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集成式智能线控自动换挡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908717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14 18:3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集成式智能线控自动换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控制器与执行机构,所述执行机构包含壳体与装设于壳体内的电机、减速机构、传动机构及输出轴,所述电机经过减速机构减速并通过传动机构驱动输出轴旋转换挡,所述壳体内装设有用于控制电机驱动的控制器,通过上述设置,操作者通过一条线束将操纵杆直接和执行机构,操作者直接控制换挡,由于控制器和执行机构二者之间没有中转、没有线束,控制换挡操作时也就没有延时,能够达到简化设计、降低成本、提高可靠性的目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集成式智能线控自动换挡装置
本技术涉及自动换挡装置的
,特别涉及一种集成式智能线控自动换挡装置。
技术介绍
汽车的挡位操作一般有操控车辆前进(D)、停止(N)、倒退(R)、驻车挡(P)、低挡(L)、手动挡(M)等挡位。挡位的选择一般由驾驶员根据需要手动选择,即使对于现有技术的所谓自动变速器而言,包括诸如AMT、DCT、CVT等自动变速器,这些自动变速器通常也只是在前进行驶时自动切换变速器的速比,如1挡、2挡等,这些自动变速器并不能在P、R、N、D挡之间自动切换,而是同样由人手动来完成。随着技术的发展,不管是电动车还是传统车或是混合动力车都要有这个相同的切换PRND挡位的需求和能力,对无人操控的自动驾驶情况,无人线控换挡是必须的。对于L4以下的驾驶辅助系统可能还必须或有时必须要驾驶员介入手动操作。现有技术的自动换挡装置一般由三个部件组成:操纵手柄(或旋钮、按钮)、换挡执行机构、电子换挡控制器。三者之间通过线束连接。现有技术的自动换挡装置由于线束多、插头多,出故障的可能性也就比较高;三个部件共有三个外壳,每个电子控制器内部都需要有单独的电源、单独的MCU、单独的CAN通讯器件等,所以造价较高;零件多,管理成本也比较高,因此,现有应用需要的换挡方法必须在技术上进行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集成式智能线控自动换挡装置,本技术使得操作者通过一条线束将操纵杆直接和执行机构,操作者直接控制换挡,由于控制器和执行机构二者之间没有中转、没有线束,控制换挡操作时也就没有延时,能够达到简化设计、降低成本、提高可靠性的目的。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集成式智能线控自动换挡装置,包括控制器与执行机构,所述执行机构包含壳体与装设于壳体内的电机、减速机构、传动机构及输出轴,所述电机经过减速机构减速并通过传动机构驱动输出轴旋转换挡,所述壳体内装设有用于控制电机驱动的控制器。进一步地,所述壳体包括下壳体及盖合于下壳体的上壳体,所述下壳体的侧壁上设有用于控制器连接电机接线与外部接线的插头,所述插头用于连接外部接线与控制器接线及电机接线。进一步地,所述插头通过插针与插孔式接触连接,所述插孔上设有带圆头长方形孔的插针。进一步地,所述传动机构包括蜗轮及与蜗轮啮合传动的蜗杆,所述蜗轮是扇形齿轮。进一步地,所述下壳体上设有对蜗轮进行限位的限位筋。进一步地,所述减速机构包括相互啮合的小齿轮与大齿轮,所述小齿轮装设于电机轴上,所述大齿轮固连于蜗杆。进一步地,所述下壳体上设有若干限位凸柱,所述控制器上开设有与限位凸柱配合安装的限位孔。进一步地,所述蜗杆靠近大齿轮的一端伸长至壳体外端。进一步地,所述大齿轮上方的上壳体上设有一个窗口,所述窗口设有一块覆盖窗口的弹性透明膜且所述弹性透明膜防水密封。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一种集成式智能线控自动换挡装置,驾驶员可通过一条线束将操纵杆直接和执行机构直接控制换挡,由于控制器和执行机构二者之间没有中转、没有线束,控制换挡操作时也就没有延时,能够达到简化设计、降低成本、提高可靠性的目的;另一方面自动换挡装置有解除驻车的功能,具体包括1.所述蜗杆靠近大齿轮的一端伸长至壳体外端,可通过外部工具旋转蜗杆解除驻车2.位于所述大齿轮上方的壳体上设有一个窗口,窗口由一块弹性透明膜覆盖以保持防水密封,当操作者可用手压迫密封膜并碰触至大齿轮,操作者只要通过弹性透明膜朝解锁方向推动大齿轮以使达到解除驻车状态,当操作者松开手时,弹性透明膜在弹力作用下离开蜗杆,同时通过弹性透明膜可以观察到大齿轮旋转的结果。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爆炸图;图3是本技术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的控制器的安装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的插头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的棘轮与棘爪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控制器;11、限位孔;2、执行机构;21、壳体;211、上壳体;212、下壳体;213、插头;214、限位筋;215、凸柱;216、窗口;22、电机;23、减速机构;231、小齿轮;232、大齿轮;24、传动机构;241、蜗轮;242、蜗杆;25、输出轴;3、棘爪;31、棘轮;32、凸台;321、凸台弹簧;33、执行杆。