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内表面带有槽的传热管,其内表面沿着管轴方向划分出连续的多个区域(W1、W2),在相邻的区域(W1、W2)上形成多个相对于管轴方向(L)的导角(θ、θ’),翅片顶角(α、α’)以及翅片节距(p、p’)中至少一种不同的翅片(10、11),相邻区域(W1、W2)的相互交界线产生部a形成相对于管轴方向L波浪形弯曲的形状。本发明专利技术的金属带条加工辊是将在外周面上形成有多道槽(20、21)的多个辊子片盘(2a、2b)在沿着轴线方向重叠的状态下组合起来,将相邻的辊子片盘2a、2b的相互接触面c形成倾斜面。(*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制冷机或空调机等的热交换器中使用的内表面上有槽的传热管,以及对这种内表面有槽的传热管用金属带条进行压延加工用的金属带条加工辊。更具体地说,涉及将金属管的内表面沿着管轴方向划分出多个区域,在相邻的区域中分别形成有翅片模式不同的(相对于管轴方向的翅片导角,翅片角以及翅片节距等)细小平行翅片的内表面带槽的传热管,以及适用于对这种传热管用金属带条进行压延加工的金属带条加工辊。
技术介绍
金属管的内表面沿着管轴方向划分出连续的多个区域,在相邻的区域中形成有多个图式不同的翅片的内表面带槽的传热管例如在特开平3-13796号公报或特开平4-158193号公报中已被记载。下面将上述特开平3-13796号公报中所记载的内表面带槽的传热管参照附图说明图19进行说明。金属管1的内表面沿着管轴方向L划分出连续的多个区域W1、W2、W1、W2,在相邻的区域W1、W2上形成多个分别相对于管轴方向L带有反向的导角θ、θ’的平行细小翅片10、11。在图19的内表面带有槽的传热管的制造中,将例如铜或者铜合金制成的一定宽度的带状金属带条1a是通过图20所示的加工辊3以及压在该加工辊3上表面平滑的图中未示的受压托辊之间而进行压延的。加工辊3将逞有预定厚度的圆盘状多个辊子片盘3a、3b、3a、3b在沿着轴线方向重叠的状态下组合形成预定长度的辊,在各自相邻的辊子片盘3a、3b的外周面上密集地形成多个相对于轴线方向导角θ1、θ1’相反的细小的平行槽30、31。然而,在压延的图19的金属带条1a的一面上,通过各加工辊3a、3b的上述多道槽30、31转印,分别形成上述的多个翅片10、11。接着,让上述金属带条1a在将上述翅片转印的面做为内侧的状态下置于图中未示的电焊装置中,将其朝着该电焊装置的很多级设置的各对成形辊组(图中未示)之间,在宽度方向卷成圆形,将宽度方向对接的端部相互焊接而形成管状。然后,将管状成形品的焊滴缝点部切去,再将其由预定的拉伸装置拉伸,使其直径缩小到预定的直径,从而形成图19所示的金属管1。图19的传热管,在管内部的制冷剂例如向图19的上方流动时,制冷剂向由翅片10、11导向的分别相邻的各区域W1、W2的交界线部a’流动,在该交界线部a’的部分上相互冲突,形成紊流,通过这种紊流防止产生制冷剂中的温度梯度,从而提高管内的传热性能。上述以往的传热管在将其组装入热交换器的情况下,可以在上述交界线部a’上通过促进制冷剂的紊流来提高传热性能。然而,交界线部a’是与管轴方向L平行的,在该交界线部a’上制冷流动方向的前方所发生的紊流与其后方发生的紊流相干涉,使紊流的效果相互抵消,从而不能够充分地实现传热性能的提高。另外,虽然能够消除沿着管轴方向L的温度梯度,由于沿着圆周方向容易产生温度梯度,因此还会有不能充分实现传热性能提高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抑制相邻区域W1、W2的交界线部上沿管轴方向流动的制冷剂的紊流相互干涉,同时,通过将制冷剂的紊流发生部分朝着管的内周方向依次导向,从而可以提高管内的传热性能的内表面带槽的传热管。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将实现上述目的的内表面带槽的传热管用金属带条顺利进行加工的金属带条加工辊。专利技术的内容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的内表面带槽的传热管具有以下结构。即本专利技术第1种形态的内表面带槽的传热管的特征是金属管1的内表面沿着管轴方向L被划分成连续的多个区域W1、W2, 在相邻的区域W1、W2上分别形成多道细小平行的翅片10、11,相邻一方区域W1的翅片10与另一方区域W2的翅片11在相对于管轴方向L的导角θ、θ’,翅片顶角α、α’以及翅片节距p、p’的至少一项是不同的,至少一个区域W1同与该区域相邻的另一区域W2之间的交界线部a相对于上述金属管1的管轴方向是波浪状弯曲的。