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中药药液熬制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990060 阅读:5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24 17:5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中药药液熬制装置,具体涉及中药药液制造领域,包括壶体,所述壶体的内部底端固定安装有加热管,所述壶体的顶部设置有壶盖,所述壶盖底面设置有位于壶体内部的纱网,所述壶盖的上表面中心位置处固定安装有第一驱动电箱,所述壶盖的上表面固定安装有位于第一驱动电箱一侧的研粉机构,所述壶盖的内部开设有连通研粉机构与纱网的进料通道。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在壶盖的上表面设置研粉机构,工作人员将需要熬制的药材从进料口放入,药材在相互啮合的上下端两组研粉轮的啮合研磨作用下将药材研磨成粉末状,便于药材在熬煮过程中,药效被完整的激发到药液中,进一步提高药效,得到最佳的药效。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中药药液熬制装置
本技术涉及中药药液制造
,更具体地说,本技术涉及一种中药药液熬制装置。
技术介绍
传统的中药药液制作方法操作繁琐,且煎煮后需要对药液进行过滤;而由于中药药液中一般含有较多的杂质,尤其是药液底部会有大量的细小沉淀物,因此简单的过滤方法只能过滤杂质,无法保证将颗粒细小的沉淀物有效滤除,在药液倒出后,药材本身还吸附有大量的药液,一般情况下人们忽略了这些有效的药液,使得该部分药液不能被有效利用,影响了药材应有的疗效,造成了一定程度的浪费。专利申请公布号CN208464655U的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中药熬制装置,包括壶体、与壶体活动连接的壶盖、加热装置、中药贮存篮。本技术结构简单,通过设置参数可自动进行中药的三次熬制,无需人工开盖加水,熬制过程不需要使用者时时照看,且能最大化的将熬制好的药液全部倒取出来,无需使用者提起壶体,操作简单方便。但是其在实际使用时,仍旧存在较多缺点,如并未考虑到有的药材由于本身体积较大且质地坚硬,经煎煮后不能充分的将有效成分熬煮到药液中,提高药效,造成药效的损失。r>
技术实现思路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中药药液熬制装置,包括壶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壶体(1)的内部底端固定安装有加热管(3),所述壶体(1)的一侧安装有与加热管(3)电性连接的电线插头(9),所述壶体(1)的一侧安装有出液龙头(8),所述壶体(1)位于电线插头(9)上方的一侧套装有与壶体(1)内部连通的进水管(7),所述壶体(1)的顶部设置有壶盖(2),所述壶盖(2)底面设置有位于壶体(1)内部的纱网(54),所述壶盖(2)的上表面中心位置处固定安装有第一驱动电箱(5),所述第一驱动电箱(5)的内部底面固定安装有第一驱动电机(50),所述壶盖(2)的上表面固定安装有位于第一驱动电箱(5)一侧的研粉机构(4),所述研粉...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中药药液熬制装置,包括壶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壶体(1)的内部底端固定安装有加热管(3),所述壶体(1)的一侧安装有与加热管(3)电性连接的电线插头(9),所述壶体(1)的一侧安装有出液龙头(8),所述壶体(1)位于电线插头(9)上方的一侧套装有与壶体(1)内部连通的进水管(7),所述壶体(1)的顶部设置有壶盖(2),所述壶盖(2)底面设置有位于壶体(1)内部的纱网(54),所述壶盖(2)的上表面中心位置处固定安装有第一驱动电箱(5),所述第一驱动电箱(5)的内部底面固定安装有第一驱动电机(50),所述壶盖(2)的上表面固定安装有位于第一驱动电箱(5)一侧的研粉机构(4),所述研粉机构(4)的一侧设置有第二驱动电箱(6),所述第二驱动电箱(6)的内部底面上固定安装有两个第二驱动电机(61),所述壶盖(2)的内部开设有连通研粉机构(4)与纱网(54)的进料通道(21);
所述研粉机构(4)包括研粉箱(40),所述研粉箱(40)固定安装在壶盖(2)的上表面,所述研粉箱(40)的上下端分别开设有进料口(43)和出料口(44),所述研粉箱(40)的内部两侧通过轴承活动安装有四根转动轴(46),所述位于上方的两个转动轴(46)的一端延伸至第二驱动电箱(6)的内部与第二驱动电机(61)的输出轴齿轮啮合,所述转动轴(46)位于研粉箱(40)内部中心面的杆璧上键装有研粉轮(41);
清洗机构(51)包括搅拌轴(52),所述搅拌轴(52)的上端与第一驱动电机(50)齿轮啮合,所述搅拌轴(52)位于纱网(54)内部的杆璧上均匀的螺接若干组搅拌叶片(5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延峰
申请(专利权)人:禹州市凯旋药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