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隧道支撑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932658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17 19:58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隧道支撑装置,包括数组支撑板以及箱式的工作车,工作车的顶面和右侧均开口,工作车左侧的内壁上部轴承安装水平的第一转轴,第一转轴的外周轴承套装两根呈左右分布的套管,第一转轴的右端轴承安装轴承座,轴承座通过第一支架固定安装于工作车内底面,套管的顶部均固定安装活动端朝上的第一多级液压杆。本发明专利技术采用多块弧形的第一支撑板和两块竖直的第二支撑板插接组合成一个完整的贴合隧道内侧拱形的支撑结构,从而使得施工过程更为顺畅,且能够确保支撑的稳定性,从而能够提升支撑效果,采用第一多级液压杆与滚轮的配合依次对完成安装的支撑板进行推顶,再采用第二多级伸缩杆与夹持块、第三液压杆相配合的方式,能够有效的提升安装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隧道支撑装置
本专利技术属于隧道施工设备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隧道支撑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土木工程技术也在不断的提升,尤其是现在的隧道施工技术越来越成熟,现在的隧道大多修建成两侧竖直上部为拱形的结构,在隧道初步成形之后需要在隧道内安装贴合隧道形状的支撑装置,然后进行后续的施工,但是现有技术中对于隧道的支撑装置大多是采用人工的方式进行安装,由于隧道初步成形在安装支撑装置的过程中具有一定的安全风险,且现有技术中的支撑装置大多需要采用额外的支撑辅助设备,而支撑辅助设备容易对隧道内施工造成障碍,且现有技术中的支撑装置大多是在同一竖直面内进行分散支撑,从而使得支撑装置承受力不够,容易造成坍塌,存在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隧道支撑装置,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专利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隧道支撑装置,包括数组支撑板以及箱式的工作车,工作车的顶面和右侧均开口,工作车左侧的内壁上部轴承安装水平的第一转轴,第一转轴的外周轴承套装两根呈左右分布的套管,第一转轴的右端轴承安装轴承座,轴承座通过第一支架固定安装于工作车内底面,套管的顶部均固定安装活动端朝上的第一多级液压杆,第一多级液压杆活动端的左右两侧均轴承安装水平的第二转轴,第二转轴的外端均固定安装滚轮,工作车内设有驱动第一转轴转动的第一动力装置,第一转轴中部底面固定安装活动端朝下的第二多级液压杆,第二多级液压杆位于两套管之间,第二多级液压杆的活动端固定安装凹面朝上的弧形的夹持板,夹持板的左右两侧分别固定安装有活动端朝下的与之垂直的第三液压杆,夹持板的前侧固定安装两根呈左右对称分布的第三液压杆,夹持板的后侧中部固定安装一根第三液压杆,工作车内设有驱动位于前侧的套管转动的第二动力装置,工作车内设有驱动位于左侧的套管转动的第三动力装置,每组所述的支撑板均包括数块凹面朝上的弧形的第一支撑板和两块竖直的第二支撑板,第一支撑板与第二支撑板的横向长度相同,第一支撑板的前后两侧均开设弧形的第一盲孔,第一支撑板的前侧开设两个呈左右后对称分布的第一盲孔,第一支撑板的后侧中部开设一个第一盲孔,第一盲孔内均设有与之接触配合的插杆,插杆的外端均位于对应的第一盲孔外侧,第一支撑板的凹面对应第一盲孔的位置均开设与第一支撑板凹面垂直的第一插孔,第一插孔与第三液压杆一一对应,第一插孔均与对应的第一盲孔相通,插杆的内