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可倾式蒸煮锅,涉及中药加工设备技术领域,包括底板以及设于底板上方的两个支撑板,支撑板的下表面连接底板的上表面,底板的上方设有锅体,锅体的两侧侧壁通过支撑轴连接两个支撑板的内侧壁,支撑轴的一端固定连接锅体的外侧壁,另一端设于支撑板的内部,锅体两侧侧壁的底部通过轮轴连接滚轮,两个支撑板的内侧壁均设有滑道,滑道可容纳滚轮滑动,滑道的底部设有向竖直方向凹陷的第一凹槽,第一凹槽内设有限位块,限位块正面和背面贯穿设有转杆,转杆的两端贯穿连接第一凹槽的内侧壁,限位块的一侧侧壁通过合页铰接限位板的底部,限位块的另一侧侧壁设有向限位块内部凹陷的第二凹槽。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蒸煮效果好,使用寿命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倾式蒸煮锅
本技术属于中药加工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可倾式蒸煮锅。
技术介绍
可倾式蒸煮锅广泛于乳品行业、食品、制药、化工、饮料等工业部门,作为加热、保温、杀菌处理或贮藏浆液的必须设备。可倾式蒸煮锅通过驱动装置驱动其两端的支撑轴,使其在一定角度范围内往复运动,现有的可倾式蒸煮锅通常只由支撑轴支撑和驱动装置带动蒸煮锅的锅体做摇摆往复运动,支撑轴承受的锅体和内部物料的总重量,使得设备的使用寿命较短。因此急需提供一种蒸煮效果好,使用寿命长的可倾式蒸煮锅。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可倾式蒸煮锅的不足,提供一种可倾式蒸煮锅。本技术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可倾式蒸煮锅,包括底板以及设于所述底板上方的两个支撑板,所述底板和所述支撑板均为长方体,所述支撑板的下表面连接所述底板的上表面,所述底板的上方设有锅体,所述锅体的两侧侧壁通过支撑轴连接两个所述支撑板的内侧壁,所述支撑轴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锅体的外侧壁,另一端设于所述支撑板的内部,所述锅体两侧侧壁的底部通过轮轴连接滚轮,两个所述支撑板的内侧壁均设有滑道,所述滑道可容纳所述滚轮滑动,所述滑道的底部设有向竖直方向凹陷的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内设有限位块,所述限位块正面和背面贯穿设有转杆,所述转杆的两端贯穿连接所述第一凹槽的内侧壁,所述限位块的一侧侧壁通过合页铰接限位板的底部,所述限位块的另一侧侧壁设有向所述限位块内部凹陷的第二凹槽。优选的,一侧所述支撑板的外侧壁设有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通过所述支撑轴连接所述锅体的外侧壁。优选的,所述锅体的底部设有蒸汽管,所述锅体的正面设有排水管,所述蒸汽管在长度方向的中轴线与所述锅体在竖直方向的中轴线平行,所述蒸汽管在长度方向的中轴线与所述排水管在长度方向的中轴线之间的夹角为锐角。优选的,所述蒸汽管的侧壁设有第一阀门,所述排水管的侧壁设有第二阀门。优选的,所述第一凹槽和所述限位块的数量均为三个,所述第一凹槽可容纳所述限位块。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底板用于固定支撑板和锅体,维持锅体在静置状态和倾斜运动状态时的稳定性;支撑板的顶部内侧壁通过支撑轴连接锅体,驱动装置可驱动支撑轴在滑道内做往复运动,带动锅体发生运动;锅体底部的两侧侧壁均通过轮轴连接滚轮,支撑板的内侧壁设有滑道,滑道可容纳滚轮移动,关闭驱动装置,锅体在竖直方向保持静止时,滑道的存在可减少支撑轴承受的重量;当锅体在倾斜状态保持静止时,在距离滚轮底部最近的第一凹槽中,在转杆的转动连接下,通过第二凹槽将限位块从中拉出,扳下限位板,使限位板的底部与第一凹槽的侧壁卡接,使限位块的侧壁与滚轮相切,进而固定锅体的位置,减少支撑轴所承受的锅体重量,增加设备的使用寿命;锅体在进行蒸煮操作过程中,反复的倾斜运动可增加物料的蒸煮效果。附图说明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图1是本技术的主视图;图2是本技术中锅体的主视图;图3是本技术中锅体的左视图;图4是本技术中滑道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中限位块的一侧侧壁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中标记为:1、底板;2、支撑板;3、锅体;4、支撑轴;5、轮轴;6、滚轮;7、滑道;8、第一凹槽;9、限位块;10、转杆;11、第一凹槽;12、合页;13、限位板;14、第二凹槽;15、驱动装置;16、蒸汽管;17、排水管;18、第一阀门;19、第二阀门。