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动防护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900630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14 18:2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联动防护装置,包括:安装组件和与所述安装组件连接的联动组件;所述安装组件包括穿设于所述外管内的内管,以及用于固定所述外管和所述内管的相对位置的锁紧栓;所述内管包括穿设于所述外管内的穿设部,以及与所述穿设部连接,且延伸出所述外管的延伸部;所述锁紧栓穿设所述外管的管壁和所述穿设部的壁面;所述联动组件包括与所述外管铰接的挡板,与所述挡板连接的触发件,以及与所述触发件和所述锁紧栓均连接,且用于将所述锁紧栓从内管及外管上拆除的拆卸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保护探测器,延长探测器使用寿命,同时避免探测器遗失水底,节约资源。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联动防护装置
本技术涉及水下防护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联动防护装置。
技术介绍
水下探测是进行水下开发、治理和控制的基础,而由于对水底环境的侦查和挖掘不如在陆地方便,尤其是海洋环境更加复杂和危险,故需使用水下探测器对各种水下环境进行初步探测。传统的探测器通过连接杆与船体连接,在船体航行过程中对水下环境进行探测,但由于船体上无法获知水下情况,故探测器在航行过程中遇到障碍物时,会被迎面而来的障碍物磕碰损伤,导致探测器故障,甚至割断探测器或使探测器与连接杆分离,最终遗落在水下,造成探测器遗失,不仅影响探测效率,同时浪费资源。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此,本技术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探测器在航行过程中遇到障碍物时,会被迎面而来的障碍物磕碰损伤,导致探测器故障,甚至割断探测器或使探测器与连接杆分离,最终遗落在水下,造成探测器遗失,不仅影响探测效率,同时浪费资源的不足,提供一种联动防护装置,用于在遇到障碍物时,提前触发相关零部件,使探测器碰接触到障碍物之前收回或翻转,从而躲避障碍物。其技术方案如下:一种联动防护装置,包括:安装组件和与所述安装组件连接的联动组件;所述安装组件包括外管,穿设于所述外管内的内管,以及用于固定所述外管和所述内管的相对位置的锁紧栓;所述内管包括穿设于所述外管内的穿设部,以及与所述穿设部连接,且延伸出所述外管的延伸部;所述锁紧栓穿设所述外管的管壁和所述穿设部的壁面;所述联动组件包括与所述外管铰接的挡板,与所述挡板连接的触发件,以及与所述触发件和所述锁紧栓均连接,且用于将所述锁紧栓从内管及外管上拆除的拆卸件。本技术方案的安装组件代替传统的连接杆与探测器连接,并且配以联动组件,用于在障碍物碰到探测器之前与障碍物接触,从而触发安装组件撤去对探测器的约束,使得探测器可向上翻转或收回从而躲避障碍物,起到保护探测器,延长探测器使用寿命的效果,同时避免探测器遗失水底,节约资源。本技术方案采用内管和外管分体式的连接方式,实现内管可相对外管翻转,从而带动探测器翻转以此躲避障碍物。具体地,当使用本技术方案的安装组件时,将探测器连接于延伸部上,外管远离探测器一端与船体连接,且以航行方向作为基准,至少所述挡板位于安装组件前方。当正常航行时,锁紧栓固定内管和外管相对位置,避免与探测器连接的内管在外管内晃动而影响探测效果,或者,避免内管从外管内脱落而造成探测器遗失;当遇到障碍物时,障碍物被挡板抵挡,避免障碍物碰撞或刮伤探测器,同时挡板被迎面而来的障碍物推动,从而挡板推动触发件触发拆卸件,拆卸件将锁紧栓从安装组件上拔出,使得探测器失去锁紧栓的束缚,实现探测器的翻转或收回,及时躲避障碍物的刮擦,并避免探测器被障碍物割断或使探测器与安装组件分离而导致探测器遗失。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挡板的一端与所述外管铰接,且所述挡板远离所述外管一侧设有卡物凹槽。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卡物凹槽包括曲面部以及与所述曲面部连接的平面部,所述平面部与所述挡板远离所述外管一侧的侧边呈锐角设置。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卡物凹槽还包括第一剪切部。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触发件包括抗阻力部以及与所述抗阻力部连接的触发部,所述抗阻力部与所述挡板连接,所述触发部与所述拆卸件连接。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穿设所述外管的管壁和所述穿设部的壁面的固定栓,所述固定栓和所述锁紧栓间隔设置,且所述固定栓较之所述锁紧栓远离所述延伸部设置;所述外管的管壁上设有供所述内管翻折的让位部。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触发件还包括与所述抗阻力部连接的触发杆;所述外管上设有与所述触发杆配合的触发孔。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穿设部远离所述延伸部的一端开设有两个让位槽,两个所述让位槽对称设置,且两个所述让位槽的连线垂直于所述固定栓。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锁紧栓包括螺杆和与所述螺杆配合的锁紧插销及锁紧螺母,所述螺杆的一端设有插销孔,另一端设有螺纹,所述插销孔与所述锁紧插销配合,所述螺纹与所述锁紧螺母配合;所述锁紧插销和所述螺杆分别与所述拆卸件连接。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拆卸件包括第一缆线和第二缆线;所述第一缆线的两端分别与所述锁紧插销和所述触发件连接;所述第二缆线的两端分别与所述螺杆和所述触发件连接。