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吸式气液传热传质雾化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138056 阅读:24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2-27 22: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自吸式气液传热传质雾化器,包括喷嘴、分散段和雾化段,其中分散段通过一级混合段与喷嘴连接,雾化段通过二级混合段与分散段出口连接,所述的喷嘴成管接头状,其进口端攻有外螺纹,出口端呈锥形并延伸至一级混合段内;分散段内以轴心为交点分布有分隔条,将分散段流道面分割成各扇形流道面;所述的一级混合段和二级混合段呈锥筒形,其上周向分别均匀分布有进气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用于净化塔、脱硫塔、脱碳塔、洗气塔、冷却塔等传热传质设备的,能充分利用给液泵提供的动力,将气、液介质充分接触,显著的提高了传热、传质和化学吸收效果。(*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冷却设备
,尤其是涉及ー种自吸式气液传热传质雾化器
技术介绍
在化工系统中现有浄化塔、脱硫塔、脱碳塔、洗气塔、冷却塔等传热、传质设备的供给液态介质的压力在小于O. IOMpa压カ的条件下,需要采用专用的雾化装置充分利用给液 泵提供的动力,将液态介质雾化并与吸入气相介质进行混合,使气、液介质充分接触并进行传热、传质和化学吸收,但现有的雾化装置普遍存在液泵压カ利用不充分,且液态介质雾化程度较低,并吸入的气相介质量偏低,与液态介质接触不充分等缺点。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ー种可用于净化塔、脱硫塔、脱碳塔、洗气塔、冷却塔等传热传质设备的,能充分利用给液泵提供的动力,将气、液介质充分接触并进行传热、传质和化学吸收的自吸式企业传热传质雾化器。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本技术提供了ー种自吸式气液传热传质雾化器,包括喷嘴、分散段和雾化段,其中分散段通过ー级混合段与喷嘴连接,雾化段通过ニ级混合段与分散段出口连接,所述的喷嘴成管接头状,其进ロ端攻有外螺纹,出口端呈锥形并延伸至ー级混合段内;所述分散段内以轴心为交点分布有分隔条,各分隔条在分散段流到面上组成分散器,将分散段流道面分割成各扇形流道面;所述的ー级混合段和ニ级混合段呈锥筒形,其上周向分别均匀分布有进气孔,本技术所涉及的喷嘴、ー级混合段、分散段、ニ级混合段、雾化段以及进气孔、分隔条可通过模具进行一体化制作。本技术根据射吸原理设计,液态介质经喷嘴喷出后,随压カ的变化由混合段的进气孔带入部分或全部气态介质,以增大气液接触面积,并且气、液在雾化器分离段和雾化段的充分接触,完成在气液之间进行传热、传质和化学吸收。该雾化器是在“双膜理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粒理论”而设计的,目的是增大气液接触面积,充分进行传热、传质和化学吸收。作为优化,所述的喷嘴内腔由锥角角度不相同的两段锥形面组合而成,其中进ロ端锥形面的锥角角度小于出ロ端锥形面的锥角,同等压カ状况下提高液体介质喷射速度,与分隔条配合有助于提高气、液混合雾化程度。作为优化,所述ー级混合段和ニ级混合段上进气孔均呈均匀分布,各混合段上的进气孔呈条状或倒梯形状,其数量为4-10个,有利于提高气体介质的吸入,增大气、液接触面积,有助于气液间的传热、传质和化学吸收。作为优化,所述的分隔条等弧度分布,其数量为2-8条,有助于提高液体介质在雾化器内的分流、分散,有助于气液混合程度的提高。作为优化,所述的分散段和雾化段成直筒状,便于液体介质和气液留在雾化器内的流动和分散,且便于加工成型。作为优化,所述的喷嘴、分散段、雾化段、ー级混合段和ニ级混合段均为尼龙PA6材质或PP材质或耐酸碱材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喷嘴内腔呈双锥形,在同等泵压下可提高液态介质在喷嘴出口喷速,且内阻カ较小,有效的利用了塔内的空间,通过与分散段的分隔条以及两级混合段的进气孔进行配合分流、雾化液体介质,増大了液态介质分散面积并从进气孔吸入大量气态介质,从而提高了传热、传质和化学吸收的效果。本技术耐磨损,耐腐蚀,不易结垢堵塞,可广泛的应用于不同生产环境,由于采用呈管接头状喷嘴,进ロ端攻有外螺纹用干与设备出液ロ螺纹密封连接,喷嘴需要排堵时,只须旋开螺纹丝ロ即可,维护简单快捷。