本专利技术第2种形态的内表面带槽的传热管是在第1种形态的内表面带槽的传热管的基础上,其特征是相邻的一方的区域W1上形成的翅片10与另一方区域W2上形成的翅片11相对于上述管轴方向L的导角θ、θ’是相反的。本专利技术第3种形态的内表面带槽的传热管是在第2种形态的内表面管槽的传热管的基础上,其特征是上述相邻的一方区域W1的各翅片10的上述导角θ为15°~50°,而另一方区域W2上的各翅片11的上述导角θ’则为-15°~-50°。本专利技术第4种形态的内表面带槽的传热管是在第1种或者第2种形态的内表面管槽的传热管的基础上,其特征是相邻区域W1、W2的上述相互交界线部a以相对于上述管轴方向L一定的波浪形节距P弯曲,该波浪形弯曲的节距P是上述金属管1的断面外周长W的8~60倍。本专利技术第5种形态的内表面带槽的传热管是在第1种或者第2种形态的内表面管槽的传热管的基础上,其特征是相邻区域W1、W2的各翅片10、11的断面呈大致锐角三角形,这些翅片10、11的顶角α为10°~30°。本专利技术的第6种形态的内表面带槽的传热管是在第1种或者第2种形态的内表面管槽的传热管的基础上,其特征是上述相邻区域W1、W2的各翅片10、11的翅片高度h是上述金属管1的外径R的1/15~1/70。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第1种形态的内表面带槽的传热管用金属带条加工辊的特征是将多个辊子片盘2a、2b沿着轴线方向以重叠状态组合成预定长度的辊, 在相邻的辊子片盘2a、2b的外周面上分别形成多道细小的平行槽20、21,相邻的一方辊子片盘2a的槽20与另一方辊子片盘2b的槽21其相对于轴线方向的导角θ1、θ1’,槽底角α1、α1’以及槽节距p1、p1’中的至少一种是不同的,至少一个辊子片盘2a与同该辊子片盘2a相邻的另一辊子片盘2b的相互接触面c是相对于该各辊子片盘2a、2b的轴线方向带有一定倾斜角的倾斜面。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第2种形态的内表面带槽的传热管用金属带条加工辊的特征是将多个辊子片盘2a、2b沿着轴线方向以重叠状态组合成预定长度的辊,在相邻的辊子片盘2a、2b的外周面上分别形成多道细小的平行槽20、21,相邻一方的辊子片盘2a的槽20与另一方辊子片盘2b的槽21其相对于轴线方向的导角θ1、θ1’,槽底角α1、α1’以及槽节距p1、p1’中的至少一种是不同的,至少一个辊子片盘2a与同该辊子片盘2a相邻的另一辊子片盘2b的相互接触面c是相对于该各辊子片盘2a、2b的轴线方向分别带有不同倾斜角的多个连续的倾斜面。附图的简单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第1实施形态内表面带槽的传热管部分展开俯视图。图2是制造本专利技术第1实施形态的内表面带槽的传热管用的金属带条加工辊的正视简图。图3是图1的实施形态的内表面带槽的传热管制造之前的压延金属带条的局部放大剖视图。图4是制造本专利技术第2实施形态内表面带槽的传热管用的金属带条加工辊的正视简图。图5是使用图4的金属带条加工辊制造出的第2实施形态的内表面带槽的传热管部分展开俯视简图。图6是制造本专利技术第3实施形态的内表面带槽的传热管用的金属带条加工辊的正视简图。图7使用图6的金属带条加工辊制造出的第3实施形态的内表面带槽的传热管部分展开俯视简图。图8是制造本专利技术第4实施形态的内表面带槽的传热管用的金属带条加工辊的正视简图。图9使用图8的金属带条加工辊制造出的第4实施形态的内表面带槽的传热管部分展开俯视简图。图10是制造本专利技术第5实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内表面带槽的传热管,其特征在于:将金属管1的内表面沿着管轴方向L划分成连续的多个区域W1、W2,在相邻的区域W1、W2上分别形成多道细小平行的翅片10、11,相邻一方区域W1的翅片10与另一方区域W2的翅片11在相对于管轴方 向L的导角θ、θ’,翅片顶角α、α’以及翅片节距p、p’的至少一项是不同的,至少一个区域W1同与该区域相邻的另一区域W2之间的交界线部a相对于上述金属管1的管轴方向成波浪状弯曲。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森康敏,山本孝司,中満贤治,桥爪利明,
申请(专利权)人:古河电气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