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商务车的车顶隔热控温系统及其控制安装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4926226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17 19:1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商务车的车顶隔热控温系统及其控制安装方法,包括温控系统、车顶外壳、内衬和固定连接在车顶外壳和内衬之间的温控装置,所述温控装置包括进气主管和出气主管,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汽车配件技术领域。该基于商务车的车顶隔热控温系统及其控制安装方法,通过在车顶外壳和内衬之间设置温控装置,温控装置同时具备降温和保温的效果,其内的热空气管和冷空气管分别可导入热气和冷气,而在导入冷气时,第一分流管与第二分流管的通孔与散热管连通,冷空气的进气量大,流经的路径较短,可快速带走热量,散热效率高;而在通入热气时,可有效的对车顶外壳和内衬之间的空腔进行保温,进而隔绝车外的低温,两种模式适用性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商务车的车顶隔热控温系统及其控制安装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汽车配件
,具体为一种基于商务车的车顶隔热控温系统及其控制安装方法。
技术介绍
汽车定义:由动力驱动,具有4个或4个以上车轮的非轨道承载的车辆,主要用于:载运人员和(或)货物;牵引载运人员和(或)货物的车辆;特殊用途。商务车-MPV,即多用途汽车。它集轿车、旅行车和厢式货车的功能于一身,车内每个座椅都可调整,并有多种组合的方式,例如可将中排座椅靠背翻下即可变为桌台,前排座椅可作180度旋转等。近年来,MPV趋向于小型化,并出现了所谓的S—MPV,S是小(Small)的意思,S-MPV车长一般在(4.2—4.3)m之间,车身紧凑,一般为(5-7)座。现有的汽车外表面材质一般为金属,导热性能强,尤其是一些黑色的车辆,在阳光暴晒下,车体温度高,进而会导致车内部的温度也非常高,究其原因是车体尤其是车顶的隔热效果较差,热量不经过阻挡而使大部分传导致车内,而在冬天又会因为隔热效果差而使车内温度向外面传导。
技术实现思路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基于商务车的车顶隔热控温系统及其控制安装方法,解决了车体尤其是车顶的隔热效果较差,热量不经过阻挡而使大部分传导致车内,而在冬天又会因为隔热效果差而使车内温度向外面传导的问题。(二)技术方案为实现以上目的,本专利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基于商务车的车顶隔热控温系统,包括温控系统、车顶外壳、内衬和固定连接在车顶外壳和内衬之间的温控装置,所述温控装置包括进气主管和出气主管,且进气主管和出气主管之间连通有散热管,所述进气主管和出气主管的内部分别转动连接有第一分流管和第二分流管,所述第一分流管的后侧与第二分流管的前侧均开设有与散热管连通的通孔,所述第一分流管的底部与第二分流管的顶部均设置有弧形凹槽,所述出气主管的左端连通有出气管,所述进气主管的左端连通有管道接头,所述管道接头的左端连通有三通管,且三通管的前后两端分别连通有热空气管和冷空气管,所述热空气管和冷空气管上均固定连接有电磁阀,所述第一分流管和第二分流管的右端均固定连接有转轴,两个所述转轴的右端分别贯穿进气主管和出气主管的右端并延伸至进气主管和出气主管的外部,两个所述转轴的表面且位于进气主管和出气主管外部的一端均固定连接有带轮,且两个带轮之间传动连接有齿轮带。优选的,所述内衬的顶部且位于齿轮带的右侧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安装板,所述安装板的左侧固定连接有电动推杆,所述电动推杆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推动块,且推动块的内表面与齿轮带上半部分的表面固定连接。优选的,所述第一分流管和第二分流管的左端均开口设置,右端均为封堵设置,所述凹槽的两侧延伸至相邻两根散热管的两侧。优选的,所述散热管并列等距设置有多根,所述散热管的外部套设有软金属导热带,所述软金属导热带的上下两侧且位于散热管之间的部分通过金属扣固定连接。优选的,所述冷空气管和热空气管远离三通管的一端均连通有排风扇,所述冷空气管一端排风扇的右侧连通有冷凝箱,所述冷凝箱包括散热金属外壳,所述散热金属外壳的内部滑动连接有圆筒,且圆筒的两端均为凹陷设置。优选的,所述圆筒的左右内壁之间连通有冷凝管,所述散热金属外壳的右侧卡接有可拆卸过滤罩,所述可拆卸过滤罩的内部固定连接有滤网,所述散热金属外壳内表面的右侧固定连接有密封圈,且可拆卸过滤罩的外表面开设有与密封圈相适配的环槽。