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废水循环利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蒸发蒸汽冷凝液循环回用系统。该蒸发蒸汽冷凝液循环回用系统包括余热锅炉装置、补水装置以及蒸发蒸汽利用设备,所述余热锅炉装置包括至少一个余热锅炉,所述补水装置包括冷凝液换热器和补水罐,所述冷凝液换热器与所述蒸发蒸汽利用设备相连,所述冷凝液换热器与所述补水罐相连,各所述余热锅炉分别与所述补水罐相连,各所述余热锅炉分别与所述蒸发蒸汽利用设备相连。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蒸发蒸汽冷凝液循环回用系统,实现了对蒸发蒸汽冷凝液的循环利用,提高了蒸发蒸汽冷凝液的回用率,而且确保余热锅炉回收水质达标,保障了余热锅炉的使用寿命,降低了离子膜烧碱的生产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蒸发蒸汽冷凝液循环回用系统
本技术涉及废水循环利用
,尤其涉及一种蒸发蒸汽冷凝液循环回用系统。
技术介绍
离子膜法制碱生产工艺中,蒸发工序采用中压蒸汽(≥0.8Mpa)给降膜蒸发器提供热源,将碱液从32%浓缩至48%。蒸汽放出潜热后的冷凝液与碱液换热回收热量后,进入蒸汽冷凝液贮槽,送至一次盐水、原水站等作为补水,夏季温度高时,蒸汽冷凝液的回用率较低,而且蒸汽冷凝液的水质指标非常好,作为一次盐水化盐补水较为浪费。而现有固碱余热锅炉的补水为纯水,pH值偏低,会对锅炉造成一定的腐蚀,导致余热锅炉汽包筒壁泄漏。因此,传统的下蒸发蒸汽冷凝液回用方式,既不节能,又在夏季高温季节回用困难,导致蒸发蒸汽冷凝液的回用效率较低。而传统的固碱余热锅炉补水采用纯水,具有一定的腐蚀性,进而影响设备的使用寿命,并且纯水的成本很高。
技术实现思路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蒸发蒸汽冷凝液循环回用系统,解决现有蒸发蒸汽冷凝液回用效率低,现有余热锅炉采用纯水补水会影响使用寿命,成本高的问题。(二)技术方案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蒸发蒸汽冷凝液循环回用系统,包括余热锅炉装置、补水装置以及蒸发蒸汽利用设备,所述余热锅炉装置包括至少一个余热锅炉,所述补水装置包括冷凝液换热器和补水罐;所述冷凝液换热器的冷凝液进口与所述蒸发蒸汽利用设备的冷凝液出口相连,所述冷凝液换热器的冷凝液出口与所述补水罐的补水进口相连;各所述余热锅炉的补水进口分别与所述补水罐的补水出口相连,各所述余热锅炉的蒸汽出口分别与所述蒸发蒸汽利用设备的蒸汽进口相连。进一步地,所述冷凝液换热器的冷凝液出口通过冷凝液输送管路与所述补水罐的补水进口相连,在所述冷凝液输送管路上设有冷凝液补水阀;还包括纯水输送管路,所述纯水输送管路与所述补水罐的补水进口相连,在所述纯水输送管路上设有纯水补水阀。进一步地,在所述补水罐的补水进口处设有在线PH计。进一步地,所述补水罐的补水出口与补水输出主管路相连,所述补水输出主管路分别与余热锅炉分支管路、冷却用水分支管路相连;各所述余热锅炉的补水进口分别与所述余热锅炉分支管路相连;所述冷却用水分支管路与冷却用水设备相连。进一步地,所述补水输出主管路上连接有并联设置的多个补水泵。进一步地,所述冷却用水分支管路上分别设有压力表和冷却水压力控制阀。进一步地,各所述余热锅炉的蒸汽出口处分别设有蒸汽压力控制阀。进一步地,各所述余热锅炉的补水进口处分别设有锅炉液位控制阀。进一步地,各所述余热锅炉分别设有液位传感器,各所述液位传感器分别与控制器相连,所述控制器分别与各所述锅炉液位控制阀相连。进一步地,各所述余热锅炉分别设有锅炉液位计,各所述锅炉液位计的正前方分别设有摄像头,各所述摄像头分别通过安装支架对应安装在各所述余热锅炉上;各所述摄像头分别与硬盘录像机相连。(三)有益效果本技术的上述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本技术提供的蒸发蒸汽冷凝液循环回用系统,蒸发蒸汽利用设备将蒸发蒸汽的热量利用后产生的蒸发蒸汽冷凝液输送至冷凝液换热器进行进一步降温,然后降温后的蒸发蒸汽冷凝液被输送至补水罐,补水罐再将蒸发蒸汽冷凝液输送至各余热锅炉,从而为余热锅炉提供补水,然后各余热锅炉再将产生的蒸发蒸汽输送至蒸发蒸汽利用设备,从而为蒸发蒸汽利用设备提供热源,进而实现了对蒸发蒸汽冷凝液的循环利用,提高了蒸发蒸汽冷凝液的回用率,而且确保余热锅炉回收水质达标,保障了余热锅炉的使用寿命,降低了离子膜烧碱的生产成本。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蒸发蒸汽冷凝液循环回用系统的结构图。图中:1:蒸发蒸汽利用设备;2:余热锅炉;3:冷凝液换热器;4:补水罐;5:冷凝液输送管路;6:冷凝液补水阀;7:纯水输送管路;8:纯水补水阀;9:补水输出主管路;10:余热锅炉分支管路;11:冷却用水分支管路;12:补水泵;13:压力表;14:冷却水压力控制阀;15:蒸汽压力控制阀;16:锅炉液位控制阀;17:液位传感器;18:锅炉液位计;19:摄像头;20:在线PH计。