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转向管柱的加载系统和转向管柱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4944460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17 22:2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转向管柱的加载系统,包括固定件、弹性件和加载件,所述加载件用于加载在所述转向管柱的内管的外表面并能够沿所述内管的长度方向滑动,所述弹性件位于所述固定件与所述加载件之间,所述固定件将所述弹性件压缩后与所述转向管柱的外管固定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还公开了一种转向管柱。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加载件与内管接触并滑动,减小内管与外管之间的滑动摩擦力,固定件与外管固定后,将弹性件压缩并压紧加载件,通过加载件对内管施压,增加垂直刚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转向管柱的加载系统和转向管柱
本技术涉及转向管柱
,尤其涉及一种用于转向管柱的加载系统和转向管柱。
技术介绍
现有的转向管柱的垂直刚度不是很理想,增加管柱的垂直刚度会增加管柱的调节力。因此,有必要设计一种提升转向管柱的垂直刚度,同时降低管柱的调节力的用于转向管柱的加载系统和转向管柱。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提升转向管柱的垂直刚度的用于转向管柱的加载系统和转向管柱。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提供一种用于转向管柱的加载系统,包括固定件、弹性件和加载件,所述加载件用于加载在所述转向管柱的内管的外表面并能够沿所述内管的长度方向滑动,所述弹性件位于所述固定件与所述加载件之间,所述固定件将所述弹性件压缩后与所述转向管柱的外管固定连接。进一步地,所述加载件包括承载部、加压部和抱紧部,所述承载部用于与所述弹性件接触,所述加压部从中部朝向所述内管延伸并插入到所述内管的长槽中,所述抱紧部分别向两侧延伸用于抱紧所述内管的外壁。进一步地,所述承载部为形成在所述加载件顶部的平台,所述承载部的边缘朝向所述固定件延伸出定位边,所述定位边朝向所述固定件延伸出卡勾。进一步地,所述加压部包括凸台和嵌入在所述凸台中的多个滚动件,所述滚动件与所述长槽的底面接触。进一步地,所述抱紧部包括延伸臂和接触脚,所述延伸臂沿所述内管的外表面延伸,所述接触脚位于所述延伸臂的外端并且与所述内管的外表面摩擦接触。进一步地,所述延伸臂有两个,朝向两侧对称分布,每个所述延伸臂上设有两个所述接触脚,所述接触脚上形成摩擦纹路。进一步地,所述弹性件为簧片。进一步地,所述固定件包括金属部和塑料部,所述金属部位于中心,所述金属部上开设有六角凹槽,所述塑料部包围在所述金属部的圆周外,所述塑料部的外侧面设有外螺纹并与所述外管的相应螺纹连接。本技术还提供一种转向管柱,包括外管和内管,所述外管套设在所述内管外并能够沿长度方向相对滑动,还包括上述任一项所述的加载系统。进一步地,所述外管上开设有安装通孔,所述安装通孔的相对两侧壁上形成有内螺纹,所述加载件穿过所述安装通孔与所述内管接触,所述固定件的外螺纹与所述内螺纹连接。进一步地,所述安装通孔为矩形孔,所述加载件的横截面为矩形,所述固定件为圆柱形,所述外螺纹与所述内螺纹部分连接。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技术通过加载件与内管接触并滑动,减小滑动摩擦力,固定件与外管固定后,将弹性件压缩并压紧加载件,通过加载件对内管施压,增加垂直刚度。附图说明参见附图,本技术的公开内容将变得更易理解。应当理解:这些附图仅仅用于说明的目的,而并非意在对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构成限制。图中:图1是本技术一实施例中用于转向管柱的加载系统安装在转向管柱上的局部立体图;图2是本技术一实施例中用于转向管柱的加载系统安装在转向管柱上的局部横截面图;图3是本技术一实施例中用于转向管柱的加载系统安装在转向管柱上的纵向截面图;图4是本技术一实施例中加载系统和内管的立体图;图5是本技术一实施例中加载件的立体图。附图标记对照表:固定件1:金属部11、塑料部12、六角凹槽111;弹性件2;加载件3:承载部31、加压部32、抱紧部33、定位边311、卡勾312、凸台321、滚动件322、延伸臂331和接触脚332;内管10:长槽101;外管20:安装通孔201。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来进一步说明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容易理解,根据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在不变更本技术实质精神下,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可相互替换的多种结构方式以及实现方式。因此,以下具体实施方式以及附图仅是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的示例性说明,而不应当视为本技术的全部或视为对技术技术方案的限定或限制。