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气轮胎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003836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24 18:04
一种轮胎,其在胎面接地面具有多个陆部,该多个陆部被沿轮胎周向连续地延伸的周向主槽至少划分了轮胎宽度方向一侧,在所述多个陆部中的位于相对于轮胎赤道面而言的车辆安装内侧半部的内侧陆部具备内侧共鸣器,该内侧共鸣器包含在该内侧陆部内终止的第1副槽和将所述第1副槽与所述周向主槽连通的第1支槽,其中,在所述第1支槽与所述第1副槽相邻地设有隐藏槽部,该隐藏槽部的胎面接地面处的开口宽度小于槽底的槽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充气轮胎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充气轮胎。
技术介绍
在充气轮胎中,要求降低车辆行驶时的噪声,提高静音性。对此提出了这样的轮胎的各种方案:利用由气室部和狭窄颈部构成的共鸣器(所谓的亥姆霍兹共鸣器)降低自设在轮胎的胎面接地面的周向主槽产生的气柱共鸣声(在通常的轿车中大多观测为大致800Hz~1200Hz)等车外噪声(例如专利文献1)。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5-171835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问题但是,通常在胎面的陆部设置亥姆霍兹共鸣器时,具有陆部的刚度分布变得不均匀的倾向,容易在胎面产生不均匀磨损。因此,期望在降低气柱共鸣声的同时也抑制胎面的不均匀磨损。因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在降低气柱共鸣声的同时也抑制胎面的不均匀磨损的轮胎。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本专利技术的轮胎在胎面接地面具有多个陆部,该多个陆部被沿轮胎周向连续地延伸的周向主槽至少划分了轮胎宽度方向一侧,在所述多个陆部中的位于相对于轮胎赤道面而言的车辆安装内侧半部的内侧陆部具备内侧共鸣器,该内侧共鸣器包含在该内侧陆部内终止的第1副槽和将所述第1副槽与所述周向主槽连通的第1支槽,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1支槽与所述第1副槽相邻地设有隐藏槽部,该隐藏槽部的胎面接地面处的开口宽度小于槽底的槽宽。在此,在本说明书中,“车辆安装内侧半部”和“车辆安装外侧半部”是指在将轮胎安装于车辆时相对于轮胎赤道面而言在轮胎宽度方向上成为车辆的外侧和内侧的半部。此外,在本说明书中,“胎面接地面”是指使组装于轮辋并且填充了预定的内压的轮胎在负载了最大负载载荷的状态下滚动时与路面接触的轮胎的整周范围内的外周面,“胎面接地端”是指胎面接地面的轮胎宽度方向端。此外,在本说明书中,各种槽的“开口宽度”和“槽宽”等是指在下述基准状态下沿着与槽的延伸方向正交的方向测量到的宽度。此外,在本说明书中,“槽深”和各种槽的“容积”等也是指在下述基准状态下测量到的深度和容积。以下,只要没有特别说明,槽等各要素的尺寸等就是在基准状态下测量的。此外,在本说明书中,“基准状态”是指将轮胎组装于轮辋、填充预定的内压并设为无负载的状态。另外,上述的“轮辋”是指在生产、使用轮胎的地区有效的工业标准,在日本为JATMA(日本汽车轮胎协会)的JATMAYEARBOOK,在欧洲为ETRTO(欧洲轮胎和轮辋技术组织,TheEuropeanTyreandRimTechnicalOrganisation)的STANDARDSMANUAL,在美国为TRA(轮胎轮辋协会,TheTireandRimAssociation,Inc.)的YEARBOOK等中记载的或将来记载的应用尺寸的标准轮辋(ETRTO的STANDARDSMANUAL中为MeasuringRim,TRA的YEARBOOK中为DesignRim)(即,上述的“轮辋”除了包含现行尺寸以外,还包含上述工业标准将来会包含的尺寸。作为“将来记载的尺寸”的例子,能够列举在ETRTO的STANDARDSMANUAL2013年度版中作为“FUTUREDEVELOPMENTS”而记载的尺寸。),但是,当在上述工业标准中没有记载的尺寸的情况下,上述的“轮辋”是指与轮胎的胎圈宽度对应的宽度的轮辋。此外,“预定的内压”是指与在上述的JATMAYEARBOOK等中记载的应用尺寸·轮胎层级的单轮的最大负载能力对应的空气压力(最高空气压力),当在上述工业标准中没有记载的尺寸的情况下,“预定的内压”是指与针对安装轮胎的每个车辆规定的最大负载能力对应的空气压力(最高空气压力)。而且,“最大负载载荷”是指与上述最大负载能力对应的载荷。另外,这里所说的空气也能够替换为氮气等非活性气体等。专利技术的效果根据本专利技术,能够在降低气柱共鸣声的同时也抑制胎面的不均匀磨损。