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公交车多层车库用升降系统,所述升降系统包括井道框架,所述井道框架内部设有公交车托盘以及对重块,所述井道框架上端固定交流永磁同步电动机,所述交流永磁同步电动机的两个输出轴外端均通过联轴器固定连接驱动轴,两个所述驱动轴远离联轴器一端均固定双联链轮,两个所述双联链轮上均悬挂第一链条以及第二链条,所述双联链轮通过两个第一链条以及两个第二链条分别与公交车托盘以及对重块连接。本升降系统的升降驱动采用无齿曳引机改造而成,直接驱动曳引链轮,没有蜗轮、蜗杆或齿轮传动副,效率高。节能驱动系统动态性能好,低速直接驱动,运行平稳、噪音低,无需电刷和集电环、齿轮油,寿命长、安全可靠,对环境污染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公交车多层车库用升降系统
本技术是一种公交车多层车库用升降系统,属于车库
技术介绍
城市公共交通是城市建设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发展城市公共交通不仅能缓解城市交通拥堵,也改善城市人居环境,也能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并能提高交通资源利用率、降低交通污染。但随着公交建设的发展,公交车数量大量增加,公交停车场占地面积也日益增大,全部露天平面停放将造成有限的土地资源的严重浪费,故发展公交车车库是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手段,并能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为了改善停车情况,现有技术中设计出了利用钢架等建立的车库,通过升降以及水平移动等多种结构将地面的上车辆移动到相应高度的停车位上,其中涉及到的结构众多,成本高。现在立体车库普遍采用交流异步电动机配减速器来作动力;也有采用标准曳引机作动力源,其本身带有曳引轮,可直接用钢丝绳是曳引配重系统和公交车托盘。但考虑到公交车托盘尺寸大,公交车本身重量又沉,重心很难保证在托盘的四个吊点的在中心合理的范围,将导致四根曳引钢丝绳的拉力不同,曳引力是靠钢丝绳与曳引轮的摩擦力来实现的,这种不均衡可能产生曳引绳出现打滑现象,使用不够安全。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目的是提供一种公交车多层车库用升降系统,本升降系统的升降驱动采用无齿曳引机改造而成,直接驱动曳引链轮,没有蜗轮、蜗杆或齿轮传动副,效率高。节能驱动系统动态性能好,低速直接驱动,运行平稳、噪音低,无需电刷和集电环、齿轮油,寿命长、安全可靠,对环境污染小。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公交车多层车库用升降系统,所述升降系统包括井道框架,所述井道框架内部设有公交车托盘以及对重块,所述井道框架上端固定交流永磁同步电动机,所述交流永磁同步电动机的两个输出轴外端均通过联轴器固定连接驱动轴,两个所述驱动轴远离联轴器一端均固定双联链轮,两个所述双联链轮上均悬挂第一链条以及第二链条,所述双联链轮通过两个第一链条以及两个第二链条分别与公交车托盘以及对重块连接。进一步地,所述井道框架上端固定两个旋转编码器,两个所述双联链轮均通过机座固定在井道框架上端,所述机座的端盖上开设有孔,所述旋转编码器设在双联链轮外端且旋转编码器的轴穿过机盖上的孔与双联链轮的轴固定连接。进一步地,所述联轴器为齿式联轴器。进一步地,所述井道框架上端固定两个链轮且两个链轮分别设在两个双联链轮正后方,两个所述双联链轮前端均设有第一链条以及第二链条且两个第一链条设在两个第二链条外侧,两个所述第一链条以及两个第二链条位于双联链轮前下方的活动端均与对重块上端固定连接,两个所述第二链条分别绕过两个双联链轮上端经双联链轮导向向下并与公交车托盘前端左右两部位置连接,两个所述第一链条分别绕过两个双联链轮上端以及两个链轮上端经链轮导向向下并与公交车托盘后端左右两部位置连接。进一步地,所述井道框架内部左右对称设有两个托盘导向杆,两个所述托盘导向杆分别设在公交车托盘左右两端,所述井道框架内部左右对称设有两个对重导向杆,两个所述对重导向杆分别设在对重块左右两端。进一步地,所述井道框架固定在地面上开设的凹坑中,所述凹坑底部固定至少两个托盘对重缓冲器,至少两个所述托盘对重缓冲器设在公交车托盘以及对重块下方。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的一种公交车多层车库用升降系统,1、升降驱动采用无齿曳引机改造而成,直接驱动曳引链轮,没有蜗轮、蜗杆或齿轮传动副,效率高。节能驱动系统动态性能好,低速直接驱动,运行平稳、噪音低,无需电刷和集电环、齿轮油,寿命长、安全可靠,对环境污染小;2、本技术中通过交流永磁同步电动机实现曳引式升降驱动,大量借鉴和使用了现有成熟技术、结构相对于常用立体车库造价低廉的优点,可靠性高,在能较好满足现代城市立体化发展的需求。附图说明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图1为本技术一种公交车多层车库的主视图;图2为本技术一种公交车多层车库的俯视图;图3为本技术一种公交车多层车库用升降系统内部驱动结构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中图3的俯视图。图中:1-左车库钢架、2-升降系统、3-右车库框架、4-电梯、5-消防通道、211-对重块、212-井道框架、213-托盘对重缓冲器、214-公交车托盘、215-对重导向杆、216-托盘导向杆、221-交流永磁同步电动机、222-驱动轴、223-联轴器、224-双联链轮、225-旋转编码器、226-第一链条、227-第二链条。