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于脱模的玻璃钢缠绕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898927 阅读:6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14 18:2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便于脱模的玻璃钢缠绕模具,包括中心轴,模具外壁,铰链支架、主动件;模具外壁沿中心轴径向均匀分布于中心轴外侧;铰链支架一端设置在模具外壁内侧,另一端与中心轴表面枢转连接;主动件轴心处设置沿轴向贯通主动件的螺纹通孔,其外表面还设置卡接槽;中心轴一端设置与螺纹通孔相对应的外螺纹,模具外壁一端设置卡接在卡接槽中的内翻边。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不需要专用的脱模设备和很大的脱模力,可以方便、快捷、有效地进行脱模,且不会损伤产品;同时本模具成本低廉,利于大面积推广;另外本模具设置挡片和挡片开孔,两者配合可以防止玻璃钢产品在缠绕过程中树脂渗入到模具内部,造成模具损坏以及脱模困难。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便于脱模的玻璃钢缠绕模具
本技术属于玻璃钢生产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便于脱模的玻璃钢缠绕模具。
技术介绍
与金属材料相比,玻璃钢具有十分显著的特性;其具有重量轻、比强度高、电绝缘、传热慢、隔音等优点,是一种兼具功能和结构特性的材料。玻璃钢的成型工艺有缠绕和手糊。在缠绕工艺中,目前应用最多的缠绕用模具为固定模具;为便于脱模,该模具是带有一定锥度的圆柱模具,缠绕所需的玻璃钢管,玻璃钢管固化后利用专用的脱模设备进行脱模;受圆管产品尺寸的要求模具锥度很小,所以脱模过程中需要很大的脱模力。脱模设备价格昂贵,且脱模过程中容易损伤产品,内表面容易有撕裂、划伤。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便于脱模的玻璃钢缠绕模具。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提供了一种便于脱模的玻璃钢缠绕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中心轴,模具外壁,铰链支架、主动件;所述模具外壁至少设置两块,沿中心轴径向均匀分布于中心轴外侧;所述模具外壁的横截面为弧形,若干模具外壁共同构成一个与中心轴同轴设置的筒状结构;铰链支架包括通过定位销枢转连接的两根支撑臂;一根所述支撑臂设置在模具外壁内侧,另一根所述支撑臂与中心轴表面枢转连接;所述主动件为柱状结构,其轴心处设置沿轴向贯通主动件的螺纹通孔,所述主动件外表面还设置卡接槽;所述中心轴一端设置与所述螺纹通孔相对应的外螺纹,中心轴穿过螺纹通孔;所述模具外壁一端设置内翻边,所述内翻边卡接在卡接槽中,并可沿卡接槽深度方向移动。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模具外壁一侧侧边固接有挡片;所述挡片呈拱形结构;所述模具外壁另一侧侧边设置相对应的挡片开孔;所述挡片可完全进入挡片开孔中。作为一种更优选方案,所述挡片投影面为菱形。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中心轴外表面设置凸起结构;所述凸起结构内有卡槽,所述铰链支架的一根支撑臂置于卡槽内枢转连接。作为一种更优选方案,所述铰链支架的一根支撑臂置于卡槽内用定位销和螺母固定,构成枢转连接结构。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模具外壁设置三块。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主动件一端设置转动方向盘。本技术的有益技术效果在于:提供了一种便于脱模的玻璃钢缠绕模具。本技术不需要专用的脱模设备和很大的脱模力,可以方便、快捷、有效地进行脱模,且不会损伤产品;同时本模具成本低廉,利于大面积推广;另外本模具设置挡片和挡片开孔,两者配合可以防止玻璃钢产品在缠绕过程中树脂渗入到模具内部,造成模具损坏以及脱模困难。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图1为本技术优选实施例的外观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优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优选实施例的侧视示意图(缠绕时)。图4为图3中A处的放大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优选实施例的侧视示意图(脱模时)。图6为本技术的挡片的主视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的挡片的立体示意图。图8为本技术的模具外壁的侧视示意图。图9为图8中B处的放大示意图。图10为图8中C处的放大示意图。图11为本技术的模具外壁的立体示意图。图12为本技术的中心轴的立体示意图。图13为本技术的主动件的立体示意图。图中:1为中心轴、11为凸起结构、2为模具外壁、21为内翻边、3为铰链支架、31为定位销、32为支撑臂、4为主动件、41为螺纹通孔、42为环形卡接槽、43为转动方向盘、5为挡片、6为挡片开孔。