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动汽车制动能量再生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004522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24 18:0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电动汽车制动能量再生技术技术领域,尤其是指一种电动汽车制动能量再生装置,其包括转轴、套筒、第一卷簧和第二卷簧;所述转轴的两端固定套设有转动片,所述套筒内壁延伸设置有用于与转轴滑动抵接的限位滑台,所述转轴活动穿设于所述限位滑台,所述限位滑台设置有用于与转动片配合转动的滑动凹槽,所述转动片的两侧端面上均匀分布且滚动设置有多个滚珠,多个滚珠与滑动凹槽的内壁滑动抵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新颖,设计巧妙,对传统的电动汽车制动能量再生装置进行改进,可以对转动片进行限位,保证转轴在转动时不易偏移或者松动,减少滑动凹槽内壁与转动片之间的摩擦,提高滑动的流畅性,保证所述转轴转动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动汽车制动能量再生装置
本技术涉及电动汽车制动能量再生
,尤其是指一种电动汽车制动能量再生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科技的发展,节能环保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也越来越快。现有技术中,纯电动汽车的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爱与欢迎,但由于受到电池技术的制约,纯电动汽车的续驶里程较短。而在城市道路行驶时,车辆需要不断地启停,每制动一次,就需要没消耗一定的能量,不利于提高纯电动汽车的续驶能力。现有技术中,已经出现了用于制动能量回收的装置,其包括转轴、套筒、卷簧、转子、永磁体等结构,但是目前的用于制动能量回收的装置中,其转轴在转动时稳定性较差,转轴转动时不免容易产生偏移导致转动流畅性较差,影响工作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针对现有技术的问题提供一种电动汽车制动能量再生装置,结构新颖,设计巧妙,提高滑动的流畅性,保证所述转轴转动的可靠性和稳定性。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电动汽车制动能量再生装置,包括转轴、套筒、第一卷簧和第二卷簧;所述转轴与电动汽车上的传动轴传动连接,所述转轴上设有转子,所述转子上设有永磁体;所述套筒套设在所述转轴上,且所述套筒与所述转轴之间设有间隙,所述套筒一端的内壁与所述第一卷簧的外端连接,所述第一卷簧的内端与所述转轴连接;所述套筒另一端的内壁与所述第二卷簧的外端连接,所述第二卷簧的内端与所述转轴连接;所述转子位于所述第一卷簧与所述第二卷簧之间;所述套筒的内壁上设有定子,所述定子正对所述转子;所述定子上设有电磁线圈;所述转轴的两端固定套设有转动片,所述套筒内壁延伸设置有用于与转轴滑动抵接的限位滑台,所述转轴活动穿设于所述限位滑台,所述限位滑台设置有用于与转动片配合转动的滑动凹槽,所述转动片的两侧端面上均匀分布且滚动设置有多个滚珠,多个滚珠与滑动凹槽的内壁滑动抵接。其中,所述套筒包括从内至外依次设置的碳纤维层、增强塑料层和玻璃纤维布;所述增强塑料层粘贴于所述碳纤维层,所述玻璃纤维布粘贴于所述增强塑料层。其中,所述转轴的两端均延伸设置有用于与电动汽车上的传动轴插接的插接柱,所述插接柱的前端设置有弹性球体。其中,所述转轴的两端均贯穿设置有固定螺孔。其中,所述电动汽车制动能量再生装置还包括电刷、逆变器和蓄电池,所述电磁线圈通过所述电刷与所述逆变器电连接,所述逆变器与所述蓄电池电连接。其中,所述第一卷簧的结构与所述第二卷簧的结构一样。其中,所述定子与所述转子之间设有间隙。其中,所述定子与所述转子之间的间隙为5-10mm。其中,所述转动片与所述转轴一体成型。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结构新颖,设计巧妙,对传统的电动汽车制动能量再生装置进行改进,利用转动片与限位滑台的滑动凹槽进行配合转动,可以对转动片进行限位,保证转轴在转动时不易偏移或者松动,进一步地,通过设置多个滚珠,减少滑动凹槽内壁与转动片之间的摩擦,提高滑动的流畅性,保证所述转轴转动的可靠性和稳定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一种电动汽车制动能量再生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隐藏第一卷簧和第二卷簧后的结构分解图。图3为转轴与电动汽车的传动轴配合的结构分解图。图4为本技术的剖视图。在图1至图4中的附图标记包括:1—转轴2—套筒3—第一卷簧4—第二卷簧5—传动轴6—转子7—永磁体8—定子9—转动片10—限位滑台11—滑动凹槽12—滚珠13—碳纤维层14—增强塑料层15—玻璃纤维布16—插接柱17—弹性球体18—轴孔19—插接孔20—球形凹腔21—固定螺孔22—安装螺孔23—电刷。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下面结合实施例与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实施方式提及的内容并非对本技术的限定。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进行详细的描述。