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支撑上模的3D玻璃压型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973778 阅读:4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21 15:3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可支撑上模的3D玻璃压型装置,其包括有上模、下模和可变形支撑件,所述可变形支撑件置于所述下模与所述上模之间,当所述上模放置于所述下模上方时,借由所述可变形支撑件将所述上模撑起,热压加工时,所述上模下压并驱使所述可变形支撑件发生形变,利用所述上模与所述下模的配合将玻璃片热压成型。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热压加工之前,玻璃片不承受上模的重力,从而避免玻璃片发生碎裂情况,大大提高了热压成型的成品率,同时,在上模下压之前,玻璃片不受上模的覆盖,使得玻璃片更加快速、均匀地升温,进而提高了热压成型效率,较好地满足了生产要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支撑上模的3D玻璃压型装置
本技术涉及玻璃热压成型加工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可支撑上模的3D玻璃压型装置。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中,对玻璃进行3D热压型加工时,一般是先将玻璃片放置于上模与下模之间,在高温条件下,利用上模与下模之间的压力将玻璃热压成型。以车载玻璃为例,车载玻璃的热压模具与手机玻璃等小型热压模具结构类似,通常采用上模和下模二层结构,或者上模、中模、下模三层模结构,中间放置玻璃产品,在成型过程中,因上模自重大于玻璃承重能力,所以常会导致玻璃被压碎,或者因玻璃表面与上下模腔形状不对称等因素,模具与玻璃单点或单边接触时将玻璃压碎,同时,当上模放置于玻璃上时,上模一直贴着玻璃,导致玻璃升温慢、温度不均匀,使得热压成型效率低下、碎裂率高,此外,在上模下压的过程中无法保证上模平直地下降,进而影响加工过程以及成型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可支撑上模、可避免因上模自身重力压碎玻璃、能保证玻璃片均匀升温、可提高热压成型效率的3D玻璃压型装置。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可支撑上模的3D玻璃压型装置,其包括有上模、下模和可变形支撑件,所述可变形支撑件置于所述下模与所述上模之间,当所述上模放置于所述下模上方时,借由所述可变形支撑件将所述上模撑起,热压加工时,所述上模下压并驱使所述可变形支撑件发生形变,利用所述上模与所述下模的配合将玻璃片热压成型。优选地,所述可变形支撑件的数量为多个,所述上模与所述下模之间形成有用于放置玻璃片的压型区域,多个可变形支撑件沿所述压型区域的周围分布。优选地,所述下模的顶部开设有多个卡槽,多个可变形支撑件分别放置于多个卡槽内。优选地,所述卡槽的顶部边缘处开设有槽口。优选地,所述可变形支撑件为圆环状支撑件,且所述可变形支撑件沿径向插入所述卡槽内。优选地,所述卡槽的底部形成有台阶凹口,所述可变形支撑件的边缘卡设于所述台阶凹口内。优选地,所述上模和下模均为长方形模具,所述下模的顶部开设有4个卡槽,4个卡槽分别靠近所述下模的4个拐角处。优选地,所述上模的底部形成有向下延伸的定位块,所述下模上开设有定位口,所述定位块与所述定位口对齐,当所述上模下压时,所述定位块插设于所述定位口内。优选地,所述可变形支撑件为方形支撑件或者波浪形支撑件。优选地,所述可变形支撑件的数量为1个,所述可变形支撑件环绕于所述压型区域。本技术公开的可支撑上模的3D玻璃压型装置中,所述可变形支撑件是能够在外力作用下发生变形的支撑器件,在热压成型之前,将玻璃片放置于下模上,并将所述可变形支撑件放置于所述上模和下模之间,在放置所述上模时,利用所述可变形支撑件将上模撑起,上模的重力承载于所述可变形支撑件上,此时玻璃片无需承载压力,从而避免玻璃片发生碎裂,当加工环境达到玻璃片的热压成型条件时,可利用所述上模的自身重力或者利用施压设备对所述上模施加压力,在压力作用下,所述可变形支撑件发生形变,在所述上模和下模的配合作用下对玻璃片施加压力,进而将玻璃片热压成型。相比现有技术而言,本技术在热压加工之前,玻璃片不承受上模的重力,从而避免玻璃片发生碎裂情况,大大提高了热压成型的成品率,同时,在上模下压之前,玻璃片不受上模的覆盖,使得玻璃片更加快速、均匀地升温,进而提高了热压成型效率,较好地满足了生产要求。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中3D玻璃压型装置的结构图;图2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中3D玻璃压型装置热压过程的状态图;图3为图2的局部剖视图;图4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中上模和下模的结构图;图5为图4中A部分的放大图;图6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中3D玻璃压型装置的局部剖视图;图7为本技术第二实施例中3D玻璃压型装置的局部剖视图;图8为本技术第三实施例中3D玻璃压型装置的局部剖视图;图9为本技术第四实施例中3D玻璃压型装置的结构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更加详细的描述。