端均固定连接钢绳的一端,钢绳的另一端均固定连接对应的第一插孔的侧壁,插杆的内端均固定连接弹簧的一端,弹簧的另一端均固定连接对应的第一盲孔的内端侧壁,第一支撑板的前后两侧均开设弧形的第二盲孔,第一支撑板的前侧中部开设一个第二盲孔,第一支撑板的后侧开设两个呈左右对称分布的第二盲孔,第一支撑板一侧的第二盲孔与第一支撑板另一侧的第一盲孔的位置一一对应,一块第一支撑板的插杆能够分别与位于其两侧的第一支撑板的第二盲孔插接配合,第二支撑板的上部均开设竖向的第三盲孔,一块第二支撑板的顶面开设呈前后对称分布的两个第三盲孔,另一块第二支撑板的顶面开设一个第三盲孔,第三盲孔能够与第一支撑板对应侧的插杆插接配合,第二支撑杆的顶面分别能与第一支撑板的一侧插接配合,第一支撑板凹面朝下呈环形排列拼接与第二支撑板插接配合能够形成隧道的拱形部和竖直部,工作车的左右侧壁的顶面均开设前后通透的第二凹槽,第二凹槽横向长度大于第一支撑板的横向长度;两第一多级液压杆均位于两第二凹槽之间,两第一多级液压杆之间的距离小于第一支撑板前后方向的长度;工作车的前后两侧均通过第三支架固定安装两根呈左右对称分布的活动端朝下的第四液压杆,第四液压杆的活动端均固定安装水平的底板,第一动力装置、第二动力装置、第三动力装置分别与电源连接。如上所述的一种隧道支撑装置,所述的工作车的内底面开设两个呈左右分布的前后方向的第一透槽,第一透槽内均轴承安装水平的第一链辊,两第一链辊之间通过第一链板连接,工作车设有驱动第一链辊转动的第四动力装置,第一链板位于第一多级液压杆的下方,工作车的前后两侧均开设两条呈上下对称分布的水平的第二透槽,第二透槽均位于第一支架的右侧,第二透槽内均轴承安装水平的第二链辊,位于同侧的两第二链辊之间通过第二链板连接,第二链板的外侧均固定安装数根沿其长度方向分布的水平的支撑块,两第二链板的支撑块一一对应,两第二链板相对应的两支撑块之间的最小距离小于第一支撑板前后方向的长度,两第二链板之间设有数块呈上下堆叠排列的凹面朝上的第一支撑板,相邻的两支撑块之间设有一块第一支撑板,第一支撑板的插杆均位于对应侧的两支撑块之间,第一支撑板均位于第一链板上方,工作车两侧均设有驱动对应侧的第二链辊转动的第五动力装置,第四动力装置、第五动力装置均分别与电源连接。如上所述的一种隧道支撑装置,所述的第三液压杆的活动端均为凸面朝下的弧形结构。如上所述的一种隧道支撑装置,所述的第一动力装置包括第一电机、第一带轮、第二带轮、第一皮带,工作车的内底面后侧固定安装输出轴朝左的第一电机,第一电机的输出轴固定安装第一带轮,第一转轴的后端外侧固定套装第二带轮,第一带轮与第二带轮之间通过第一皮带连接,第一电机与电源连。如上所述的一种隧道支撑装置,所述的第二动力装置包括第二电机、第三带轮、第四带轮、第二皮带,工作车内右侧壁通过第二支架固定安装输出轴朝右的第二电机,第二电机的输出轴固定安装第三带轮,位于第一转轴后侧的套管的后侧外周固定套装第四带轮,第三带轮与第四带轮之间通过第二皮带连接,第二电机与电源连接。如上所述的一种隧道支撑装置,所述的第三动力装置包括第三电机、第五带轮、第六带轮、第三皮带,工作车内右侧壁通过第三支架固定安装输出轴朝左的第三电机,第三电机的输出轴固定套装第五带轮,位于第一转轴前侧的套管的前侧外周固定套装第六带轮,第五带轮与第六带轮之间通过第三皮带连接,第三电机与电源连接。本专利技术的优点是:本专利技术适用于初步成形隧道的支撑;初始状态时,第一多级液压杆、第二多级液压杆均处于收缩状态,且第一多级液压杆的活动端均朝下,钢绳处于拉直状态,弹簧处于压缩状态,插杆的外端均位于对应的第一支撑板外侧;在使用时,工作人员先将顶面开设一个第三盲孔的第二支撑板固定安装于隧道内一侧的竖直部,使得该第二支撑板的外侧与隧道的竖直部接触配合;然后工作人员将工作车移动至第二支撑板所在的拱形的圆心处正下方,然后使得第四液压杆伸长,使得底板底面与隧道底面接触配合,从而整个装置均被第四液压杆向上撑起,从而使得第一转轴与隧道拱形的圆心同轴,工作人员将第一支撑板凹面朝上搬放在夹持板的正下方,且第一弧形板只有一个第二盲孔的一侧朝左,然后工作人员使得第二多级液压杆伸长,从而使得夹持板