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葡萄采后病害的控制方法及防腐保鲜剂技术

技术编号:24919425 阅读:4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17 18:4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葡萄贮藏病害采前控制的方法,所述方法如下:分别在葡萄花后幼果期、中果期、成熟期及采收前喷施终浓度为0.5%‑1.5%(w/v)的丙酸钙溶液,采摘后放入冰箱或冷库,保鲜期比未处理对照葡萄果实延长30天以上。本发明专利技术方法对葡萄常见的贮藏病害具有明显的抑制效果,同时根据实验室抑菌实验和田间实际应用表明能够显著降低葡萄早期的裂果率、抑制葡萄田间及采后贮藏过程中的发病率与脱粒率,并对果实品质有良好保持作用,本发明专利技术方法流程简单,无毒无污染,成本低廉,具有十分巨大的实际应用价值。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葡萄采后病害的控制方法及防腐保鲜剂
本专利技术属于果蔬采后病害(Postharvestdisease)控制领域,具体涉及防腐剂丙酸钙、剂型制备、采前施用方法以及有效控制葡萄采后贮藏期病害发生的方法。
技术介绍
葡萄因含水含糖量高、皮薄易损伤,极易受微生物侵染。病原真菌多从田间潜伏侵入,从而在采后贮藏期导致葡萄发病,引起葡萄腐烂和落粒。灰霉菌(Botrytiscinerea)、链格孢(Alternaria)、炭疽菌(Colletotrichum)、黑曲霉(Aspergillus)等属真菌是常见引起葡萄采后病害的病原,其中灰霉菌不仅在葡萄花期会造成葡萄减产,同时其较强的低温生长能力和抗药性使其成为葡萄采后贮藏期的优势病原,因而难以被控制,极易造成严重的损失。因此,有效减轻葡萄采后病害的发生,需要从田间防控入手。化学防腐保鲜剂是控制葡萄采后病害延长贮运期的有效手段,但其均应用在葡萄果实的采后处理。葡萄的采后防腐保鲜剂包括SO2、二氧化氯类、生物提取物及复配的多种防腐保鲜剂等,一些防腐保鲜剂的使用需要对果实进行浸泡处理,易导致机械损伤与落粒,应用效果不佳。SO2片剂是葡萄广泛应用的防腐保鲜剂,由于在采后使用无法起到控制田间潜伏病害的效果,需要施用过量,才有可能产生防腐效果,但由于SO2具强氧化性,过量施用易在果实中残留,不仅易造成葡萄果柄与果皮漂白损伤影响风味品质,用量不当也对食用安全和环境存在潜在的威胁。如何减少葡萄采后处理的繁琐工作,并降低由于采后处理等造成的机械损伤和落粒,以及食品安全等问题,从采前田间进行源头有效防控至关重要。然而田间温度高,因此对处理方法的要求较为苛刻,因此需要稳定、对环境及人体无副作用的技术。丙酸钙(Calciumpropionate,CP)别名:初油酸钙,分子量186.22,为白色结晶或白色晶体粉末或颗粒,无臭或微带丙酸气味,对水和热稳定,易溶于水,39.9g/l00mL(20℃),不溶于乙醇、醚类。作为食品保鲜试剂,也是世界卫生组织(WHO)和联合国粮农组织(FAO)批准使用的安全可靠的有机物,通常用作食品添加剂,ADI不作限制性规定,丙酸钙常用于食品中,安全性较高,根据《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GB2760-2011)在罐头中最大用量为5%。目前杀菌剂的品种作用机制比较单一,病原菌的繁殖速度较快,故抗性也产生较快,且污染大,高残留,威胁着人类的食品安全。而丙酸钙作为一种新型的、绿色的、对环境友好的有机盐,污染少,可降解,并且具有毒性低,抗药性差,安全性高等优点,通常用于食品和医药等领域,可同时对食品粮食等常见病原菌如黄曲霉及镰刀菌等具有显著的效果,但是将丙酸钙施用于田间,进而控制葡萄采后病害,延长贮藏保鲜期的控制方法未见报道。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问题,提供了一种操作简单、稳定可靠、对食品安全、环保的方法,提高通过采前田间施用达到葡萄在低温过程中的保鲜作用的方法。本专利技术将新型防腐保鲜剂溶液施于田间不同发育期的葡萄果实,有效抑制包括灰霉病在内的葡萄贮藏期病害,减少葡萄腐烂与脱粒,保持葡萄品质的防腐保鲜,达到田间和贮藏期病害的有效双控,延长葡萄采后保鲜期。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新型防腐保鲜剂,其包含0.5%-1.5%(w/v)丙酸钙,pH为4.5~5.5,溶剂为水(包括自来水、蒸馏水等)。其中,所述新型防腐保鲜剂的主要成分为丙酸钙。本专利技术所述新型防腐保鲜剂为无色液体,长期低温保存可正常使用,由于成分均易溶于水,因此易于施用及清洗。本专利技术中,优选地,所述丙酸钙的浓度为1.5%(w/v)。本专利技术中,优选地,所述pH为5。本专利技术中,可采用任何酸性试剂调节新型防腐保鲜剂的pH,其中酸性试剂为提供酸性环境,无抑菌作用。本专利技术所述新型防腐保鲜剂中,活性成分主要为丙酸钙,由所述丙酸钙起抑菌作用,酸性试剂用以协助提高丙酸钙的抑菌作用。优选地,采用浓度为1mol/L的HCl用以调节/维持新型防腐保鲜剂的弱酸性,HCl溶液增加量可根据实际情况微调,pH范围在4.5-5.5时,对新型防腐保鲜剂的作用无实质影响。