一种电动汽车制动能量再生装置,如图1至图4所示,包括转轴1、套筒2、第一卷簧3和第二卷簧4;所述转轴1与电动汽车上的传动轴5传动连接,所述转轴1上设有转子6,所述转子6上设有永磁体7;所述套筒2套设在所述转轴1上,且所述套筒2与所述转轴1之间设有间隙,所述套筒2一端的内壁与所述第一卷簧3的外端连接,所述第一卷簧3的内端与所述转轴1连接;所述套筒2另一端的内壁与所述第二卷簧4的外端连接,所述第二卷簧4的内端与所述转轴1连接;所述转子6位于所述第一卷簧3与所述第二卷簧4之间;所述套筒2的内壁上设有定子8,所述定子8正对所述转子6;所述定子8上设有电磁线圈;所述转轴1的两端固定套设有转动片9,所述套筒2内壁延伸设置有用于与转轴1滑动抵接的限位滑台10,所述转轴1活动穿设于所述限位滑台10,所述限位滑台10设置有用于与转动片9配合转动的滑动凹槽11,所述转动片9的两侧端面上均匀分布且滚动设置有多个滚珠12,多个滚珠12与滑动凹槽11的内壁滑动抵接。具体地,本技术结构新颖,设计巧妙,对传统的电动汽车制动能量再生装置进行改进,利用转动片9与限位滑台10的滑动凹槽11进行配合转动,可以对转动片9进行限位,保证转轴1在转动时不易偏移或者松动,进一步地,通过设置多个滚珠12,减少滑动凹槽11内壁与转动片9之间的摩擦,提高滑动的流畅性,保证所述转轴1转动的可靠性和稳定性。本技术的电动汽车制动能量再生装置的工作原理如下:具体使用时,在正常行驶时,由于所述定子8与所述转子6的转动方向相同,所述定子8与所述转子6同步运动,二者之间的转速之差较小。在制动时,转轴1在制动力的作用下转速降低,转子6的转速也随之降低,而此时,套筒2及定子8在自身惯性的作用下保持运动,所述转子6与所述定子8之间产生相对转动,从而电磁线圈切割磁感线并产生电能。在套筒2及定子8减速的过程中,第一卷簧3和第二卷簧4均产生变形,当套筒2及定子8转速降为后,在第一卷簧3和第二卷簧4的作用下反向转动,此时,转子6与定子8之间的相对速度较大,产生能够产生较多的电能。当套筒2与定子8反向转速降为0后,又重新在第一卷簧3和第二卷簧4的作用下正向转动,如此反复,直到套筒2与定子8的转速为且第一卷簧3和第二卷簧4的弹性变形均为0。本实施例所述的一种电动汽车制动能量再生装置,所述套筒2包括从内至外依次设置的碳纤维层13、增强塑料层14和玻璃纤维布15;所述增强塑料层14粘贴于所述碳纤维层13,所述玻璃纤维布15粘贴于所述增强塑料层14。具体地,所述碳纤维层13和增强塑料层14增强了套筒2的绝缘性能,保证使用安全;所述玻璃纤维布15增强了套筒2的强度,保证套筒2的可靠使用。本实施例所述的一种电动汽车制动能量再生装置,所述转轴1的两端均延伸设置有用于与电动汽车上的传动轴5插接的插接柱16,所述插接柱16的前端设置有弹性球体17。具体地,电动汽车的传动轴5的一端设置有供所述转轴1插入的轴孔18,所述轴孔18底部设置有用于与插接柱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动汽车制动能量再生装置,包括转轴、套筒、第一卷簧和第二卷簧;所述转轴与电动汽车上的传动轴传动连接,所述转轴上设有转子,所述转子上设有永磁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筒套设在所述转轴上,且所述套筒与所述转轴之间设有间隙,所述套筒一端的内壁与所述第一卷簧的外端连接,所述第一卷簧的内端与所述转轴连接;所述套筒另一端的内壁与所述第二卷簧的外端连接,所述第二卷簧的内端与所述转轴连接;所述转子位于所述第一卷簧与所述第二卷簧之间;所述套筒的内壁上设有定子,所述定子正对所述转子;所述定子上设有电磁线圈;所述转轴的两端固定套设有转动片,所述套筒内壁延伸设置有用于与转轴滑动抵接的限位滑台,所述转轴活动穿设于所述限位滑台,所述限位滑台设置有用于与转动片配合转动的滑动凹槽,所述转动片的两侧端面上均匀分布且滚动设置有多个滚珠,多个滚珠与滑动凹槽的内壁滑动抵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动汽车制动能量再生装置,包括转轴、套筒、第一卷簧和第二卷簧;所述转轴与电动汽车上的传动轴传动连接,所述转轴上设有转子,所述转子上设有永磁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筒套设在所述转轴上,且所述套筒与所述转轴之间设有间隙,所述套筒一端的内壁与所述第一卷簧的外端连接,所述第一卷簧的内端与所述转轴连接;所述套筒另一端的内壁与所述第二卷簧的外端连接,所述第二卷簧的内端与所述转轴连接;所述转子位于所述第一卷簧与所述第二卷簧之间;所述套筒的内壁上设有定子,所述定子正对所述转子;所述定子上设有电磁线圈;所述转轴的两端固定套设有转动片,所述套筒内壁延伸设置有用于与转轴滑动抵接的限位滑台,所述转轴活动穿设于所述限位滑台,所述限位滑台设置有用于与转动片配合转动的滑动凹槽,所述转动片的两侧端面上均匀分布且滚动设置有多个滚珠,多个滚珠与滑动凹槽的内壁滑动抵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动汽车制动能量再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筒包括从内至外依次设置的碳纤维层、增强塑料层和玻璃纤维布;所述增强塑料层粘贴于所述碳纤维层,所述玻璃纤维布粘贴于所述增强塑料层。


3.根据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志强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科技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