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垂直循环停车库的导向载车系统,旨在提供一种运行稳定性好的垂直循环停车库的导向载车系统。它包括导轨系统、载车盘及升降链条;所述导轨系统包括顶部圆弧段轨道、直线段轨道、底部圆弧段轨道;所述载车盘包括两端设置有转轴的吊架,承托车辆的托盘,连接托盘及吊架的拉杆;所述吊架上、邻接导轨系统一侧的上部两端处分别设置吊架上部的右导轮及吊架上部的左导轮,所述吊架上、邻接导轨系统一侧的下部两端处分别设置吊架下部的右导轮、吊架下部的左导轮;所述吊架顶部设置有多块胶垫。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适用于商场、医院等多种场合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垂直循环停车库的导向载车系统
本技术涉及停车设施
,尤其是涉及一种垂直循环停车库的导向载车系统。
技术介绍
随着垂直循环式立体车库近些年的兴起,越来越多的厂家开始研发并大量的推广垂直循环式立体车库。传统的垂直循环停车库的载车盘及平衡导向系统不能很好的解决汽车在提升过程中的摇晃。特别是在顶部和底部圆弧段移动过程中更是如此。从而造成汽车在升降过程中的晃动。以及在晃动过程中,导轮与导轨撞击带来的噪音过大、导轨磨损严重等缺点。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旨在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了一种垂直循环停车库的导向载车系统。解决了现有的钢结构立体车库中的载车盘晃动的问题、特别是由垂直轨道进入顶部圆弧段和低部圆弧段容易晃动的技术问题。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垂直循环停车库的导向载车系统,包括导轨系统、载车盘及升降链条;所述导轨系统包括顶部圆弧段轨道、直线段轨道、底部圆弧段轨道;所述载车盘包括两端设置有转轴的吊架,承托车辆的托盘,连接托盘及吊架的拉杆;所述吊架上、邻接导轨系统一侧的上部两端处分别设置吊架上部的右导轮及吊架上部的左导轮,所述吊架上、邻接导轨系统一侧的下部两端处分别设置吊架下部的右导轮、吊架下部的左导轮;所述吊架顶部设置有多块胶垫。优选的是,所述托盘采用波纹状钢板。优选的是,所述吊架与拉杆通过销子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如下优点:本技术解决了现有的钢结构立体车库中的载车盘由垂直轨道进入顶部圆弧段和低部圆弧段容易晃动的技术问题。由于减少了载车盘的晃动,所以就解决了导轮与导轨撞击带来的噪音过大、导轨磨损严重等缺点。特别是在直线升降段,还在载车盘顶部设置了多处胶垫,使得在直线上升段时,两两载车盘是互相紧贴在一起,也启到了防止晃动的作用。同时,托盘与汽车接触为波纹状钢板。此波纹板能与汽车起到很好的抓地力。拉杆与吊架和托盘通过销连接,比通过螺栓连接更加方便安装,节约现场安装时间。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图1是本技术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导轨系统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的载车盘的示意图;图4为载车盘托盘单块波纹钢板的示意图;图5是图4中A向的视图。图中:1—导轨系统、2—载车盘、3—升降链条、21—吊架上部的右导轮、21a—吊架下部的右导轮、22—吊架上部的左导轮、22a—吊架下部的左导轮、23—吊架、24—拉杆、25—销子、26—胶垫、27—托盘、28—转轴。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付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在以下描述中,为了清楚展示本技术的结构及工作方式,将以附图为基准,借助诸多方向性词语进行描述,但是应当将“前”、“后”、“左”、“右”、“上”、“下”等词语理解为方便用语,而不应当理解为限定性词语。