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准零刚度的非线性超材料隔振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976096 阅读:6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21 15:4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具有准零刚度的非线性超材料隔振器,属于超材料和减振降噪技术领域。隔振器由结构件和隔振部件组成,隔振部件起隔振和缓冲作用,采用具有一定承载能力的高分子材料,隔振部件内部具有由超材料单胞周期性排列而成超材料结构,超材料单胞的几何外形类似于半个六边形,超材料结构是由超材料单胞在垂向和水平方向周期阵列得到;结构件采用金属材料,结构件与隔振部件之间采用机械锁固与胶结的复合方式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实现隔振器的准零刚度非线性特征,在保证系统稳定性的情况下,大大降低了隔振器的固有频率,有效提高隔振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具有准零刚度的非线性超材料隔振器
本技术属于超材料和减振降噪
,特别涉及一种具有准零度刚度的非线性超材料隔振器。
技术介绍
随着工业的发展,机械设备逐渐大型化、高速化、复杂化,振动和噪声问题日趋突出。舰船作为海权争夺的最主要平台,对水声隐身性能的要求日益升高,而机械振动和噪声是舰船隐蔽航行时的主要噪声源之一。使用隔振器来隔离振动传递成为一种切实可行的减振降噪方法。由隔振原理可知,隔振元器件的刚度越小,隔振效果越好,但对于当前使用最为广泛的橡胶隔振器,刚度越小,横向稳定性越差,往往为了保证系统的稳定性而不得不牺牲隔振效果。准零刚度隔振技术是一种新的隔振技术,是通过正负刚度并联的方式实现准零刚度,目前很多研究者根据各种正负刚度并联结构,设计制作了多种多样的准零刚度隔振机构,取得了优异的隔振效果,然而目前准零刚度机构存在很多的弊端,机构需要装配的部件,以及辅助装置往往比较多,结构复杂,另外,从发表的文献来看,准零刚度机构只能实现单一方向的隔振,主振方向外其他方向的稳定性较差,很难实现工程应用,因此需要进一步探索新型、简单、可靠的准零刚度隔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具有准零刚度的非线性超材料隔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振器由结构件和隔振部件组成,所述隔振部件起隔振和缓冲作用,采用具有一定承载能力的高分子材料,隔振部件内部具有由超材料单胞周期性排列而成超材料结构,超材料单胞的几何外形类似于半个六边形,超材料结构是由超材料单胞在垂向和水平方向周期阵列得到;所述结构件采用金属材料,结构件与隔振部件之间采用机械锁固与胶结的复合方式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有准零刚度的非线性超材料隔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振器由结构件和隔振部件组成,所述隔振部件起隔振和缓冲作用,采用具有一定承载能力的高分子材料,隔振部件内部具有由超材料单胞周期性排列而成超材料结构,超材料单胞的几何外形类似于半个六边形,超材料结构是由超材料单胞在垂向和水平方向周期阵列得到;所述结构件采用金属材料,结构件与隔振部件之间采用机械锁固与胶结的复合方式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准零刚度的非线性超材料隔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振部件中超材料单胞的结构构型是二维结构在第三维方向上的拉伸投影而成;所述几何外形由竖臂、柔性铰链、斜臂和抗拉连接杆组成,几何外形具有六个约束参数:斜臂和水平方向的夹角角度θ,斜臂壁厚tl,竖臂壁厚th,柔性铰链处的半径Rr,斜臂和抗拉连接杆交汇处倒圆半径Rf和超材料单胞的深度D。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具有准零刚度的非线性超材料隔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振部件的基材压缩模量为15~400MPa,所述超材料单胞沿水平方向几何对称,其斜臂长度L的取值范围为2~100mm,所述斜臂与水平方向之间的夹角θ的取值范围为1~15°,所述斜臂的壁厚tl的取值范围为1.5~20mm,超材料单胞两条斜臂之间的柔性铰链处的半径Rr为1.5~30mm,斜臂与竖臂连接处的内切圆半径Rf为1.5~30mm,所述竖臂的壁厚th范围为1.5~25mm,所述单胞内轮廓的贯穿深度D的取值范围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安付黎焕敏蔡琛何鹏张满弓张向东游卓吴涛赵爱国赵志高胡旭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九研究所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