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异形降膜管,包括管道本体,管道本体的横截面对称设有多道向管道轴线方向凹陷的弧形凹槽,相邻弧形凹槽之间分别通过外凸弧面光滑过渡连接,各弧形凹槽及外凸弧面均沿管道本体的轴线方向延伸。管道本体的上部设有圆管段,圆管段下端与各弧形凹槽及外凸弧面均光滑过渡连接。各外凸弧面顶点处的直径与圆管段的直径相等;弧形凹槽对称设有三道、四道或五至八道。各弧形凹槽不仅可以增大熔体的比表面积,有利于小分子的挥发;而且熔体受到凹弧面从两侧的包裹,粘壁更加可靠,可以一直流到异形降膜管的下端,避免提前落入釜底,可以提高增粘效率。上部的圆管段便于熔体形成厚度均匀的降膜,然后再进入异形管段提高增粘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异形降膜管
本技术涉及一种降膜管,尤其涉及一种异形降膜管,属于高黏聚合物生产制造设备
技术介绍
通常熔体在聚合反应釜中进行缩聚反应,分子量增大,粘度增高;然后需要进入增粘反应釜进行进一步增粘。增粘反应釜通常包括立式设置且封闭的筒体,反应釜内腔的上部设有水平状的熔体分配板,熔体分配板上设有物料分配漏斗,物料分配漏斗中插有降膜管,降膜管竖直向下延伸,降膜管的内腔通入高温导热油作为热媒,熔体落在熔体分配板上,从物料分配漏斗与降膜管之间的缝隙向下流出,在降膜管的外壁形成挂壁降膜,在降膜管内热媒介质的加热下,熔体完成聚合增黏后,落在反应釜底部,反应釜内保持真空状态,将挥发的小分子抽出。熔体在降膜管上的比表面积越大,越有利于被均匀加热,且有利于小分子的挥发。当熔体脱离降膜管落入液相空间后,不再具有很大的挥发面积,增粘效果迅速下降。传统的降膜管为圆形截面,熔体沿降膜管的圆形外壁向下流动,部分熔体尚未流到降膜管下端,即直接落入反应釜底部的液相空间中,影响增粘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异形降膜管,可以使熔体具有更大的比表面积,延长熔体的挥发时间,提高增黏效率。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技术的一种异形降膜管,包括管道本体,所述管道本体的横截面对称设有多道向管道轴线方向凹陷的弧形凹槽,相邻弧形凹槽之间分别通过外凸弧面光滑过渡连接,各弧形凹槽及外凸弧面均沿管道本体的轴线方向延伸。相对于现有技术,本技术取得了以下有益效果:熔体在异形降膜管的外壁形成挂壁降膜,在管内热媒介质的加热下,熔体一边向下流动一边完成聚合增黏。各弧形凹槽不仅可以增大熔体的比表面积,有利于小分子的挥发;而且各弧形凹槽上的熔体受到凹弧面从两侧的包裹,粘壁更加可靠,可以一直流到异形降膜管的下端,避免高温熔体提前落入釜底的液相空间,提高增粘效率。在具有同等增粘效果的情况下,可以缩短降膜管的高度,节约材料,降低反应釜的高度。此外,各外凸弧面在异形降膜管的横截面上形成几道凸棱,可以提高异形降膜管的强度和刚度,减少其受热后的变形量,在管内通入高温导热油后可以保持在竖直状态,提高降膜的均匀度。作为本技术的改进,所述管道本体的上部设有圆管段,所述圆管段的下端与各弧形凹槽及外凸弧面均光滑过渡连接。异形降膜管的上部设置圆管段便于从熔体分配板的漏斗孔洞中心穿过,圆管段的外壁与漏斗孔洞之间便于形成宽度均匀的环形流道,熔体从圆管段外壁的环形缝隙向下流动,首先可以在圆管段的外壁形成厚度均匀的降膜,然后再进入设有弧形凹槽的异形管段提高增粘效率。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各外凸弧面顶点处的直径与所述圆管段的直径相等。可以在圆管上通过模具直接挤压出弧形凹槽,未挤压弧形凹槽的部分自然形成外凸弧面,如此可以降低异形降膜管的加工难度,降低其制造成本。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弧形凹槽在管道本体的横截面上对称设有三道、四道或五至八道。三道弧形凹槽使异形降膜管总体呈三角星形结构,四道弧形凹槽使异形降膜管总体呈十字星形结构,五道以上使异形降膜管总体呈带凹弧的多边形结构,均可增大降膜壁的表面积,使管道的受力与变形均十分均匀。