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如图1-6所示,一种集成式智能线控自动换挡装置,包括控制器1与执行机构2,所述执行机构2包含壳体21与装设于壳体21内的电机22、减速机构23、传动机构24及输出轴25,所述电机22经过减速机构23减速并通过传动机构24驱动输出轴25旋转换挡,所述壳体21内装设有用于控制电机22驱动的控制器1。所述壳体21包括下壳体212及盖合于下壳体212的上壳体211,所述下壳体212的侧壁上设有用于控制器1连接电机22接线与外部接线的插头213,所述插头213用于连接外部接线与控制器1接线及电机22接线,所述插头213通过插针与插孔式接触连接,所述插孔上设有带圆头长方形孔的插针。所述传动机构24包括蜗轮241及与蜗轮241啮合传动的蜗杆242,所述蜗轮241是扇形齿轮,所述下壳体212上设有蜗轮241进行限位的限位筋214。所述减速机构23包括相互啮合的小齿轮231与大齿轮232,所述小齿轮231装设于电机22轴上,所述大齿轮232固连于蜗杆242。所述下壳体212上设有若干限位凸柱215,所述控制器1上开设有与限位凸柱215配合安装的限位孔11,通过上述设置,将控制器1限位安装于下壳体212内。执行机构2中的电机22驱动输出轴25旋转,凸台32在向下移动的过程中压下棘爪3向图中右方的棘轮31移动,如果棘轮31的凹齿刚好位于棘爪3下,那么棘爪3扣住棘轮31,由于棘轮31和输出轴25刚性连接,这样棘轮31不能旋转也就固定车辆而达到驻车的目的;如果棘轮31上的凸齿位于棘爪3下面,所述棘爪3不能卡入凹齿,此时棘爪3不能锁住棘轮31。但是执行杆33会上移压缩凸台32后面的弹簧,凸台32弹簧的弹力将持续作用在凸台32上,一旦棘轮31在车辆重力作用下或其他导致车辆晃动的情况下移动一点而使棘爪3卡入凹齿处,所述凸台32弹簧的弹力将凸台32迅速推下,所述凸台32将棘爪3推入棘轮31的凹齿锁住棘轮31,凸台32弹簧释放。在一些特殊情况下,电动驻车系统不能正常工作,如汽车电池无电、电池损坏、线束故障、驻车机构、电机22、控制电路故障出现时都可能造成已经驻车的系统无法解除驻车状态而不能拖车,本装置有二个简易手动装置可以使操作者转动大齿轮232旋转,大齿轮232会驱动扇形涡轮旋转从而将变速器内的棘爪3脱离棘轮31。简易手动装置之一是在蜗杆242一端伸长至壳体21外端,操作者通过使用扳手、螺丝刀、六角钥匙可以手动旋转蜗杆242。为了便于防水、防尘,蜗杆242并可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集成式智能线控自动换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控制器(1)与执行机构(2),所述执行机构(2)包含壳体(21)与装设于壳体(21)内的电机(22)、减速机构(23)、传动机构(24)及输出轴(25),所述电机(22)经过减速机构(23)减速并通过传动机构(24)驱动输出轴(25)旋转换挡,所述壳体(21)内装设有用于控制电机(22)驱动的控制器(1)。/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集成式智能线控自动换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控制器(1)与执行机构(2),所述执行机构(2)包含壳体(21)与装设于壳体(21)内的电机(22)、减速机构(23)、传动机构(24)及输出轴(25),所述电机(22)经过减速机构(23)减速并通过传动机构(24)驱动输出轴(25)旋转换挡,所述壳体(21)内装设有用于控制电机(22)驱动的控制器(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集成式智能线控自动换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21)包括下壳体(212)及盖合于下壳体(212)的上壳体(211),所述下壳体(212)的侧壁上设有插头(213),所述插头(213)用于连接外部接线与控制器(1)接线及电机(22)接线。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集成式智能线控自动换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头(213)通过插针与插孔式接触连接,所述插孔上设有带圆头长方形孔的插针。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集成式智能线控自动换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机构(24)包括蜗轮(241)及与蜗轮(241)啮合传动的蜗杆(242),所述蜗轮(241)是扇形齿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贻樟韦秀将叶水芳张志辉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鸿吉智能控制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