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林素端专利>正文

改进的散热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91237 阅读:19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改进的散热器,散热器本体内具有一连续弯曲的容置槽,容置槽的头、尾两端分别具有一穿透本体的入口与出口,容置槽中设有一可拆卸且配合容置槽的形状弯曲的管,此管由具热传导性的材料制成直径小于容置槽的形态,管的入口端与出口端分别穿出本体,管配合容置槽的形状而弯曲设置,以增加散热面积,且管为可拆卸的形态故便于装修。(*该技术在201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散热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具有较佳散热面积且易于组卸、便于维修的改进的散热器。如图6所示,为习用的一种鳍片式散热器,其具有一供冷媒流通的管71与多片散热鳍片72,该管71是于多块鳍片72间曲绕穿设,使管71内的冷媒的热量传导至鳍片72,并借一风扇(图中未示)吹风以带走鳍片72上的热量。如上所述的鳍片式散热器的制造方法,是先冲压制成具有多孔的鳍片72,再于多排列的鳍片72的各孔中穿设直管711,并将任二相邻的直管711间分别以弯管712焊接结合,再用水涨法或机械涨法使直管711部分产生扩管作用而与各鳍片72结合固定,其制程可谓十分地麻烦且制造成本较为高昂。由于管71是由多根直管711与弯管712焊接组成,其具有相当多的接合处,容易造成在管71中流动的冷媒泄漏。再者,为提高散热效率通常会于一定的空间内增加鳍片72的数量以增加其散热面积。但,鳍片72数量增加势必会使相邻的鳍片72间的间隔缩小,较小的间隔会使空气流通的速度变慢而影响散热的效率,且较小的间隔容易堆累灰尘而使间隔阻塞,进而造成散热不良的后果。此外,鳍片72在运送时容易被碰撞而弯曲变形,进而影响散热效率,且管71一旦有破损便难以修复而需更换整个散热器,造成使用成本提高。如图7所示,是习用的一种壳管式散热器,其具有一中空的壳管81,该壳管81中设有卷绕的管82,且该壳管81具有一出口83与一入口84。冷媒是在管82内流通,而壳管81内则供冷却液流通,借冷却液流经管82的周围以带走管82内冷媒的热量。由于该壳管81是在管82穿设于盖板811后,再使盖板811与壳管81及管82焊接结合,因此,一旦壳管811或管81损坏便难以维修而需整组更新,造成使用成本的提高。且设于壳管81内的管82是卷绕设置,因此,管82并非整个外缘面均与冷却液接触,再者,卷绕的管82远离出口83与入口84的一侧其冷却液的循环对流较慢,故其散热效率并不高。再请参阅图8,是习用的一种板式散热器,其是由多块被冲压成预定形状的板体91反向叠置组成,使各板体91间形成一信道92,且该散热器具有一顶板93,该顶板93分别具有供冷媒流通的进、出口94、95与供液体流通的进、出口96、97,使冷媒与液体分别流经不同层的信道92,以便由冷媒带走液体的热量。而由于板体91上具有多个凸部911,使信道92内产生交叉形态的流道以产生紊流,使冷媒与液体的热交换效率提升。然而,二板体91间的信道92相当小,当信道92内局部阻塞时,会减缓液体流速而使液体结冰,液体结冰后体积会增大,而会将板体91挤推撑开而变形,造成供冷媒与液体流通的不同层信道92相通,而使冷媒与液体混合,混有液体的冷媒流入冷却是统中将会造成各机件的损坏,实有加以改善的必要。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为解决上述的问题而提供一种改进的散热器,由于该管是配合容置槽的形状弯曲而设置,使该管具有较大的散热面积,以提高散热效率。本技术的次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改进的散热器,使该管与该本体仅有二结合处,该管为可拆卸的形态,以便于维修,达到降低使用成本的功效。本技术的目的是由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改进的散热器,设有一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内具有一连续弯曲的容置槽,该容置槽连续弯曲的形态使其形成一头端与一尾端,该容置槽的头、尾两端分别具有穿透该本体的一入口与一出口,该容置槽中设有一可拆卸且配合容置槽的形状弯曲的管,该管由具热传导性的材料制成,该管的直径小于该容置槽,且该管具有一入口端与一出口端,该本体对应该容置槽的头、尾端分别具有一贯通至容置槽的孔,该管的入口端与出口端则分别由该二孔穿出本体。