轮胎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948354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17 23:35
得到一种与胎面接地面的亮度和槽的底面的亮度相同的情况相比能够抑制未使用的轮胎给人留下磨损轮胎这样的印象的轮胎。胎面部具有胎面接地面和划分胎面接地面的槽。多个突起自槽的底面以0.1mm以上且1.0mm以下的高度突出,并且以大于0.1mm且为1.0mm以下的间隔配置。而且,突起的高度与槽的深度之比、即突起高度/槽深为0.02以上且0.2以下。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轮胎
本公开涉及一种在胎面部形成有槽的轮胎。
技术介绍
在国际公开第2009/512584号小册子中公开了一种这样的技术:通过在物品的表面的至少一部分形成具有多个股线的花纹,从而在物品的表面提供对比度。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问题在轮胎的胎面部形成有胎面接地面和划分胎面接地面的槽。在胎面接地面的亮度和槽的底面的亮度相同的情况下,胎面接地面与槽的底面的对比度较弱,有时在未使用状态下槽也看起来较浅。若槽看起来较浅,则有时会使未使用的轮胎给人留下磨损轮胎(由于与路面之间的摩擦而磨损的轮胎)这样的印象。本公开的课题在于,与胎面接地面的亮度和槽的底面的亮度相同的情况相比,能够抑制未使用的轮胎给人留下磨损轮胎这样的印象的状况。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第1技术方案的轮胎的特征在于,该轮胎包括:胎面部,其具有胎面接地面和划分所述胎面接地面的槽;以及多个突起,该多个突起自所述槽的底面以0.1〔mm〕以上且1.0〔mm〕以下的高度突出,并且以大于0.1〔mm〕且为1.0〔mm〕以下的间隔配置,所述突起的高度与所述槽的深度之比(突起高度/槽深)为0.02以上且0.2以下。根据上述结构,多个突起自胎面部的槽的底面突出。该突起的高度为0.1〔mm〕以上且1.0〔mm〕以下,多个突起以大于0.1〔mm〕且为1.0〔mm〕以下的间隔配置。并且,突起的高度与槽的槽深之比(突起高度/槽深)为0.02以上且0.2以下。因此,入射到槽的内部的光照射于突起而改变反射方向。于是,朝向槽的外部出射的光的光量变少。在此,例如在突起的高度与槽的深度之比小于0.02的情况下,突起的高度相对于槽的深度而言变得过低。因此,虽然入射到槽的内部的光照射于突起而改变反射方向,但朝向槽的外部出射的光的光量并没有充分地变少。但是,由于突起的高度与槽的深度之比为0.02以上,因此像前述那样朝向槽的外部出射的光的光量变少。此外,例如在突起的高度与槽的深度之比大于0.2的情况下,突起的高度相对于槽的深度而言变得过高,在成形突起时有可能发生填充不足等成形缺陷。但是,由于突起的高度与槽的深度之比为0.2以下,因此能够抑制在突起发生填充不足等成形缺陷的状况。由此,像前述那样,入射到槽的内部的光照射于突起而改变反射方向。于是,朝向槽的外部出射的光的光量变少。因此,与胎面接地面的亮度和槽的底面的亮度相同的情况相比,胎面接地面与槽的底面的对比度变强,能够抑制未使用的轮胎给人留下磨损轮胎这样的印象的状况。根据第1技术方案所述的轮胎,第2技术方案的轮胎的特征在于,所述槽的深度为2〔mm〕以上且25〔mm〕以下。根据上述结构,槽的深度为2〔mm〕以上且25〔mm〕以下。在此,例如在槽的深度小于2〔mm〕的情况下,胎面接地面的缘(边缘)难以卡住路面(会打滑),因此牵引性能有可能下降。但是,由于槽18的深度为2〔mm〕以上,因此能够抑制牵引性能的下降。此外,例如在槽的深度大于25〔mm〕的情况下,由于槽的深度较深,因此入射到槽的内部并被槽的底面反射而朝向槽的外部出射的光的光量较少。但是,由于轮胎的槽的深度为25〔mm〕以下,因此入射到槽的内部并被槽的底面反射而朝向槽的外部出射的光的光量并不少。在此,由于多个突起以前述的高度和间隔自槽的底面突出,因此即使槽的深度为25〔mm〕以下,入射到槽的内部并被槽的底面反射而朝向槽的外部出射的光的光量也变少。因此,与胎面接地面的亮度和槽的底面的亮度相同的情况相比,能够有效地抑制未使用的轮胎给人留下磨损轮胎这样的印象的状况。根据第1技术方案或第2技术方案的轮胎,第3技术方案的轮胎的特征在于,所述槽形成为包含一对侧面、所述底面、以及连接所述侧面和所述底面的一对弯曲面,该轮胎包括多个其他的突起,该多个其他的突起自所述侧面和所述弯曲面以0.1〔mm〕以上且1.0〔mm〕以下的高度突出,并且以大于0.1〔mm〕且为1.0〔mm〕以下的间隔配置。