优选的,所述内衬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固定座,且固定座设置有多个,所述进气主管和出气主管的一侧均通过螺栓与固定座固定连接,中间所述固定座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温度传感器。优选的,所述温控系统包括微处理器、数据对比模块、反馈元件、控制按键和温度指示灯,所述微处理器的输出端分别与数据对比模块、温度指示灯和排风扇的输入端电性连接,所述数据对比模块的输出端与反馈元件的输入端电性连接,所述反馈元件、控制按键和温度传感器的输出端均与微处理器的输入端电性连接。本专利技术还公开了一种基于商务车的车顶隔热控温系统的控制安装方法,步骤一:先用螺栓将温控装置的进气主管、出气主管、散热管、安装板和温度传感器部分固定在内衬顶部,然后将内衬安装进车框架内,再将热空气管一端的排风扇引导至车辆水箱外侧并固定,然后将冷空气管一端的冷凝箱引导至车辆底部并固定,然后将相关的电路元器件用导线接通。步骤二:温度传感器实时监测车顶外壳与内衬之间空腔内的空气温度,并将数值传输至微处理器进行处理,微处理器将数据传输至数据对比模块,与预先设定的温度阈值进行对比,当温度高过预先设定值时,微处理器控制表面高温的温度指示灯亮起提醒驾驶员,反馈元件反馈相应的电信号,若此时温控系统处于智能状态,则系统自动控制电动推杆做出相应动作,若处于手动状态,可人工按下指定的控制按键,使微处理器控制电动推杆做出相应动作,同时启动冷空气管上的电磁阀。步骤三:电动推杆受到高温指令后带动的活塞杆伸长,通过推动块推动齿轮带转动,进而带动前后两个带轮转动,利用转轴带动第一分流管和第二分流管同步转动,使其上的通孔与散热管导通,同时启动冷空气管一端的排风扇工作,排风扇通过冷凝箱抽取外界空气,外界空气先通过滤网过滤后分成多股进入冷凝管内,由冷凝管吸收空气热量并传输至圆筒内部的冷凝液中,再由外界高速流动的空气将热量带走,经过冷却后的空气通过冷空气管和管道接头排到进气主管内部,然后经过第一分流管分散到多根散热管内,吸收车顶内的热量,然后空气汇集至第二分流管内,并从出气管排出到车外。步骤四:当检测到的温度过低时,人工或只能启动低温模式,关闭冷空气管上的电磁阀,启动热空气管上的电磁阀,同时启动电动推杆收缩,进而通过推动块拉动齿轮带反向转动,使第一分流管和第二分流管反向转动,将其上的弧形凹槽切换至对准散热管的位置,然后启动热空气管一端的排风扇,将外界空气抽入,外界空气经过水箱时吸收其产生的高温,形成热空气通过热空气管和管道接头传输至进气主管内,然后进入左侧第一根散热管内,再通过第二分流管表面的左侧第一个弧形凹槽导入第二根散热管内,以次类推,热空气依次经过所有的散热管,将热量充分散出到车顶内,最后进入第二分流管内部,由出气管排出。优选的,所述步骤一中冷凝箱安装前,需将其端部的可拆卸过滤罩拆下,将其内的圆筒取出,取下其顶部的胶塞,向圆筒内注入冷凝液,且可拆卸过滤罩需定期拆卸清洗。(三)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基于商务车的车顶隔热控温系统及其控制安装方法。与现有技术相比,具备以下有益效果:(1)、该基于商务车的车顶隔热控温系统及其控制安装方法,通过固定连接在车顶外壳和内衬之间的温控装置,温控装置包括进气主管和出气主管,且进气主管和出气主管之间连通有散热管,进气主管和出气主管的内部分别转动连接有第一分流管和第二分流管,第一分流管的后侧与第二分流管的前侧均开设有与散热管连通的通孔,第一分流管的底部与第二分流管的顶部均设置有弧形凹槽,出气主管的左端连通有出气管,进气主管的左端连通有管道接头,管道接头的左端连通有三通管,且三通管的前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商务车的车顶隔热控温系统,包括温控系统(1)、车顶外壳(2)、内衬(3)和固定连接在车顶外壳(2)和内衬(3)之间的温控装置(4),其特征在于:所述温控装置(4)包括进气主管(5)和出气主管(6),且进气主管(5)和出气主管(6)之间连通有散热管(7),所述进气主管(5)和出气主管(6)的内部分别转动连接有第一分流管(8)和第二分流管(9),所述第一分流管(8)的后侧与第二分流管(9)的前侧均开设有与散热管(7)连通的通孔(10),所述第一分流管(8)的底部与第二分流管(9)的顶部均设置有弧形凹槽(11),所述出气主管(6)的左端连通有出气管(12),所述进气主管(5)的左端连通有管道接头(13),所述管道接头(13)的左端连通有三通管(14),且三通管(14)的前后两端分别连通有热空气管(15)和冷空气管(16),所述热空气管(15)和冷空气管(16)上均固定连接有电磁阀(17),所述第一分流管(8)和第二分流管(9)的右端均固定连接有转轴(18),两个所述转轴(18)的右端分别贯穿进气主管(5)和出气主管(6)的右端并延伸至进气主管(5)和出气主管(6)的外部,两个所述转轴(18)的表面且位于进气主管(5)和出气主管(6)外部的一端均固定连接有带轮(19),且两个带轮(19)之间传动连接有齿轮带(20)。