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包和车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943437 阅读:4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17 22:1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池包和车辆,其中电池包包括:多个电池模组和电连接部件。多个所述电池模组并列排布;所述电连接部件设置在多个所述电池模组的端部上,所述电连接部件上具有电极接入端以及FPC接入端,所述电极接入端适于分别与多个所述电池模组的多个极柱电连接,所述FPC接入端适于与多个所述电池模组所对应的多个FPC电连接。该电池包通过将传统的高压铜排以及低压采样线束集成为一个整体以形成电连接部件,并将电连接部件设置在电池模组的端部,以有效减少电池模组之间的空隙,进而可有效提升电池包的能量密度,并且该电连接部件还可进行自动化安装,以节省装配时长以及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池包和车辆
本专利技术涉及车辆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电池包和车辆。
技术介绍
传统电池包内并排的多组电池模组之间需要预留高压铜排、低压采样线束的布置空间,导致占用电池包内较大的空间,由于电池包内的布置空间是有限的,因此,电池模组的布置空间就会有所减小,导致电池包的能量密度以及整体带电量较低,存在改进空间。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旨在提出一种电池包,该电池包的能量密度更高。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电池包,包括:多个电池模组,多个所述电池模组并列排布;电连接部件,所述电连接部件设置在多个所述电池模组的端部上,所述电连接部件上具有电极接入端以及FPC接入端,所述电极接入端适于分别与多个所述电池模组的多个极柱电连接,所述FPC接入端适于与多个所述电池模组所对应的多个FPC电连接。进一步,所述电连接部件上还具有BDU连接端和BMS连接端,所述电池包的BDU与所述BDU连接端连接并通过所述电连接部件与多个所述电池模组的极柱电连接,所述电池包的BMS与所述BMS连接端连接并通过所述电连接部件与多个所述FPC电连接。进一步,所述电连接部件包括:壳体以及堆叠在所述壳体内的电连接组件,所述壳体连接在多个所述电池模组上。进一步,所述电连接组件包括:连接片组件,所述连接片组件包括:高压连接片、前端连接片以及末端连接片,所述电极接入端包括:正极接入端和负极接入端,所述高压连接片电连接在所述正极接入端与所述负极接入端之间,所述前端连接片的一端与最前端的所述电池模组的所述负极接入端电连接,所述前端连接片的另一端与所述BDU连接端中的负极连接端电连接,而所述末端连接片的一端与末端的所述电池模组的所述正极接入端电连接,所述末端连接片的另一端与所述BDU连接端中的正极连接端电连接。进一步,所述电连接组件还包括:通讯模块,所述通讯模块的一端与所述FPC接入端电连接,所述通讯模块的另一端与所述BMS连接端电连接。进一步,所述连接片组件的两侧表面设置有第一绝缘层,所述通讯模块的两侧表面设置有第二绝缘层,所述通讯模块的外侧包裹有导电屏蔽层。进一步,所述电池包还包括:汇流排,所述汇流排将所述电池模组上远离所述电连接部件一端的极柱引导到所述电池模组与所述电连接部件连接的一端处。进一步,所述汇流排适于跨过所述电池模组的上表面设置,所述FPC与所述汇流排上下堆叠设置,所述汇流排与所述FPC之间设置有第三绝缘层。进一步,所述BMS为柔性电路板BMS,所述柔性电路板BMS具有多个伸出连接器,所述BMS连接端为多个,多个所述伸出连接器与多个所述BMS连接端一一对应插接。相对于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所述的电池包具有以下优势:本专利技术所述的电池包,该电池包通过将传统的高压铜排以及低压采样线束集成为一个整体以形成电连接部件,并将电连接部件设置在电池模组的端部,以有效减少电池模组之间的空隙,进而可有效提升电池包的能量密度,并且该电连接部件还可进行自动化安装,以节省装配时长以及成本。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车辆,包括上述的电池包,该车辆的电池包的能量密度更高。附图说明构成本专利技术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专利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电池包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局部结构放大图;图3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电连接部件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4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电连接部件的横向剖视图;图5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电连接部件的竖向剖视图;图6是图1的局部结构放大图。附图标记说明:1-电池模组,2-电连接部件,21-电极接入端,22-FPC接入端,3-FPC,23-BDU连接端,24-BMS连接端,25-壳体,261-高压连接片,262-前端连接片,263-末端连接片,211-正极接入端,212-负极接入端,231-负极连接端,232-正极连接端,264-通讯模块,4-第一绝缘层,5-第二绝缘层,6-导电屏蔽层,7-汇流排,8-第三绝缘层,9-BMS,91-伸出连接器,251-定位柱,252-安装点,10-BDU。