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TE-coolerMOSFET结构及其制备、调节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功率器件领域,特别涉及TE-coolerMOSFET结构及其制备、调节方法。
技术介绍
基于SuperJunction技术的功率MOSFET(又称CoolMOS)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Rds(on)与BV的矛盾关系,在保持相同BV的情况下可以拥有更低的Rds(on),同时还具有更少的栅极电荷和输出电荷,这使得它有更快的开关速度以及更小的开关损耗。目前MOSFET的散热性差,若没有良好的散热措施,则MOSFET的温度可能达到或超过器件结温,从而导致器件性能的恶化以致损坏。为解决MOSFET器件的散热问题,公开号为CN208923102U,公开日为20190531的中国专利中公开了一种功率MOSFET器件散热装置,包括芯片封装壳及第一散热片。芯片封装壳用于封装芯片,芯片封装壳上设有S引脚和D引脚,第一散热片内置于所述芯片封装壳内,第一散热片紧贴于芯片S极,芯片封装壳朝向第一散热片的一面上开设有第一通孔,第一散热片背向所述芯片的一面与第一通孔相对设置,使第一散 ...
【技术保护点】
1.TE-cooler MOSFET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N型衬底(10);所述N型衬底(10)一侧设有若干交替的P区和N区形成的TE-cooler P/N结构;/n所述N型衬底(10)正面设有若干P阱(20);所述P阱(20)内设有源极(21);所述P阱(30)上设有栅极氧化层(30);所述栅极氧化层(30)一侧设有延伸至TE-cooler P/N结构正面的场氧化层(40);栅极氧化层(30)和场氧化层(40)上设有层间介质(50)、金属层(60)和第一钝化层(70);/n所述N型衬底(10)的背面设有漏极层(80);所述漏极层(80)和TE-cooler P/N结构背面 ...
【技术特征摘要】
1.TE-coolerMOSFET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N型衬底(10);所述N型衬底(10)一侧设有若干交替的P区和N区形成的TE-coolerP/N结构;
所述N型衬底(10)正面设有若干P阱(20);所述P阱(20)内设有源极(21);所述P阱(30)上设有栅极氧化层(30);所述栅极氧化层(30)一侧设有延伸至TE-coolerP/N结构正面的场氧化层(40);栅极氧化层(30)和场氧化层(40)上设有层间介质(50)、金属层(60)和第一钝化层(70);
所述N型衬底(10)的背面设有漏极层(80);所述漏极层(80)和TE-coolerP/N结构背面均设有第二钝化层(12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TE-coolerMOSFET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N型衬底(10)的背面与TE-coolerP/N结构的背面平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TE-coolerMOSFET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层间介质(50)的厚度为1-2μ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TE-coolerMOSFET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P区和N区的厚度均为7-10μ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TE-coolerMOSFET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场氧化层(40)的厚度为7450A-7550A。
6.如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TE-coolerMOSFET结构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步骤如下:
S10、在N型衬底上分别光刻注入第一离子和第二离子,然后往上生长的P区;并在光刻注入第三离子,然后往上生长N区;重复多次后退火,形成TE-cooler中的P/N结构;
S20、然后进行表面场氧化,形成场氧化层后再进行栅氧化层的生长,并淀积多晶硅,利用栅极光刻蚀刻形成栅极;形成栅极后注入第五离子后退火形成PW区;然后光刻注入第六离子形成N+发射区;然后再在表面生长层间介质后进行光刻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守一,陈思凡,蔡铭进,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芯达茂微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福建;35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