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如图1所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蒸发蒸汽冷凝液循环回用系统,包括余热锅炉装置、补水装置以及蒸发蒸汽利用设备1。余热锅炉装置包括至少一个余热锅炉2。其中余热锅炉2的数量可以根据使用使用需求而设置一个或多个。在本实施中,余热锅炉装置包括三个余热锅炉2。补水装置包括冷凝液换热器3和补水罐4。冷凝液换热器3的冷凝液进口与蒸发蒸汽利用设备1的冷凝液出口相连,冷凝液换热器3的冷凝液出口与补水罐4的补水进口相连。各余热锅炉2的补水进口分别与补水罐4的补水出口相连,各余热锅炉2的蒸汽出口分别与蒸发蒸汽利用设备1的蒸汽进口相连。在本实施例中,蒸发蒸汽利用设备1利用蒸发蒸汽的热量来工作,蒸发蒸汽的热量被吸收后转换为蒸发蒸汽冷凝液,然后蒸发蒸汽利用设备1将蒸发蒸汽冷凝液输送至冷凝液换热器3中进行进一步降温处理,降温后的蒸发蒸汽冷凝液被输送至补水罐4储存,然后补水罐4再将蒸发蒸汽冷凝液输送至各余热锅炉2,从而为各余热锅炉2提供补水,各余热锅炉2再对蒸发蒸汽冷凝液进行加热处理,然后再将产生的蒸发蒸汽输送至蒸发蒸汽利用设备1,从而为蒸发蒸汽利用设备1的工作提供热源。也即,本实施例所述的蒸发蒸汽冷凝液循环回用系统,能够实现对蒸发蒸汽冷凝液的循环利用,进而提高了蒸发蒸汽冷凝液的回用率,而且由于余热锅炉采用蒸发蒸汽冷凝液作为补水,从而确保余热锅炉回收水质达标,避免余热锅炉直接采用纯水而造成的腐蚀问题,保障了余热锅炉的使用寿命。本实施例所述的蒸发蒸汽冷凝液循环回用系统,可以用于离子膜法制碱生产工艺中,能够降低离子膜烧碱的生产成本。进一步来说,冷凝液换热器3的冷凝液出口通过冷凝液输送管路5与补水罐4的补水进口相连,在冷凝液输送管路5上设有冷凝液补水阀6。通过设置冷凝液补水阀6,能够实现对冷凝液输送管路5的开闭控制以冷凝液输送管路5中蒸发蒸汽冷凝液的流量大小控制。进一步来说,还包括纯水输送管路7,纯水输送管路7与补水罐4的补水进口相连,在纯水输送管路7上设有纯水补水阀8。其中,通过纯水补水阀8能够实现对纯水输送管路7的开闭控制以及纯水输送管路7中纯水的流量大小控制。本实施例通过设置纯水输送管路7,能够在系统运行初始阶段以及系统蒸发蒸汽冷凝液不足的情况下,可以采用纯水作为补水,从而为余热锅炉2提供补水,保证系统的平稳运行。也即,当系统在初始运行阶段,蒸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蒸发蒸汽冷凝液循环回用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余热锅炉装置、补水装置以及蒸发蒸汽利用设备,所述余热锅炉装置包括至少一个余热锅炉,所述补水装置包括冷凝液换热器和补水罐;所述冷凝液换热器的冷凝液进口与所述蒸发蒸汽利用设备的冷凝液出口相连,所述冷凝液换热器的冷凝液出口与所述补水罐的补水进口相连;各所述余热锅炉的补水进口分别与所述补水罐的补水出口相连,各所述余热锅炉的蒸汽出口分别与所述蒸发蒸汽利用设备的蒸汽进口相连。/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蒸发蒸汽冷凝液循环回用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余热锅炉装置、补水装置以及蒸发蒸汽利用设备,所述余热锅炉装置包括至少一个余热锅炉,所述补水装置包括冷凝液换热器和补水罐;所述冷凝液换热器的冷凝液进口与所述蒸发蒸汽利用设备的冷凝液出口相连,所述冷凝液换热器的冷凝液出口与所述补水罐的补水进口相连;各所述余热锅炉的补水进口分别与所述补水罐的补水出口相连,各所述余热锅炉的蒸汽出口分别与所述蒸发蒸汽利用设备的蒸汽进口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蒸发蒸汽冷凝液循环回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凝液换热器的冷凝液出口通过冷凝液输送管路与所述补水罐的补水进口相连,在所述冷凝液输送管路上设有冷凝液补水阀;还包括纯水输送管路,所述纯水输送管路与所述补水罐的补水进口相连,在所述纯水输送管路上设有纯水补水阀。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蒸发蒸汽冷凝液循环回用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补水罐的补水进口处设有在线PH计。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蒸发蒸汽冷凝液循环回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补水罐的补水出口与补水输出主管路相连,所述补水输出主管路分别与余热锅炉分支管路、冷却用水分支管路相连;各所述余热锅炉的补水进口分别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明,崔增平,郭彬,王哲,李宁,孙刚,张伟,郝天亮,
申请(专利权)人:鄂尔多斯市君正能源化工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内蒙;15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