具体实施方式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参考图1-图6描述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电池包。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电池包可以包括:多个电池模组1和电连接部件2。如图1-图3所示,多个电池模组1并列排布。其中,多个电池模组1可沿电池包的长度方向或宽度方向紧贴排列。由于传统电池包内并排的多组电池模组之间需要预留高压铜排、低压采样线束的布置空间,导致占用电池包内较大的空间,由于电池包内的布置空间是有限的,因此,电池模组的布置空间就会有所减小,导致电池包的能量密度以及整体带电量较低。为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在电池包内设置了电连接部件2,并将电连接部件2设置在多个电池模组1的端部上,以实现与电池模组1的紧密连接,避免占用过多的布置空间,其中,电连接部件2上具有电极接入端21以及FPC(Flexiblecircuitboard,柔性电路板)接入端22,并且电极接入端21适于分别与多个电池模组1的多个极柱电连接,以将多个电池模组1进行串联,而FPC接入端22适于与多个电池模组1所对应的多个FPC3电连接,以实现FPC3采集信号的传输。即电连接部件2集成了传统电池包内高压铜排以及低压采样线束的功能,也可以说本专利技术的电连接部件2是将传统电池包内的高压铜排以及低压采样线束集成为一体,以避免占用电池包内过多的布置空间。由此,可有效减少电池模组1排布时电池模组1与电池模组1之间预留的间隙,利用此减少的间隙可以增加更多电池模组1的布置,以有效提高电池包的能量密度。其中,电池模组1的极柱可与电极接入端21进行插接配合,以便于安装,而FPC3端部的插接件适于与FPC接入端22进行插接配合,以便于安装。以上所述“极柱”不代表为柱状结构,还可为片状结构,因此不能理解为是对结构形状的一种限定。并且,由于传统电池包内布置的高压铜排以及低压采样线束较为分散,通常需要操作人员在装配时利用较长的时间去连接电池模组与电池模组之间的高压铜排,以及需要较长的时间去根据低压采样线束的走向去布置低压采样线束,因此导致无法实现自动化装配。而本专利技术实施例通过将传统的高压铜排以及低压采样线束集成为一个整体以形成电连接部件2这一个部件,因此可通过机器自动化的将电连接部件2快速的安装在电池模组1上,以有效节省电池包的组装时间,并且可节省安装成本。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电池包,该电池包通过将传统的高压铜排以及低压采样线束集成为一个整体以形成电连接部件2,并将电连接部件2设置在电池模组1的端部,以有效减少电池模组1之间的空隙,进而可有效提升电池包的能量密度,并且该电连接部件2还可进行自动化安装,以节省装配时长以及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池包,其特征在于,包括:/n多个电池模组(1),多个所述电池模组(1)并列排布;/n电连接部件(2),所述电连接部件(2)设置在多个所述电池模组(1)的端部上,所述电连接部件(2)上具有电极接入端(21)以及FPC接入端(22),所述电极接入端(21)适于分别与多个所述电池模组(1)的多个极柱电连接,所述FPC接入端(22)适于与多个所述电池模组(1)所对应的多个FPC(3)电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池包,其特征在于,包括:
多个电池模组(1),多个所述电池模组(1)并列排布;
电连接部件(2),所述电连接部件(2)设置在多个所述电池模组(1)的端部上,所述电连接部件(2)上具有电极接入端(21)以及FPC接入端(22),所述电极接入端(21)适于分别与多个所述电池模组(1)的多个极柱电连接,所述FPC接入端(22)适于与多个所述电池模组(1)所对应的多个FPC(3)电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包,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连接部件(2)上还具有BDU连接端(23)和BMS连接端(24),所述电池包的BDU(10)与所述BDU连接端(23)连接并通过所述电连接部件(2)与多个所述电池模组(1)的极柱电连接,所述电池包的BMS(9)与所述BMS连接端(24)连接并通过所述电连接部件(2)与多个所述FPC(3)电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包,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连接部件(2)包括:壳体(25)以及堆叠在所述壳体(25)内的电连接组件,所述壳体(25)连接在多个所述电池模组(1)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池包,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连接组件包括:连接片组件,所述连接片组件包括:高压连接片(261)、前端连接片(262)以及末端连接片(263),所述电极接入端(21)包括:正极接入端(211)和负极接入端(212),所述高压连接片(261)电连接在所述正极接入端(211)与所述负极接入端(212)之间,所述前端连接片(262)的一端与最前端的所述电池模组(1)的所述负极接入端(212)电连接,所述前端连接片(262)的另一端与所述BDU连接端(23)中的负极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宋海阳曹胜捷高升
申请(专利权)人:蜂巢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