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折叠移位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921323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17 18:48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可折叠移位椅,包括底架和多个设于底架底部的滚轮,所述底架一端上方设有左立杆和右立杆,所述底架上方自下而上依次设有坐垫架和靠背架,所述坐垫架包括对开的左坐垫架和右坐垫架,所述左坐垫架的前端与左立杆枢接,所述右坐垫架的前端与右立杆枢接,所述左坐垫架的后端和右坐垫架的后端相互围合并通过坐垫架锁定机构锁定,所述左坐垫架内侧和右坐垫架内侧分别设有坐垫,所述靠背架包括对开的左靠背架和右靠背架,所述左靠背架的前端与左立杆枢接,所述右靠背架的前端与右立杆枢接,所述左靠背架的后端和右靠背架的后端相互围合并通过靠背架锁定机构锁定。本发明专利技术调节方便,可收缩折叠,减少了空间占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可折叠移位椅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移位椅,具体涉及一种可折叠移位椅。
技术介绍
一些下肢不便的人常通过移位椅进行代步,移位椅包括座椅支架,座椅支架上设有座椅,座椅支架下设有移动轮。下肢不便的人在坐上移位椅时,往往也会非常困难,站立起来都十分的困难,因此常见的移位椅在使用时,往往很麻烦,不小心就会造成使用者的二次受伤,对使用者造成极大的困扰。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使用方便且安全可靠的可折叠移位椅,解决了现有技术存在的使用不便、易造成二次伤害等问题。本专利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主要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解决的:一种可折叠移位椅,包括底架和多个设于底架底部的滚轮,所述底架一端上方设有左立杆和右立杆,所述底架上方自下而上依次设有坐垫架和靠背架,所述坐垫架包括对开的左坐垫架和右坐垫架,所述左坐垫架的前端与左立杆枢接,所述右坐垫架的前端与右立杆枢接,所述左坐垫架的后端和右坐垫架的后端相互围合并通过坐垫架锁定机构锁定,所述左坐垫架内侧和右坐垫架内侧分别设有坐垫,两个所述坐垫之间相互围合于中部形成有圆形腔,所述靠背架包括对开的左靠背架和右靠背架,所述左靠背架的前端与左立杆枢接,所述右靠背架的前端与右立杆枢接,所述左靠背架的后端和右靠背架的后端相互围合并通过靠背架锁定机构锁定,所述左靠背架和右靠背架上分别设有靠背;通过上述坐垫架锁定机构和靠背架锁定机构的设置,使得支撑架可以根据需要实现拆卸和固定的效果,方便腿脚行动不便的使用者使用,更加的简单方便且易于操作,同时可以避免行动不便的使用者受到二次伤害,增加安全性。作为优选,所述底架包括两端分别设于左立杆和右立杆的下方的第一支撑杆,所述第一支撑杆的两端均设有向后延伸且与坐垫架同侧的第二支撑杆,所述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之间相互围合形成U形结构,所述左立杆和右立杆的顶部分别固设有第一把手和第二把手;通过上述对于底架的设置,使得使用者以坐姿移动至座椅上时,使用者的双脚不会受到阻碍,且无需持续抬起,降低了使用者的负担,使得使用者坐上移位椅时更加轻松,同时可以尽量避免移位椅在使用时的受到阻挡,提高使用便利性。作为优选,所述左立杆和右立杆的侧壁上设有用于控制座椅高度的升降锁定机构,所述升降锁定机构包括设于左立杆内的内管、多个等间距设于内管管壁一侧的限位孔及与限位孔相配合的锁定件,所述锁定件为销状结构,所述左立杆的管壁上设有固定座,所述固定座和立杆的侧壁上同轴设有用于供锁定件移动的穿孔,所述固定座上设有活动槽,所述活动槽内设有可转动的锁定扳手,所述锁定件的端部与锁定扳手转动连接,所述活动槽的内壁和锁定扳手之间固设有螺旋弹簧;上述升降锁定机构的设置,使得锁定件可以与限位孔相互配合,实现对内管和立杆的锁紧,保证内管在立杆内的固定,实现座椅的升降操作,以适应不同身高的使用者,通过上述锁定件和穿孔的设置,使得内管可以通过锁定件在穿孔的移动实现在立杆上的移动和固定,锁定扳手可以控制锁定件在穿孔内的移动,节省了操作的力气,同时结构简单且操作方便,上述螺旋弹簧的设置,使得上述锁定扳手可以自动复位,从而自动控制锁定件锁紧立杆和内管。