图1-5所示的垂直循环停车库的导向载车系统,包括导轨系统1、载车盘2及升降链条3;所述导轨系统1与现有技术相同,包括顶部圆弧段轨道、直线段轨道、底部圆弧段轨道;所述直线轨道包括右面直线段11及左面直线段11a;所述顶部圆弧段轨道包括顶部右边小圆弧段轨道12、顶部左边小圆弧段轨道12a、顶部右边大圆弧段轨道13、顶部左边大圆弧段轨道13a及“X”结构导轨14;所述底部圆弧段轨道包括低部右边小圆弧段轨道15、低部左边小圆弧段轨道15a、低部右边大圆弧段轨道16及低部左边大圆弧段轨道16a;所述载车盘2包括两端设置有转轴28的吊架23,承托车辆的托盘27,连接托盘27及吊架23的拉杆24;所述吊架23上、邻接导轨系统1一侧的上部两端处分别设置吊架上部的右导轮21及吊架上部的左导轮22,所述吊架23上、邻接导轨系统1一侧的下部两端处分别设置吊架下部的右导轮21a、吊架下部的左导轮22a;所述吊架23顶部设置有多块胶垫26,本实施例中设置了三块胶垫。胶垫使得在直线上升段时,两两载车盘是互相紧贴在一起,启到降低载车盘晃动的作用。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托盘27采用波纹状钢板,此波纹钢板能与汽车起到很好的抓地力,防止汽车移动造成的晃动。本实施例中,所述吊架23与拉杆24通过销子25连接。便于实现快速拆装,提供拆装及维护效率。工作原理:升降链条带动载车盘实现升降。在升降过程中,载车盘实现了下面一个循环运动。我们可以发现每时每刻至少有两个导轮(吊架上部的右导轮、吊架下部的右导轮、吊架上部的左导轮、吊架下部的左导轮)在导轨系统里,这样导轨系统就可以防止载车盘晃动的。首先,在右面直线段上升运行时,载车盘吊架上部右边导轮和吊架下部右边导轮在右面直线段导轨滚动,防止载车盘偏载时晃动。当吊架上部右边导轮进入顶部右边大圆弧段轨道,吊架下部右边导轮逐步脱离右面直线段导轨进入顶部右边小圆弧段导轨。当它脱离小圆弧段导轨时,吊架下部左边导轮就进入“X”结构导轨,接着,吊架上部右边导轮脱离顶部大圆弧段时,吊架下部右边导轮就进入“X”结构导轨,当吊架下部左边导轮脱离“X”结构导轨时,吊架上部的左导轮就进入左边顶部大圆弧段,当吊架下部右边导轮脱离“X”结构导轨时,吊架下部的左导轮就进入左边顶部小圆弧段。此时,吊架上部右边导轮和吊架下部右边导轮于导轨接触就变到吊架上部左边导轮和吊架下部左边导轮于导轨接触。通过左边直线段下降后,就进入底部圆弧段。此时,吊架上部的左导轮首先脱离下部左边小圆弧,吊架下部的导轮就进入底部右边大圆弧段。接着,吊架下部的左导轮脱离下部左边大圆弧时,吊架上部的右导轮就进入了右边底部小圆弧。导轮通过底部圆弧段后就进入了右边直线上升段。这样就完成了一个循环。本技术的升降链条和载车盘通过载车盘的转轴实现铰接。升降链条升降过程中带动载车盘实现升降。在升降过程中,为防止载车盘在铰接的转轴处左右摇摆。载车盘上的四个导轮能实现在整个升降过程中,至少有两个导轮在导轨中,这样就限制了载车盘围绕铰接左右摇摆的可能。保证了升降过程的平稳。在直线升降段,我们还在载车盘吊架的顶部设置多处胶垫,使得在直线上升段时,两两载车盘是互相紧贴在一起,也起到了防止晃动的作用。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技术,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垂直循环停车库的导向载车系统,包括导轨系统、载车盘及升降链条;/n所述导轨系统包括顶部圆弧段轨道、直线段轨道、底部圆弧段轨道;/n所述载车盘包括两端设置有转轴的吊架,承托车辆的托盘,连接托盘及吊架的拉杆;其特征在于:/n所述吊架上、邻接导轨系统一侧的上部两端处分别设置吊架上部的右导轮及吊架上部的左导轮,所述吊架上、邻接导轨系统一侧的下部两端处分别设置吊架下部的右导轮、吊架下部的左导轮;/n所述吊架顶部设置有多块胶垫。/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垂直循环停车库的导向载车系统,包括导轨系统、载车盘及升降链条;
所述导轨系统包括顶部圆弧段轨道、直线段轨道、底部圆弧段轨道;
所述载车盘包括两端设置有转轴的吊架,承托车辆的托盘,连接托盘及吊架的拉杆;其特征在于:
所述吊架上、邻接导轨系统一侧的上部两端处分别设置吊架上部的右导轮及吊架上部的左导轮,所述吊架上、邻...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翟永明,封向东,张云,朱朝晖,艾迎春,张云东,赵学雄,陆劲旭,
申请(专利权)人:云南昆船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云南;5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