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电芯的底托板及具有其的电池包和车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965500 阅读:6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21 15:0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电芯的底托板及具有其的电池包和车辆。该底托板包括:多层底托板本体,多层底托板本体相连,每层底托板本体上设有至少一个通孔,且多层底托板本体的通孔之间相互错开,相邻两层底托板本体之间形成有与相邻两层底托板本体的通孔相连通的液体通道。底托板为多层式托板,并且每层上均设有通孔,且每层的通孔之间可以通过液体通道进行连通,从而保证电解液可以顺利地流经底托板,保证电芯极组可以正常被浸润,并由于多层上的通孔之间相互错开,保证多层的底托板对电芯极组与电芯壳体之间的绝缘性能更好,避免毛刺或金属屑将电芯极组与电芯壳体底部进行连通,造成电芯自身的自放电及短路的风险,从而保证电芯的绝缘性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电芯的底托板及具有其的电池包和车辆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芯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用于电芯的底托板及具有其的电池包和车辆。
技术介绍
现在全国都在大力发展新型能源,尤其是车辆行业,现今越来越多的车企开始研发并制造电动汽车,电芯作为电动汽车的核心部件及能量来源,更是现在研究的重点,底托板作为电芯的电芯主要结构件中的一部分,集成于电芯内部,位于电芯极组与电芯壳体之间,主要起到绝缘作用,其中,为了提高电解液对电芯极组的浸润效率,需要在底托板上设置通孔,但是,目前大多底托板为单层结构,当电芯极组或电芯壳体自身毛刺存在,或在电芯经受长期循环震动及冲击后,出现金属屑时,若金属屑穿设通孔,则有导致电芯极组与电芯壳体之间发生短路的危险。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用于电芯的底托板,该底托板为多层结构,可以保证电芯极组与电芯壳体之间的绝缘性好。本专利技术还提出了一种具有上述用于电芯的底托板的电池包。本专利技术还提出了一种具有上述电池包的车辆。...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电芯的底托板,所述底托板(10)位于所述电芯的电芯壳体与电芯极组之间,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托板(10)包括:/n多层底托板本体,多层所述底托板本体相连,每层所述底托板本体上设有至少一个通孔,且多层所述底托板本体的通孔之间相互错开,相邻两层所述底托板本体之间形成有与所述相邻两层底托板本体的通孔相连通的液体通道。/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电芯的底托板,所述底托板(10)位于所述电芯的电芯壳体与电芯极组之间,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托板(10)包括:
多层底托板本体,多层所述底托板本体相连,每层所述底托板本体上设有至少一个通孔,且多层所述底托板本体的通孔之间相互错开,相邻两层所述底托板本体之间形成有与所述相邻两层底托板本体的通孔相连通的液体通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电芯的底托板,其特征在于,多层底托板本体包括:第一底托板本体(1)与第二底托板本体(2),所述第一底托板本体(1)上设有第一通孔组(11),所述第二底托板本体(2)上设有第二通孔组(21),所述第一通孔组(11)与所述第二通孔组(21)相互错开。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电芯的底托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孔组(11)包括多个第一通孔(12),多个第一通孔(12)间隔排列成至少一列的第一通孔列,所述第二通孔组(21)包括多个第二通孔(22),多个第二通孔(22)间隔排列成至少一列的第二通孔列;
所述第一底托板本体(1)朝向所述第二底托板本体(2)的表面和/或所述第二底托板本体(2)朝向所述第一底托板本体(1)的表面设有通液凹槽(3),所述第一通孔列和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史百胜渠雁晓于贺高顺航娄佳训祖春吉
申请(专利权)人:蜂巢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