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技术。实施例1如图3、4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公交车多层车库用升降系统2,具体地,该升降系统2包括井道框架212,井道框架212内部设有公交车托盘214以及对重块211,公交车托盘214左右贯通设置,方便汽车的进出,井道框架212上端固定交流永磁同步电动机221,交流永磁同步电动机221的两个输出轴外端均通过联轴器223固定连接驱动轴222,两个驱动轴222远离联轴器223一端均固定双联链轮224,两个双联链轮224上均悬挂第一链条226以及第二链条227,双联链轮224通过两个第一链条226以及两个第二链条227分别与公交车托盘214以及对重块211连接,具体地,交流永磁同步电动机221工作带动驱动轴222以及双联链轮224转动,进而带动第一链条226以及第二链条227移动,实现带动公交车托盘214上下移动,进而便于将移动到公交车托盘214上端的车辆移送到合适高度,进而便于将车辆停放在左车库钢架1或者右车库框架3上的相应位置。井道框架212上端固定两个旋转编码器225,两个双联链轮224均通过机座固定在井道框架212上端,机座的端盖上开设有孔,旋转编码器225设在双联链轮224外端且旋转编码器225的轴穿过机盖上的孔与双联链轮224的轴固定连接,具体地,旋转编码器225随着双联链轮224同步旋转,达到测量驱动轴的目的,它将角位移、角速度等机械量转换成相应的脉冲信号,经与PLC设定的数据相比较,从而可算出公交车托盘214所在的位置,旋转编码器225还会将检测到的速度及方向信息反馈给变频器,从而调节变频器的输出数据,实现公交车托盘214起动、加减速、停层等自动控制运行的准确性,另外旋转编码器225配有外罩保护,这样布置便于检查、调试、维修。联轴器223为齿式联轴器,齿式联轴器具有一定补偿两轴相对位移性能的特点,利用内外齿啮合来实现两半联轴器间的扭矩和旋转运动的传递,适用于联接两同心轴的传动轴系,结构紧凑、承载能力大、使用速度范围广、工作可靠。井道框架212上端固定两个链轮228且两个链轮228分别设在两个双联链轮224正后方,两个双联链轮224前端均设有第一链条226以及第二链条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公交车多层车库用升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系统(2)包括井道框架(212),所述井道框架(212)内部设有公交车托盘(214)以及对重块(211),所述井道框架(212)上端固定交流永磁同步电动机(221),所述交流永磁同步电动机(221)的两个输出轴外端均通过联轴器(223)固定连接驱动轴(222),两个所述驱动轴(222)远离联轴器(223)一端均固定双联链轮(224),两个所述双联链轮(224)上均悬挂第一链条(226)以及第二链条(227),所述双联链轮(224)通过两个第一链条(226)以及两个第二链条(227)分别与公交车托盘(214)以及对重块(211)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公交车多层车库用升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系统(2)包括井道框架(212),所述井道框架(212)内部设有公交车托盘(214)以及对重块(211),所述井道框架(212)上端固定交流永磁同步电动机(221),所述交流永磁同步电动机(221)的两个输出轴外端均通过联轴器(223)固定连接驱动轴(222),两个所述驱动轴(222)远离联轴器(223)一端均固定双联链轮(224),两个所述双联链轮(224)上均悬挂第一链条(226)以及第二链条(227),所述双联链轮(224)通过两个第一链条(226)以及两个第二链条(227)分别与公交车托盘(214)以及对重块(211)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公交车多层车库用升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井道框架(212)上端固定两个旋转编码器(225),两个所述双联链轮(224)均通过机座固定在井道框架(212)上端,所述机座的端盖上开设有孔,所述旋转编码器(225)设在双联链轮(224)外端且旋转编码器(225)的轴穿过机盖上的孔与双联链轮(224)的轴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公交车多层车库用升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联轴器(223)为齿式联轴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公交车多层车库用升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井道框架(212)上端固定两个链轮(228)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邱子源,姜忆景,凌直利,龙德荣,牛福维,肖维,曾凯军,黄寿辉,
申请(专利权)人:美迪斯电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