作为优选,所述底架与左立杆和右立杆之间均设有用于控制座椅折叠的翻转锁紧机构,所述翻转锁紧机构包括设于内管下方的连接座、设于内管的底部且与连接座的一端转动连接的连接部及与连接座的另一端转动连接的锁紧把手,所述锁定件为球体结构,所述左立杆的管壁上设有固定壳体和一个可允许锁定件通过使锁定件与某一限位孔配合的通孔,所述固定壳体内设有基本平行于内管轴线的空腔,所述空腔内设有可在空腔内上下移动的限位柱,所述限位柱下端与空腔底部之间设置有复位弹簧,所述限位柱侧壁设有可容纳部分锁定件的容纳槽,所述限位柱对应于容纳槽的下方的位置形成有斜面,所述斜面可与锁定件抵接并将金属球体推入限位孔;通过上述限位柱的设置,使得锁定件可以通过限位柱的上下移动实现对内管的锁定和放松,加强了结构的稳定,而复位弹簧的设置,使得限位柱可以自动复位,以实现对内管的自动锁定,简化了操作步骤,通过上述容纳槽和斜面的配合设置,使得锁定件在限位柱竖直移动的过程中,可以通过斜面和容纳槽实现横向移动的效果,从而与限位孔之间分离和接触,以实现对内管的移动控制,同时斜面可以减少锁定件移动时的损耗。作为优选,所述固定壳体位于所述空腔的下方设有固定槽,所述固定槽内设有限位筒,所述限位筒内设有可移动的顶珠,所述限位筒和顶珠之间设有伸缩弹簧,所述顶珠可在伸缩弹簧的作用下进入某一所述限位孔,所述限位筒的开口处设有挡部,所述挡部的内壁上设有弧形卡部,所述顶珠的直径大于弧形卡部的内径,所述通孔上设有环形固定块,所述环形固定块的内径小于锁定件的直径;通过上述顶珠和限位筒的设置,使得顶珠可以在限位筒内自由移动,从而使得内管在需要移动时,顶珠无法对内管形成阻碍,保证了结构的稳定运行,通过上述伸缩弹簧的设置,可以通过顶珠保持时刻的对内管的限位,避免向上扳动扳手时,内管在外管内的自由移动,起到保险的作用,通过上述挡部和弧形卡部的设置,以便于对顶珠形成阻挡,从而可以避免顶珠从限位筒中脱离,通过上述环形固定块的设置,以便于对锁定件形成阻挡,从而可以避免锁定件移动过度或四处移动而脱离原位,导致装置损坏。作为优选,所述固定壳体上端外部设有控制扳手,所述控制扳手中部与固定壳体之间枢轴连接,所述控制扳手的端部与限位柱上端抵接,所述控制扳手包括按压部和驱动部,所述驱动部的端部与限位柱的顶端相接触,所述驱动部的端部设有倾斜的接触面;通过上述上述按压部和驱动部的设置,使得该移位椅可以通过对控制扳手的简单控制实现升降收缩的效果,而驱动部的端部和限位柱的端部相接触,可以保证驱动部对限位柱的稳定驱动,且对限位柱的位置时刻进行限制,避免限位柱受力向上移动过度导致与锁定件不对应,而影响对锁定件的移动的控制,通过上述接触面的设置,使得控制扳手在翻转开始和结束时始终保持与限位柱的平面接触,从而加强对限位柱的限位稳定性,且避免控制扳手在向上翻转或向下翻转后轻易的发生脱离而导致对锁定件的控制失效。作为优选,所述锁紧把手的侧壁上设有位于连接部上方的限位部,所述限位部上设有第一固定槽,所述第一固定槽的底部穿设有定位销,所述第一固定槽的上端设有第一紧固螺钉,所述定位销的上端设有与第一紧固螺钉的底部连接的压簧,所述定位销的中部穿设有拨杆,所述连接座的顶部设有与定位销相配合的定位孔,所述第一固定槽的侧壁上设有用于供拨杆竖向移动的条形槽;通过上述锁紧把手的设置,使得立杆可以通过锁紧把手的翻转实现在连接部上的锁紧和释放,降低了翻转立杆的操作难度,上述定位销和定位孔的配合设置,可以对锁紧把手进行锁定,避免锁紧把手因震动和误触发生松脱,有效的加强了锁紧把手对于立杆的锁紧稳定性,压簧的设置,使得定位销可以自动插入定位孔内,使得锁紧把手的锁紧更加的轻松省力,而拨杆的设置,可以轻松的取消定位销的锁定,以便于放开立杆,对移位椅折叠,十分的简单方便,上述条形槽的设置,起到对拨杆的限位作用,使得拨杆稳定的进行竖向移动,保证操作者可以通过对拨杆的控制实现对定位销的控制,同时折叠时操作简单方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折叠移位椅,包括底架(1)和多个设于底架(1)底部的滚轮(1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架(1)一端上方设有左立杆(2)和右立杆(3),所述底架(1)上方自下而上依次设有坐垫架(12)和靠背架(13),所述坐垫架(12)包括对开的左坐垫架(121)和右坐垫架(122),所述左坐垫架(121)的前端与左立杆(2)枢接,所述右坐垫架(122)的前端与右立杆(3)枢接,所述左坐垫架(121)的后端和右坐垫架(122)的后端相互围合并通过坐垫架锁定机构(4)锁定,所述左坐垫架(121)内侧和右坐垫架(122)内侧分别设有坐垫(123),两个所述坐垫(123)之间相互围合于中部形成有圆形腔(124),所述靠背架(13)包括对开的左靠背架(131)和右靠背架(132),所述左靠背架(131)的前端与左立杆(2)枢接,所述右靠背架(132)的前端与右立杆(3)枢接,所述左靠背架(131)的后端和右靠背架(132)的后端相互围合并通过靠背架锁定机构(5)锁定,所述左靠背架(131)和右靠背架(132)上分别设有靠背(133)。