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附图仅提供参考与说明用,非用以限制本技术。图1为本技术异形降膜管实施例一的主视图。图2为图1中沿A-A的剖视图。图3为图1的立体图。图4为本技术异形降膜管实施例二的主视图。图5为图4中沿B-B的剖视图。图6为图4中沿C-C的剖视图。图7为图4的立体图。图中:1.弧形凹槽;2.外凸弧面;3.圆管段。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至图3所示,本技术的异形降膜管,包括管道本体,管道本体的横截面对称设有多道向管道轴线方向凹陷的弧形凹槽1,相邻弧形凹槽1之间分别通过外凸弧面2光滑过渡连接,各弧形凹槽1及外凸弧面2均沿管道本体的轴线方向延伸。熔体在异形降膜管的外壁形成挂壁降膜,在管内热媒介质的加热下,熔体一边向下流动一边完成聚合增黏。各弧形凹槽1不仅可以增大熔体的比表面积,有利于小分子的挥发;而且各弧形凹槽1上的熔体受到凹弧面从两侧的包裹,粘壁更加可靠,可以一直流到异形降膜管的下端,避免高温熔体提前落入釜底的液相空间,提高增粘效率。在具有同等增粘效果的情况下,可以缩短降膜管的高度,节约材料,降低反应釜的高度。此外,各外凸弧面2在异形降膜管的横截面上形成几道凸棱,可以提高异形降膜管的强度和刚度,减少其受热后的变形量,在管内通入高温导热油后可以保持在竖直状态,提高降膜的均匀度。如图4至图7所示,管道本体的上部设有圆管段3,圆管段3的下端与各弧形凹槽1及外凸弧面2均光滑过渡连接。异形降膜管的上部设置圆管段3便于从熔体分配板的漏斗孔洞中心穿过,圆管段3的外壁与漏斗孔洞之间便于形成宽度均匀的环形流道,熔体从圆管段3外壁的环形缝隙向下流动,首先可以在圆管段3的外壁形成厚度均匀的降膜,然后再进入设有弧形凹槽1的异形管段提高增粘效率。各外凸弧面2顶点处的直径与圆管段3的直径相等,可以在圆管上通过模具直接挤压出弧形凹槽1,未挤压弧形凹槽1的部分自然形成外凸弧面2,如此可以降低异形降膜管的加工难度,降低其制造成本。弧形凹槽1在管道本体的横截面上对称设有三道、四道或五至八道。三道弧形凹槽使异形降膜管总体呈三角星形结构,四道弧形凹槽使异形降膜管总体呈十字星形结构,五道以上弧形凹槽使异形降膜管总体呈带凹弧的多边形结构,均可增大降膜壁的表面积,提高熔体在降膜管上的粘壁能力,避免熔体提前掉落,且使管道的受力与变形均十分均匀。以上仅为本技术之较佳可行实施例而已,非因此局限本技术的专利保护范围。除上述实施例外,本技术还可以有其他实施方式,凡采用等同替换或等效变换形成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技术要求的保护范围内。本技术未经描述的技术特征可以通过或采用现有技术实现,在此不再赘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异形降膜管,包括管道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管道本体的横截面对称设有多道向管道轴线方向凹陷的弧形凹槽,相邻弧形凹槽之间分别通过外凸弧面光滑过渡连接,各弧形凹槽及外凸弧面均沿管道本体的轴线方向延伸。/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异形降膜管,包括管道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管道本体的横截面对称设有多道向管道轴线方向凹陷的弧形凹槽,相邻弧形凹槽之间分别通过外凸弧面光滑过渡连接,各弧形凹槽及外凸弧面均沿管道本体的轴线方向延伸。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异形降膜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管道本体的上部设有圆管段,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曹文,严旭明,陈文兴,卞江群,李清,
申请(专利权)人:扬州惠通化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