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缓冲块、车门护板及车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943997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17 22:2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缓冲块、车门护板及车辆,所述缓冲块安装在车门护板上,缓冲块为盒体结构,盒体结构的第一侧为撞击面,盒体结构的第二侧安装在车门护板的内板上,从第一侧至第二侧,盒体结构呈多层阶梯分布,且从第一侧至第二侧,每层阶梯的截面面积依次变大。当车辆发生侧面碰撞时,缓冲块会受到冲击,并且多层阶梯分布的盒体结构会一层一层发生溃缩变形,从而逐渐减小冲击力,提高了缓冲块的抗撞击能力,降低车辆发生碰撞过程中对人体的伤害,保护驾乘人员的安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缓冲块、车门护板及车辆
本技术涉及车辆
,特别涉及一种缓冲块、车门护板及车辆。
技术介绍
随着车辆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对车辆的安全性要求也越来越高,为了减轻车辆发生撞击时的破坏性,车辆上一般都设置有缓冲块,例如,车辆的车门护板上设置有缓冲块,可以减轻车辆发生侧面撞击时的破坏性。然而,现有的车辆中,车门护板上的缓冲块易变形、抗撞击能力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旨在提出一种缓冲块、车门护板及车辆,以解决缓冲块易变形、抗撞击能力差的问题。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缓冲块,应用于车辆,所述车辆包括车门护板,所述缓冲块为盒体结构;所述盒体结构的第一侧为撞击面,所述盒体结构的第二侧安装在所述车门护板的内板上;从所述第一侧至所述第二侧,所述盒体结构呈多层阶梯分布,且从所述第一侧至所述第二侧,每层所述阶梯的截面面积依次变大。进一步的,所述盒体结构的内部设置有加强件。进一步的,所述加强件为交叉设置的加强筋,所述加强筋沿所述第二侧至所述第一侧的方向延伸。进一步的,所述第二侧设置有开口。进一步的,所述开口处设置有向外侧延伸的翻边,所述缓冲块通过所述翻边与所述内板连接。相对于现有技术,本技术所述的缓冲块具有以下优势: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缓冲块,安装在车门护板上,缓冲块为盒体结构,盒体结构的第一侧为撞击面,盒体结构的第二侧安装在车门护板的内板上,从第一侧至第二侧,盒体结构呈多层阶梯分布,且从第一侧至第二侧,每层阶梯的截面面积依次变大。当车辆发生侧面碰撞时,缓冲块会受到冲击,并且多层阶梯分布的盒体结构会一层一层发生溃缩变形,从而逐渐减小冲击力,提高了缓冲块的抗撞击能力,降低车辆发生碰撞过程中对人体的伤害,保护驾乘人员的安全。本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车门护板,以解决缓冲块易变形、抗撞击能力差的问题。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车门护板,所述车门护板包括:内板、储物盒和上述的缓冲块;其中,所述储物盒和所述缓冲块为一体成型结构,所述储物盒和所述缓冲块安装在所述内板上。进一步的,所述内板上设置有多个预卡接件和多个焊柱,所述储物盒和所述缓冲块上设置有多个卡接孔和多个安装孔;其中,所述卡接孔的位置与所述预卡接件的位置相对,所述卡接孔与所述预卡接件卡接连接;所述安装孔的位置与所述焊柱的位置相对,所述安装孔与所述焊柱焊接连接。进一步的,所述卡接孔有三个,三个所述卡接孔分布在所述储物盒和所述缓冲块的不同位置。进一步的,所述内板上设置有置物口,所述置物口的位置与所述储物盒的位置相对。本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车辆,以解决缓冲块易变形、抗撞击能力差的问题。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车辆,包括上述的车门护板。所述车辆与上述车门护板相对于现有技术所具有的优势相同,在此不再赘述。附图说明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缓冲块的结构示意图一;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缓冲块的结构示意图二;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缓冲块的截面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车门护板的结构示意图一;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车门护板的结构示意图二;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储物盒和缓冲块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储物盒和缓冲块与内板的安装关系截面图一;图8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储物盒和缓冲块与内板的安装关系截面图二。附图标记说明:10-缓冲块,101-第一侧,102-第二侧,103-加强件,104-翻边,20-内板,201-预卡接件,202-焊柱,203-置物口,30-储物盒,301-卡接孔,302-安装孔。