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斗杆结构及工程机械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990059 阅读:6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24 17:53
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斗杆结构及工程机械,涉及工程机械技术领域。斗杆结构包括本体、润滑结构、前支承、中支承、后支承、第一连接管、第二连接管及第三连接管,润滑结构安装在本体上,前支承安装在本体的一端,后支承安装在本体的另一端,中支承设置在本体上,润滑结构具有润滑通道,润滑通道包括第一润滑孔、第二润滑孔及第三润滑孔,第一润滑孔通过第一连接管与前支承连通,第二润滑孔通过第二连接管与中支承连通,第三润滑孔通过第三连接管与后支承连通。在本发明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润滑油通过润滑结构分别流向前支承、中支承及后支撑,能够将前支承、中支承及后支撑进行集中润滑,提高了用于加注润滑油的便捷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斗杆结构及工程机械
本专利技术涉及工程机械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斗杆结构及工程机械。
技术介绍
在挖掘机施工过程中工作装置各部件(动臂、斗杆、铲斗)连接的铰点相互转动频次高、铰点力大,各铰点处轴套和轴之间需要加注润滑油脂以减少摩擦降低磨损。目前,斗杆处各铰点大部分是点对点润滑,用户在注油时需要逐点进行润滑,操作不方便。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种斗杆结构及工程机械,其能够将前支承、中支承及后支撑进行集中润滑,提高了用于加注润滑油的便捷性。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可以这样实现:第一方面,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斗杆结构,所述斗杆结构包括:本体、润滑结构、前支承、中支承、后支承、第一连接管、第二连接管及第三连接管,所述润滑结构安装在所述本体上,所述前支承安装在本体的一端,所述后支承安装在所述本体的另一端,所述中支承设置在所述本体上,所述润滑结构具有润滑通道,所述润滑通道包括第一润滑孔、第二润滑孔及第三润滑孔,所述第一润滑孔通过所述第一连接管与所述前支承连通,所述第二润滑孔通过所述第二连接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斗杆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本体、润滑结构、前支承、中支承、后支承、第一连接管、第二连接管及第三连接管,所述润滑结构安装在所述本体上,所述前支承安装在本体的一端,所述后支承安装在所述本体的另一端,所述中支承设置在所述本体上,所述润滑结构具有润滑通道,所述润滑通道包括第一润滑孔、第二润滑孔及第三润滑孔,所述第一润滑孔通过所述第一连接管与所述前支承连通,所述第二润滑孔通过所述第二连接管与所述中支承连通,所述第三润滑孔通过所述第三润滑孔与所述后支承连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斗杆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本体、润滑结构、前支承、中支承、后支承、第一连接管、第二连接管及第三连接管,所述润滑结构安装在所述本体上,所述前支承安装在本体的一端,所述后支承安装在所述本体的另一端,所述中支承设置在所述本体上,所述润滑结构具有润滑通道,所述润滑通道包括第一润滑孔、第二润滑孔及第三润滑孔,所述第一润滑孔通过所述第一连接管与所述前支承连通,所述第二润滑孔通过所述第二连接管与所述中支承连通,所述第三润滑孔通过所述第三润滑孔与所述后支承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斗杆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润滑通道包括第一段及第二段,所述第一段与所述第二段呈夹角设置,所述第二段与所述第一连接管、所述第二连接管及所述第三连接管中的其中一个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斗杆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段与所述第二段相互垂直。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斗杆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段朝向所述本体的顶板设置,所述第二段朝向所述本体的侧板设置,所述顶板与所述侧板相互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斗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戴建鑫吕梁孔繁繁
申请(专利权)人:三一重机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