具体实施方式现在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以下实施例只是描述性的,不是限定性的,不能以此限定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技术专利中未详细描述的结构、连接关系及方法,均可以理解为本领域内的公知常识。另外需要说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词语“前”、“后”、“左”、“右”、“上”和“下”指的是附图中的方向,词语“内”和“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如图1-13所示,一种便于脱模的玻璃钢缠绕模具,包括中心轴1,模具外壁2,铰链支架3、主动件4;模具外壁2设置三块,沿中心轴径向均匀分布于中心轴外侧;模具外壁2类似瓦片的结构,其横截面为弧形;三块模具外壁2共同构成一个与中心轴1同轴设置的筒状结构;铰链支架3包括通过定位销31枢转连接的两根支撑臂32(即两根支撑臂32可绕定位销31转动);一根支撑臂31固接在模具外壁2内侧,另一根支撑臂31与中心轴1表面枢转连接;具体枢转连接方式为:中心轴1外表面设置凸起结构11;凸起结构11内有卡槽(未图示),铰链支架3的一根支撑臂31置于卡槽内用定位销和螺母固定,构成枢转连接结构。凸起结构11沿中心轴轴向和轴向均匀分布,使铰链支架3沿轴向和轴向均匀分布。模具外壁2一侧侧边固接有挡片5;挡片5呈菱形状(投影面),拱形结构;模具外壁2另一侧侧边设置相对应的挡片开孔6;挡片5可完全进入挡片开孔6中。主动件4为柱状结构,其轴心处设置沿轴向贯通主动件4的螺纹通孔41,主动件4外表面还通过设置两条环形凸起构成环形卡接槽42;中心轴1一端设置与螺纹通孔41相对应的外螺纹,中心轴穿过螺纹通孔41;模具外壁2一端设置内翻边21,内翻边21卡接在卡接槽42中,并可沿卡接槽42深度方向移动;当内翻边21深入到卡接槽42底部时,三块模具外壁2完全合拢,同时与铰链支架3连接的支撑臂31与中心轴1呈非垂直状态;另外主动件4一端设置转动方向盘43。本装置的运行原理:固定中心轴1;旋转转动方向盘43使主动件4转动,由于螺纹的作用使主动件4沿中心轴1轴向方向运动,从而带动模具外壁2沿轴向运动,从而使模具外壁2与中心轴1在轴向方向发生相对位移;由于铰链支架3连接着模具外壁2与中心轴1,故与铰链支架3连接的支撑臂31会支起或者收拢,从而推动模具外壁2沿中心轴1径向发生位移,使三块模具外壁2的间距发生变化,从而使三块模具外壁2共同构成的筒状结构的直径发生变化;在三块模具外壁2的间距发生变化的同时,挡片5会进入挡片开孔6或从挡片开孔6中滑出,但是始终挡住三块模具外壁2的间隙;挡片5的设置可以防止玻璃钢产品在缠绕过程中树脂渗入到模具内部,造成模具损坏以及脱模困难。使用本装置时:首先调节模具外壁2构成的筒状结构到合适的尺寸,并在模具外壁2外表面及挡片5刷上脱模剂;在模具外壁2外侧缠绕玻璃钢制品;产品固化后,将主动件4沿轴向移动,使模具外壁2构成的筒状结构的直径缩小,挡片5向挡片开孔6内运行,从而完成脱模。以上依据本技术的理想实施例为启示,通过上述的说明内容,相关人员完全可以在不偏离本项技术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进行多样的变更以及修改。本项技术的技术性范围并不局限于说明书上的内容,必须要根据权利要求范围来确定技术性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便于脱模的玻璃钢缠绕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中心轴,模具外壁,铰链支架、主动件;所述模具外壁至少设置两块,沿中心轴径向均匀分布于中心轴外侧;所述模具外壁的横截面为弧形,若干模具外壁共同构成一个与中心轴同轴设置的筒状结构;铰链支架包括通过定位销枢转连接的两根支撑臂;一根所述支撑臂设置在模具外壁内侧,另一根所述支撑臂与中心轴表面枢转连接;所述主动件为柱状结构,其轴心处设置沿轴向贯通主动件的螺纹通孔,所述主动件外表面还设置卡接槽;所述中心轴一端设置与所述螺纹通孔相对应的外螺纹,中心轴穿过螺纹通孔;所述模具外壁一端设置内翻边,所述内翻边卡接在卡接槽中,并可沿卡接槽深度方向移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便于脱模的玻璃钢缠绕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中心轴,模具外壁,铰链支架、主动件;所述模具外壁至少设置两块,沿中心轴径向均匀分布于中心轴外侧;所述模具外壁的横截面为弧形,若干模具外壁共同构成一个与中心轴同轴设置的筒状结构;铰链支架包括通过定位销枢转连接的两根支撑臂;一根所述支撑臂设置在模具外壁内侧,另一根所述支撑臂与中心轴表面枢转连接;所述主动件为柱状结构,其轴心处设置沿轴向贯通主动件的螺纹通孔,所述主动件外表面还设置卡接槽;所述中心轴一端设置与所述螺纹通孔相对应的外螺纹,中心轴穿过螺纹通孔;所述模具外壁一端设置内翻边,所述内翻边卡接在卡接槽中,并可沿卡接槽深度方向移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于脱模的玻璃钢缠绕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具外壁一侧侧边固接有挡片;所述挡片呈拱形结构;所述模具外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双周阳夏小忠邱会东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艾特斯环保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