的凸面与第一支撑板的凹面贴合,然后在使得第三液压杆均伸长,由于第三液压杆与第一支撑板顶面的第一插孔相对应,且第三液压杆均与夹持板的凹面垂直,第三液压杆伸长插入第一支撑板对应的第一插孔内,第三液压杆插入对应的第一插孔内的同时向下顶压钢绳,从而使得钢绳随第三液压杆的活动端向下移动,钢绳的移动拉动对应的插杆沿对应的第一盲孔向内侧移动,继续压缩对应的弹簧,从而使得插杆的外端移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隧道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数组支撑板(14)以及箱式的工作车(3),工作车(3)的顶面和右侧均开口,工作车(3)左侧的内壁上部轴承安装水平的第一转轴(4),第一转轴(4)的外周轴承套装两根呈左右分布的套管(5),第一转轴(4)的右端轴承安装轴承座(7),轴承座(7)通过第一支架(6)固定安装于工作车(3)内底面,套管(5)的顶部均固定安装活动端朝上的第一多级液压杆(8),第一多级液压杆(8)活动端的左右两侧均轴承安装水平的第二转轴(9),第二转轴(9)的外端均固定安装滚轮(10),工作车(3)内设有驱动第一转轴(4)转动的第一动力装置,第一转轴(4)中部底面固定安装活动端朝下的第二多级液压杆(11),第二多级液压杆(11)位于两套管(5)之间,第二多级液压杆(11)的活动端固定安装凹面朝上的弧形的夹持板(12),夹持板(12)的左右两侧分别固定安装有活动端朝下的与之垂直的第三液压杆(13),夹持板(12)的前侧固定安装两根呈左右对称分布的第三液压杆(13),夹持板(12)的后侧中部固定安装一根第三液压杆(13),工作车(3)内设有驱动位于前侧的套管(5)转动的第二动力装置,工作车(3)内设有驱动位于左侧的套管(5)转动的第三动力装置,每组所述的支撑板(14)均包括数块凹面朝上的弧形的第一支撑板(1)和两块竖直的第二支撑板(2),第一支撑板(1)与第二支撑板(2)的横向长度相同,第一支撑板(1)的前后两侧均开设弧形的第一盲孔(15),第一支撑板(1)的前侧开设两个呈左右后对称分布的第一盲孔(15),第一支撑板(1)的后侧中部开设一个第一盲孔(15),第一盲孔(15)内均设有与之接触配合的插杆(16),插杆(16)的外端均位于对应的第一盲孔(15)外侧,第一支撑板(1)的凹面对应第一盲孔(15)的位置均开设与第一支撑板(1)凹面垂直的第一插孔(17),第一插孔(17)与第三液压杆(13)一一对应,第一插孔(17)均与对应的第一盲孔(15)相通,插杆(16)的内端均固定连接钢绳(18)的一端,钢绳(18)的另一端均固定连接对应的第一插孔(17)的侧壁,插杆(16)的内端均固定连接弹簧(19)的一端,弹簧(19)的另一端均固定连接对应的第一盲孔(15)的内端侧壁,第一支撑板(1)的前后两侧均开设弧形的第二盲孔(20),第一支撑板(1)的前侧中部开设一个第二盲孔(20),第一支撑板(1)的后侧开设两个呈左右对称分布的第二盲孔(20),第一支撑板(1)一侧的第二盲孔(20)与第一支撑板(1)另一侧的第一盲孔(15)的位置一一对应,一块第一支撑板(1)的插杆(16)能够分别与位于其两侧的第一支撑板(1)的第二盲孔(20)插接配合,第二支撑板(2)的上部均开设竖向的第三盲孔(21),一块第二支撑板(2)的顶面开设呈前后对称分布的两个第三盲孔(21),另一块第二支撑板(2)的顶面开设一个第三盲孔(21),第三盲孔(21)能够与第一支撑板(1)对应侧的插杆(16)插接配合,第二支撑杆(2)的顶面分别能与第一支撑板(1)的一侧插接配合,第一支撑板(2)凹面朝下呈环形排列拼接与第二支撑板(2)插接配合能够形成隧道的拱形部和竖直部,工作车(3)的左右侧壁的顶面均开设前后通透的第二凹槽(22),第二凹槽(22)横向长度大于第一支撑板(1)的横向长度;两第一多级液压杆(8)均位于两第二凹槽(22)之间,两第一多级液压杆(8)之间的距离小于第一支撑板(1)前后方向的长度;工作车(3)的前后两侧均通过第三支架固定安装两根呈左右对称分布的活动