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陈高山专利>正文

可折合的坐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9268 阅读:28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可折合的坐躺装置,包含二前脚杆及二后脚杆、固定在前、后脚杆底端的下杆套,以及活动套设在前、后脚杆的上杆套,四组枢接架的上下端分别枢接在上杆套、下杆套上,于二后脚杆底部枢设有二背撑杆,于左右两侧设有二扶手杆,每一扶手杆的前段可解脱地套设在前脚杆上,后段套设在后脚杆上,而后端枢接在背撑杆上,该二背撑杆之间连结一连结杆,于上述各杆间连接有一持撑垫。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折合形状易于收存并兼具使用舒适性。(*该技术在201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躺椅,特别是一种可折合的坐躺装置。以往的折合椅可参考本申请人所申请的台湾第88209218号新型专利申请案,日本第3066536号新型专利案,中国第99254498号新型专利申请案,德国第29922860.6号新型专利案,美国第08/382517号专利技术专利已核准案(以下简称前案),该前案主要系针对一般可收合的椅子系将座椅部旋摆向椅背,同时两前侧椅脚靠向后侧椅脚,最后收合成一几乎呈平面的状态,以方便收藏,但是上述平面状的收合形状仍维持原来展开时的宽度,使得在收存时仍具有一定的限制,所以业者设计了一种在收合后其长度及宽度皆能缩小的椅子。参阅附图说明图1所示,该种以往折合椅1系包含一脚架杆组11、四组杆套12、四组枢接架13、一座垫14、一靠背垫15及二条扶手带16。请配合图2所示,要收合以往折合椅1时,将每一上杆套122连带座垫14的四角端上移,此时每一组枢接架13的两支杆131间渐趋平行,而四脚杆111、112就同时向中央靠合,该座垫14及靠背垫15也随之被收合,待收合完毕后,整体形状无论长度或宽度均小于展开时大小而易于收藏,上述以往折合椅1虽可以达到收合形状易于收存的功效,但是由于各支杆131相对较长,因此前脚杆111必须提供足够的长度,使上杆套122可持续上移直到各脚杆111、112靠合完毕,所以在以往折合椅1展开时,固设于前脚杆111顶端的扶手带16与座垫14间的距离过大,导致使用者在坐上以往折合椅1后,双手必须抬到相当高度来靠放在扶手带16上,但是,上述双手靠放的位置过高不符合人体工学,因此设计上避开使用硬杆式的扶手杆而采用软带式扶手带,但是缺乏刚硬的扶手支撑,整体结构较不稳固,使得使用者在坐靠时产生不适,这是以往折合椅1为配合收合效果而无法顾及使用的舒适性而有待改善的地方。而台湾第88209218号新型专利案,请参阅图3、4、5、6,该以往的折合椅2可供人坐靠,其包含一脚架杆组21、四组杆套22、四组枢接架23、一座垫24、一靠背垫25及二扶手杆26。该前案在收合时,先以扶手杆26上的一枢接处261为支点,将扶手杆26的一套块262自脚架杆组21的一前脚杆211顶端拉起,并借扶手杆26上的一旋转环263将扶手杆26水平旋转摆向折合椅2后方,再释放扶手杆26使之自然旋摆下垂,接着收合二前脚杆211及二后脚杆212,并使每一组杆套22的一上杆套221上移,待套在后脚杆212上的上杆套221的第一缺口222,以及套在后脚杆212上的一套环223的的一第二缺口224(详见图5所示)陆续经过后脚杆212上的定位销213时,上述套环223会将旋转环263向上顶移,每一上杆套221及旋转环263持续上移直到枢接架23的二支杆231趋近直立平行而完成收合,收合的形状大小会小于展开时的长度及宽度而易于收存,此时,位于前脚杆211的上杆套221的顶端位置高于前脚杆211顶端,而自上杆套221底端向下延伸的一套管225底端位置低于前脚杆211的顶端。因此借由上述的说明可知,由于上述套管225的设计,使得即使在收合过程中,位于前脚杆211的上杆套221已上推到前脚杆211顶端的上方,但是前脚杆211的顶端仍位于套管225内,而不致使上杆套221脱离前脚杆211,所以该前案前脚杆211的高度可小于以往前脚杆111高度,也因而使设在前脚杆211顶端的扶手杆26位置可降低,该扶手杆26与座垫24之间的距离更因此可缩到理想的大小,增加使用者的坐靠舒适性。因此脚杆高度的降低而使扶手杆26随之可降低,并且扶手杆26因其与后脚杆212的水平方向与上下方向均为枢接结构而可方便随折合椅2主体一起收折成束立状。前述折合椅大抵上是正坐型的椅子,既然扶手杆的高度可降低,则此功能大大提高此种折合椅设计成低高度休闲式躺椅的可能性,但是要增设可靠躺的装置,却必须同时考虑到所增设的装置能配合原折合椅本体而仍能随之一齐收折的问题。