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张力专利>正文

一种储热采暖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899713 阅读:5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14 18:2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储热采暖装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储热采暖装置,包括壳体和设置在壳体内的至少一个储热组件;储热组件包括电发热元件、导热组件和相变储热介质;导热组件套设在电发热元件外侧,导热组件和电发热元件之间填充有相变储热介质;壳体上设置有进风口和出风口,进风口、出风口及壳体和储热组件外壁之间的空隙共同构成供空气流通的风道,相变储热介质用于吸收电发热元件产生的热量,并将热量传递至导热组件并经由风道散发至壳体外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储热采暖装置具有较高的采暖热效率,可提高电动汽车的续航能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储热采暖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热采暖
,尤其涉及一种储热采暖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人们对节能减排的环保理念的重视,汽车行业的环保和低碳的概念也备受关注。在国家发展新能源汽车战略的推动下,新能源汽车的销量日益增长,其中以电动汽车的销售市场更为广泛。电动汽车依靠蓄电池驱动,目前纯电动汽车的蓄电池续航里程还无法完全满足用户的需求,尤其是在开启车内冷气或采暖装置的情况下,更加会显著降低纯电动汽车的续航里程,其续航里程会减少三分之一甚至更多。由于纯电动汽车没有燃油车发动机产生的余热,目前大多汽车厂商都采用专门的加热装置来实现采暖功能,其中较多的是采用PTC(PositiveTemperatureCoefficient,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PTC热敏电阻将电能转化为热能,提高车内温度。但是,PTC热敏电阻的电阻耗能很大,单纯靠PTC热敏电阻实现暖风功能会使纯电动汽车的续航里程减少50%左右,这对纯电动汽车的推广应用造成了阻碍。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储热采暖装置,具有较高的采暖热效率且可提高电动汽车的续航能力。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储热采暖装置,包括壳体和设置在壳体内的至少一个储热组件,壳体和储热组件外壁之间具有空隙;储热组件包括电发热元件、导热组件和相变储热介质;导热组件套设在电发热元件外侧,导热组件和电发热元件之间填充有相变储热介质;壳体上设置有进风口和出风口,进风口、出风口及壳体和储热组件外壁之间的空隙共同构成供空气流通的风道,相变储热介质用于吸收电发热元件产生的热量,并将热量传递至导热组件,导热组件用于将来自相变储热介质的热量经由风道散发至壳体外侧。可选的,导热组件包括至少一个导热管,导热管一端封闭,另一端开口,电发热元件从开口伸入导热管内;其中,开口设置有密封组件,密封组件封闭开口以使储热组件形成封闭腔体。可选的,导热管为外壁经连续弯折形成的波纹管,波纹管的纵截面为波浪形。可选的,导热组件包括从内到外依次套设的第一导热管、第二导热管和第三导热管,电发热元件位于第一导热管内,电发热元件与第一导热管之间的间隙、第一导热管与第二导热管之间的间隙、第二导热管与第三导热管之间的间隙均填充有相变储热介质。可选的,储热组件的数量为三个,三个储热组件平行间隔设置。可选的,进风口和出风口分别设置在壳体外壁上的相对两侧。可选的,壳体外壁上设置有风机组件,风机组件与进风口对应,风机组件用于通过进风口向壳体内部送风。可选的,风机组件包括固定板、风机罩及至少一台风机,固定板连接在壳体上,风机罩设置在固定板上,风机设置于风机罩内,且风机的排风口与进风口相对;其中,风机罩上布置有进风孔。可选的,壳体包括底座,底座的内壁上设置有固定件,固定件卡设在储热组件的外壁上。可选的,固定件包括第一固定件和第二固定件,第一固定件的一端与底座连接,另一端与储热组件一侧的侧壁抵接,第二固定件与储热组件的另一侧的侧壁抵接,第一固定件和第二固定件连接。可选的,第一导热管的开口、第二导热管的开口和第三导热管的开口分别设置有第一连接件、第二连接件和第三连接件,第三连接件的内壁及第二连接件的内壁均设置有台阶面,第一连接件的外壁抵接在第二连接件的台阶面上,第二连接件的外壁抵接在第三连接件的台阶面上。可选的,第一连接件、第二连接件及第三连接件的端面平齐,密封组件包括依次设置在端面上的第一密封件和第二密封件。可选的,第二密封件上设置有连通孔,电发热元件的端部位于连通孔内,电发热元件端部连接的接电端子位于第二密封件外侧。可选的,壳体的外壁上设置有隔热层。可选的,相变储热介质为石墨烯复合相变储热介质。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储热采暖装置,主要由壳体和设置在壳体内的储热组件组成,储热组件用于储存热量并在需要时将热量散发至壳体外部,具体的,储热组件主要包括电发热元件、导热组件和相变储热介质,电发热元件用于将电能转换为热能,相变储热介质填充在电发热元件与导热组件之间,通过热传导作用将电发热元件的热量传递至相变储热介质,相变储热介质可将热量储存起来,待需要时再将热量传递至导热组件。储热组件的外壁和壳体之间具有空隙,导热组件可通过热对流的方式向空隙内散发热量,通过在壳体上设置进风口和出风口,进风口、出风口及空隙构成供空气流通的风道,外界的冷空气通过进风口进入壳体内,在风道内与导热组件进行对流换热,并通过出风口将热空气散发至储热采暖装置周围的环境中。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储热采暖装置,通过采用相变储热介质传递和储积热量,可改善储热采暖装置的热力学综合性能,应用在电动汽车上,无需消耗电动汽车的车载电池的能量,而是利用地面充电基站对其进行加热并储存热量,并在车辆行驶过程中释放热量以供车辆采暖,可提高电动汽车的续航能力。