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散热器模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94056 阅读:23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散热器模块,包括一散热片,其特征在于, 所述散热片的底板侧边固定有夹板,所述夹板的一侧设置有至少一开口,该开口两边的边缘错开形成一导轨;以及 至少一安装板,固定于该散热器模块欲安装的设备相应位置,其边缘与所述夹板的导轨相配合。(*该技术在201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技术涉及一种用于电子电力设备散热的散热器模块,特别是涉及散热器模块的安装结构的改进。
技术介绍
目前,不管是在通讯还是在电力各行业的设备中,由于设备发热而需要安装各种散热器,而在常用的风扇散热结构中,散热片和散热风扇组成的散热器模块通常只是固定安装在设备上,比如用螺栓或焊固,这样的结构拆装困难。在一些需要24小时不间断工作的设备,如大型不间断电源(UPS)等,其缺陷明显,因为不管是日常维护还是更换零件,这些设备的持续工作时间要求较高,其停止工作的时间稍一延迟,可能会导致重大损失。因此,散热器模块的模块化快速拆装必然可以减少这些设备的停止工作时间。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散热器模块,通过在散热片的底板侧壁固定一夹板,该夹板的边缘设置至少一开口,该开口两侧的夹板边缘错开形成一导轨,以及与该导轨结构相配合的安装板固定在安装位置,以实现散热片与散热风扇的模块化结构,拆装所述散热器模块更方便。本技术的一种散热器模块,包括一散热片,其中,所述散热片的底板侧边固定有夹板,所述夹板的一侧设置有至少一开口,该开口两边的边缘错开形成一导轨;以及至少一安装板,固定于该散热器模块欲安装的设备相应位置,其边缘与所述夹板的导轨相配合。所述的散热器模块,其中,所述夹板的开口有三个,从而所述夹板的边缘交错形成导轨。所述的散热器模块,其中,所述夹板在开口处的边缘向外开放式翘曲。所述的散热器模块,其中,所述散热片底板侧壁上设置有至少两螺孔;及所述夹板上一侧设置有与上述两螺孔相适配的至少两安装螺孔;以及至少两螺栓,分别通过上述螺孔固定所述夹板和底板在一起。所述的散热器模块,其中,所述夹板的导轨向内安装,与所述夹板的边缘相配合。所述的散热器模块,其中,所述安装板有两片,分别具有一与所述夹板的向外安装的导轨相配合的边缘。所述的散热器模块,其中,在所述散热片一端侧安装有至少一散热风扇,该散热风扇正对所述散热片的气流通道。所述的散热器模块,其中,所述散热片安装风扇端还连接有一连接通道,其一侧从所述风扇倾斜连接到所述散热片的气流通道,并且截面与风扇及所述散热片安装好所述发热元件后的截面相等。所述的散热器模块,其中,所述风扇外罩上设置有一固定挂耳,该固定挂耳上设置有固定所述散热器模块的螺孔。所述的散热器模块,其中,所述散热片为铲齿散热片。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散热器模块,通过将该散热器模块的散热片的底板上的固定夹板的边缘开口形成导轨,在所述安装板的边缘推拉,实现了散热器模块的安装结构模块化,拆装方便,维护更快捷。以下结合附图,通过对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将使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及其他有益效果显而易见。附图中, 附图说明图1A示出的是本技术的散热器模块的立体示意图;图1B和图1C是图1A所示的散热器模块的远风扇端的俯视图和正侧面视图;图2A是本技术散热器模块的散热片的立体示意图;图2B是图2A所示的散热片的俯视图;图3A和图3E是本技术的散热器模块的夹板主视图和侧视图;图3B是图3A所示的夹板的立体示意图;图3C和图3D是图3A所示的夹板的开口放大示意图,示出了开口两边的交错夹板边缘及其翘曲边;图4示出的是本技术的散热器模块与安装板的配合示意图;图5A为图4所示本技术的散热器模块与安装板配合的侧视图;图5B为图5A所示本技术的散热器模块的夹板与安装板的配合放大图。