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沈根法专利>正文

在焊管上固定散热片的方法、装置及制品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98811 阅读:15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在焊管上固定散热片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排列散热片;穿设焊管;压制焊管,对位于散热片两侧的焊管壁的上下分别施加相对应的上挤压力和下挤压力直至变形,使焊管的变形部分夹挤散热片,并使位于散热片孔内的焊管壁变形迫紧散热片孔内径处;完成成品。本技术方案采用上述方法,焊管与散热片孔是负公差配合的(即松配合),具有工艺简单、实施操作方便,生产效率高、废品率低等优点,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和品质,降低了制造成本和制造难度,而且对换热管的换热效果不会产生较大影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热交换管件加工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在焊管上固定散热 片的方法、实施该方法的装置以及依照该方法制得的制品(固定有散热片的换 热管)。
技术介绍
目前, 一般厂家生产的机芯换热管的散热片的固定都是利用穿散片的焊管 和散热片孔的直径的公差配合来完成的,即正公差配合(也就是通常说的紧配)。 因此,这种配合工艺对焊管的正圆度和直径的正负公差要求较高, 一般的焊管 生产精度都达不到这种要求的。只有采用冷拔焊管的工艺来保证它的直径和正 圆度,但是通过冷拔以后的焊管韧性相对来说比较差,而且对焊管焊缝的牢固 性也有影响,因此对整个机芯的质量和合格率产生较大影响,增加了制造成本 和制造难度。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在焊管上固定散热片 的方法,可以有效的提高生产效率和品质,降低制造成本和制造难度,以及提 供一种用于实施该方法的专用装置和依照该方法制得的制品。为了达到上述的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了以下的技术方案-一种在焊管上固定散热片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一) 排列散热片,将若干散热片按照固定间距排列,散热片孔从首至尾贯通;(二) 穿设焊管,圆焊管和散热片孔松配合,将焊管从首至尾穿过所述的 散热片;(三) 压制焊管,对位于散热片两侧的焊管壁的上下分别施加相对应的上 挤压力和下挤压力直至变形,使焊管的变形部分夹挤散热片,并使位于散热片孔内的焊管壁变形迫紧散热片孔内径处;(四) 完成,所述的若干散热片固定在焊管上制成成品。采用上述方法,焊管与散热片孔是负公差配合的(即松配合),所以焊管能 轻松的穿入散热片中,所用的焊管也不需要冷拔,只要选购市场上标准直径的 焊管即可,并且对焊管直径的公差和圆度的要求都比较宽,降低了制造成本和 制造难度;根据焊管与散热片孔的公差配合情况,对位于散热片两侧的焊管壁 施加合适的上下挤压力,就可以使散热片被挤紧固定在焊管上。作为优选,上述步骤(三)中,上挤压力的作用面包括第一和第二两个作 用面,第一作用面用于在焊管外壁形成沿焊管截面弦向延伸的压沟槽,所述第 二作用面高于第一作用面,用于在压沟槽两侧形成沿焊管截面弦向延伸的挤压 变形面;所述下挤压力的作用面为一与焊管外壁松配合的圆弧形作用面。通过为上挤压力提供两个处于不同高度的作用面,先后作用在焊管壁上, 使得焊管外壁的变形可以按照所希望的向散热片孔径处挤压迫紧,下挤压力起 支持力的作用,圆弧形作用面与焊管外壁略松配合可以使焊管在受挤压时变形 更加均匀,与散热片孔充分接触,只要操作得当,制成品的焊管壁与散热片孔 的有效散热接触面积可以保证在85%以上,相对于原先紧配合连接固定的换热 管,换热效果并没有产生较大影响。用于实施上述方法的装置,包括上模和下模,所述上模上间隔排列固定有 若干块上压块,上压块下端设有沿纵向延伸的条状凸起,所述下模上设有与上压块一一对应的若干下压块,下压块上端设有沿横向延伸的弧形槽,其中,所述弧形槽与焊管相匹配,所述上压块之间的间隙和下压块之间的间隙与散热片 的厚度相匹配。上压块提供上挤压力,上挤压力的第一作用面由条状凸起形成,第二作用 面由上压块的下端形成;下压块提供下挤压力,下挤压力的作用面由弧形槽形 成。作为优选,上述下模上设有散热片定位放置的限位挡块。作为优选,上述凸起设置在上压块下端中间,凸起的宽度小于上压块厚度 的1/3。作为优选,上述凸起为底面为平直或者尖凸的条状凸起,凸起与上压块下 端一体加工成形、圆滑过渡。根据上述方法制得的换热管,包括圆焊管和间隔套设在焊管上的若干片散 热片,所述焊管外管壁上在每片散热片的左右两侧各设有一个沿焊管截面弦向 延伸的挤压变形面,挤压变形面屮间为一条沿焊管截面弦向延伸的压沟槽,左 右两个压沟槽之间的外管壁与散热片挤紧固定。