端朝下的第四液压杆(41),第四液压杆(41)的活动端均固定安装水平的底板(42),第一动力装置、第二动力装置、第三动力装置分别与电源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隧道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数组支撑板(14)以及箱式的工作车(3),工作车(3)的顶面和右侧均开口,工作车(3)左侧的内壁上部轴承安装水平的第一转轴(4),第一转轴(4)的外周轴承套装两根呈左右分布的套管(5),第一转轴(4)的右端轴承安装轴承座(7),轴承座(7)通过第一支架(6)固定安装于工作车(3)内底面,套管(5)的顶部均固定安装活动端朝上的第一多级液压杆(8),第一多级液压杆(8)活动端的左右两侧均轴承安装水平的第二转轴(9),第二转轴(9)的外端均固定安装滚轮(10),工作车(3)内设有驱动第一转轴(4)转动的第一动力装置,第一转轴(4)中部底面固定安装活动端朝下的第二多级液压杆(11),第二多级液压杆(11)位于两套管(5)之间,第二多级液压杆(11)的活动端固定安装凹面朝上的弧形的夹持板(12),夹持板(12)的左右两侧分别固定安装有活动端朝下的与之垂直的第三液压杆(13),夹持板(12)的前侧固定安装两根呈左右对称分布的第三液压杆(13),夹持板(12)的后侧中部固定安装一根第三液压杆(13),工作车(3)内设有驱动位于前侧的套管(5)转动的第二动力装置,工作车(3)内设有驱动位于左侧的套管(5)转动的第三动力装置,每组所述的支撑板(14)均包括数块凹面朝上的弧形的第一支撑板(1)和两块竖直的第二支撑板(2),第一支撑板(1)与第二支撑板(2)的横向长度相同,第一支撑板(1)的前后两侧均开设弧形的第一盲孔(15),第一支撑板(1)的前侧开设两个呈左右后对称分布的第一盲孔(15),第一支撑板(1)的后侧中部开设一个第一盲孔(15),第一盲孔(15)内均设有与之接触配合的插杆(16),插杆(16)的外端均位于对应的第一盲孔(15)外侧,第一支撑板(1)的凹面对应第一盲孔(15)的位置均开设与第一支撑板(1)凹面垂直的第一插孔(17),第一插孔(17)与第三液压杆(13)一一对应,第一插孔(17)均与对应的第一盲孔(15)相通,插杆(16)的内端均固定连接钢绳(18)的一端,钢绳(18)的另一端均固定连接对应的第一插孔(17)的侧壁,插杆(16)的内端均固定连接弹簧(19)的一端,弹簧(19)的另一端均固定连接对应的第一盲孔(15)的内端侧壁,第一支撑板(1)的前后两侧均开设弧形的第二盲孔(20),第一支撑板(1)的前侧中部开设一个第二盲孔(20),第一支撑板(1)的后侧开设两个呈左右对称分布的第二盲孔(20),第一支撑板(1)一侧的第二盲孔(20)与第一支撑板(1)另一侧的第一盲孔(15)的位置一一对应,一块第一支撑板(1)的插杆(16)能够分别与位于其两侧的第一支撑板(1)的第二盲孔(20)插接配合,第二支撑板(2)的上部均开设竖向的第三盲孔(21),一块第二支撑板(2)的顶面开设呈前后对称分布的两个第三盲孔(21),另一块第二支撑板(2)的顶面开设一个第三盲孔(21),第三盲孔(21)能够与第一支撑板(1)对应侧的插杆(16)插接配合,第二支撑杆(2)的顶面分别能与第一支撑板(1)的一侧插接配合,第一支撑板(2)凹面朝下呈环形排列拼接与第二支撑板(2)插接配合能够形成隧道的拱形部和竖直部,工作车(3)的左右侧壁的顶面均开设前后通透的第二凹槽(22),第二凹槽(22)横向长度大于第一支撑板(1)的横向长度;两第一多级液压杆(8)均位于两第二凹槽(22)之间,两第一多级液压杆(8)之间的距离小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争魏道凯石进水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交通职业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