根据上述结构,多个其他的突起自侧面和弯曲面突出。其他的突起的高度为0.1〔mm〕以上且1.0〔mm〕以下,多个其他的突起以大于0.1〔mm〕且为1.0〔mm〕以下的间隔配置。因此,胎面接地面与槽的侧面、弯曲面及底面的对比度变强。由此,与突起仅形成于底面的情况相比,能够有效地抑制未使用的轮胎给人留下磨损轮胎这样的印象的状况。根据第3技术方案所述的轮胎,第4技术方案的轮胎的特征在于,形成于所述底面的所述突起的高度、形成于所述弯曲面的所述突起的高度、以及形成于所述侧面的所述突起的高度按照形成于所述底面的所述突起、形成于所述弯曲面的所述突起以及形成于所述侧面的所述突起的顺序降低。根据上述结构,形成于底面的突起的高度、形成于弯曲面的其他的突起的高度、以及形成于侧面的其他的突起的高度按照形成于底面的突起、形成于弯曲面的其他的突起、以及形成于侧面的其他的突起的顺序降低。因此,入射到槽的内部、照射于突起或者其他的突起而改变反射方向并朝向槽的外部出射的光的光量按照底面、弯曲面及侧面的顺序增多。由此,底面、弯曲面、侧面及胎面接地面的亮度按照底面、弯曲面、侧面及胎面接地面的顺序升高。由于像这样亮度阶段性地(渐渐地)变化,因此与仅存在亮度较高的部分和亮度较低的部分的情况相比,能够抑制槽给人留下不协调感的状况。根据第3技术方案所述的轮胎,第5技术方案的轮胎的特征在于,形成于所述底面的所述突起之间的间隔、形成于所述弯曲面的所述突起之间的间隔、以及形成于所述侧面的所述突起之间的间隔按照形成于所述底面的所述突起、形成于所述弯曲面的所述突起、以及形成于所述侧面的所述突起的顺序变宽。根据上述结构,形成于底面的突起之间的间隔、形成于弯曲面的其他的突起之间的间隔、以及形成于侧面的其他的突起之间的间隔按照形成于底面的突起、形成于弯曲面的其他的突起、以及形成于侧面的其他的突起的顺序变宽。因此,入射到槽的内部、照射于突起或者其他的突起而改变反射方向并朝向槽的外部出射的光的光量按照底面、弯曲面及侧面的顺序增多。由此,底面、弯曲面、侧面及胎面接地面的亮度按照底面、弯曲面、侧面及胎面接地面的顺序升高。由于像这样亮度阶段性地(渐渐地)变化,因此与仅存在亮度较高的部分和亮度较低的部分的情况相比,能够抑制槽给人留下不协调感的状况。根据第3技术方案~第5技术方案中任一项所述的轮胎,第6技术方案的轮胎的特征在于,形成于所述侧面的所述突起配置在所述侧面的靠所述弯曲面侧的部分。根据上述结构,形成于侧面的其他的突起配置在侧面的靠弯曲面侧的部分。因此,与在槽的侧面整体形成有其他的突起的情况相比,即使胎面接地面磨损,也能抑制形成有其他的突起的区域变窄的状况。由此,能够抑制槽的外观变化的状况。专利技术的效果根据本公开,与胎面接地面的亮度与槽的底面的亮度相同的情况相比,能够抑制未使用的轮胎给人留下磨损轮胎这样的印象的状况。附图说明图1是表示在本公开的第1实施方式的轮胎的胎面部形成的槽的剖视图。图2是表示本公开的第1实施方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轮胎,其中,/n该轮胎包括:/n胎面部,其具有胎面接地面和划分所述胎面接地面的槽;以及/n多个突起,该多个突起自所述槽的底面以0.1mm以上且1.0mm以下的高度突出,并且以大于0.1mm且为1.0mm以下的间隔配置,/n所述突起的高度与所述槽的深度之比、即突起高度/槽深为0.02以上且0.2以下。/n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71208 JP 2017-2364651.一种轮胎,其中,
该轮胎包括:
胎面部,其具有胎面接地面和划分所述胎面接地面的槽;以及
多个突起,该多个突起自所述槽的底面以0.1mm以上且1.0mm以下的高度突出,并且以大于0.1mm且为1.0mm以下的间隔配置,
所述突起的高度与所述槽的深度之比、即突起高度/槽深为0.02以上且0.2以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轮胎,其中,
所述槽的深度为2mm以上且25mm以下。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轮胎,其中,
所述槽形成为包含一对侧面、所述底面、以及连接所述侧面和所述底面的一对弯曲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岩渕聪太郎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普利司通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