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叉车设备领域,公开了一种带定位夹紧功能的叉车用车架,包括车架底座,车架底座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固定支撑板,固定支撑板的顶部两侧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的顶端固定连接有同一个顶棚,车架底座的一侧底部焊接有承载板,承载板的顶部和车架底座的顶部一侧分别焊接有第一导向杆和第二导向杆,第一导向杆的外侧活动套设有多个配重盘,第一导向杆和第二导向杆的外侧活动套设有同一个卡板,卡板的顶侧开设有凹槽。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设计合理,方便将不同数量的配重盘稳固装配在车架底座的后侧部位,操作方便、省力,有利于维持整个叉车的平衡性,提高叉车的使用安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带定位夹紧功能的叉车用车架
本技术涉及一种叉车用车架,特别涉及一种带定位夹紧功能的叉车用车架。
技术介绍
叉车是工业搬运车辆,是指对成件托盘货物进行装卸、堆垛和短距离运输作业的各种轮式搬运车辆,例如,授权公告号为CN208327292U的中国专利文件公开了一种前移式电动叉车固定用车架,包括车架底座,车架底座顶部固定连接有固定支撑板,固定支撑板顶部表面且接近正面一侧的两端均固定连接有第一支撑杆,固定支撑板顶部表面接近背面一侧的两端均固定连接有第二支撑杆,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顶部共同架设有且固定连接有顶棚,该一种前移式电动叉车固定用车架,达到了对叉车进行有效调平的目的,可根据需要在第一伸缩杆表面的固定环上添加适宜重量的平衡铁块,从而在运输过程中有利于维持整个叉车的平衡性,使得叉车可牢牢固定站立于地面,有利于提高其使用安全性,且有利于保证运输过程中货物完好度但是,上述专利技术中的叉车车架不方便调整配重机构的装配质量和数量,且装配不够稳固,装配操作比较麻烦,费力,不利于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带定位夹紧功能的叉车用车架,方便随时根据实际应用场景来调整配重盘的数量。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带定位夹紧功能的叉车用车架,包括车架底座,所述车架底座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固定支撑板,所述固定支撑板的顶部两侧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的顶端固定连接有同一个顶棚,所述车架底座的一侧底部焊接有承载板,承载板的顶部和车架底座的顶部一侧分别焊接有第一导向杆和第二导向杆,第一导向杆的外侧活动套设有多个配重盘,第一导向杆和第二导向杆的外侧活动套设有同一个卡板,卡板的顶侧开设有凹槽,凹槽内转动安装有齿轮,齿轮的顶侧和底侧啮合有两个呈中心对称设置的卡杆,第一导向杆与第二导向杆相互靠近的一侧开设有多个与卡杆相适配的卡槽,卡杆的一端延伸至相对应的卡槽内并与卡槽活动卡装,齿轮的前侧焊接有蜗轮,凹槽内转动安装有蜗杆,蜗轮与蜗杆相啮合,蜗杆的顶端延伸至卡板的上方并焊接有拨动杆。优选的,所述蜗杆的外侧活动套设有防尘垫,防尘垫的底部与卡板的顶部固定粘接,防尘垫起到防尘作用。优选的,所述蜗杆的外侧固定套设有轴承的内圈,且轴承的外侧固定连接在凹槽的内壁上,方便将蜗杆转动设置在凹槽内。优选的,所述卡板的顶部两侧均开设有装配孔,所述第一导向杆和第二导向杆分别与相对应的装配孔活动连接,方便将卡板套设在第一导向杆和第二导向杆上。优选的,位于同一竖直轴线上的相邻两个卡槽中心之间的距离与配重盘的厚度相同,装配不同数量的配重盘时,卡板均能稳固定位在第一导向杆和第二导向杆上。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一种带定位夹紧功能的叉车用车架,由于设置了拨动杆、蜗杆和蜗轮,在需要增加或减少配重盘的数量时,通过推动拨动杆进行旋转运动,拨动杆通过蜗杆带动蜗轮旋转,通过蜗轮便可带动齿轮旋转;由于设置了齿轮、卡杆和卡槽,由于两个卡杆呈中心对称设置,通过齿轮旋转可带动卡杆逐渐与卡槽分离,卡杆与卡槽彻底分离便解除对卡板的固定,便可将卡板从第一导向杆和第二导向杆上取下来;由于设置了,第一导向杆、第二导向杆和卡板,根据实际需求增加或减少配重盘的数量,配重盘装配完毕后,将卡板重新套设在第一导向杆和第二导向杆的外侧,通过反方向推动拨动杆,使卡杆卡入相对应的卡槽内,可将卡板固定在第一导向杆和第二导向杆上,卡板限制住配重盘的位置并将配重盘稳固装配在车架底座后侧,方便维持叉车的平衡;本技术结构设计合理,方便将不同数量的配重盘稳固装配在车架底座的后侧部位,操作方便、省力,有利于维持整个叉车的平衡性,提高叉车的使用安全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带定位夹紧功能的叉车用车架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带定位夹紧功能的叉车用车架的A部分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带定位夹紧功能的叉车用车架的B部分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车架底座、2-固定支撑板、3-第一支撑杆、4-第二支撑杆、5-顶棚、6-承载板、7-第一导向杆、8-第二导向杆、9-配重盘、10-卡板、11-凹槽、12-齿轮、13-卡杆、14-卡槽、15-蜗杆、16-蜗轮、17-拨动杆、18-防尘垫、19-轴承、20-装配孔。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在此需要说明的是,对于这些实施方式的说明用于帮助理解本技术,但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定。