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联动防护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联动防护装置的使用状态示意图;图3为图1中锁紧栓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1中联动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4的使用状态示意图;图6为图1中第一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图1中第二连接件的使用状态示意图;图8为图1中安装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9为图1中安装组件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10为图1中的挡板结构示意图一;图11为图1中的挡板结构示意图二;图12为图10中A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13为图11中B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14为图10中C的局部放大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00、安装组件;110、外管;111、让位部;112、触发孔;120、内管;121、穿设部;1211、让位槽;1212、倒角;122、延伸部;130、固定栓;140、锁紧栓;141、螺杆;1411、插销孔;1412;螺纹;142、锁紧插销;143、锁紧螺母;150、法兰盘;200、联动组件;210、挡板;212、卡物凹槽;2121、防滑槽;2122、曲面部;2123、平面部;2124、第一剪切部;213、第二剪切部;220、触发件;221、抗阻力部;222、触发部;2221、导向槽;223、第一杆件;224、第二杆件;225、滑槽;226、配合部;227、加强杆;228、开口槽;229、触发杆;230、拆卸件;231、第一缆线;232、第二缆线;233、变向件;234、限位块;235、限位扣;236、第一连接件;2361、缆线连接部;2362、穿设连接部;237、第二连接件;2371、底座;2372、锁紧环;300、探测器;400、法兰盘。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便于理解本技术,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技术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技术的较佳实施方式。但是,本技术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方式。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方式的目的是使对本技术的公开内容理解的更加透彻全面。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技术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联动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安装组件和与所述安装组件连接的联动组件;所述安装组件包括外管,穿设于所述外管内的内管,以及用于固定所述外管和所述内管的相对位置的锁紧栓,所述内管包括穿设于所述外管内的穿设部,以及与所述穿设部连接,且延伸出所述外管的延伸部;所述锁紧栓穿设所述外管的管壁和所述穿设部的壁面;所述联动组件包括与所述外管铰接的挡板,与所述挡板连接的触发件,以及与所述触发件和所述锁紧栓均连接,且用于将所述锁紧栓从内管及外管上拆除的拆卸件。/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联动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安装组件和与所述安装组件连接的联动组件;所述安装组件包括外管,穿设于所述外管内的内管,以及用于固定所述外管和所述内管的相对位置的锁紧栓,所述内管包括穿设于所述外管内的穿设部,以及与所述穿设部连接,且延伸出所述外管的延伸部;所述锁紧栓穿设所述外管的管壁和所述穿设部的壁面;所述联动组件包括与所述外管铰接的挡板,与所述挡板连接的触发件,以及与所述触发件和所述锁紧栓均连接,且用于将所述锁紧栓从内管及外管上拆除的拆卸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联动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板的一端与所述外管铰接,且所述挡板远离所述外管一侧设有卡物凹槽。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联动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卡物凹槽包括曲面部以及与所述曲面部连接的平面部,所述平面部与所述挡板远离所述外管一侧的侧边呈锐角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联动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卡物凹槽还包括第一剪切部。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联动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触发件包括抗阻力部以及与所述抗阻力部连接的触发部,所述抗阻力部与所述挡板连接,所述触发部与所述拆卸件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若飞杨雷杨中圆梁艳豪
申请(专利权)人:中交华南勘察测绘科技有限公司中交广州航道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