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效传热防腐蚀换热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153417 阅读:151 留言:0更新日期:2016-12-11 16:5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高效传热防腐蚀换热管,包括管体、翅片、管外壁和保护层,其特征在于,所述管体为防腐管体,管体为防腐合金钢,管体的外侧包覆有一层铝管,管体的外侧设有翅片,翅片通过对铝管进行热挤压形成,且翅片为螺旋型,螺旋型的翅片之间的管外壁上均布设有若干个弧面凹槽,弧面凹槽能够增大管体与空气之间的接触面积,从而增大传热面积,提高传热效率;所述弧面凹槽与管外壁上均设有一层保护层。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管体外设置一层保护层,能够防止腐蚀性高的介质对管体进行腐蚀,从而提高管体的使用寿命,此外,螺旋型的翅片和弧面凹槽能够增加换热管的换热面积,提高传热效率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换热管领域,具体是一种高效传热防腐蚀换热管
技术介绍
当前,换热管是一种换热元件,使用时置于筒体之内,用于两介质之间热量的交换。在工业制冷中有很多高浓度、高腐蚀性的化学流体需要进行降温冷却,而现有技术一般在冷水机组加中间防腐板式换热器,或在直冷式冷水机加防腐光管式换热器,使用中间防腐板式换热器在这种换热过程产生的冷量损失与浪费量大;此外,目前的一些高效换热管中铜材高效换热管技术以经很成熟,但防腐效果差。因此急需出现一种成本较低、换热效果好且使用寿命长的防腐高效换热管。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的高效传热防腐蚀传热管,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高效传热防腐蚀换热管,包括管体、翅片、管外壁和保护层,其特征在于,所述管体为防腐管体,管体为防腐合金钢,管体的外侧包覆有一层铝管,管体的外侧设有翅片,翅片通过对铝管进行热挤压形成,且翅片为螺旋型,螺旋型的翅片之间的管外壁上均布设有若干个弧面凹槽,弧面凹槽能够增大管体与空气之间的接触面积,从而增大传热面积,提高传热效率;所述弧面凹槽与管外壁上均设有一层保护层。进一步的:所述保护层为也为铝材质。进一步的:所述翅片的厚度为0.25-0.35毫米。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管体外设置一层保护层,能够防止腐蚀性高的介质对管体进行腐蚀,从而提高管体的使用寿命,此外,螺旋型的翅片和弧面凹槽能够增加换热管的换热面积,提高传热效率的。附图说明图1为一种高效传热防腐蚀换热管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地说明。请参阅图1,一种高效传热防腐蚀换热管,包括管体1、翅片2、管外壁4和保护层5,所述管体1为防腐管体,管体1为防腐合金钢,管体1的外侧包覆有一层铝管,管体1的外侧设有翅片2,翅片2通过对铝管进行热挤压形成,且翅片2为螺旋型,翅片2的厚度为0.25-0.35毫米,螺旋型的翅片2之间的管外壁4上均布设有若干个弧面凹槽3,弧面凹槽3能够增大管体1与空气之间的接触面积,从而增大传热面积,提高传热效率;所述弧面凹槽3与管外壁4上均设有一层保护层5,保护层5为也为铝材质;使用过程中,腐蚀性较高的介质从换热管的外表面掠过,而换热管的内部则充斥着非腐蚀性介质,进而进行充分换热,由于保护层5的外侧自生成一种致密氧化膜,从而能够防止腐蚀性高的介质对管体1进行腐蚀,从而提高管体的使用寿命,此外,螺旋型的翅片2和弧面凹槽3能够增加换热管的换热面积,提高传热效率。上面对本专利的较佳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专利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专利宗旨的前提下作出各种变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高效传热防腐蚀换热管

【技术保护点】
一种高效传热防腐蚀换热管,包括管体(1)、翅片(2)、管外壁(4)和保护层(5),其特征在于,所述管体(1)为防腐管体,管体(1)为防腐合金钢,管体(1)的外侧包覆有一层铝管,管体(1)的外侧设有翅片(2),翅片(2)通过对铝管进行热挤压形成,且翅片(2)为螺旋型,螺旋型的翅片(2)之间的管外壁(4)上均布设有若干个弧面凹槽(3);所述弧面凹槽(3)与管外壁(4)上均设有一层保护层(5)。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效传热防腐蚀换热管,包括管体(1)、翅片(2)、管外壁(4)和保护层(5),其特征在于,所述管体(1)为防腐管体,管体(1)为防腐合金钢,管体(1)的外侧包覆有一层铝管,管体(1)的外侧设有翅片(2),翅片(2)通过对铝管进行热挤压形成,且翅片(2)为螺旋型,螺旋型的翅片(2)之间的管外...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羽雕尹华彩谭胜辉赖韶华
申请(专利权)人:江西江联国际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西;3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