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郭庆恩专利>正文

炊事采暖热管炉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90985 阅读:21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热管炉灶,它是兼炊事采暖为一体,设计采用双层偏心炉体结构,其分内外炉腔,内炉腔下部为灰室,中部为燃烧室,上部为辐射室,外炉腔设有热管,其上部在水室内,下部在对流室内,这样设计热管寿命长,使用安全,而且燃气流向呈M或N型,有抽力充分燃烧,节省能源,热效率高。其系列产品可供50~500平方米非集中供热用户使用。(*该技术在200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技术涉及一种热管炉灶,尤其是一种可供炊用开水、采暖、洗澡,又可做饭的炊事采暖热管炉灶。目前,用于可供饮用水、采暖、洗澡的锅炉种类繁多。如立式锅炉,其加热水的方式都是采用先对锅炉的内胆进形加热,热能经过锅炉的内胆传导给锅炉中的水,这种热传导方式虽经对锅炉结构的改进,其热效率有一定的提高,但其由于锅炉中的水在传热过程中,热量的传导和对流要有一个时间,致使大量的热量来不及被吸收就随烟气排出,导致热能的浪费。为此,人们又采用有“超导热体”之称的热管作为传导热元件,使锅炉中的热量被充分利用。如中国专利CN89205557.X及中国专利CN9022047.X公开热管高效采暖锅炉及热管采暖锅炉等。上述两种锅炉虽可提高一些热效率,但其存在下列问题热管放置在辐射腔内,其寿命将大幅度降低,对安全不利;二次燃烧不尽充分,原因是辐射腔及对流区均小于一次燃烧腔所致;采用中间隔板将炉膛分为辐射腔和对流腔,这样其在燃烧腔部分极易烧坏或变形,而中间水套也弥补不了这一缺陷;辐射腔和对流腔均未设清灰口,这对长期使用来讲对换热效果不利。本技术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改进,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安全适用,热效率高,既可用于做饭,又可同时采暖的炊事采暖热管锅炉。本技术是通过下列方式予以实现的一种炊事采暖热管炉灶,包括炉体及其热管,其特征是所说的炉体设计采用圆形双层偏心炉体结构,其分内炉腔和外炉腔,二者外形均为圆且后者偏心设置,内炉腔下部为灰室,其侧面设有出灰口,其上部设有炉箅和炉套,在炉箅与炉套间设有圆锥形缩口节流板将内炉腔上部分隔为燃烧室和辐射室,外炉腔截面为月牙形,其内设有热管及对称的隔板,两隔板外部为对流室而它们之间为水室,热管的上半部进入水室,下半部在对流室内,外炉腔的顶端设有与水室连通的出水口,而其下部设有清灰口及与水套连通的回水口,中间为烟道口,其燃气在炉体内的走向为M型。所说的炉体也可设计采用两边为半圆中间的矩形(类似于椭圆但长轴外弧为直边)的双层偏心炉体结构,其分内炉腔和外炉腔,内炉腔为圆形的并偏心设置(即设置在外炉腔两个半圆中的左半圆内),内炉腔下部为灰室,其侧面设有出灰口,其上部设有炉箅和炉套,在炉箅与炉眼间设有月牙形节流板,将内炉腔上部分隔为燃烧室和辐射室,外炉腔为U形,其内设有隔板及热管,隔板将外炉腔分为对流室和集流室,热管上部在水室内,部在对流室内,在外炉腔顶部设有与水室连通的出口及与集流室连通的烟道口,而在外炉腔底部设有清灰口及与隔板内的水套连通的回水口,其燃气在炉体内的走向为N型。由于上述的热管是均匀设置在内、外炉腔中的辐射室的环形周围成辐射状,侧置于水室中,而下部裸露于对流室和集流室中,该两室是由对称的成90°辐射方向放置的两块隔板分开的(即第一种结构),因此上述所称的热管避开了高温辐射室,因此其使用寿命长且安全可靠,为保证热量的充分持久的热交换,前述所设的清灰口可以经常对热管、炉腔、烟道、水套等进行清扫和除灰,M型(第一种结构)的大容量炉灶,如不需要炊事部分,可以更换成封头盖板,其总热效率不变,另外,通过调节炉门的开启程度可进行进气量的调节,从而进行火力大小的调节。该炉灶的燃料可以用煤、木柈、秸杆等。如用煤,可节省燃料45%左右,而且为常压运转,较为安全,使用方便,其系列产品可供50~500平方米非集中供热的用户的炊事采暖。本技术的工作过程及原理是燃料置于燃烧室内点燃,在来源于灰室的空气作用下,使燃料被加热、干燥并燃烧,由于燃烧室上部为缩口的节流板(包括圆锥形及月牙形),使局部流速加快,压力降低,故使火焰有向上的抽力,火焰冲入辐射室,而其截面突然增大,使燃料在该室内二次燃烧,火焰剧增,炉温可达千余度,并且直接辐射、传导给炉眼上的炊具及各水套(各水套与水室等均连通),这样可进行做饭及加热各水套内的水。