在本说明书中提到或者可能提到的上、下、左、右、前、后、正面、背面、顶部、底部等方位用语是相对于各附图中所示的构造进行定义的,它们是相对的概念,因此有可能会根据其所处不同位置、不同使用状态而进行相应地变化。所以,也不应当将这些或者其他的方位用语解释为限制性用语。本实施例中,如图1-3所示,用于转向管柱的加载系统,包括固定件1、弹性件2和加载件3,加载件3用于加载在转向管柱的内管10的外表面并能够沿内管10的长度方向滑动,弹性件2位于固定件1与加载件3之间,固定件1将弹性件2压缩后与转向管柱的外管20固定连接。本实施例中通过加载件3与内管10接触并滑动,固定件1与外管20固定后,将弹性件2压缩并压紧加载件3,通过加载件3对内管10施压,增加垂直刚度。进一步地,如图5所示,加载件3包括承载部31、加压部32和抱紧部33,承载部31用于与弹性件2接触,加压部32从中部朝向内管10延伸并插入到内管10的长槽101中,抱紧部33分别向两侧延伸用于抱紧内管10的外壁。其中,承载部31用于与弹性件2接触,并提供为弹性件2提供安装位置,弹性件2位于承载部31与固定件1之间。加压部32与内管10接触,并对内管10施加压力的。加载件3安装在内管10的最高处,对内管10施加垂直的压力。加压部32从整个加载件3的中部朝向内管10凸出,并插入到内管10的长槽101中,内管10的长槽101沿内管10的长度方向延伸,加压部32能够沿长槽101滑动。抱紧部33从加载件3的中部朝向两侧延伸,并且与内管10的外壁接触,用于抱紧内管10。抱紧部33与内管10接触的位置不是内管10的最高处,而是向下移动一部分。在加载件3滑动的过程中,抱紧部33用于平衡和稳定加载件3。具体为,如图4-5所示,承载部31为形成在加载件3顶部的平台,承载部31的边缘朝向固定件1延伸出定位边311,定位边311朝向固定件1延伸出卡勾312。其中,定位边311有两条,分别设置在平台的左右两侧,呈U形。两个定位边311用于限定弹性件2,防止弹性件2沿水平方向窜动。卡勾312从定位边311向上凸起,用于勾住弹性件2的上边缘,防止弹性件2的脱落。进一步地,如图5所示,加压部32包括凸台321和嵌入在凸台321中的多个滚动件322,滚动件322与长槽101的底面接触。当加压部32在长槽101中滑动时,滚动件322能够减少与长槽101之间的摩擦;同时多个滚动件322增加与长槽101的接触面积,使得接触压力增大,从而增加了垂直刚度。在本具体实施方式中,嵌入于凸台321中的滚动件322为滚针轴承,但是其他能够实现上述技术效果的滚动件也可以应用至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中,例如,滚珠。进一步地,如图5所示,抱紧部33包括延伸臂331和接触脚332,延伸臂331沿内管10的外表面延伸,接触脚332位于延伸臂331的外端并且与内管10的外表面摩擦接触。延伸臂33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转向管柱的加载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件、弹性件和加载件,所述加载件用于加载在所述转向管柱的内管的外表面并能够沿所述内管的长度方向滑动,所述弹性件位于所述固定件与所述加载件之间,所述固定件将所述弹性件压缩后与所述转向管柱的外管固定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转向管柱的加载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件、弹性件和加载件,所述加载件用于加载在所述转向管柱的内管的外表面并能够沿所述内管的长度方向滑动,所述弹性件位于所述固定件与所述加载件之间,所述固定件将所述弹性件压缩后与所述转向管柱的外管固定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载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加载件包括承载部、加压部和抱紧部,所述承载部用于与所述弹性件接触,所述加压部从中部朝向所述内管延伸并插入到所述内管的长槽中,所述抱紧部分别向两侧延伸用于抱紧所述内管的外壁。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加载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部为形成在所述加载件顶部的平台,所述承载部的边缘朝向所述固定件延伸出定位边,所述定位边朝向所述固定件延伸出卡勾。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加载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压部包括凸台和嵌入在所述凸台中的多个滚动件,所述滚动件与所述长槽的底面接触。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加载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抱紧部包括延伸臂和接触脚,所述延伸臂沿所述内管的外表面延伸,所述接触脚位于所述延伸臂的外端并且与所述内管的外表面摩擦接触。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效志辉薛海英厉达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蒂森克虏伯汇众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