本技术的目的还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措施来进一步实现。前述的改进的散热器,其中本体由一座体与一盖组成,该座体概呈块状且具有一顶面与一底面,所述容置槽由座体的顶面凹入而形成,该容置槽的入口与出口分别贯通该座体的底面,该二孔分别由与顶面相邻的一侧面贯通至容置槽,该盖体被锁固结合于该座体的顶面。前述的改进的散热器,其中座体与该盖间还设有一垫片,借该垫片使该盖可确实封闭该座体的顶面。前述的改进的散热器,其中管由铜质材料制成。本技术可使管具有较大的散热面积,以提高散热效率,且使该管与本体仅有二结合处,该管为可拆卸的形态,以便于维修,达到降低使用成本的功效。为能进一步了解本技术的
技术实现思路
、特点及功效,兹例举以下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分解立体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外观立体示意图。图3是图2所示III-III线剖视图。图4是本技术应用于冷却机回路的实施图。图5是本技术的第二实施例图。图6是习用的鳍片式散热器示意图。图7是习用的壳管式散热器示意图。图8是习用的板式散热器示意图。请参阅图1至图3,本技术具有一本体1,该本体1是由一座体11与一盖12所组成,该座体11概呈块状且具有一顶面111与一底面112,该座体11的顶面111凹入有一连续弯曲的容置槽13。该容置槽13连续弯曲的形态使其形成一头端131与一尾端132,且该容置槽13的头、尾端131、132分别具有穿透该座体11底面112的一入口133与一出口134,该容置槽13中设有一可拆卸且配合容置槽13的形状弯曲的管2。该管2是由具热传导性的材料制成,该管2的直径是小于该容置槽13,且该管2具有一入口端21与一出口端22,而该座体11与顶面111相邻的一侧面113对应该容置槽13的头、尾端131、132分别具有一贯通至容置槽13的孔114、115,该管2的入口端21与出口端22则分别由该二孔115、114穿出座体11。该盖体12被锁固结合于该座体11的顶面111,且该座体11与该盖12间还设有一垫片14,借由该垫片14使该盖12可确实封闭座体11顶面111的容置槽13。本实施例中,该管2是由铜质材料制成,且管2中是供冷媒流通,该容置槽13则供水液流通,由于该管2随容置槽13的形状连续弯曲而设置,且管2的直径小于该容置槽13,因此,该管2在容置槽13中是全周面与容置槽13中的水液接触。故该管2具有较大的散热面积,且该容置槽13中供流动的水液通过,因此,该管2是全程均与流动中的水液进行热交换,而可提升整体的热交换效率。上述管2是借由其入口端21与出口端22穿过该座体11的孔115、114处与座体11结合固定,因此该管2为可拆卸的形态,而便于组装或维修更换,且当座体11、盖12或垫片14有损坏或瑕疵时,均可单纯予以更新,而能降低使用成本与维修成本。综上所述,本技术由于该管2是配合容置槽13的形状弯曲而设置,使该管2在容置槽13中全周面与容置槽13中的水液接触而具有较大的散热面积,以提升其热交换效能。再者,由于该管2与该座体11仅有二结合处,且该管2为可拆卸的形态,而便于维修,达到降低使用成本的功效。请参阅图4,实际应用时,本技术的散热器可在冷却机回路中当作蒸发器及冷凝器来使用,如图4所示,该回路中的冷凝器3与蒸发器4均采用本技术的散热器结构,使该冷凝器3与蒸发器4分别与水的回路及冷媒的回路交会,在冷凝器3中是以冷水流入与冷媒热交换以带走冷媒所含带的热能,而在蒸发器4中则以热水流入与冷媒热交换以使冷媒所带走水中所含的热能。利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改进的散热器,设有一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内具有一连续弯曲的容置槽,该容置槽连续弯曲的形态使其形成一头端与一尾端,该容置槽的头、尾两端分别具有穿透该本体的一入口与一出口,该容置槽中设有一可拆卸且配合容置槽的形状弯曲的管,该管由具热传导性的材料制成,该管的直径小于该容置槽,且该管具有一入口端与一出口端,该本体对应该容置槽的头、尾端分别具有一贯通至容置槽的孔,该管的入口端与出口端则分别由该二孔穿出本体。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素端
申请(专利权)人:林素端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