与此同时,高温高压燃气从四周呈扇(环状)状通道向下俯冲进入对流室(温度在500℃左右),再通过隔板,残余的燃气及烟气等自然升腾到集流室,由于热管下部置于这两个室内,余热基本被充分的对流、传导转换,使水室及水套内的水迅速被加热、循环,达到余热回收的目的,由于燃气及烟气等的一冲一俯,并且在集流室的下部温度高于上部,烟气有自然向上的抽力(或拔力),其流动过程中也起到缓冲作用,所以在没有引风机的条件下,炉灶也好烧,有抽劲不倒烟,同时排的烟温度也较低,热量基本全被利用节省能源,热效率高,总热效率在90%以上。本技术和现有技术相比,具有结构简单,安全适用,节省能源,热效率高,既可做饭又可同时采暖等特点。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第一种结构(即M型)的主视图。图2是图1的J-J、K-K剖面图。图3是图2的A-A剖面图。图4是本技术的第二种结构(即N型)的主视图。图5是图4的L-L、H-H剖面图。图中1出灰口、2灰室、3炉箅、4炉套、5炉门、6燃烧室、7节流板、8辐射室、9炉眼、10炊具、11出水口、12热管、13水室、14烟道口、15水套、16隔板、17对流室、18回水口、19清灰口、20集流室、21M型燃气流向、22N型燃气流向。其中所有图中虚线为水。本技术的最佳实施例,如图1-5所示。一种炊事采暖热管炉灶,包括炉体及其热管12,其特征是所说的炉体设计采用圆形双层偏心炉体结构,其分内炉腔和外炉腔,二者外形均为圆且后者偏心设置,内炉腔下部为灰室2,其侧面设有出灰口1,其上部设有炉箅3和炉套4,在炉箅3与炉套4间设有圆锥形缩口节流板7将内炉腔上部分隔为燃烧室6和辐射室8,外炉腔截面为月牙形,其内设有热管12及对称的隔板16,两隔板16外部为对流室17而它们之间为水室13,热管12的上半部进入水室13,下半部在对流室17内,外炉腔的顶端设有与水室13连通的出水口11,而其下部设有清灰口19及与水套15连通的回水口18,中间为烟道口14,其燃气在炉体的走向为M型燃气流向21。所说的炉体也可以设计采用两边为半圆中间为矩形(类似于椭圆但长轴外弧为直边)的双层偏心炉体结构,其分内炉腔和外炉腔,内炉腔为圆形的并偏心设置(即设置在外炉腔两个半圆中的左半圆内),内炉腔下部为灰室2,其侧面设有出灰口1,其上部设有炉箅3和炉套4,在炉箅3与炉眼9间设有月牙形节流板7,将内炉腔上部分隔为燃烧室6和辐射室8,外炉腔为U形,其内设有隔板16及热管12,隔板16将外炉腔分为对流室17和集流室20,热管12上部在水室13内,下部在对流室17内,在外炉腔顶部设有与水室13连通的出水口11及与集流室20连通的烟道口14,而在外炉腔底部设有清灰口19及与隔板16内的水套15连通的回水口18,其燃气在炉体内的走向为N型燃气流向22。由于上述的热管12是均匀设置在内外炉腔中的辐射室8的环形周围成辐射状,倒置于水室13中,而下部裸露于对流室17和集流室20中,该两室是由对称的成90°辐射方向放置的两块隔板16分开的(即第一种结构),因此上述所称的热管12避开了高温辐射室8,因此其使用寿命长且安全可靠,为保证热量的充分持久的热交换,前述所设的清灰口19可以经常对热管12、炉腔、烟道、水套15等进行清扫和除灰,M型(第一种结构)的大容量炉灶,如不需要炊事部分,可以更换成封头盖板,其总热效率不变,另外,通过调节炉门5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炊事采暖热管炉灶,包括炉体及其热管,其特征是所说的炉体设计采用圆形双层偏心炉体结构,其分内炉腔和外炉腔,内炉腔下部为灰室,其侧面设有出灰口,其上部设有炉箅和炉套,在炉箅与炉眼间有设有圆锥形缩口节流板将内炉腔上部分隔为燃烧室和辐射室,外炉腔截面为月牙形,其内设有热管及对称的隔板,两隔板外部为对流室而它们之间为水室,热管的上半部进入水室内,下半部在对流室内,外炉腔的顶端设有与水室连通的出水口,而其下部设有清灰口及与水套连通的回水口,中间为烟道口,其燃气在炉体内的走向为M型。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庆恩洪涛罗崇光
申请(专利权)人:郭庆恩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93[中国|哈尔滨]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