补偿送风结构的炉墙内壁的导流通道位于主送风结构的炉墙内壁的导流通道的内侧,呈局部遮挡。所述中心出风盘41上均匀排布多个出风口35,多个出风口形成环状布置,中心出风盘内腔与导流通道42连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热处理炉用导流补偿送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热处理炉为圆柱形炉腔,包括主送风结构和补偿送风结构,补偿送风结构为上抽风下出风的环形导流结构,主送风结构为上抽风侧出风导流结构;/n对于所述补偿送风结构,在热处理炉的炉顶和炉墙内壁形成导流通道,在下炉门的内侧形成导流出风通道;当炉门闭合炉口后,炉门内侧的导流出风通道、炉墙的导流通道以及炉顶的导流通道连通成环形导流结构。/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热处理炉用导流补偿送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热处理炉为圆柱形炉腔,包括主送风结构和补偿送风结构,补偿送风结构为上抽风下出风的环形导流结构,主送风结构为上抽风侧出风导流结构;
对于所述补偿送风结构,在热处理炉的炉顶和炉墙内壁形成导流通道,在下炉门的内侧形成导流出风通道;当炉门闭合炉口后,炉门内侧的导流出风通道、炉墙的导流通道以及炉顶的导流通道连通成环形导流结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热处理炉用导流补偿送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送风结构包括多个第一风机,多个第一风机在炉顶环形分布。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热处理炉用导流补偿送风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风机个数为n,每个第一风机的出口为喇叭口,且每个第一风机的出口所占弧度为2πr/n,所有第一风机构成环形出风,主送风结构包括炉顶导流通道和炉墙内壁侧向出风导流通道,使得炉内形成环形侧向吹风,在主送风结构的导流通道中设置有加热装置,r为炉腔半径。


4.如权利要求1-3之一所述的一种热处理炉用导流补偿送风装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如超高玉峰孙雨生崔清链龚奇龙
申请(专利权)人:中航工程集成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