附图说明本技术将通过例子并參照附图的方式说明,其中图I是本技术剖视图;图2本技术俯视图。图中标记喷嘴I、分散段2和雾化段3、ー级混合段4、ニ级混合段5、分隔条6、进气孔7。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详细的说明。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歩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如图I和图2中所示,一种自吸式气液传热传质雾化器,包括喷嘴I、分散段2和雾化段3,其中分散段2通过ー级混合段4与喷嘴I连接,雾化段3通过ニ级混合段5与分散段2出ロ连接。喷嘴I成管接头状,其进ロ端攻有外螺纹,通过其螺纹段可以设备液态介质输出口螺纹密封连接,而喷嘴I的出口端呈锥形并延伸至ー级混合段4内,喷嘴I的内腔由锥角角度不相同的两段锥形面组合而成,其中进ロ端锥形面的锥角角度小于出口端锥形面的锥角,同等压カ状况下提高液体介质喷射速度,与分隔条配合有助于提高气、液混合雾化程度。分散段2内以轴心为交点分布有分隔条6,分隔条等弧度分布,在分散段流到面上组成分散器,将分散段流道面分割成各扇形流道面将分散段2流道面分割成各扇形流道面,有助于提高液体介质在雾化器内的分流、分散,有助于气液混合程度的提高。ー级混合段4和ニ级混合段5呈倒锥筒形,其上周向分别均匀分布有进气孔7,进气孔呈条状或倒梯形状,通过进气孔可増大装置气态介质吸入面积,极大的提高了传热、传质和化学吸收的效果,而分散段和雾化段成直筒状,便于液体介质和气液留在雾化器内的流动和分散,且便于加工成型。整个装置所涉及的喷嘴I、分散段2、雾化段3、ー级混合段4、ニ级混合段5以及分隔条6可选用尼龙PA6材质,并通过模具进行一体化制作,也可将个部分分体制作然后通过焊接或粘结的方式固定组装。本装置投入使用时,先将喷嘴I与液态介质输出设备出ロ螺纹连接,液态介质在传热传质设备供液压カ的作用下经喷嘴I喷出后,随在雾化器内液体压カ的变化,由ー级混合段4的进气孔7带入部分或全部气态介质,并与液体介质混合,部分液态介质和气液混合介质在供液压カ的作用下经位于分散段2内的由分隔条6组成的分隔环在分散段流道面形成的各扇面分流,经ニ级混合段5的进气孔气体介质的吸入进ー步増大了气、液接触面积,并在雾化段气、液充分接触,完成在气液之间进行传热、传质和化学吸收。该雾化器是在“双膜理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粒理论”而设计的,目的是增大气液接触面积,充分进行传热、传质和化学吸收。本装置测试数据如下出口大小压カ 流量喷淋高度喷淋范围(mm) (MPa) (m3A) (m) (Φιιι)·120.053.013.06.0120.103,433.562120.164.414.06.8120.204.974.472120.265.814.S7.4由上数据可知,室外测试受风的影响,喷淋范围和高度是变化的,设计按喷淋范围6. 5 7. 5 m、喷淋高度3. 5 4. 5 m合适,但需考虑循环水塔中轴流风机运行时,循环水塔中呈微负压状态,对喷淋范围和喷淋高度有影响,即喷淋高度会増加,喷淋范围缩小。第一段风ロ面积6 个 1/2X (2. 8cm +1. lcm) X4cmX6=46. 8cm2 ;第一段风ロ面积8 个1/2X (3. 3cm +2. 3cm) X3. 2cmX8=71. 68cm2 ;总面积为118. 48 cm2 ;而进气量按 3 4m/s的风速,每小时的风量为128 170 m3。通过在无填料冷却塔中使用实践证明,在进塔水温、水量及风机配置不变的情况下,使用该雾化器的冷却塔,其出水温度比原有冷却塔低I 4°C ;在进塔水温、水量及出塔水温不变的情况下,由于雾化器在工作时自吸大量冷空气,要求冷却塔的抽风量减小,冷却塔风机所配套的电机运行功率降低,降低了运行费用。以上所述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自吸式气液传热传质雾化器,包括喷嘴、分散段和雾化段,其中分散段通过一级混合段与喷嘴连接,雾化段通过二级混合段与分散段出口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喷嘴成管接头状,其进口端攻有外螺纹,出口端呈锥形并延伸至一级混合段内;所述分散段内以轴心为交点分布有分隔条,将分散段流道面分割成各扇形流道面;所述的一级混合段和二级混合段呈锥筒形,其上周向分别均匀分布有进气孔。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绍良
申请(专利权)人:自贡飞鹰冷却设备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