因此,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供人歇息用的可折合的坐躺装置,具有倾斜靠背以利使用者躺靠,不仅易于折合、易于收存并兼具使用的舒适性。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可折合的坐躺装置,其包含一脚架杆组,包含直立排列成方形的二前脚杆及二后脚杆;四组杆套,每一组杆套包含一固定在上述前、后脚杆底端的下杆套,以及一活动套设在上述前、后脚杆外围并可上下位移的上杆套,位于二前脚杆上的上杆套又分别向下延伸出一环绕在前脚杆外围的套管;四组枢接架,每一组枢接架呈X形状,其上下端分别枢接在两相邻脚杆的上杆套、下杆套上,其特征在于其更包括有于二后脚杆底部分别对应枢设有二背撑杆,该背撑杆往上倾斜延伸,背撑杆中段活套一环套,于左右两侧分别设有二扶手杆,每一扶手杆的前段为可解脱地套设在前脚杆杆顶上,后段为可解脱地套设在后脚杆杆顶上,而后端枢接在相对背撑杆的环套上,该二背撑杆上段之间连结有一连结杆,其中一端为可解脱地套设于其中一背撑杆上段,另一端则枢设或套设于另一背撑杆上段,由该二后脚杆上的上杆套分别向下延伸有二环绕在后脚杆外围的套管,于上述前、后脚杆、背撑杆、连结杆间连接有一呈展开状的持撑垫。综上所述,本技术可折合的坐躺装置的脚杆高度可降低而使扶手杆随之降低,并且扶手杆可方便随折合椅主体一起收折,本技术可使该坐躺装置具备有倾斜靠背以利使用者躺靠,而提供一种更适合休闲用的可折合的坐躺装置。除折合形状易于收存并兼具使用舒适性等功效。下面通过最隹实施例及附图对本技术的可折合的坐躺装置进行详细说明,附图中图1是一种以往折合椅的使用示意图。图2是一种以往折合椅收合的侧视图。图3是另一种以往折合椅的立体图。图4是图3的折合椅侧视图。图5足图3的折合椅后脚杆上的上杆套的放大分解图。图6是图3的折合椅收合完成的侧视图。图7是本技术一较隹可行实施例的立体图。图8是本技术一较隹可行实施例的侧视图。图9是本技术一较隹可行实施例后脚杆上的上杆套的放大分解图。图10是本技术一较隹可行实施例收合完成的侧视图。参阅图7、8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可折合的坐躺装置3仍以一折合椅为实施例,可供人坐靠倾躺,其包含一脚架杆组31、四组杆套32、四组枢接架33、二背撑杆34、二扶手杆35、一连结杆36及一持撑垫37。该脚架杆组31包含直立排列成方形的二前脚杆311及二后脚杆312。配合图9所示,每一组杆套32包含一固定在上述前、后脚杆311、312底端的下杆套321,以及一活动套设在上述前、后脚杆311、312外围并可上下位移的上杆套322,每一上杆套322包含一活动套设于前、后脚杆311、312外围的套筒323,及一固接于套筒323上方并活动套设于前、后脚杆311、312外围的金属套环324,该套环324与套筒323固接的方式,是利用套环324底端的一凹槽(图未示)套设在套筒323顶端一外径较小的突环325外围,再以固定销(图未示)径向贯穿套环324及套筒323以将二者固定连接,或是以束紧的方式固定,每一套筒323又分别向下延伸出一环绕对应前、后脚杆311、312外围的套管326,每一套环324更向外延伸一具有一开孔327的穿合部328。每一组枢接架33具有二相互交叉枢接形成X形状的支杆331,每一支杆331的二杆端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可折合的坐躺装置,其包含:一脚架杆组,包含直立排列成方形的二前脚杆及二后脚杆;四组杆套,每一组杆套包含一固定在上述前、后脚杆底端的下杆套,以及一活动套设在上述前、后脚杆外围并可上下位移的上杆套,位于二前脚杆上的上杆套又分别向下延 伸出一环绕在前脚杆外围的套管;四组枢接架,每一组枢接架呈X形状,其上下端分别枢接在两相邻脚杆的上杆套、下杆套上,其特征在于:其更包括有:于二后脚杆底部分别对应枢设有二背撑杆,该背撑杆往上倾斜延伸,背撑杆中段活套一环套,于左右两侧分别 设有二扶手杆,每一扶手杆的前段为可解脱地套设在前脚杆杆顶上,后段为可解脱地套设在后脚杆杆顶上,而后端枢接在相对背撑杆的环套上,该二背撑杆上段之间连结有一连结杆,其中一端为可解脱地套设于其中一背撑杆上段,另一端则枢设或套设于另一背撑杆上段,由该二后脚杆上的上杆套分别向下延伸有二环绕在后脚杆外围的套管,于上述前、后脚杆、背撑杆、连结杆间连接有一呈展开状的持撑垫。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高山
申请(专利权)人:陈高山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