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技术各个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组合。实施例一如图1-3所示,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带定位夹紧功能的叉车用车架,包括车架底座1,车架底座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固定支撑板2,固定支撑板2的顶部两侧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一支撑杆3和第二支撑杆4,第一支撑杆3和第二支撑杆4的顶端固定连接有同一个顶棚5,车架底座1的一侧底部焊接有承载板6,承载板6的顶部和车架底座1的顶部一侧分别焊接有第一导向杆7和第二导向杆8,第一导向杆7的外侧活动套设有多个配重盘9,第一导向杆7和第二导向杆8的外侧活动套设有同一个卡板10,卡板10的顶侧开设有凹槽11,凹槽11内转动安装有齿轮12,齿轮12的顶侧和底侧啮合有两个呈中心对称设置的卡杆13,第一导向杆7与第二导向杆8相互靠近的一侧开设有多个与卡杆13相适配的卡槽14,卡杆13的一端延伸至相对应的卡槽14内并与卡槽14活动卡装,齿轮12的前侧焊接有蜗轮16,凹槽11内转动安装有蜗杆15,蜗轮16与蜗杆15相啮合,蜗杆15的顶端延伸至卡板10的上方并焊接有拨动杆17。本实施例中,蜗杆15的外侧活动套设有防尘垫18,防尘垫18的底部与卡板10的顶部固定粘接。本实施例中,蜗杆15的外侧固定套设有轴承19的内圈,且轴承19的外侧固定连接在凹槽11的内壁上。本实施例中,卡板10的顶部两侧均开设有装配孔20,第一导向杆7和第二导向杆8分别与相对应的装配孔20活动连接。本实施例中,位于同一竖直轴线上的相邻两个卡槽14中心之间的距离与配重盘9的厚度相同。实施例二如图1-3所示,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带定位夹紧功能的叉车用车架,包括车架底座1,车架底座1的顶部通过螺栓固定安装有固定支撑板2,固定支撑板2的顶部两侧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一支撑杆3和第二支撑杆4,第一支撑杆3和第二支撑杆4的顶端固定连接有同一个顶棚5,车架底座1的一侧底部螺栓固定安装有承载板6,承载板6的顶部和车架底座1的顶部一侧分别螺栓固定安装有第一导向杆7和第二导向杆8,第一导向杆7的外侧活动套设有多个配重盘9,第一导向杆7和第二导向杆8的外侧活动套设有同一个卡板10,卡板10的顶侧开设有凹槽11,凹槽11内转动安装有齿轮12,齿轮12的顶侧和底侧啮合有两个呈中心对称设置的卡杆13,第一导向杆7与第二导向杆8相互靠近的一侧开设有多个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带定位夹紧功能的叉车用车架,包括车架底座(1),所述车架底座(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固定支撑板(2),所述固定支撑板(2)的顶部两侧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一支撑杆(3)和第二支撑杆(4),第一支撑杆(3)和第二支撑杆(4)的顶端固定连接有同一个顶棚(5),其特征在于:所述车架底座(1)的一侧底部焊接有承载板(6),承载板(6)的顶部和车架底座(1)的顶部一侧分别焊接有第一导向杆(7)和第二导向杆(8),第一导向杆(7)的外侧活动套设有多个配重盘(9),第一导向杆(7)和第二导向杆(8)的外侧活动套设有同一个卡板(10),卡板(10)的顶侧开设有凹槽(11),凹槽(11)内转动安装有齿轮(12),齿轮(12)的顶侧和底侧啮合有两个呈中心对称设置的卡杆(13),第一导向杆(7)与第二导向杆(8)相互靠近的一侧开设有多个与卡杆(13)相适配的卡槽(14),卡杆(13)的一端延伸至相对应的卡槽(14)内并与卡槽(14)活动卡装,齿轮(12)的前侧焊接有蜗轮(16),凹槽(11)内转动安装有蜗杆(15),蜗轮(16)与蜗杆(15)相啮合,蜗杆(15)的顶端延伸至卡板(10)的上方并焊接有拨动杆(17)。/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带定位夹紧功能的叉车用车架,包括车架底座(1),所述车架底座(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固定支撑板(2),所述固定支撑板(2)的顶部两侧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一支撑杆(3)和第二支撑杆(4),第一支撑杆(3)和第二支撑杆(4)的顶端固定连接有同一个顶棚(5),其特征在于:所述车架底座(1)的一侧底部焊接有承载板(6),承载板(6)的顶部和车架底座(1)的顶部一侧分别焊接有第一导向杆(7)和第二导向杆(8),第一导向杆(7)的外侧活动套设有多个配重盘(9),第一导向杆(7)和第二导向杆(8)的外侧活动套设有同一个卡板(10),卡板(10)的顶侧开设有凹槽(11),凹槽(11)内转动安装有齿轮(12),齿轮(12)的顶侧和底侧啮合有两个呈中心对称设置的卡杆(13),第一导向杆(7)与第二导向杆(8)相互靠近的一侧开设有多个与卡杆(13)相适配的卡槽(14),卡杆(13)的一端延伸至相对应的卡槽(14)内并与卡槽(14)活动卡装,齿轮(12)的前侧焊接有蜗轮(16),凹槽(11)内转动安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威德明,陈思静,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静威机械配件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