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储热采暖装置的俯视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储热采暖装置的前视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储热采暖装置的后视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储热采暖装置的左视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储热采暖装置的右视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图2的A-A剖视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储热组件的剖视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第一导热管的剖视图;图9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第二导热管的剖视图;图10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第三导热管的剖视图;图1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电发热元件的剖视图;图1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底座的主视图;图1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图12的B-B剖视图;图1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图12的C-C剖视图;图1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第一固定件与底座的安装示意图;图16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第二固定件的结构示意图;图17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储热组件与底座的安装示意图;图18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图17的俯视图;图19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图17的右视图;图20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第一密封件的主视图;图2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图20的D-D剖视图。附图标记说明:1-壳体;11-进风口;12-出风口;13-底座;131-地脚螺钉;14-固定件;141-第一固定件;142-第二固定件;15-隔热层;16-侧板;161-补强筋;2-储热组件;21-电发热元件;211-接电端子;22-导热组件;221-第一导热管;2211-第一连接件;222-第二导热管;2221-第二连接件;223-第三导热管;2231-第三连接件;2232-凹槽;2233-第一密封圈;23-密封组件;231-第一密封件;232-第二密封件;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储热采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和设置在所述壳体内的至少一个储热组件,所述壳体和所述储热组件的外壁之间具有空隙;所述储热组件包括电发热元件、导热组件和相变储热介质;所述导热组件套设在所述电发热元件外侧,所述导热组件和所述电发热元件之间填充有所述相变储热介质;所述壳体上设置有进风口和出风口,所述进风口、所述出风口及所述壳体和所述储热组件外壁之间的空隙共同构成供空气流通的风道,所述相变储热介质用于吸收所述电发热元件产生的热量,并将所述热量传递至所述导热组件,所述导热组件用于将来自所述相变储热介质的热量经由所述风道散发至所述壳体外侧。/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储热采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和设置在所述壳体内的至少一个储热组件,所述壳体和所述储热组件的外壁之间具有空隙;所述储热组件包括电发热元件、导热组件和相变储热介质;所述导热组件套设在所述电发热元件外侧,所述导热组件和所述电发热元件之间填充有所述相变储热介质;所述壳体上设置有进风口和出风口,所述进风口、所述出风口及所述壳体和所述储热组件外壁之间的空隙共同构成供空气流通的风道,所述相变储热介质用于吸收所述电发热元件产生的热量,并将所述热量传递至所述导热组件,所述导热组件用于将来自所述相变储热介质的热量经由所述风道散发至所述壳体外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储热采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组件包括至少一个导热管,所述导热管一端封闭,另一端开口,所述电发热元件从所述开口伸入所述导热管内;其中,所述开口设置有密封组件,所述密封组件封闭所述开口以使所述储热组件形成封闭腔体。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储热采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管为外壁经连续弯折形成的波纹管,所述波纹管的纵截面为波浪形。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储热采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组件包括从内到外依次套设的第一导热管、第二导热管和第三导热管,所述电发热元件位于所述第一导热管内,所述电发热元件与所述第一导热管之间的间隙、所述第一导热管与所述第二导热管之间的间隙、所述第二导热管与所述第三导热管之间的间隙均填充有所述相变储热介质。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储热采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储热组件的数量为三个,三个所述储热组件平行间隔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储热采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口和所述出风口分别设置在所述壳体外壁上的相对两侧。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储热采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外壁上设置有风机组件,所述风机组件与所述进风口对应,所述风机组件用于通过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力邓昌沪
申请(专利权)人:张力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