/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商务车的车顶隔热控温系统,包括温控系统(1)、车顶外壳(2)、内衬(3)和固定连接在车顶外壳(2)和内衬(3)之间的温控装置(4),其特征在于:所述温控装置(4)包括进气主管(5)和出气主管(6),且进气主管(5)和出气主管(6)之间连通有散热管(7),所述进气主管(5)和出气主管(6)的内部分别转动连接有第一分流管(8)和第二分流管(9),所述第一分流管(8)的后侧与第二分流管(9)的前侧均开设有与散热管(7)连通的通孔(10),所述第一分流管(8)的底部与第二分流管(9)的顶部均设置有弧形凹槽(11),所述出气主管(6)的左端连通有出气管(12),所述进气主管(5)的左端连通有管道接头(13),所述管道接头(13)的左端连通有三通管(14),且三通管(14)的前后两端分别连通有热空气管(15)和冷空气管(16),所述热空气管(15)和冷空气管(16)上均固定连接有电磁阀(17),所述第一分流管(8)和第二分流管(9)的右端均固定连接有转轴(18),两个所述转轴(18)的右端分别贯穿进气主管(5)和出气主管(6)的右端并延伸至进气主管(5)和出气主管(6)的外部,两个所述转轴(18)的表面且位于进气主管(5)和出气主管(6)外部的一端均固定连接有带轮(19),且两个带轮(19)之间传动连接有齿轮带(2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商务车的车顶隔热控温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衬(3)的顶部且位于齿轮带(20)的右侧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安装板(21),所述安装板(21)的左侧固定连接有电动推杆(22),所述电动推杆(22)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推动块(23),且推动块(23)的内表面与齿轮带(20)上半部分的表面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商务车的车顶隔热控温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分流管(8)和第二分流管(9)的左端均开口设置,右端均为封堵设置,所述凹槽(11)的两侧延伸至相邻两根散热管(7)的两侧。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商务车的车顶隔热控温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管(7)并列等距设置有多根,所述散热管(7)的外部套设有软金属导热带(24),所述软金属导热带(24)的上下两侧且位于散热管(7)之间的部分通过金属扣(25)固定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商务车的车顶隔热控温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冷空气管(16)和热空气管(15)远离三通管(14)的一端均连通有排风扇(26),所述冷空气管(16)一端排风扇(26)的右侧连通有冷凝箱(27),所述冷凝箱(27)包括散热金属外壳(28),所述散热金属外壳(28)的内部滑动连接有圆筒(29),且圆筒(29)的两端均为凹陷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基于商务车的车顶隔热控温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圆筒(29)的左右内壁之间连通有冷凝管(30),所述散热金属外壳(28)的右侧卡接有可拆卸过滤罩(31),所述可拆卸过滤罩(31)的内部固定连接有滤网(32),所述散热金属外壳(28)内表面的右侧固定连接有密封圈(33),且可拆卸过滤罩(31)的外表面开设有与密封圈(33)相适配的环槽。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商务车的车顶隔热控温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衬(3)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固定座(34),且固定座(34)设置有多个,所述进气主管(5)和出气主管(6)的一侧均通过螺栓与固定座(34)固定连接,中间所述固定座(34)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温度传感器(35)。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基于商务车的车顶隔热控温系统,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尹敏孙海啸施建东李令宇吴茂沅刘佳元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卡尔森汽车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