/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折叠移位椅,包括底架(1)和多个设于底架(1)底部的滚轮(1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架(1)一端上方设有左立杆(2)和右立杆(3),所述底架(1)上方自下而上依次设有坐垫架(12)和靠背架(13),所述坐垫架(12)包括对开的左坐垫架(121)和右坐垫架(122),所述左坐垫架(121)的前端与左立杆(2)枢接,所述右坐垫架(122)的前端与右立杆(3)枢接,所述左坐垫架(121)的后端和右坐垫架(122)的后端相互围合并通过坐垫架锁定机构(4)锁定,所述左坐垫架(121)内侧和右坐垫架(122)内侧分别设有坐垫(123),两个所述坐垫(123)之间相互围合于中部形成有圆形腔(124),所述靠背架(13)包括对开的左靠背架(131)和右靠背架(132),所述左靠背架(131)的前端与左立杆(2)枢接,所述右靠背架(132)的前端与右立杆(3)枢接,所述左靠背架(131)的后端和右靠背架(132)的后端相互围合并通过靠背架锁定机构(5)锁定,所述左靠背架(131)和右靠背架(132)上分别设有靠背(13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折叠移位椅,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架(1)包括两端分别设于左立杆(2)和右立杆(3)的下方的第一支撑杆(14),所述第一支撑杆(14)的两端均设有向后延伸且与坐垫架(12)同侧的第二支撑杆(15),所述第一支撑杆(14)和第二支撑杆(15)之间相互围合形成U形结构,所述左立杆(2)和右立杆(3)的顶部分别固设有第一把手(21)和第二把手(31)。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可折叠移位椅,其特征在于:所述左立杆(2)和右立杆(3)的侧壁上设有用于控制座椅高度的升降锁定机构,所述升降锁定机构包括设于左立杆(2)内的内管(22)、多个等间距设于内管(22)管壁一侧的限位孔(221)及与限位孔(221)相配合的锁定件(222),所述锁定件(222)为销状结构,所述左立杆(2)的管壁上设有固定座(25),所述固定座(25)和立杆(2)的侧壁上同轴设有用于供锁定件(222)移动的穿孔(251),所述固定座(25)上设有活动槽(252),所述活动槽(252)内设有可转动的锁定扳手(253),所述锁定件(222)的端部与锁定扳手(253)转动连接,所述活动槽(252)的内壁和锁定扳手(253)之间固设有螺旋弹簧(254)。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可折叠移位椅,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架(1)与左立杆(2)和右立杆(3)之间均设有用于控制座椅折叠的翻转锁紧机构,所述翻转锁紧机构包括设于内管(22)下方的连接座(23)、设于内管(22)的底部且与连接座(23)的一端转动连接的连接部(223)及与连接座(23)的另一端转动连接的锁紧把手(24),所述锁定件(222)为球体结构,所述左立杆(2)的管壁上设有固定壳体(26)和一个可允许锁定件(222)通过使锁定件(222)与某一限位孔(221)配合的通孔(27),所述固定壳体(26)内设有基本平行于内管(22)轴线的空腔(261),所述空腔(261)内设有可在空腔(261)内上下移动的限位柱(262),所述限位柱(262)下端与空腔(261)底部之间设置有复位弹簧(263),所述限位柱(262)侧壁设有可容纳部分锁定件(222)的容纳槽(264),所述限位柱(262)对应于容纳槽(264)的下方的位置形成有斜面(266),所述斜面(266)可与锁定件(222)抵接并将金属球体推入限位孔(221)。


5.根据权利要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方政周斌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英洛华康复器材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