作为优选,上述压沟槽的宽度小于散热片的间距的1/3。本专利技术由于采用了以上的技术方案,具有工艺简单、实施操作方便,生产 效率高、废品率低等优点,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和品质,降低了制造成本和制 造难度,而且对换热管的换热效果不会产生较大影响。附图说明 图1是本专利技术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专利技术方法的实施原理图A。图3是本专利技术方法的实施原理图B。图4是已固定好散热片的焊管的立体图。图5是已固定好散热片的焊管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图5中局部C的放大图。图7是图6中焊管的A-A向剖面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做一个详细的说明。 实施例h —种在焊管上固定散热片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一) 排列散热片,将若干散热片8按照固定间距排列,散热片孔81从首至 尾贯通;(二) 穿设焊管,圆焊管9和散热片孔81松配合,将焊管9从首至尾穿过所 述的散热片8;(三) 压制焊管,对位于散热片8两侧的焊管壁的上下分别施加相对应的上 挤压力和下挤压力直至变形,使焊管9的变形部分夹挤散热片8,并使 位于散热片孔81内的焊管壁变形迫紧散热片孔内径处;(四) 完成,所述的若干散热片8固定在焊管9上制成成品。上述步骤(三)中,上挤压力的作用面包括第一和第二两个作用面,第一 作用面用于在焊管外壁形成沿焊管截面弦向延伸的压沟槽92,所述第二作用面 高于第一作用面,用于在压沟槽92两侧形成沿焊管截面弦向延伸的挤压变形面 91;所述下挤压力的作用面为一与焊管外壁松配合的圆弧形作用面。如图2所示的用于实施上述方法的装置,包括上模1和下模6,所述上模l 上间隔排列固定有若干块上压块2,上压块2下端设有沿纵向延伸形成的条状凸起21,所述下模6上设有与上压块2—一对应的若干下压块5,下压块5上端 设有沿横向延伸的弧形槽51,其中,所述弧形槽51与焊管9相匹配,所述上压 块2之间的间隙3和下压块5之间的间隙4与散热片8的厚度相匹配;上述下 模6上设有散热片8定位放置的限位挡块7;上述条状凸起21设置在上压块2 下端中间,条状凸起21的宽度约为上压块2厚度的1/5,条状凸起21的高度视 散热片孔与焊管的配合情况而定, 一般在10 100丝;本实施例中,上述凸起 21底面为平直的条状凸起,也可以是底面为尖凸的条状凸起,凸起与上压块2 下端一体加工成形、圆滑过渡。加工时,上模1和下模6分别固定在压力机的上下模板上。如图2所示, 上下模间隔一定距离,将若干片散热片8插入上压块的间隙3、下压块的间隙4, 通过限位挡块7使它们的散热片孔81与弧形槽51对齐,散热片8插好后,如 图3所示,将焊管9穿过所有的散热片孔81,下模6上移(或者上模l下压), 使条状凸起21在焊管壁上压制出压沟槽92,使上压块2在焊管壁上压制出变形 面91,使得焊管壁在与散热片孔81结合处局部微小变形与散热片撑紧固定牢固, 即可打开上下模取出固定有散热片的焊管,如图4所示。如图4 图7所示,根据上述方法、采用上述装置制得的换热管,包括圆焊 管9和间隔套设在焊管9上的若干片散热片8,所述焊管9外管壁上在每片散热 片8的左右两侧各设有一个沿悍管截面弦向延伸的挤压变形面91,挤压变形面 91中间为一条沿焊管截面弦向延伸的压沟槽92,左右两个压沟槽92之间的外 管壁与散热片8挤紧固定。上述压沟槽92的宽度约为散热片8的间距的1/5。本实施例中,焊管和散热片孔是松配合的,负公差约10丝左右,压制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在焊管上固定散热片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一)排列散热片,将若干散热片(8)按照固定间距排列,散热片孔(81)从首至尾贯通;(二)穿设焊管,圆焊管(9)和散热片孔(81)松配合,将焊管(9)从首至尾穿过所述的 散热片(8);(三)压制焊管,对位于散热片(8)两侧的焊管壁的上下分别施加相对应的上挤压力和下挤压力直至变形,使焊管(9)的变形部分夹挤散热片(8),并使位于散热片孔(81)内的焊管壁变形迫紧散热片孔内径处;(四)完成,所述 的若干散热片(8)固定在焊管(9)上制成成品。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沈根法
申请(专利权)人:沈根法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3[中国|浙江]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