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新型防腐保鲜剂的配制方法,所述方法包括:(1)称取12g丙酸钙于113ml的蒸馏水中,加入7ml的1mol/L的HCl溶液配成10%的母液,过滤除菌4℃保存待用,pH值范围为4.5-5.5;(2)使用蒸馏水或自来水稀释丙酸钙母液至浓度为0.5%-1.5%(w/v),由于自来水等酸碱度不定,根据实际情况滴加数滴1mol/LHCl酸性调节剂将pH值调整为4.5-5.5范围,可使用pH试纸或pH仪器进行验证。本专利技术中,优选地,所述丙酸钙的浓度为1.5%(w/v)。本专利技术中,优选地,所述pH为4.5-5.5;进一步优选地,所述pH为5。本专利技术中,可采用任何酸性试剂调节新型防腐保鲜剂的pH,其中酸性试剂为提供酸性环境,无抑菌作用,但是可以协助提高活性成分丙酸钙发挥抑菌作用。优选地,采用浓度为1mol/L的HCl用以维持新型防腐保鲜剂的弱酸性,其中HCl无抑菌作用;HCl浓度可根据实际情况微调,pH值范围在4.5-5.5,对新型防腐保鲜剂的作用无实质影响。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按上述方法得到的新型防腐保鲜剂。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葡萄贮藏病害采前控制方法,通过采前田间施用达到葡萄在低温过程中的保鲜作用,所述方法包括:分别在花后幼果期、中果期、转色成熟期与采前3d选择晴朗天气,于早上9点前或下午3点后使用喷雾器将所述新型防腐保鲜剂均匀喷施葡萄果穗,直到果面形成液滴,自然风干。其中,所述幼果期是指子房开始膨大生长的时期,果实生长期;优选地,为花后60d。其中,所述中果期是指果实开始转色软化的过程,果实转色期;优选地,为花后90d。其中,所述转色成熟期是指果实已经基本成熟;优选地,为花后120d。其中,所述病害是指由真菌导致的病害。优选地,所述真菌包括灰霉菌、链格孢、炭疽菌、黑曲霉之任意的一种或多种。其中,本专利技术选择晴朗天气施用新型防腐保鲜剂的目的是,晴朗天气葡萄易于风干,减少药液流失并避免局部过于潮湿。其中,本专利技术选择早上9点前或下午3点后施用新型防腐保鲜剂的目的是,避免中午高温作业同时,避开果实旺盛的生命活性时间段。优选地,所述新型防腐保鲜剂的用量为,如喷施量为750-850L/ha,(即每公顷750-850L)。成本在每公顷120-180元、每亩8-12元。在一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葡萄贮藏病害采前控制的方法,包括:分别在花后60d(幼果期)、90d(中果期)、120d(转色成熟期)与采前3d选择晴朗天气,于早上9点前使用喷雾器将上述新型防腐保鲜剂药液均匀喷施葡萄果穗完毕,直接风干即可,该方法可有效降低葡萄田间及贮藏病害。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降低裂果率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在花后60d(幼果期)选择晴朗天气,于早上9点前使用喷雾器将上述新型防腐保鲜剂药液均匀喷施葡萄果穗完毕,直接风干即可,该方法可有效降低葡萄转色期常见的裂果现象。所述方法优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防腐保鲜剂,其特征在于,其包含0.5%-1.5%(w/v)丙酸钙,pH为4.5-5.5。/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防腐保鲜剂,其特征在于,其包含0.5%-1.5%(w/v)丙酸钙,pH为4.5-5.5。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防腐保鲜剂,其特征在于,其包含0.5%-1.5%(w/v)丙酸钙,使用1mol/LHCl作为酸性调节剂调节pH为4.5-5.5。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防腐保鲜剂,其特征在于,所述新型防腐保鲜剂的pH为5。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防腐保鲜剂的配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1)称取12g丙酸钙于113ml蒸馏水中,加入7ml1mol/LHCl酸性试剂调节pH,配成丙酸钙浓度为10%的母液,过滤除菌4℃保存待用,pH值范围为4.5-5.5;
(2)使用蒸馏水稀释丙酸钙母液至浓度为0.5%-1.5%(w/v),滴加1mol/LHCl酸性调节剂将pH值调整为4.5-5.5范围,得到所述新型防腐保鲜剂。


5.一种葡萄贮藏病害采前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分别在花后幼果期、中果期、转色成熟期与花后145d将如权利要求1~3之任一项所述的新型防腐保鲜剂或如权利要求4所述方法制备得到的所述新型防腐保鲜剂施于葡萄果穗。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幼果期是指子房开始膨大生长的时期,果实生长期。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中果期是指果实开始转色软化的过程,果实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玲孙晨旭朱品宽薛永军
申请(专利权)人:华东师范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