具体实施方式下文,将详细描述本技术。本技术的散热器模块100,如图1A和图1B所示,包括一散热片110,尤其是铲齿散热片,如图2A和图2B所示的,由于其生产工艺的不同,铲齿散热片各散热侧壁受力较弱,不能用来固定整个散热器模块;但所述散热片底板101的侧边上可以固定一夹板220,如图3A所示,该夹板220一侧设置有至少一开口221,较好的是,设置三个开口221、222、223,该每一开口两边的夹板边缘错开,这样形成一个平直边缘的板件可以插入的导轨224;在该底板101的另一侧同样固定一夹板220;同时,一安装板140,如图4所示,通过其安装侧边上的螺孔固定,或一体设置于该电子电力设备的安装侧壁,如UPS的内壁的安装位置上,其两侧边缘与所述散热片110的导轨224相配合,以便整个散热器模块100可以推拉之下进行拆装操作。该夹板220在所述散热器模块100的外侧形成的导轨224,如图3E所示及图5A和图5B所示,其的宽度和深度可以是2~5毫米,但该数值不是本专利申请的限制保护范围。而且,在每一开口处的边缘,如图3A、图3C和图3D所示,夹板略向开口外作开放式翘曲,这样,不论从哪个方向将所述散热器模块100向安装板140推入时,翘曲的边缘可以引导安装板140的边缘沿导轨方向插入,更方便安装。所述夹板220固定于所述散热片110底板101侧边上,固定方式可以是但不限制于对应在所述夹板220和底板101的侧壁的安装位置上,分别至少设置两螺孔,如图2B和图3B所示,并用两螺栓分别将该夹板220固定在底板101的一侧壁上,由于底板101侧壁上的螺孔可以为盲孔,只需将两螺栓旋入固定即可。所述夹板220的安装方式有两种,其一是将该夹板220的导轨224方向向内安装,如图4所示,所述安装板可以采用一片或两片,两侧各具有一安装边,其上有固定螺孔,另两侧边缘可以与所述导轨224配合;其二是将该夹板220的导轨224方向向外安装,此时所述安装板可以采用两片,分别从上下两个方向限定所述导轨224在安装板的边缘上固定,如果采用一片则需要所述安装板的边缘向上和向内弯折两次,增加了安装的加工工序。值得注意的是,所述安装板可以是与所述设备内壁一体设置的,但这样会增加设备的加工程序;也可以是分成两部分,每部分具有一与所述导轨224相配合的边缘,可以平直或根据情况需要进行弯折,其本身通过螺丝固定或一体设置在所述设备的内壁,两者相较,平直的边缘更具有减少工序和加工难度的优点;相应的,所述夹板220的安装位置可以进行改变,以便适合安装板向内或向外边缘朝向。所述散热片110的一端侧安装有两风扇121和122,正对所述散热片的气流通道,通过连接通道130可以将用于散热的气流吹过上述散热通道。所述风扇的外罩上设置有一固定挂耳115,如图1C所示,其上设置有螺孔,利用该螺孔可以用螺栓将所述散热器模块100在推入所述安装板140两侧边缘后固定在所述设备的内壁上,以便加强固定所述散热器模块。在所述散热片110的安装风扇端还设置有用于安装把手160的对应凹陷部113及固定螺孔114,如图1B和图2A所示。在所述散热片110的背面是发热元件组150,其工作时产生的热量由所述风扇推动所述散热片110内的气流散发。该散热器模块100的安装在所述安装板140上可以不用螺丝固定,直接将导轨224沿所述安装板140的边缘推入即可实现符合要求的固定状态;而当拆卸该散热器模块100时,只需将所述散热器模块100从所述安装板140上拉出即可。使用固定固定挂耳115,可以增加固定的强度,但相应会增加拆装的程序,稍微延长工作时间。在所述散热器模块100的风扇端还设置有一用于连接所述散热片110和所述风扇121和122的连接通道130,如图1A所示,该通道的安装发热元件的一侧壁为倾斜连接所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戴怀宏唐子倩李泉明
申请(专利权)人:艾默生网络能源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