具体实施方式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缓冲块,应用于车辆,所述车辆包括车门护板,所述缓冲块为盒体结构;所述盒体结构的第一侧为撞击面,所述盒体结构的第二侧安装在所述车门护板上;从所述第一侧至所述第二侧,所述盒体结构呈多层阶梯分布,且从所述第一侧至所述第二侧,每层所述阶梯的截面面积依次变大。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缓冲块,安装在车门护板上,缓冲块为盒体结构,盒体结构的第一侧为撞击面,盒体结构的第二侧安装在车门护板的内板上,从第一侧至第二侧,盒体结构呈多层阶梯分布,且从第一侧至第二侧,每层阶梯的截面面积依次变大。当车辆发生侧面碰撞时,缓冲块会受到冲击,并且多层阶梯分布的盒体结构会一层一层发生溃缩变形,从而逐渐减小冲击力,提高了缓冲块的抗撞击能力,降低车辆发生碰撞过程中对人体的伤害,保护驾乘人员的安全。参照图1,示出了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缓冲块的结构示意图一;参照图2,示出了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缓冲块的结构示意图二;参照图3,示出了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缓冲块的截面示意图。如图1-图3所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缓冲块10,主要应用于车辆,缓冲块10用于在车辆发生侧面撞击时,减缓冲击力,保护驾乘人员的安全。本技术实施例中,缓冲块10为盒体结构,盒体结构的第一侧101为撞击面,当车辆发生侧面撞击时,首先受到冲击的会是撞击面,盒体结构的第二侧102安装在车门护板的内板20上,从第一侧101至第二侧102,盒体结构呈多层阶梯分布,且从第一侧101至第二侧102,每层阶梯的截面面积依次变大。当车辆撞击到撞击面时,多层阶梯分布的盒体结构会一层一层发生溃缩变形,从而逐渐减小冲击力,提高缓冲块10的抗撞击能力,降低车辆发生碰撞过程中对人体的伤害,保护驾乘人员的安全。本技术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盒体结构的内部设置有加强件103,加强件103可以起到支撑盒体结构的作用,增强盒体结构的强度,平衡车辆发生侧面撞击时的冲击力,进一步增大盒体结构抵抗溃缩变形的能力。在实际应用中,加强件103的结构形式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置,例如,加强件103为交叉设置的加强筋,交叉设置的加强筋可以提高加强筋本身的强度,增加加强筋的支撑作用。本技术实施例中,加强件103为十字加强筋。在实际应用中,为了增大盒体结构的抵抗溃缩变形的能力,加强筋沿第二侧102至第一侧101的方向延伸,即沿车辆发生侧面撞击时,冲击力的方向延伸,可以增大缓冲块10抗冲击的能力。本技术实施例中,第二侧102设置有开口,由于第二侧102直接与内板20连接,开口不会影响盒体结构抵抗溃缩变形的能力,还能减轻缓冲块10的重量,节约材料。...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缓冲块,应用于车辆,所述车辆包括车门护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块为盒体结构;/n所述盒体结构的第一侧为撞击面,所述盒体结构的第二侧安装在所述车门护板的内板上;/n从所述第一侧至所述第二侧,所述盒体结构呈多层阶梯分布,且从所述第一侧至所述第二侧,每层所述阶梯的截面面积依次变大。/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缓冲块,应用于车辆,所述车辆包括车门护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块为盒体结构;
所述盒体结构的第一侧为撞击面,所述盒体结构的第二侧安装在所述车门护板的内板上;
从所述第一侧至所述第二侧,所述盒体结构呈多层阶梯分布,且从所述第一侧至所述第二侧,每层所述阶梯的截面面积依次变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缓冲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盒体结构的内部设置有加强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缓冲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件为交叉设置的加强筋,所述加强筋沿所述第二侧至所述第一侧的方向延伸。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缓冲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侧设置有开口。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缓冲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口处设置有向外侧延伸的翻边,所述缓冲块通过所述翻边与所述内板连接。


6.一种车门护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车门护板包括:内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军强戴树段丽霞李翠萍李加一
申请(专利权)人: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