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桥式磁控型故障限流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944459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17 22:2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桥式磁控型故障限流器。包括桥式磁控电抗器和限流电抗器,桥式磁控电抗器包括两个对称布置铁芯、两个永磁体和两套线圈绕组,每个铁芯包括芯柱、开口芯柱和上下横轭,两个永磁体布置于两个铁芯的上横轭之间和下横轭之间,每套线圈绕组由位于芯柱两端的绕向对称、匝数相同的上半绕组和下半绕组串联而成,限流电抗器串接于一套铁芯芯柱上的上半绕组与下半绕组之间。本发明专利技术无需外部监控系统的作用便能自动无延时插入系统,有利于系统继电保护整定,保证了永磁体的工作稳定性和工作寿命,提高的装置的整体可靠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桥式磁控型故障限流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了一种桥式限流器,尤其是涉及了一种磁控型桥式故障限流器,属于高压交流输电网故障电流限制

技术介绍
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电力需求不断增长,电网容量也随着持续增长,互联水平的不断提高,厂站之间的电气距离明显缩短,高低压系统间的电磁环网增多,从而使系统阻抗不断下降,导致系统短路电流水平不断攀升。而短路电流水平的不断增长,造成电力设备投资的持续增长,且对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带来严重隐患。为了有效限制系统短路容量的增长,国内外提出了各类故障限流器技术,在系统正常运行对系统几乎无影响,在系统发生故障时即时插入限流阻抗限制短路电流增长率及幅值,将短路电流限制在预设安全值以内,保障系统安全运行。目前,超导故障限流器、固态限流器及永磁饱和型限流器成为研究热点。超导限流器可按照超导材料的工作特性限制短路电流,但目前仍然受到超导材料电压等级、容量、散热、铁芯体积及成本的限制,目前大多仍处在试验室样机阶段。固态限流器由常规电抗器、电子电子器件和控制器构成,可以根据需要构成不同拓扑结构,通过控制电子电子器件的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桥式磁控型故障限流器,其特征在于:/n所述的桥式磁控型故障限流器主要由一个桥式磁控电抗器和一个限流电抗器(Ld)组成;所述的桥式磁控电抗器主要由两个铁芯(S1、S2)、第一永磁体(P1)、第二永磁体(P2)、第一套线圈绕组和第二套线圈绕组组成;两个铁芯(S1、S2)的材料、结构和尺寸完全相同,两个铁芯(S1、S2)均为一侧边开口的环形结构,且两个铁芯(S1、S2)的开口相正对布置,在两个铁芯(S1、S2)之间安装布置有第一永磁体(P1)和第二永磁体(P2),两个铁芯(S1、S2)的上横轭(Y1/Y3)和下横轭(Y2/Y4)轴向均平行,第一永磁体(P1)和第二永磁体(P2)在沿垂直于铁芯...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桥式磁控型故障限流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桥式磁控型故障限流器主要由一个桥式磁控电抗器和一个限流电抗器(Ld)组成;所述的桥式磁控电抗器主要由两个铁芯(S1、S2)、第一永磁体(P1)、第二永磁体(P2)、第一套线圈绕组和第二套线圈绕组组成;两个铁芯(S1、S2)的材料、结构和尺寸完全相同,两个铁芯(S1、S2)均为一侧边开口的环形结构,且两个铁芯(S1、S2)的开口相正对布置,在两个铁芯(S1、S2)之间安装布置有第一永磁体(P1)和第二永磁体(P2),两个铁芯(S1、S2)的上横轭(Y1/Y3)和下横轭(Y2/Y4)轴向均平行,第一永磁体(P1)和第二永磁体(P2)在沿垂直于铁芯的横轭轴向相间隔布置,每个永磁体平行于铁芯的横轭轴向,且两个永磁体在沿铁芯的横轭轴向的长度大于两个铁芯(S1、S2)的开口尺寸,同时第一永磁体(P1)/第二永磁体(P2)在沿铁芯的横轭轴向的端面分别和两个铁芯(S1、S2)的外侧紧贴;第一永磁体(P1)和第二永磁体(P2)在沿铁芯的横轭轴向的横截面面积不小于两个铁芯(S1、S2)的上横轭(Y1/Y3)和下横轭(Y2/Y4)的横截面积,第一永磁体(P1)和第二永磁体(P2)的磁极方向平行于两个铁芯(S1、S2)中心连线方向,且两个永磁体(P1/P2)的磁极方向相反布置;两个铁芯(S1、S2)的芯柱(C1/C4)的两端均分别绕制一套绕组,共计四个绕组,同一个铁芯(S1/S2)的芯柱(C1/C4)两端的两套绕组以芯柱(C1/C4)中央为中心镜像对称绕制布置;四个绕组分别位于矩形的四角,以矩形其中一个对角方向布置的两个绕组顺向串联形成第一套线圈绕组,以矩形另一个对角方向布置的另外两个绕组顺向串联形成第二套线圈绕组,两套线圈绕组再相并联后两端输出分别作为进线端A与出线端B;限流电抗器(Ld)串接于任一铁芯(S1/S2)的芯柱(C1/C4)上的两套绕组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桥式磁控型故障限流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第一铁芯(S1)是由第一芯柱(C1)、第一开口芯柱(C2)、第一上横轭(Y1)和第一下横轭(Y2)构成,第一芯柱(C1)、第一开口芯柱(C2)、第一上横轭(Y1)和第一下横轭(Y2)的截面积均相等;第一开口芯柱(C2)是由两个短于第一芯柱(C1)一半的短芯柱组成,两个短芯柱之间存在气隙,气隙作为第一铁芯(S1)环形结构的开口,第一芯柱(C1)的两端分别和第一上横轭(Y1)和第一下横轭(Y2)的一端一体衔接,第一上横轭(Y1)和第一下横轭(Y2)的另一端和第一开口芯柱(C2)的两部分一体衔接,由此使得第一铁芯(S1)构成一侧边开口的环形结构;第二铁芯(S2)由第二芯柱(C3)、第二开口芯柱(C4)、第二上横轭(Y3)和第二下横轭(Y4)构成,第二芯柱(C3)、第二开口芯柱(C4)、第二上横轭(Y3)和第二下横轭(Y4)的截面积均相等;第二开口芯柱(C4)是由两个短于第二芯柱(C...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莫育杰王利军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科技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