蒸发式换热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93938 阅读:17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蒸发式换热器,它以水为制冷介质,水从上罩壳顶板上安装的4~8只水喷头以及相连通的进水管进入,水喷在上罩壳内顶与换热体之间的网格板上再淋到换热体上,从室外空气进口引入新鲜空气经热交换从管状换热单元出口排出,被上罩壳右端弧形挡板的弧度挡成两股气流,一股进入室内,另一股进入换热器的夹板式换热单元吸附无纺纤维上蒸发出的水,再从下罩壳左端朝下的室外出风口排出,夹板式换热单元经热交换后温度降低,通过隔板的热传导使管状换热单元排出的气流温度降低,由此循环使进入室内的空气为新鲜低温空气。淋在换热体上富余的水,在重力作用下经波浪形板上通孔滴入积水盘中,顺排水口流出积存待循环利用。(*该技术在201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换热器,特别是一种用于空调器的换热装置。
技术介绍
换热器是一种实现热量从热流体传到冷流体的能量转换装置。根据 换热器的传热机理可分成导热、对流和幅射换热三种基本形式。巿售空 调器中的换热器普通采用辐射换热形式进行热置换,此形式的换热器主 体结构由折成多道弯的铜管和铜管外壁上附设的金属散热片组成。该结 构的换热器需配用压缩机向铜管内不断地注入化学液态制冷剂,以实现 循环热传导和热交换而制冷作业。尽管现有技术的换热器能够满足空调 器的制冷要求,但是,现有技术除需耗用大量的铜管制造外,还需配置 压缩机对化学液态制冷剂进行增压传输,其制造成本大、能耗髙,而且 使用对大气有污染的化学液态制冷剂。现有技术不能满足大众对空调的 消费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主要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出一种结构简单、耗铜材 少、能耗小、换热效率高、无环境污染的蒸发式换热器。本技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的实施而达到设计目标。 蒸发式换热器,它含有上罩壳、下罩壳、进水管、水喷头、换热体、 网格板和液态制冷介质。所述下罩壳为敞口矩形容器,右端底部设有积 水盘和排水口,左端底部设有朝下的室外出风口,朝右端面设有空气返 回口,下罩壳内腔安装换热体。所述上罩壳置于下罩壳之上且相互密封 配合,上罩壳左侧面设有室外空气进口,右侧伸出端设有朝下弯曲的弧形挡板。其改进之处是所述换热体是两种结构形式的换热单元组合体, 左右贯通的管状换热器单元与上下相通的夹板状换热单元相依且交替排 列。所述上罩壳内顶与换热体之间设有相平行的网格板,网格板上均布 通孔,上罩壳顶板上均匀安装4-8只水喷头以及相连通的进水管和液态 制冷介质。上述结构中的管状换热单元含有立放的防水板及两侧粘结波浪形 薄板和四周隔板。夹板状换热单元介于相邻管状换热单元之间,居中设 有立放的防水放及两侧粘结波浪形薄板,右端两侧的隔板相互平行呈开 口状,左端两侧的隔板内折弯合同三角形,相靠的端部密封连接。所述 波浪形薄板是一种无纺纤维铝箔复合板,板面均布通孔,有无纺纤维的 一面朝外,铝质的一面朝内。所述隔板的材质是销质薄板。所述液态制 冷介质为清水。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积极效果1、 不需配套压缩机,能耗小,运行成本低,噪声小;2、 不用化学液态制冷剂,用水作冷媒价格低廉,且无污染;3、 结构中不耗用铜材,制作成本低;4、 结构简单、易操作、使用寿命长。附图说明附图l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2是附图1的俯视图。具体实施方式附图所示的蒸发式换热器,它含有上罩壳l、下罩壳2、进水管3、 水喷头4、换热体5、网格板6和液态制冷介质7。所述下罩壳2为敞口 矩形容器,右端底部设有积水盘8和排水口 9,左端底部设有朝下的室 外出风口 ll,朝右端面设有空气返回口 10,下罩壳2内腔安装换热体5。 将上罩壳置于下罩壳2上且相互密封配合,上罩壳1左侧面设有室外空 气进口 12,右侧伸出端设有朝下弯曲的弧形出风口 13。在上罩壳1内顶 与换热体5之间设有相平行的网格板6,网格板6上均布通孔,上罩壳1顶板上均匀安装4~8只水喷头4,本实施例安装4只水喷头4,进水管3 连接水喷头4引入液态制冷介质7,本实施例中的液态制冷介质7是清水。 制冷时,通过进水管3引入清水7从水喷头4喷出,清水7从网格板6均 布的通孔中淋到换热体5上。另一方面从室外空气进口 12引入室外新鲜空 气,从换热体5左端进入各个管状换热单元14的进口,经热交换再从管状 右端出口流出,该气流被上罩壳1右侧伸出端朝下弯曲的弧形挡板13挡成 两股气流, 一股直接排到室内,另一股气流从下罩壳2朝右端面设有的空 气返回口 10进入换热体5的各个夹板式换热单元18,气流在夹板式换热单 元18内吸附无纺纤维铝箔板上蒸发出的水7,再从下罩壳2左端底部朝下 的室外出风口 ll排出,夹板式换热单元18经热交换后温度降低,通过隔 板17的热传导使管状换热单元14内的气流温度降低,进入室内的空气为 新鲜低温空气。