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的轮胎的胎面接地面的局部展开图。图2是图1所示的胎面接地面的局部放大图。图3是沿着图2所示的a-a线的剖视图。图4是沿着图2所示的b-b线的剖视图。图5是沿着图2所示的c-c线的剖视图。图6是沿着图2所示的d-d线的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参照附图来例示说明本专利技术的轮胎的实施方式。图1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的轮胎1的胎面接地面2的局部展开图。虽然省略了一部分图示,但该实施方式的轮胎1包括具有在胎圈部之间呈环状延伸的子午线构造的胎体、配设在胎面部的胎体的轮胎径向外侧的带束、以及配设在带束的轮胎径向外侧并形成胎面接地面2的胎面橡胶。如图1所示,该轮胎1包括在胎面接地面2的相对于轮胎赤道面CL而言的车辆安装内侧半部HA(在图1中是纸面左侧)延伸的两条内侧周向主槽31a、32a和在胎面接地面2的相对于轮胎赤道面CL而言的车辆安装外侧半部HB(在图1中是纸面右侧)延伸的两条外侧周向主槽31b、32b。内侧周向主槽31a、32a和外侧周向主槽31b、32b在轮胎周向上连续地呈直线状延伸。此外,外侧周向主槽31b、32b的槽宽彼此相等,外侧周向主槽31b、32b的合计槽宽小于内侧周向主槽31a、32a的合计槽宽。而且,内侧周向主槽31a、32a的槽宽互不相同,轮胎接地端TE侧的内侧周向主槽32a的槽宽大于轮胎赤道面CL侧的内侧周向主槽31a的槽宽,在周向主槽3中最大。另外,在该轮胎1中,虽然周向主槽3具有上述的延伸形态,周向槽3彼此的槽宽具有上述的大小关系,但在本专利技术的轮胎中,能够将周向主槽3设为锯齿状或者波状等的延伸形态,此外,能够使外侧周向主槽31b、32b的槽宽互不相同,或使内侧周向主槽31a、32a的槽宽彼此相等等。此外,如图1所示,在胎面接地面2中具有多个(在本实施方式中是五个)陆部4,该陆部4被沿轮胎周向连续地延伸的(在本实施方式中是上述的四条)周向主槽3至少划分了轮胎宽度方向一侧。更具体地讲,具有由隔着轮胎赤道面CL相邻的内侧周向主槽31a和外侧周向主槽31b划分出的中央陆部41、由两条内侧周向主槽31a、32a划分出的内侧中间陆部42a、由两条外侧周向主槽31b、32b划分出的外侧中间陆部42b、由车辆安装内侧的胎面接地端TE(以下也简称为“胎面接地端TE”)和该胎面接地端TE侧的内侧周向主槽32a划分出的内侧胎肩陆部43a、以及由车辆安装外侧的胎面接地端TE(以下也简称为“胎面接地端TE”)和该胎面接地端TE侧的外侧周向主槽32b划分出的外侧胎肩陆部43b。即,该轮胎1在胎面接地面2具有包含轮胎赤道面CL的中央陆部41、位于车辆安装内侧半部HA的两个内侧陆部(内侧中间陆部42a和内侧胎肩陆部43a)、以及位于车辆安装外侧半部HB的两个外侧陆部(外侧中间陆部42b和外侧胎肩陆部43b)。另外,在该轮胎1中,多个陆部4均是沿轮胎周向连续地延伸的条形花纹状陆部,但在本专利技术的轮胎中,可以将多个陆部4中的一个以上陆部4设为花纹块状的陆部等。在此,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轮胎,其在胎面接地面具有多个陆部,该多个陆部被沿轮胎周向连续地延伸的周向主槽至少划分了轮胎宽度方向一侧,在所述多个陆部中的位于相对于轮胎赤道面而言的车辆安装内侧半部的内侧陆部具备内侧共鸣器,该内侧共鸣器包含在该内侧陆部内终止的第1副槽和将所述第1副槽与所述周向主槽连通的第1支槽,其特征在于,/n在所述第1支槽与所述第1副槽相邻地设有隐藏槽部,该隐藏槽部的胎面接地面处的开口宽度小于槽底的槽宽。/n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71213 JP 2017-2390231.一种轮胎,其在胎面接地面具有多个陆部,该多个陆部被沿轮胎周向连续地延伸的周向主槽至少划分了轮胎宽度方向一侧,在所述多个陆部中的位于相对于轮胎赤道面而言的车辆安装内侧半部的内侧陆部具备内侧共鸣器,该内侧共鸣器包含在该内侧陆部内终止的第1副槽和将所述第1副槽与所述周向主槽连通的第1支槽,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1支槽与所述第1副槽相邻地设有隐藏槽部,该隐藏槽部的胎面接地面处的开口宽度小于槽底的槽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轮胎,其中,
在所述多个陆部中的位于相对于轮胎赤道面而言的车辆安装外侧半部的外侧陆部具备外侧共鸣器,该外侧共鸣器包含在该外侧陆部内终止的第2副槽和将所述第2副槽与所述周向主槽连通的第2支槽,所述胎面接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富田达也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普利司通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