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可支撑上模的3D玻璃压型装置,请参见图1、图2和图3,其包括有上模1、下模2和可变形支撑件3,所述可变形支撑件3置于所述下模2与所述上模1之间,当所述上模1放置于所述下模2上方时,借由所述可变形支撑件3将所述上模1撑起,热压加工时,所述上模1下压并驱使所述可变形支撑件3发生形变,利用所述上模1与所述下模2的配合将玻璃片100热压成型。上述装置中,所述可变形支撑件3是能够在外力作用下发生变形的支撑器件,在热压成型之前,将玻璃片100放置于下模2上,并将所述可变形支撑件3放置于所述上模1和下模2之间,在放置所述上模1时,利用所述可变形支撑件3将上模1撑起,上模1的重力承载于所述可变形支撑件3上,此时玻璃片100无需承载压力,从而避免玻璃片100发生碎裂,当加工环境达到玻璃片100的热压成型条件时,可利用所述上模1的自身重力或者利用施压设备对所述上模1施加压力,在压力作用下,所述可变形支撑件3发生形变,在所述上模1和下模2的配合作用下对玻璃片100施加压力,进而将玻璃片100热压成型。相比现有技术而言,本技术在热压加工之前,玻璃片100不承受上模1的重力,从而避免玻璃片100发生碎裂情况,大大提高了热压成型的成品率,同时,在上模1下压之前,玻璃片100不受上模1的覆盖,使得玻璃片100更加快速、均匀地升温,进而提高了热压成型效率,较好地满足了生产要求。实际应用中,可对所述可变形支撑件3尺寸进行合理设置,在上下模、玻璃片和可变形支撑件的逐步升温过程中,可变形支撑件因温度升高而发生软化,此时也可以利用上模自身的重力作用对可变形支撑件施加压力,在上模重力作用下下可变形支撑件逐渐变形、压扁,这种情况同样能起到合模、压型作用,所以在实际应用中,所述上模1的下压过程可以由外力驱动,也可以由上模的自身重力实现,本技术对施力方式不作限制,即任何一种压型方式均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作为一种优选结构,所述可变形支撑件3的数量为多个,所述上模1与所述下模2之间形成有用于放置玻璃片100的压型区域20,多个可变形支撑件3沿所述压型区域20的周围分布。请参见图4和图5,为了便于安装可变形支撑件3,本实施例中,所述下模2的顶部开设有多个卡槽21,多个可变形支撑件3分别放置于多个卡槽21内。当所述可变形支撑件3受压变形后会填充于卡槽21内,为了便于取出变形后的支撑件,本实施例中,所述卡槽21的顶部边缘处开设有槽口22。实际应用中,利用所述槽口22能方便地将变形后的支撑件挑出。作为一种优选结构,请参见图6,所述可变形支撑件3为圆环状支撑件,且所述可变形支撑件3沿径向插入所述卡槽21内。本实施例优选采用圆环形的可变形支撑件3,该圆环状支撑件易于制造,成本低廉。为了对所述可变形支撑件3起到定位作用,本实施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支撑上模的3D玻璃压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有上模、下模和可变形支撑件,所述可变形支撑件置于所述下模与所述上模之间,当所述上模放置于所述下模上方时,借由所述可变形支撑件将所述上模撑起,热压加工时,所述上模下压并驱使所述可变形支撑件发生形变,利用所述上模与所述下模的配合将玻璃片热压成型。/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支撑上模的3D玻璃压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有上模、下模和可变形支撑件,所述可变形支撑件置于所述下模与所述上模之间,当所述上模放置于所述下模上方时,借由所述可变形支撑件将所述上模撑起,热压加工时,所述上模下压并驱使所述可变形支撑件发生形变,利用所述上模与所述下模的配合将玻璃片热压成型。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支撑上模的3D玻璃压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可变形支撑件的数量为多个,所述上模与所述下模之间形成有用于放置玻璃片的压型区域,多个可变形支撑件沿所述压型区域的周围分布。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支撑上模的3D玻璃压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模的顶部开设有多个卡槽,多个可变形支撑件分别放置于多个卡槽内。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支撑上模的3D玻璃压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槽的顶部边缘处开设有槽口。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支撑上模的3D玻璃压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可变形支撑件为圆环状支撑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谭传兵徐显南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环球同创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