淋在换热体5上的富余水在重力作用下,经防水板15两侧 的波浪形薄板16上通孔滴到积水盘8中,顺排水口 9流出积存待作循环使 用。本技术中仅需提供空气流动动力,功率小,耗能低,加之只用 水7作冷媒,无污染,其结构简单、易操作、运行费用低,特别适合作各种空调器的换热器。权利要求1、一种蒸发式换热器,它含有上罩壳(1)、下罩壳(2)、进水管(3)、水喷头(4)、换热体(5)、网格板(6)和液态制冷介质(7);所述下罩壳(2)为敞口矩形容器,右端底部设有积水盘(8)和排水口(9),左端底部设有朝下的室外出风口(11),朝右端面设有空气返回口(10),下罩壳(2)内腔安装换热体(5);所述上罩壳(1)置于下罩壳(2)之上且相互密封配合,上罩壳(1)左侧面设有室外空气进口(12),右侧伸出端设有朝下弯曲的弧形挡板(13);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体(5)是两种结构形式的换热单元组合体,左右贯通的管状换热单元(14)与上下相通的夹板状换热器(18)相依且交替排列;所述上罩壳(1)内顶与换热体(5)之间设有相平行的网格板(6),网格板(6)上均布通孔,上罩壳(1)顶板上均匀安装4~8只水喷头(4)以及相连通的进水管(3)和液态制冷介质(7)。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蒸发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管状 换热单元(14 )含有中部立放的防水板(15 )及两侧粘结波浪形薄板(i6 ) 和四周隔板(17),夹板状换热单元(18)介于相邻管状换热单元(14) 之间,居中设有立放的防水板U5)及两侧粘结波浪形薄板U6),右端 两侧的隔板(17)相平行呈开口状,左端两侧的隔板(17)内折弯合成 三角形,相靠的端部密封连接。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蒸发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波浪 形薄板(16)的材质是无纺纤维铝箔复合板,板面上均布通孔,有无纺 纤维的一面朝外,铝质的一面朝内。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蒸发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 (17)的材质是铝质薄板。5、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蒸发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液态制 冷介质(7)为清水。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蒸发式换热器,它以水为制冷介质,水从上罩壳顶板上安装的4~8只水喷头以及相连通的进水管进入,水喷在上罩壳内顶与换热体之间的网格板上再淋到换热体上,从室外空气进口引入新鲜空气经热交换从管状换热单元出口排出,被上罩壳右端弧形挡板的弧度挡成两股气流,一股进入室内,另一股进入换热器的夹板式换热单元吸附无纺纤维上蒸发出的水,再从下罩壳左端朝下的室外出风口排出,夹板式换热单元经热交换后温度降低,通过隔板的热传导使管状换热单元排出的气流温度降低,由此循环使进入室内的空气为新鲜低温空气。淋在换热体上富余的水,在重力作用下经波浪形板上通孔滴入积水盘中,顺排水口流出积存待循环利用。文档编号F28D3/00GK201066244SQ20072003744公开日2008年5月28日 申请日期2007年4月30日 优先权日2007年4月30日专利技术者严庆伟, 张圣龙, 靖 范 申请人:姜堰奥斯康电器制造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蒸发式换热器,它含有上罩壳(1)、下罩壳(2)、进水管(3)、水喷头(4)、换热体(5)、网格板(6)和液态制冷介质(7);所述下罩壳(2)为敞口矩形容器,右端底部设有积水盘(8)和排水口(9),左端底部设有朝下的室外出风口(11),朝右端面设有空气返回口(10),下罩壳(2)内腔安装换热体(5);所述上罩壳(1)置于下罩壳(2)之上且相互密封配合,上罩壳(1)左侧面设有室外空气进口(12),右侧伸出端设有朝下弯曲的弧形挡板(13);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体(5)是两种结构形式的换热单元组合体,左右贯通的管状换热单元(14)与上下相通的夹板状换热器(18)相依且交替排列;所述上罩壳(1)内顶与换热体(5)之间设有相平行的网格板(6),网格板(6)上均布通孔,上罩壳(1)顶板上均匀安装4~8只水喷头(4)以及相连通的进水管(3)和液态制冷介质(7)。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严庆伟张圣龙范靖
申请(专利权)人:姜堰奥斯康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2[中国|江苏]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