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至图5所示,一种可倾式蒸煮锅,包括底板1以及设于底板1上方的两个支撑板2,底板1和支撑板2均为长方体,支撑板2的下表面连接底板1的上表面,底板1的上方设有锅体3,锅体3的两侧侧壁通过支撑轴4连接两个支撑板2的内侧壁,支撑轴4的一端固定连接锅体3的外侧壁,另一端设于支撑板2的内部,锅体3两侧侧壁的底部通过轮轴5连接滚轮6,两个支撑板2的内侧壁均设有滑道7,滑道7可容纳滚轮6滑动,滑道7的底部设有向竖直方向凹陷的第一凹槽8,第一凹槽8内设有限位块9,限位块9正面和背面贯穿设有转杆10,转杆10的两端贯穿连接第一凹槽8的内侧壁,限位块9的一侧侧壁通过合页12铰接限位板13的底部,限位块9的另一侧侧壁设有向限位块9内部凹陷的第二凹槽14。一侧支撑板2的外侧壁设有驱动装置15,驱动装置15通过支撑轴4连接锅体3的外侧壁,驱动装置15可驱动支撑轴4使锅体3发生倾斜。锅体3的底部设有蒸汽管16,锅体3的正面设有排水管17,蒸汽管16在长度方向的中轴线与锅体3在竖直方向的中轴线平行,蒸汽管16在长度方向的中轴线与排水管17在长度方向的中轴线之间的夹角为锐角。蒸汽管16的侧壁设有第一阀门18,排水管17的侧壁设有第二阀门19,打开第一阀门18可将蒸汽输入锅体3中进行蒸煮操作,操作完毕后关闭第一阀门18,开启第二阀门19,可将冷凝水和蒸煮物料产生的溶液从排水管17中排出。第一凹槽8和限位块9的数量均为三个,第一凹槽8可容纳限位块9,当锅体3倾斜不同角度时,在距离滚轮6底部最近的第一凹槽8中,在转杆10的转动连接下,通过第二凹槽14将限位块9从中拉出,扳下限位板13,使限位板13的底部与第一凹槽8的侧壁卡接,使限位块9的侧壁与滚轮6相切,进而固定锅体3的位置,减少支撑轴4所承受的锅体3重量,增加设备的使用寿命。本技术的使用方式为:打开第一阀门18,关闭第二阀门19,通过蒸汽管16向锅体3中输入水蒸气,对锅体3内的物料进行蒸煮,启动驱动装置15,可驱动支撑轴4使锅体3发生倾斜,滚轮6在滑道7中做反复的运动,使得锅体3内的物料位置不断变化,增加蒸煮效果;蒸煮完毕时,关闭驱动装置15和第一阀门18,打开第二阀门19,对锅体3中物料蒸煮后的冷凝水通过排水管17进行排出与收集,收集完毕后关闭第二阀门19;启动驱动装置15,使锅体3在适当倾斜角度保持静止,在距离滚轮6底部最近的第一凹槽8中,在转杆10的转动连接下,通过第二凹槽14将限位块9从中拉出,扳下限位板13,使限位板13的底部与第一凹槽8的侧壁卡接,使限位块9的侧壁与滚轮6相切,进而固定锅体3的位置,减少支撑轴4所承受的锅体3重量,收集锅体3内蒸煮后的物料,并对锅体3内部进行清理。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倾式蒸煮锅,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板以及设于所述底板上方的两个支撑板,所述底板和所述支撑板均为长方体,所述支撑板的下表面连接所述底板的上表面,所述底板的上方设有锅体,所述锅体的两侧侧壁通过支撑轴连接两个所述支撑板的内侧壁,所述支撑轴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锅体的外侧壁,另一端设于所述支撑板的内部,所述锅体两侧侧壁的底部通过轮轴连接滚轮,两个所述支撑板的内侧壁均设有滑道,所述滑道可容纳所述滚轮滑动,所述滑道的底部设有向竖直方向凹陷的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内设有限位块,所述限位块正面和背面贯穿设有转杆,所述转杆的两端贯穿连接所述第一凹槽的内侧壁,所述限位块的一侧侧壁通过合页铰接限位板的底部,所述限位块的另一侧侧壁设有向所述限位块内部凹陷的第二凹槽。/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倾式蒸煮锅,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板以及设于所述底板上方的两个支撑板,所述底板和所述支撑板均为长方体,所述支撑板的下表面连接所述底板的上表面,所述底板的上方设有锅体,所述锅体的两侧侧壁通过支撑轴连接两个所述支撑板的内侧壁,所述支撑轴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锅体的外侧壁,另一端设于所述支撑板的内部,所述锅体两侧侧壁的底部通过轮轴连接滚轮,两个所述支撑板的内侧壁均设有滑道,所述滑道可容纳所述滚轮滑动,所述滑道的底部设有向竖直方向凹陷的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内设有限位块,所述限位块正面和背面贯穿设有转杆,所述转杆的两端贯穿连接所述第一凹槽的内侧壁,所述限位块的一侧侧壁通过合页铰接限位板的底部,所述限位块的另一侧侧壁设有向所述限位块内部凹陷的第二凹槽。
2.根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家奇,徐峰,徐伟,徐还还,申梦雪,王茗乔,薛佳楠,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汇仁堂中药饮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